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月跡》教學設計三篇

篇一:7 月跡 教學設計 教案

教學準備

《月跡》教學設計三篇

1.教學目標

1、 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2、 把握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的軌跡。

3、 體會文中所體現的童心、童趣,發現生活中的美。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把握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

教學難點:品味奶奶的形象特點及其作用。

3.教學用具

4.標籤

教學過程

一、 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1、展示兩張不同的月亮幻燈圖片,讓學生分別用一句平實話敘說圖中的月亮;再分別用一種修辭手法來描繪圖中有月亮。

2、展示以前學過的幾句詠月的詩句,讓學生回味一下這幾句詩各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匯入: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從另一角度來寫月亮的文章《月跡》。

二、 簡介作者(幻燈展示)

三、 檢查預習,讀準加點字音

倏忽(shū) 杴刃(xiān) 嫋嫋(niǎo) 粗糙(cāo)

面面相覷(qù)嫉妒(jì dù) 掬着沙(jū) 蹤跡(zōng)爭執(zhí) 酥酥(sū)

四、閱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尋月的蹤跡。

1、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課文寫了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時間:中秋夜裏

地點:中堂裏、院了裏、院子外(沙灘)

人物:奶奶、我們這些孩子(我、三妹、弟弟)

事情:盼月亮——尋月亮(重點)——議月亮

2、孩子們在哪些地方找到月亮的蹤跡?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指出來。

月跡:中堂盼月——鏡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飲月——河中尋月——眼瞳見月——沙灘議月(心中有月)

3、在尋月過程中,孩子們的心理情緒有怎樣的發展變化?

心跡:高興——失望——羨慕——嫉妒——爭執——越發覺得奇了——月亮竟是這麼多的——都覺得滿足了

4、這些情感的心跡體現了孩子們怎樣的情感追求?

明確:追求美好

5、發現月亮蹤跡時,孩子們是怎樣想象月亮的?

(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如:“月亮是長了腿的”。“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

6、文章爲什麼用“月跡”作爲標題?用“尋月”或“賞月”好不好?爲什麼? 讓學生討論發言,言之有理就行。

7、我們已經弄清了尋找月跡的過程,那麼,課文是按是什麼順序來寫的? 學生髮言回答

(1)按時間順序來寫(事情發展的先後)

(2)按空間順序來寫(地點變化)鏡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河中月——心中月是兩者結合。

課堂小結

月跡就是心跡,尋月的過程就是尋找美的過程,所以“月亮”就是美好。 板書:

鏡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飲月——河中尋月——眼中見月——沙灘議月 (失望) (爭執) (人人都有)(處處都是)(竟是這麼多) (滿足) ——心中感月

(屬於每個人)

篇二:月跡教學設計

一、設計設想:

學習本文,最終應培養學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而要達到這一目標,需瞭解課文的行文線索,把握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因此,本文的教學應先整體感知尋月的過程,然後抓住文中具有深刻含義的語句入手進行分析。

二、教學目標 :

1.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重點。

2.把握尋月過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學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三、教學重點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以答記者問的形式體會孩子們豐富的心靈世界,瞭解作者透過尋找月跡所要表達的感情。

四、課前準備

蒐集作者的資料,蒐集與月亮相關的詩文;在自讀的基礎上提出疑難問題(可以從內容、主題、語言等角度提)。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 教學內容 理清尋月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把握課文主旨。

七、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灑滿大地,讓人產生無數情思遐想。文人墨客更是對月亮倍加青睞。現在我要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與月亮相關的詩文。

①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②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③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④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⑤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⑥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⑦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⑨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與月相關的散文,看看你能體會到哪些東西。

(二)、認識作者(由學生介紹爲主)

1952年生於陝西省丹鳳縣一農民家庭。父親爲其取名賈李平,後圖口音方便,便喊他爲平娃。陝西話中,娃凹同音。早期的`小說描寫新時期西北農村,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變革,視野開闊,具有豐富的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理內蘊,富於地域風土特色,格調清新雋永,明麗自然。

(三)、粗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帶着下列問題讀課文,讀後交流。)

1、文章寫了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的一件什麼事情?

明確:時間:中秋的夜裏;地點:中堂裏、院子裏、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事情:盼月亮——尋月亮——議月亮。

2、明確文章重點:尋月亮。

3、脫離課本說說尋月的過程。 中堂裏,鏡中看月:月兒由圓而虧,終無蹤跡。 院中望月:月光“玉玉”“銀銀”,月亮既大且圓,裏面有桂樹,還有人。 進一步在院內尋找:發現一切光潔之處,俱有月亮在其中。 興之所至,院外河中尋月:發現“哪一處的水裏都有月亮”。 突然瞳中見月:原來“月亮竟是這麼多的: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 (四)、精讀課文,

答記者問 1、分組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作者及本文的材料,將每人提的問題先在組內解決(可不全部解決)。

2、每組推薦一位同學以作者的身份上臺接受採訪。

3、臺下學生作爲觀衆就自己的疑難向作者提問,臺上同學予以解答。 預設問題:

(1)、課文開頭寫道:“我們這些孩子,什麼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麼都不覺滿足?”而結尾卻說“大家都覺得滿足了”,這是爲什麼?

(2)、如何理解“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這句話?

(3)、尋月過程中孩童心理的發展變化過程表現了什麼?

(4)、奶奶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這個形象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1)、不滿足——在孩子的眼睛裏,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那麼新鮮神奇,他們對大自然發生的任何現象都充滿了好奇,他們的心裏有無數個爲什麼,總想打破沙鍋問到底,求索的慾望十分強烈。所以對孩子來說,他們總是“不覺滿足”的。 滿足——孩子們在尋月,其實也是在尋找夢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裏便踏實了,滿足了。

(2)、一輪圓月掛在無邊無際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蓋在書本上,既然月亮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那無垠的天空也是屬於我們的了。

(3)、尋月過程中孩童心理的發展變化過程:“失望”。——“羨慕”而“嫉妒”,不由得“爭執了起來”。——“越發覺得奇了”。——“都覺得滿足”。

(4)、奶奶瞭解、愛護並有意於發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孩子們在院子裏盼着月亮,講故事的奶奶其實也在關注着月亮。是奶奶首先提醒“月亮出來了”,讓孩子們看月亮;月亮消失後,是奶奶要求孩子們“快出去尋月吧”;是奶奶告訴孩子們月亮裏有桂樹,有嫦娥,給了孩子們許多聞所未聞的知識;當孩子們爲月亮而“爭執”時,是奶奶給每人倒一杯酒,讓孩子們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月亮,這簡直是一個非凡的創意;最後還是奶奶讓孩子們從院內尋到院外,見到了水中之月,又見到了瞳中之月。奶奶瞭解童心,自身對生活也充滿了熱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奶奶又是一個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導孩子關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調解孩子之間的矛盾糾紛,並把孩子心靈引領進新的高尚境地。沒有奶奶這個形象,就沒有孩童的尋月、議月,就沒有孩童心靈的昇華。

(五)、課堂小結

組織學生總結本文的中心思想,寫作特點。

主題思想:本文記敘了一家的幾個孩童中秋夜追尋月亮的過程,描繪了皎潔的月色和到處映現出月亮的景象,表現了孩童奇特敏銳的想像,以及爲共同擁有美好事物而滿足的可貴的心靈世界。

寫作特點:①線索清晰 ②富於童趣 ③立意豐富而深刻

(六)、課後學習 皎潔的月亮,給童年的作者帶來了神奇與享受。相信在晴朗的夏夜,你一定凝視過神奇的夜空,神往過燦爛的星辰。請以“夏日星空”爲題寫一篇文章。 提示:一定要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大膽發揮你的聯想和想像,一切與星空有關的人與事都可以寫進去的

篇三:教學設計《月跡》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結構。

2.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獲得美的薰陶。

3.感悟富有童心童趣的語言,激發愛美之心。

教學重點: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獲得美的薰陶。

2.感悟富有童心童趣的語言,激發愛美之心。

教學難點:

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激發學生熱愛美,追尋美。 教學準備:

多媒體材料,學生分組(月亮兄弟組和月亮姐妹組)

教學設計:

一.激情匯入,對吟月詩。

教師預設1:上課前請同學們微微閉上雙眼,聽一首歌。(播放歌曲)這首歌使你想到什麼呢?

教師預設2:每當圓月掛在天空,總會引起我們無限的詩情。“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豪情激盪着我們的心靈。看到月亮,你會想起哪些詩句呢?

月亮兄弟月亮姐妹們紛紛發言,教師及時肯定。

二.整體感知,比尋月跡。

1.初識作者。

2.教師預設:你能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嗎?(提示: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過程來說。)

盼月(1—4)、尋月(5—30)、議月(31—36)

3.教師預設: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有沒有注意到旁批中的“感悟 品味 欣賞”呢?對照這些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到孩子們尋找月亮的過程。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一邊找出孩子們尋找月亮的過程,一邊思考那時孩子們心中的感受(提示:可以用一個兩字詞語來表示。)

月亮兄弟月亮姐妹們根據圖示一一完成。

共同小結:隨着尋月足跡的不斷變化,孩子們的心理也在不斷變化。原來,尋月的過程正是孩子們獲得滿足的過程,尋月的過程正是童心昇華的過程呀!

三.品讀佳句,賽悟月美。

教師預設:月亮是神奇的,所以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那麼,孩子們眼中的月亮是什麼樣的呢?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寫月亮的句子,並作批註,說說你的感受。

多媒體展示範例:

A.“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地溜進來······”

月亮兄弟:“款款”運用疊詞,形容月亮的美好姿態,款款而來,

多麼優雅呀!

“溜”形容悄悄地,彷彿捉迷藏;“長了腿”擬人手法,一個活潑可愛的月亮來到我們面前。

B.“哦,一個女子,我想:······”

月亮姐妹:聽完奶奶月中嫦娥的故事,“我”想象着,月宮應是冰雕玉器的,所住的女子應是美麗多姿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C.“啊,啊!月亮是屬於我的了。”·····

月亮姐妹:因爲喜歡月亮,所以纔會有爭執,這正體現了孩子們對美的熱愛與渴望。

D.“大家都喝下肚去······”

月亮兄弟:把月亮喝下去,就是把美裝進心裏,心中有美那麼一切都是美的。

E.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有走,你們再去找吧.

月亮兄弟:每個人心中有美,就可以找到美,發現美。

F.“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中的印章嗎?

月亮姐妹:擁有了月亮還不夠,還想擁有天空,擁有美還不夠,

還要去發現美進而創造美。

教師小結:說得太好了!擁有了月亮,就擁有了天空,擁有了美麗的心靈,就可以去發現美,創造美。原來,月亮就是美的象徵,尋月的過程就是尋美的過程啊!

孩子們心靈美好,所有可以發現美,這不正是純真的童心童趣的體現嗎?作者就是用這樣富有童心童趣的語言來表現兒童對美的熱愛與追求。

四.爭探月喻,競抒月懷。

1.“月亮是個好。”在你眼裏月亮又是個什麼呢?如果問我,我會這樣回答:······

你也來說說吧!

月亮兄弟月亮姐妹們紛紛發言,教師及時肯定。

2.讓我們共同欣賞月空,也用我們富有情趣的語言,表達對她的熱愛吧。

教師展示範例。

請寫下你的感悟,下節課,我們將共同欣賞你們的佳作。

標籤:教學 月跡 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