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四川導遊基礎知識課件

四川導遊基礎知識課件的內容分享給大家,四川導遊基礎知識課件是讓大家學習中國的宗教。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中國四大宗教的相關知識,以便爲日後的導遊活動打下基礎。

四川導遊基礎知識課件

章節名稱:中國的宗教

授課時數:10課時

授課時間:11月7日--11月17日

 教學重點和難點:對於佛教和伊斯蘭教的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導遊基礎知識》教案(第五章)。重點掌握各教的創立人、創立時間、教派、教義、標誌和經典等

教學目的和任務: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中國四大宗教的相關知識,以便爲日後的導遊活動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A、課前回顧:

B、新課傳授:

第一節中國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一、漢族宗教信仰的兩個明顯特點

(一)相容並蓄

(二)民族化和地方化

二、其他55個少數民族宗教信仰狀況

(一)藏傳佛教:藏族、蒙古族等

(二)上座部佛教:傣族、德昂族、布朗族等

(三)伊斯蘭教:維吾爾族、回族等

(四)大乘佛教:白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等

第二節佛教

一、印度佛教的創立與發展簡史

(一)原始佛教時期及部派佛教時期(公元前6世紀--公元1世紀中葉)

(二)大乘佛教時期(公元世紀中葉--7世紀)

(三)密乘佛教時期(7世紀--12世紀)

二、佛教的傳播

(一)佛教在世界的傳播

1、北傳佛教

古印度--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漢語系佛教

2、南傳佛教

古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等,巴利語系佛教

3、藏傳佛教

密乘佛教+苯教,藏語系佛教

(二)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

1、漢地佛教

2、雲南上座部佛教

3、藏傳佛教

三、佛教的.教義

苦、集、滅、道

四、佛教的經典和標記

三藏經和法輪,或是萬字元(藏傳佛教是甘珠爾和丹珠爾)

五、佛教供奉的對象

(一)佛

所謂佛,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寺院經常供奉的佛有:

1.三身佛

據天台宗說法,佛(釋迎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毗盧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報身佛盧舍那佛,指以法身爲因,經過修習得到佛果、享有佛國(淨土)之身;應身佛(又稱化身佛)釋迎牟尼佛,指佛爲超度衆生,來到衆生之中順緣應機而呈現的各種化身,特指釋迎牟尼之生身。

2.三方佛(又名橫三世佛)

三方佛體現淨土信仰。佛教稱世界有穢土(凡人所居)和淨土(聖人所居佛國)之分,每個世界有一佛二菩薩負責教化。世界十方都有淨土,但最著名的淨土爲西方極樂世界、東方淨琉璃世界和上方的彌勒淨土。中國佛徒大多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三方佛"正中爲婆娑世界(即我們人類現住"穢土","婆娑"爲"堪忍"之義)教主釋迎牟尼佛,其左脅侍爲文殊菩薩,其右脅侍爲普賢菩薩,合稱"釋家三尊"。

右側爲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其左脅侍爲觀世音菩薩,右脅侍爲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或稱"(阿)彌陀三尊"。

3.三世佛(又名豎三世佛)

三世佛從時間上體現佛的傳承關係,表示佛法永存,世代不息。正中爲現在世佛,即釋迎牟尼佛。左側爲過去世佛,以燃燈佛爲代表。佛經上說,約3900億年以前,釋迎牟尼前世未成佛時曾借花獻給燃燈佛,燃燈佛爲他"授記"(預言他將來要成佛接班)。在有的寺院中,過去佛爲(釋迎牟尼前一任佛)迎葉佛。右側爲未來世佛,即彌勒佛。彌勒現在還是菩薩,據佛經說,他還在兜率天內院中(即彌勒淨土)修行,釋迎牟尼預言彌勒將在56.7億年以後降生印度,在華林園龍華樹下得道成佛接班,並分批超度一切衆生,故稱未來世佛。寺院中彌勒造像有佛像、菩薩像(天冠彌勒)和化身像(大肚彌勒)三種。"大肚彌勒"名契此,相傳爲五代樑朝時明州(今寧波)奉化人,他兩耳委肩,袒胸露肚,開口常笑;但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常以杖荷一布袋,終日奔走,勸化人信佛,人稱布袋和尚。貞明二年(916年),在嶽林寺圓寂時口唸一謁:"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這時人們才醒悟其爲彌勒的化身。常有"開口常笑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一切難容之事"等楹聯描繪其皆大歡喜的形象。相傳其道場在寧波雪竇山(雪竇寺)。

4.華嚴三聖

華嚴宗經典《華嚴經》特別推崇法身佛毗盧遮那佛。認爲無限的宇宙是華藏世界(又稱"蓮花藏世界",它又包含多層次世界),法身佛毗盧遮那佛是華藏世界的教主、主宰和本體。毗盧遮那佛無所不在,整個華藏世界不過是毗盧遮那偉的顯現,一切佛菩薩也全是毗盧遮那佛的應化身。毗盧遮那佛有兩個最親密助手,即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也是其化身),三者合稱"華嚴三聖"。華嚴宗對毗盧遮那佛的崇拜取代了對他佛的崇拜。故有的寺院專門供奉"華嚴三聖"

(二)菩薩

所謂菩薩,即指自覺、覺他者。寺院中常見的菩薩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大勢至菩薩。他們又分別組合爲"三大士"(文殊、普賢、觀世音)、"四大士"(文殊、普賢、觀世音、地藏,又稱"四大菩薩")和"五大主"(文殊、普賢、觀世音、地藏、大勢至),教案《《導遊基礎知識》教案(第五章)》。

文殊師利菩薩--簡稱文殊菩薩,意譯爲"妙德"、"妙吉祥",專司智德(即佛教認識論)。手持寶劍(或寶卷),象徵智慧銳利;身騎獅子,象徵智慧威猛,人稱大智菩薩,相傳其道場在山西五臺山。

普賢菩薩--專司理德(即佛法)。手持如意律,身騎六牙大象(表示六度),人稱大行菩薩。相傳其道場在四川峨眉山。

觀世音菩薩--也稱爲觀自在、光世音等。爲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故又稱觀音。其左手持淨瓶,右手持楊柳枝,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人稱大悲菩薩。爲普濟衆生,觀音可以示現三十三身。觀音作爲菩薩本無性別,但在南朝後,爲更好體現大慈大悲和方便閨房小姐供奉,產生女身觀音像。爲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還有幹手千眼觀音,有兩種:一種爲四十隻手,每隻手上有一眼睛,每隻手和眼睛有二十五種功能,相乘後得千手千眼;一種爲一面二百五十隻手,四面則一千隻手,每隻手上一隻眼睛,爲實際的千手千脆。常見的還有海島觀音,又名渡海觀音,此觀音普度衆生解脫苦海,其左脅侍爲善財童子菩薩,其右脅侍爲龍女菩薩。相傳觀音菩薩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

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地藏十輪經》),所以稱地藏王菩薩。又因其決心"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人稱大願菩薩。他手持錫杖,或手捧如意球。相傳其道場在安徽九華山。

大勢至菩薩--《觀無量壽經》載,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爲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衆生,使衆生解脫血火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相傳其道場在江蘇南通的狼山。

(三)羅漢

全稱爲阿羅漢。即自覺者。稱已滅盡一切煩惱、應受天人供養者。他們永遠進入涅樑不再生死輪迴,並弘揚佛法。寺院中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還有民間傳說的濟公也列在羅漢之中。

1.十六羅漢

據玄獎譯《法住記》,釋迎牟尼令十六羅漢常住人間普濟衆生。

2.十八羅漢

由十六羅漢發展而來。唐五代時張玄、貫休二和尚,在十六羅漢後加畫兩個羅漢,而後蘇城又作《贊十八羅漢》、《十八羅漢頌》,故宋以後寺院大多供奉十八羅漢。其中前十六羅漢與"十六羅漢"同;另外兩名,說法不一:一說是賓度羅跋羅度圖和《法住記》作者慶友;一說是迦葉、軍屠鉢嘆;一說是慶友和《法住記》的譯者玄奘,一說是達摩多羅和布袋和尚;一說是降龍和伏虎;一說是摩耶夫人和彌勒。

3.五百羅漢

一說釋迎牟尼涅樑後,其弟子迦葉召集衆多比丘在王舍城共同憶誦佛教經典,系第一次結集;後由沙膩色沙王按脅尊者比丘建議,在迦溼彌羅(今克什米爾)召集五百羅漢,以世友爲上座,論釋經、律、論三藏,這是第四次結集。一說,釋迎牟尼爲五百羅漢傳道(見《法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一說,《法苑珠林》,《奢彌跋謗佛緣》稱:"過去久遠九十一劫,有一婆羅門名延如達,好學廣博,常教五百豪族重子,今五百羅漢是。"

4.濟公

南宋僧人道濟,俗名李心遠,世稱濟公。他不守戒律,嗜好酒肉,如癡如狂,被稱爲"濟癲僧"、"濟癲"。相傳濟公爲羅漢轉世,但去羅漢堂報到已晚,加上輩份不高,只得站在過道里,甚至讓其蹲坐在樑上,一般供在羅漢堂。

(四)護法天神

本是古印度神話中懲惡護善的人物,佛教稱之爲"天",是護持佛法的天神。著名的護法天神有四大天王、韋馱、哼哈二將(密跡金剛)、伽藍神關羽等。

四大天王--佛經稱,世界的中心爲須彌山,須彌山四方有四大部洲(現代佛教界也有人認爲指四個星球),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即我們所居世界)、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四大天王住須彌山山腰的犍陀羅山,其任務是各護一方天下,故又稱"護世四天王"。四大天王是: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身白色,穿甲冑,手持琵琶(他原爲印度樂神,表明用音樂來使衆生皈依佛教);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冑,手握寶劍(保護佛法不受侵犯);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紅色,穿甲冑,手纏龍或蛇(他原爲"天龍八部"中羣龍的領袖,"龍"爲梵文"蛇"的漢譯),或持繩索(用索捉不信佛的人,使其皈依佛教),有的另一手持寶珠(取龍戲珠之意);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穿甲冑,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用以制服魔衆,保護人民財富,他原爲印度財神),有時左手握神鼠(傳說稱,唐天寶元年安西城被著兵圍困,北方天王在城北門樓上顯現,大放光明,同時有數百神兵擊鼓,有"金鼠"咬斷敵軍弓弦,蕃兵大懼,望風而逃)。明清以來,受小說《封神演義》的影響,將四大天王的兵器作了漢語"雙關"式的改造:南方增長天王掌青光寶劍,職風(與"鋒"諧音);西方廣目天王掌碧玉琵琶,職調;北方多聞天王掌混元珠傘。

標籤:四川 導遊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