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數學廣角鴿巢問題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廣角鴿巢問題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廣角鴿巢問題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1、透過猜測、驗證、觀察、分析等數學活動,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問題”,會用“鴿巢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滲透“建模”思想。

2、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探究過程,提高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透過“鴿巢原理”的靈活應用,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興趣,感受到數學文化及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經歷“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鴿巢原理”。

教學難點:

理解“鴿巢問題”,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具準備:

相關課件,相關學具(若干筆和筒)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初步體驗。

遊戲規則是:我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一副撲克,去出大小王,還剩52張牌,你們5人每人隨意抽一張,我知道至少有2張牌是同花色的,相信嗎?

[設計意圖: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後面問題的研究中。]

二、操作探究,發現規律。

1、具體操作,感知規律

教學例1:4支筆,三個筒,可以怎麼放?請同學們運用實物放一放,看有幾種擺放方法?

(1)學生彙報結果

(4,0,0)(3,1,0)(2,2,0)(2,1,1)

(2)師生交流擺放的結果

(3)小結: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筒裏至少放進了2支筆。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不會說,“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筒裏至少放進了2支筆。”)

[設計意圖:鴿巢問題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抽象,特別是“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筒裏至少放進了2支筆。”這句話的`理解。所以透過具體的操作,枚舉所有的情況後,引導學生直接關注到每種分法中數量最多的筒,理解“總有一個筒裏至少放進了2支筆”。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質疑: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爲直接的方法,只擺一次,也能得到這個結論的方法呢?

2、假設法,用“平均分”來演繹“鴿巢問題”。

1)思考,同桌討論:要怎麼放,只放一次,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學生思考——同桌交流——彙報

2)彙報想法

預設生1:我們發現如果每個筒裏放1支筆,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進哪一個筒裏,總有一個筒裏至少有2支筆。

3)學生操作演示分法,明確這種分法其實就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積極的自主探索,尋找不同的證明方法,在枚舉法的基礎上,學生意識到了要考慮最少的情況,從而引出假設法滲透平均分的思想。]

三、探究歸納,形成規律

1、課件出示第二個例題:5只鴿子飛回2個鴿巢呢?至少有幾隻鴿子飛進同一個鴿巢裏?應該怎樣列式“平均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平均分思想,並能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維的過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2=2……1

(學情預設:會有一些學生回答,至少數=商+餘數,至少數=商+1)

根據學生回答,師邊板書:至少數=商+餘數?

至少數=商+1?

2、師依次創設疑問:7只鴿子飛回5個鴿巢呢?8只鴿子飛回5個鴿巢呢?9只鴿子飛回5個鴿巢呢?(根據回答,依次板書)

……

7÷5=1……2

8÷5=1……3

9÷5=1……4

觀察板書,同學們有什麼發現嗎?

得出“物體的數量大於鴿巢的數量,總有一個鴿巢裏至少放進(商+1)個物體”的結論。

板書:至少數=商+1

[設計意圖:對規律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在初次發現規律的基礎上,從“至少2支”得到“至少商+餘數”個,再到得到“商+1”的結論。]

師過渡語:同學們的這一發現,稱爲“鴿巢問題”,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狄裏克雷原理”,也稱爲“鴿巢原理”。這一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鴿巢原理”的應用是千變萬化的,用它可以解決許多有趣的問題,並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驚異的結果。下面我們應用這一原理解決問題。

四、運用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課件出示習題:

1、5個小朋友4把椅子,無論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至少坐兩個人,爲什麼?

2、從電影院中任意找來13個觀衆,至少有兩個人屬相相同。

……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平常事中也有數學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發對數學的熱情。]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有趣的規律?請學生暢談,師總結。

板書設計:

鴿巢問題=抽屜原理

1、枚舉法

2、分解法:4(4、0、0),4(3、1、0),4(2、2、0),4(1、2、1)

3、平均分: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