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課文愚公移山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的】

課文愚公移山教學設計範文

1、反覆朗讀,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播放背景音樂──《愚公移山》的歌曲。

巍巍壁迎的三峽是舉目高峽,幾年前人們還曾認爲毛澤東的高峽出平湖是誇張的夢話,而今天,隨着三峽水利工程的建成,夢話變成現實,高峽真正出平湖、那麼,一個人搬走兩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聞笑談呢?好,我們這節課繼續學習<<愚公移山>>,來認識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正課

1、朗讀(放錄音),注意揣摩語氣。

2、概括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⑴愚公要移的`是什麼樣的山?

討論:太行、王屋,方七百里,高萬仞。

⑵齊讀第二自然段。討論: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麼?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板書:愚公移豫南漢陰

⑶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客觀困難呢?齊讀第三段、

討論歸納:年老將少路途遙遠工具簡單

⑷分角色朗讀第二、三段。

(先小組進行,教師點播,然後齊讀。)

注意體會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是否相同?語氣有什麼區別?

討論歸納:

兩人的態度不同。

愚公之妻的懷疑是從關心出發,提出實際問題,語氣較輕、智叟則是譏笑、責難,阻止愚公去移山。

⑸移山結果如何?齊讀第四段、

討論歸納:帝令揹走。

3、移山成功說明了什麼?

討論歸納:這是一篇寓言,寓言就是透過某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道理它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遠喻近,還可以小喻大。本文以移山成功結尾,就表達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是對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和堅強意志的謳歌。

4、辯論: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愚公是該搬家還是該移山?

討論,小結: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萬萬人的子孫後代,他明知山高路遠,人老將少,工具簡陋,困難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無窮匱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謂站得高,看得遠,實則不愚。而今,我們仍可見到愚公精神、1998年的長江、嫩江洪水肆虐,處處告急。洪水無情人有情,正是廣大軍民手牽手,肩並肩,衆志成城,抵禦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而搬家或繞道似乎是明智之舉,實則是就事論事,從靜止的觀點看問題,認爲自然不可改變,斷定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爲力。可智叟在愚公的駁斥下啞口無言,可知他是目光短淺,知難而退,無所作爲的人。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那潰堤面前人往高處走便是了,大可不必嚴防死守、如果遇事怕難退卻,何來三峽工程,高峽出平湖也永遠只能是詩人筆下的藍圖,更不要說如今的南水北調了。

其實,今天我們可以不移山也不搬家──打隧道。而我們今天學習的是這種精神接力。苦幹加巧幹纔是成功嘛!

5、那你認爲,愚公和智叟到底誰愚?

討論歸納:愚公不愚,智叟非智。

6、根據板書背誦課文

7、聽歌曲《愚公移山》,感受愚公形象,口頭描繪出來。

三、課堂練習

如以此爲材料創作歌詞,你會抓住哪一主題?請構思好後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