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歡樂頌》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歡樂頌》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歡樂頌》教學設計(精選5篇)

《歡樂頌》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1、貝多芬是世界樂迷熟悉的音樂家。透過對貝多芬《d小調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主題歌《歡樂頌》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貝多芬反抗封建統治,追求自由解放的鬥爭意志,瞭解貝多芬偉大而崇高的思想。

2、訓練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豐富的聲音唱好頌歌。

設計思路:

透過欣賞和演唱歌曲,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

課型:欣賞綜合課

教學目標:

1.感受不同時代人類的博愛精神。

2.透過欣賞和演唱歌曲,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逐步建立對親人、對他人,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形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對真、善、美的音樂藝術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教學重點:

欣賞與演唱歌曲,並從歌詞中體會博愛精神。

教學難點:

第三樂句最後一拍與第四樂句連線相加的時值,是演唱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教學準備:

鋼琴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音階,提示學生注意氣息,控制音量以及音準

二、匯入

1、獻給愛麗絲 這首樂曲是?作曲家是? 對,看來同學們平時積累的音樂知識真不錯,下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關於作曲家的故事。

在1824年5月7日晚,一部不朽的音樂傑作《d小調第九交響曲》正在首演,當人們從這震撼寰宇的音響中甦醒過來,當人們從這歡樂之聲的轟鳴中站立起來,片刻沉默後隨之而起的是暴風雨般的掌聲。維也納是一座講究禮儀的藝術之城,就是皇帝駕臨也不過行三次鼓掌禮,而在這個晚上,作曲家和他的作品受到聽衆五次的鼓掌歡呼,但此刻,站在舞臺上背對着聽衆的作曲家什麼也聽不見,當一位女低音歌手拉着他轉過身時,他才“看到”聽衆強烈爆發的熱情,這位雙耳失聰的音樂家,猛然感覺到大家的喜悅與他自己所感受的喜悅已經產生了共鳴。 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就是----貝多芬。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大家開啟課本32頁,我們來交流下你對作曲家的瞭解?

2、瞭解作者

3、爲什麼後人對他有如此高的評價?他究竟有着什麼樣的人生經歷?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音樂聖人,去了解他真實的故事。(播放貝多芬生平)

4、貝多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他憑着堅強的意志和對音樂藝術的酷愛,創作了大量不朽的音樂作品爲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音樂遺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首經典之作《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主題《歡樂頌》

三、新授

1、欣賞合唱《歡樂頌》,大家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思考:這首歌曲要用怎樣的情緒演唱?(播放課件:卡拉揚指揮、柏林交響樂團演出的《歡樂頌》。聽完爲歌曲選擇演唱情緒)A、莊嚴、雄偉神聖的B、中速、抒情的C、歡快、跳躍的 這首歌曲是莊嚴、神聖、進行曲風格,所以同學們在演唱時一定不能唱成一般性的羣衆歌曲,更不能唱的像流行歌曲。

2、用“lu”輕聲模唱,熟悉歌曲旋律,注意氣息。

3、輕聲試唱歌曲旋律,要求注意換氣位置(學生領唱)

4、解決難點:跨小節連音線,在這裏叫做延音線,其作用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連。在演唱或演奏時作爲一個音符,它的長度等於所有這些音符的總和。

5、用中等音量唱歌曲旋律,練習控制聲音的能力。 6填詞演唱歌曲

朗讀歌詞

《歡樂頌》這首歌曲是根據德國詩人席勒的著名詩篇譜寫的。1793年,22歲的貝多芬就抱着偉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詩《歡樂頌》譜成音樂,前後琢磨了30年之久,才最後在《第九交響曲》中得以完成,所以說,好的作品必定要經過千錘百煉,我們大家要學習偉人的這種敬業精神,我們班哪位同學朗讀的最好?(生朗讀歌詞)請其他同學思考這首歌詞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分小組討論)

填詞演唱並進行感情處理

是的,它反映了貝多芬的那個年代,人們嚮往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億萬人民擁抱起來”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讓我們用飽滿的熱情、高亢有力的聲音,加上歌詞演唱一遍。

四、拓展

透過學唱歌曲我們可以體驗到,幾個簡單的音符而貝多芬卻把它譜成如此輝煌的樂章,這是因爲貝多芬有着偉大而崇高的思想和與命運搏鬥的頑強精神。那麼他時如何戰勝病魔走向成功的呢? (播放課件:講述貝多芬發現自己雙耳失聰,聽不見琴聲,感覺一位音樂家連自己的音樂都聽不見,活着還有什麼意義?貝多芬想自殺,在桌前寫着遺囑,就在這時,他彷彿聽見了自己所寫的音樂。隨畫面講: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和貝多芬一起用心靈去感受音樂,你聽到了什麼?這時畫面由黑暗一下子明亮起來,山川大地迴盪着貝多芬的音樂,隨畫面講;睜開眼睛,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是否也能體會到從黑暗走向光明,用痛苦換來歡樂的喜悅?)

聆聽原唱

歡樂頌是一首合唱歌曲,今天我們學習的只是其中的一個聲部,合唱版的《歡樂頌》氣勢宏大、交響樂隊和人聲的交響輝映使音樂更具有震撼力。 同學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們雖然膚色不同,語言也不同,但我們追求歡樂、渴望和平的心聲是一樣的,爲了更好地抓住樂曲的演唱情緒,請大家再欣賞一遍歌曲《歡樂頌》。(播放由卡拉揚指揮、柏林合唱團演唱的《歡樂頌》) 透過再次演唱和欣賞,我們感受到《歡樂頌》以奔放不羈的激情號召億萬羣衆擁抱起來,這正體現了貝多芬的音樂風格。

同學們,我們在學習、生活中要以怎樣的實踐行動向貝多芬學習呢?(討論交流)

五、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呢?(生談)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我們的祖國正發生着神奇的變化,爲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我們同樣需要平等,渴望和平,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它是友誼的橋樑,是和平的紐帶,讓我們用歌聲唱出人類團結、友愛的心聲,讓我們高唱《歡樂頌》,用歌聲來結束這節課!

《歡樂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2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課文,能夠理解歌曲的內容。

3、激發學生對歡樂的嚮往,感受自然賦予人類的恩澤,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能夠理清文章的脈絡層次,理解歌曲的內容。

2、感悟內容,感受自然賦予人類的恩澤。

教學準備

歡樂頌的歌曲磁帶。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從小到大一定都讀過很多有趣的童話故事,哪個故事讓你讀過之後感到特別快樂,讓你印象特別深刻?

看來,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歡樂,歡樂能帶給人巨大的力量。怪不得德國作家席勒要熱情地讚美歡樂,寫下了《歡樂頌》。

二、自由讀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討論,應該用什麼語氣朗讀這首詩歌

應讀得歡快,節奏感強。

2、小組學習生字,討論解決,詩中不容易理解的詞語。如:分歧、蒙、恩澤。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提問,詩歌一共分爲幾個小節?(3個小節)

2、每個小節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3、你對哪句話有深入的理解,把你的感受講給大家聽。

4、指導朗讀,學生講到哪句,指導朗讀哪句話。

四、討論:

生活中,哪些事會使你感到快樂,講一講。

五、教師總結:

其實,我們今天說學習的詩歌,是爲世界名曲《歡樂頌》所填寫的歌詞。最後,讓我們一起聆聽“歡樂頌”。

六、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篇課文。

《歡樂頌》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貝多芬頑強的創作毅力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實質,提高自己對古典音樂的鑑賞水平,激發更深層次的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聆聽音樂,充分展開聯想與想象,透過分析、比較不同主題,增強鑑賞音樂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瞭解貝多芬的生平,體會歡樂頌的音樂內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作品的內涵以及音樂特點。

難點:分析辨別音樂的發展過程

三、教學用具

PPT、歡樂頌曲譜

四、教學設計

(一)音樂匯入,引入課題

1、教師播放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示意學生在聽到熟悉的旋律時舉手示意,從而引入教學內容《第九交響曲》。

2、學生自由回答。

3、教師總結這個動機是一閃而過的, 所以剛纔很多同學手舉起來,然後又放下了。今天就讓我們跟隨音樂一起走進這段歡樂頌。

(二)初聽音樂,感知結構

1、教師提問學生那麼大家對《歡樂頌》瞭解多少呢?

學生自由回答。

2、教師簡單介紹第九交響曲的四個樂章的內容,並帶領同學循着尋找歡樂,確認歡樂,發展歡樂,昇華歡樂的思路開始瞭解貝多芬的交響曲。

(三)師生合作,探究歡樂

1、欣賞第一樂章“尋找歡樂”

學生聆聽第一樂章主題,思考從這段主題中感受到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貝多芬最初的構思是在這裏加入人聲,但後來又覺得還不是時候,於是他把場次樂段向後推移,不過這些原稿中留下來的唱詞,有助於我們理解貝多芬的構思,教師出示ppt展示原稿中的場次“不,這會使我們想到過去的苦難,今天是勝利的日子,應該用歌舞來慶祝。”

2、確認歡樂

學生聆聽第二樂章主題,思考音樂中貝多芬是如何確認歡樂,同時完成演奏樂器以及力度變化的表格。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透過四遍重複,力度-由弱到強,音區由低到高,第一次在很低的音區,像一顆種子;第二次中提琴,旋律的重心起來了;第三次歌唱性的旋律;第四遍—斬釘截鐵的`告訴大家我將歡樂找到了,並運用合唱、樂隊共同將歡樂推到高潮,採用的是主題重複的手法。

3、發展歡樂

教師播放音樂,提問學生學生聽到是什麼感覺?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時間1842年5月7號,貝9首演的當天,有人一動不動的站在那裏,突然人聲出來的時候,被驚呆了。在人的心裏交響樂是交響樂人聲是人聲,在他的心中光靠器樂不能表達心中的感情,於是他將同期的詩人席勒的《歡樂頌》譜曲合唱隊加上交響樂。創下紀錄了的是人聲的宣敘調,有懷疑有猜忌最後被化解了。

教師擔任男中音的旋律,同學們擔任齊唱、重唱,在多聲部重奏達到歡樂的高潮。

感受變奏部分,引導學生進行變奏的創作。

4、昇華歡樂

教師播放第四部分昇華歡樂,並提問“在這宏大的樂思下,音樂並沒有結束,那麼現在就讓我們繼續走進昇華歡樂,看看你有什麼感覺?”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貝多芬活了 57歲,在他事業高峯期,就沒有了聽力,那是多麼可悲,可是他的理想,他追求的自由、平等、 博愛的理想,大家看歌詞:“億萬 人民擁抱起來,大家相親又相愛丨" 這樣一種烏托邦式的美好理想,到今天我們都沒有實現,但是在他的音樂中就已經實現了,這是晚年的 貝多芬,在經歷了一系列痛苦之後, 超凡脫俗的神來之筆,這段聖詠, 也是這部作品的最大價值。

(四)小結作業,情感昇華

教師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既感受到了宏大激情的歡樂頌,,更感受到了貝多深厚的創作功底,那麼與貝多芬同一時期還有許多優秀的作曲家,引導學生課後去搜查相關音樂家的一些資料。

五、板書設計

《歡樂頌》教學設計4

教材:

全日制普通進階中學教科書――藝術欣賞

設計思路:

1、當上課鈴聲響起的時候《歡樂頌》歡快的旋律響起。

2、欣賞完音樂,當學生們還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裏的時候,我們開始做一個小遊戲一猜人物。

3、老師彈琴學生分別演唱高低兩個聲部的旋律。

4、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他們試着分析《歡樂頌》。

5、進行兩個聲部合唱《歡樂頌》。

6、讓學生透過欣賞和演唱《歡樂頌》來談體會。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貝多芬以及他的音樂。

2、透過欣賞《歡樂頌》讓學生體會到追求快樂和平是人類共同願望,我們拒絕戰爭祈求和平。

3、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今後的困難和挫折。

教學難點:

讓學生用兩個聲部合唱的形式來演唱《歡樂頌》,並且透過欣賞和演唱來進一步分析和體會其中的含義。

教學方法:

引導法、啓發法、互動法、演唱法。

教學用具:

鋼琴、欣賞磁帶、錄音機、液晶投影儀。

教學過程:

在伴隨着上課的鈴聲響起的時候,《歡樂頌》那歡快的旋律在教室上空響起。我們今天的課就在這歡快的音樂聲中開始了。(欣賞《歡樂頌》)

一、講人物

老師:剛纔我們聽到的音樂是什麼?

學生:《歡樂頌》。

老師:好,下面我們來做個小遊戲。同學們請看!我會給出不同的條件,我們就根據這不同的條件來猜猜看。(可以搶答)

第一個條件:他是一位音樂家,出生於1770年12月16日。在1782――1792年是他的創作的豐碩時期。有六首歌曲,三首前奏曲和鋼琴奏鳴曲。兩首小提琴曲,一首小步舞曲,一部康塔塔。

第二個條件: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在1781――1787年譜寫成的的三首鋼琴奏鳴曲。

老師:有沒有同學猜到?那好咱們繼續看第三個條件。

第三個條件:在1787年的時候他訪問維也納,莫扎特聽到他的即興奏說:“有一天他將名噪全世界。”1792年他定居在維也納。

第四個條件:他曾先後師從於莫扎特、海頓、阿爾佈雷希茨貝格和舒彭齊格等幾位音樂大師。

老師:同學們知道了麼?

學生:肖邦、李斯特、施特勞斯。

老師:同學們知道的音樂家還真不少。你們再仔細想想。

第五個條件:他生於萊茵河畔的波恩。爺爺是是男低音歌手,歌劇作曲家和指揮家,父親是男高音歌手。他曾因戀愛失意而煩惱,影響到肝臟,致使聽覺失聰。1802年他意識到耳病無法治癒時,曾經打算自殺,但是由於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終於克服了精神危機,寫出了明朗的《第二交響曲》。

學生:貝多芬。

老師:同學們回答的很正確。他的作品追求“自由、平等、博愛”。他就是《歡樂頌》的作者貝多芬。

老師:剛纔同學們已經猜到了貝多芬,也欣賞了《歡樂頌》,下面來演唱《歡樂頌》。

二、演唱

老師:我給同學們彈琴,男生演唱低音聲部旋律,女生唱高音聲部旋律。

學生:實踐。

老師:在上節課的時候我們學過的最富有的表現力音的頻率是什麼?

學生:65.4HZ、、、

老師:對,同學們歌唱的聲音就在這個範圍,所以你們歌唱的聲音是最富有表現力。也是最動聽迷人的。下面你們就用你們最動聽,最迷人的聲音來演唱《歡樂頌》。

學生:實踐。

三、分析作品

老師:首先,來看一下它的節奏是怎樣的?

學生:歡快的,高興的。

老師:很好。它是個快板,全曲都體現了“歡樂”的主題。那麼樂曲是什麼調的?

學生:G大調的。

老師:音樂風格有什麼特點呢?

學生:通俗易懂,節奏歡快流暢。

老師:《歡樂頌》具有民族和通俗歌曲的特點,它既樸素又平凡。就像同學們說的那樣,通俗易懂,節奏歡快流暢。下面我們就用歡快的節奏來演唱《歡樂頌》。

四、二聲部合唱

老師:我來彈琴,你們唱各自的聲部。(唱歌詞)

學生:實踐。

五、談體會

學生甲:《歡樂頌》讓我感覺到今天快樂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是用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換來的。

學生乙:我以後會用這種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困難。

六、總結

老師:剛纔兩名同學說的很好。在我們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希望大家都像剛纔那位同學那樣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今後的挑戰!追求快樂、和平的幸福生活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願望。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快樂時光,美好的生活是靠我們大家共同維護的。我們要珍愛我們的地球,拒絕戰爭期盼和平。把我們共同的家園建設的更輝煌燦爛!

作業佈置:

1、課下再蒐集一些關於貝多芬的資料。

2、預習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本節小結:

1、學生對貝多芬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2、學生能夠用兩個聲部很好的演Ⅱ昌《歡樂頌》。

3、透過老師的引導,學生有能力自己分析作品。

4、透過上課,應該讓學生更明白自主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

《歡樂頌》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樂曲,引導幼兒感受樂曲平穩的節奏;

2、初步學習看圖譜,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能歡快活潑、完整地演唱歌曲;

3、進一步培養幼兒對大自然和生活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音樂圖譜,《貝多芬》的圖片。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表演《郊遊》進場,請幼兒入座。

二、練聲活動:《問好歌》、《許多小鈴鐺》

要求:1、引導幼兒發音要輕快、跳躍、清晰、自然;

2、提醒幼兒認真傾聽琴聲,跟着琴音的強弱和諧地用大小的聲音演唱。

三、欣賞樂曲《歡樂頌》:

1、組織幼兒共同回憶郊遊時所見到的景色,引出歌曲名稱。

2、請幼兒安靜的傾聽音樂。並在欣賞完樂曲後教師啓發幼兒說出幼兒內心的感受。

導語:A、你剛纔聽的音樂的名字叫什麼?

B、你能聽出這首曲子的速度是怎樣的嗎?(平穩的、緩慢的??)

C、你聽了之後心裏有什麼感覺?(歡快的、悲傷的??)

3、再次播放樂曲請幼兒欣賞。

導語:聽着這音樂讓你好象看到自己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事情?

四、學習歌曲《歡樂頌》: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並嘗試看圖自己編出歌詞;

2、引導幼兒掌握歌詞內容,進一步培養幼兒對大自然和生活的喜愛之情;

1)引導幼兒邊觀察圖譜邊欣賞歌曲,進一步瞭解歌詞內容;

2)引導幼兒觀察圖譜的節奏,完整學習歌詞;

導語: 讓我們一起來說說這郊外的景色吧!——

藍天高高 / 白雲飄飄 / 太陽公公 / 在.微笑—— /

樹上小鳥 / 吱吱在叫 / 河裏小魚 / 尾.巴搖—— /

花兒點頭 / 草兒彎腰 / 歡迎小朋 / 友們到——/

我們大家 / 多麼快樂 / 又唱歌來 / 又.舞蹈—— ‖

3)鼓勵幼兒分句用體態節奏表現自己對歌詞的理解。

3、幼兒學唱歌曲,能歡快活潑、完整地演唱歌曲;

(1)用“啦”“嗚”代替歌詞第一遍學唱;

重點:引導幼兒跟隨音樂,一半的幼兒用象聲詞“啦”音、另一半的幼兒用“嗚”音演唱,熟悉旋律。

(2)結合圖譜,鼓勵幼兒小聲跟唱;

(3)隨音樂,讓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4)引導幼兒觀察圖譜中圖片的內容及圖片的大小學習強弱的節奏,並認識圖譜中“小兔”跳躍、“糖葫蘆”連貫、“喇叭”放聲唱的符號,要求幼兒初步學習根據符號演唱。

如:根據歌詞內容向幼兒解釋這樣的一種意境:天空中白雲飄過是靜靜的,哦!靜靜的!你們說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唱呀?樹上小鳥在叫,哇!多麼悅耳呀!你們說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兒點頭,小草彎腰有沒有聲音呀?你們說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們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是很快樂的!那我們唱得響亮一些。

五、啓發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表演唱:

1、鼓勵幼兒用活潑、歡樂的感情演唱,並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自由表現歌曲內容。

2、分組演唱:將幼兒自然分成兩組,並觀看圖譜,在教師的提示下,初步嘗試輪唱和接唱,培養幼兒在集體歌唱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合作能力。

如:男生唱歌詞,女生用“啦”音伴唱。

女生唱歌詞,男生用“嗚”音伴唱。

注意:引導幼兒努力保持聲部之間音量的均衡和協調。

六、遷移運用——介紹作者貝多芬:

教師出示貝多芬爺爺的圖片,告訴幼兒貝多芬爺爺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寫出許多著名的樂曲。今天這首好聽的樂曲就是貝多芬爺爺寫的。

七、複習歌表演《兔子和狼》律動出室。

八、活動延伸:

將音樂磁帶和圖譜彩印後分別置放於音樂區,鼓勵幼兒繼續隨音樂伴奏和圖譜,進行歌曲的創編和舞蹈表演活動。

活動評析:

在新歌教學的音樂活動中常常發現,傳統的老師教唱,幼兒跟學的方法枯燥、乏味,幼兒不感興趣。且對歌詞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而本次活動中,教師把握幼兒的特點和興趣,設計了相關的教學圖譜,運用形象圖譜教學,不僅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幼兒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及身體的參與,而且透過圖譜的視覺效果,更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瞭解歌曲的節奏、音節,從而又快又準確地掌握新歌,感受歌曲的美。

其次,精心設計每一次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的設計充滿趣味性的,這樣,才能吸引孩子學習。如本次活動中,教師按照這首名曲原來的強弱進行處理了。在教學中,教師會根據歌詞內容向幼兒解釋這樣的一種意境:天空中白雲飄過是靜靜的,哦!靜靜的!你們說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唱呀?樹上小鳥在叫,哇!多麼悅耳呀!你們說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兒點頭,小草彎腰有沒有聲音呀?你們說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們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聲音很棒!很響亮,那我們幫唱得響一些,那我們肯定是很快樂的。老師很好的把這樣的一個意境帶進孩子們的腦海,孩子們興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老師處理的要求唱,活動的教學目的在遊戲中也就順利的完成了。而相反,如果教師只是很簡單地說第一句唱得輕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響一些等在孩子們的腦海中不會留下很深的音樂中的強弱概念的,也許他們會把老師的要求顛倒或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