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一年級下冊《識字三》教學設計反思

一、 選題的產生

一年級下冊《識字三》教學設計反思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與推廣,作爲語文學習的五大方塊之一的識字寫字教學成爲了老師的學生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教學更是教學的重點,也是任教的老師和學生感到很難落實和掌握的地方。翻開小學一二年級的書本,我們發現,除了安排了專題的識字篇幅外,每篇閱讀課文後要求學生認識和會寫的生字數量也非常地驚人,認識常用的漢字1600-1800個,要求會寫的漢字大800-1000個。從低年級學生家長對孩子語文學習的調查問卷中,我們也發現,孩子們在識字寫字方面掌握得不好,家長反映孩子識字生字的能力不強,往往這會兒認識了,過了幾天又忘了;在這個語境中認識,而換了一個語境又不認識了;要求會寫的字也是反反覆覆要很多次才能掌握。怎樣培養孩子識字寫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爲學生閱讀和後階段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成爲每一個任教低年級的教師擺在眼前的迫切尋求解決的問題。爲了給大家提供這樣一個學習、鑽研和相互研討的平臺,作爲教研組長的我給我們二年級三位老師的教研課定下了一個專題點,圍繞“低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開展我們的教研活動。《識字三》一課,透過學生非常喜歡也熟悉的三字經形式出現,介紹了我們華夏民族的壯麗河山和各民族的團結奮進,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對於這樣感覺的文章我覺得非常適合我的教學風格。在權衡了另一些識字寫字篇幅後,我決定了就上《識字三》這一課。

二、教學設計過程

(一) 學習過程

爲了能對識字寫字教學有一個全面的系統的瞭解,語文組的全體教師每人都蒐集有關識字寫字教學的學習資料,本次教研活動的主持人肖利軍老師還組織大家進行了專題學習。作爲我們教研的指揮棒——《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識字寫字六項標準: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漢字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5、學會漢語拼音,能借助拼音認識漢字。6、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學習獨立識字。這其中涉及了“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三個維度。其中“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就提出了情感方面的要求。還從優秀的論文設計學習到了識字寫字教學的多種方法和手段,如:運用直觀演示、遊戲、比賽等方法培養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教給孩子們識字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讓學生掌握形聲字這把金鑰匙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體會創造的'樂趣;怎樣引導學生鞏固運用等等。透過學習,我對識字寫字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對上好這節教研課我的信心十足。

(二)互相研討 集體備課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要想設計出一篇優秀的教案,不僅要自己潛心鑽研教材,設計出符合自己風格的教學程序,更重要的是還要聽聽大家對這篇課文的看法,更何況“互相研討、集體備課”一直是我們教研組的優良傳統呢!經過大家的奇思妙想,我們把“營造情境、鞏固識字、課外拓展”作爲這節識字寫字課的主要落腳點,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會寫8個生字。

2.熟讀部分生字的擴詞,能用同樣的方法給其他生字擴詞。

3.透過教學,讓學生感受祖國母親的偉大,她地大特博,風光秀麗,民族團結。並初步認識一些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使學生產生對各民族的友愛之情,對祖國的寬廣壯闊產生由衷的讚歎。

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透過認識美麗的祖國匯入新課——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多種方法鞏固識字——隨文拓展,昇華感情,熟讀成誦——學寫漢字——課外拓展,引導課外識字。大家認爲韻文中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國母親的地大物博是營造本節課教學氛圍的重要因素,對於識字環節我們設計多種形式進行識記和鞏固,應該說教學目標是很好完成的,學生也應該學得興趣盎然,對要求會認、會寫的字也應該掌握鞏固地很好。接下來,就是要檢驗我們設計的試教了,我們大家都滿懷期待着。

(三)試教過後的反思與修改

到了試教課的一天,我精神百倍,相信自己一定能上好這樣一課。上課也如我的預料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看看手錶,怎麼只有6分鐘時間了,我還有寫字環節和拓展環節沒有上完呢!我着急了,但我也沒有辦法,只好匆匆下課了,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沮喪,要知道我可是信心百倍的,而且從來沒有一節公開課出現過這樣的失誤。在之後的討論會上,我將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心情全都說了出來,大家紛紛對我的課發表評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從區教科中心李老師的總結中,我知道了我這節課失敗的原因和還需改進的地方:一要抓住文字,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識字,像這節課我的識字環節完全脫離了課文賦予的語境,而是將它單獨拉出來進行識記,既耽誤了時間,又使學生的識字沒有多大的效果,應該找到要認的字他們共同的特點,放在課文的句子中進行識記,而不能單獨地、孤立地來記。二是要抓住識字寫字的要點,不能一味地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上下工夫,要點到爲止,像這節課,我準備那麼多的課外知識在課上展示,既浪費了時間,又沒有爲教學目標有多大的幫助。三是寫字環節不一定要單獨作爲一個教學環節,可在認識生字中或在適當的實際進行比較、演變就可讓學生馬上去寫。最後一點感受是讓識字教學從課堂到生活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得以拓展。這樣的結果,對我們的前期設計一些我們認爲出色的地方,如:營造情境感受祖國山河的美,課外拓展方面進行了否定。

痛定思痛,爲了能讓我的這篇設計真正地爲學生識字寫字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讓學生在輕鬆氛圍中主動地完成學習目標。我和我的同事們又一次坐在了一起,我們對這篇文字進行了深入地鑽研,將本次設計的特色地位爲:“緊扣文字、營造氛圍、隨文識字”,教學設計也做了如下修改:由祖國地圖匯入的部分改爲直接出示課文中描寫的山川的圖象,隨着認識有關的生字,如果這個生字又要求會寫,就在這時進行指導學生書寫;在掃除了一部分生字障礙後,就接着將同學們引入到課文的閱讀當中,在閱讀檢測學生對生字的認識程度,也隨文認識其它幾個要求認識的字,引導學生用已有的識字方法進行識記。接下來的環節,就是營造氛圍,讓學生隨着三字經的韻律來背誦這一篇短文,感受祖國河山的秀美

和各民族的團結奮進。最後一個環節就是進行課外拓展了,出示我國少數民族的圖片,讓學生拓展課外識字,並佈置課外識字作業:去課外書和網上查找並認識祖國美麗山川和其它少數民族的稱呼,爲舉辦的“我是優秀小導遊”活動做準備。在教案設計完善後,我又去了另一個班進行了試教,效果與試教截然不同,各項教學目標落實了,整個課堂學生興趣盎然,氣氛活躍,學生在老師營造的氛圍和設計的活動自主學習、積極學習,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課後,我的感覺非常好,作爲一個老師,沒有比上好一堂成功的課更高興的事了。

三、我的點滴收穫

教學設計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理念,兩次課堂截然不同的效果,使我感受我的課堂之所以有這樣的飛躍,主要源於以下幾個因素:

1、 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和好的教育教學方法是教學設計的主導精神。

2、 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是設計成功的根本。

3、我校特有的專題校本教研模式,讓我感受到了集體智慧的結晶,試教後的反思是走向完善的重要轉折點,專家的精闢點評讓我在迷茫之中找到了方向。使我成功地把握了課文的特點,完成了我最滿意的設計。

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我對識字寫字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一堂課,不要只顧設計一些花架子,追求表面的花架子,一定要深挖教材、緊扣文字、認真落實教學目標,讓我們課堂的每個環節都真正地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