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六年級數學說課課件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教學設想教學過程,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六年級數學說課課件,供大家閱讀參考。

六年級數學說課課件

六年級數學說課課件1

一、說教材

圓的認識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了平面直線圖形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教學是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重要基礎,同時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很重要。

這節教材的內容有: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圓的特徵,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和學習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感受並發現同一圓內半徑和直徑的特徵以及它們的關係。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並提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讓學生經歷折一折、摸一摸、畫一畫、量一量等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透過活動曾強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圓與生活的聯繫,從數學的角度感受圓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學習目標: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知道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係;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重點;學生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同一圓內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教學難點 :半徑、直徑、及其關係,圓的正確畫法。

三、說教學方法

1、教法。

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讓他們探索、發現圓的特徵。

2、學法。

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我在學法上安排了: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等方法。教學圓的特徵時,主要採用了操作法,學生藉助圓形紙片,透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發現特徵後,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能自學的儘量讓學生自學,教學圓的畫法時,採用了嘗試法與操作法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我首先讓學生欣賞圖片,並抽象出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的。從生活圖片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探索新知部分

(1)找圓心、認識半徑、直徑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摺後開啟,用筆和直尺把摺痕畫出來,並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複上面的摺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後,問:“你發現了什麼?”透過自學課本讓學生自己去了解它們的名稱和特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我這樣設計意在於讓生從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知道摺痕的交點叫圓心,連接圓心和圓上的線段叫半徑,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2)研究圓的直徑半徑的特徵以及相互關係。

我想讓學生畫幾條直徑和半徑,並讓學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發現先在組內交流再大組彙報,學生彙報時讓學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任何直徑都是半徑的2倍呢 能舉例說明嗎。我出示兩張大小完全不同的圓形紙片,問:“這兩個圓的半徑相等嗎?”學生恍然大悟,必須加上“在同一個圓內”這個前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了圓的特徵,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我這樣設計意在於讓生學生透過動手、測量、觀察、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知道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

(3)學習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藉助圓形物體畫圓,用繞線釘子畫圓,還有用圓規畫圓等等。最後我會讓學生自學畫圓的方法,透過學生的彙報,我引導他們歸納出畫圓的一般步驟:第一、定點(也就是定圓心的位置)第二、 定長(也就是定半徑的長度),第三、旋轉畫圓。讓學生嘗試畫圓,碰到困難時,教師纔給予適度指導。如:圓規的正確握法等。畫任意圓是不難的,較難的是給定直徑長度畫圓。爲了突破這一難點,學生畫圓時,由不熟練到熟練,由畫任意圓到按給定半徑長度畫圓,再到給定直徑長度畫圓,循序而漸進。再次藉助多媒體演示,感知圓的形成,結合實際操作,關鍵讓學生體會圓規兩腳的距離即半徑,體會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有利於加深對圓的特徵的認識。圓的畫法是本課時又一個教學難點 ,我採用操作法與嘗試法相結合,力求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

總之我在自主學習是儘可能的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不要讓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在展示交流時要儘量把展示的機會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展示中不斷獲取知識和方法。我要儘量做到調控和把握。在檢測時我在把握基礎的同時注意提升性練習針對易錯點設計了判斷,選擇生活應用等題型,從不同角度,不同知識點對學生進行考測。

六年級數學說課課件2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49、 50頁的內容。本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乘除法的意義的應用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開篇課。教材透過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提供了“圖形放大縮小”“速度”“水果價格”等情境,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從而讓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也爲 “比的應用”“比例的相關知識” 等後續學習平坡架橋。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4、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和運用比的意義。

難點: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每六人小組準備一個紙杯、兩支試管、一個水槽(裝滿清水)、一個燒杯(裝滿紅色水當甘蔗汁)等。

二、說教法、學法。

針對教材內容特點,並結合學生認知規律,這節課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和實踐操作法作爲主要的教學方法;以獨立探究、實際操作、合作交流爲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教學過程:

設計的理念和思路是:以“新課程標準理念” 爲指導,以“情境”和“探索活動”兩條線索貫穿於課堂。整個教學過程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構建模型。

(三)拓展運用,鞏固新知。

第一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同學們,2008年8月在我們的首都北京將舉行的盛會是——(學生會異口同聲回答:奧運會)這是件令我們感到多麼自豪的事情啊!

我們熟悉的淘氣被“2008北京奧組委”邀請擔任現場小記者,需要上交照片,你看:這是照片的原版(照片A),組委會根據需要將照片有的需要放大,有的需要縮小,現在老師嘗試把淘氣的照片變個樣,請你仔細觀察每次拉動照片的時候什麼變了?什麼沒變?(此時老師直接將照片A進行左、右、上、下、對角拉動)

數學學習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的潛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數學知識只有透過學生自身的探究和再創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構中,才能成爲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識。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精神。爲了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教學的第二個環節“探究新知,構建模型。”我是這樣處理的隨着學生的回答,緊接着出示照片B、C、D、E,提出問題:看了這幾張照片之後,你認爲哪幾張與A比較像?

爲了方便研究,我們把照片放在方格紙上再做研究。這裏,我是這樣處理的,爲了減少學生探究的盲目性,我先引導學生觀察照片A在方格紙上的長是 6,寬是4,明確1格就是1。讓學生在小組裏探究這些照片的長和寬之間有什麼關係?讓學生各抒己見,互相交流。估計學生有以下發現

①照片B的長和寬分別是照片A的1/2。

②照片D的長和寬分別是照片A的2倍。

③照片B和C的長一樣,照片C的寬是照片B的4倍。

④ 照片D和E的長一樣,照片D的寬是照片E的4倍等等。此時出示下表(PPT)對於照片A,它的長和寬之間有什麼關係呢?你是怎麼得出的?學生回答時老師板書:6÷4 =1.5 。對於其他的幾張照片的長和寬的關係誰能說一下?學生回答的同時,我相應的在PPT的表格上出示。接下來讓學生解釋一下爲什麼照片C和E不太像。

剛纔我們將照片的長除以寬,或寬除以長,將長方形照片的長和寬進行比較,找出了它們之間的關係,像這樣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係還有一個新名字,叫什麼呢?這時我採用直接告知的方法,顯然是水到渠成,在學生齊讀課本第50頁第一行的同時板書課題以及比的意義。

這時,爲了讓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比”的意義,引導學生回顧小結:“長和寬相除,又叫做長和寬的比;寬和長相除,又叫做寬和長的比。”師:長和寬都是表示長度,剛纔我們把長和寬這兩種同類的量進行比較,(板書:同類量)關於“比”,你還想知道什麼?問題提出後讓學生——

自學課本,認識名稱(瞭解比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比和求比值的方法。)由於此環節的知識性比較強,讓學生先自學再講解,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對新知加深印象。

數學源自生活,數學又服務於生活。爲了深化比的意義,接下來我是這樣安排的

(1)比速度。

憑你的經驗和平時的觀察,你認爲“從我們學校到中山市政府大樓,你認爲是跑步快還是騎自行車快?”(PPT出示情境圖)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了。爲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我穿插了這樣一個環節:在奧運會中,有一個比賽項目—馬拉松賽,你知道馬拉松運動嗎?(PPT馬拉松運動起源於公元前 490年的古希臘。賽程由第一屆的40. 2千米,到第四屆奧運會才正式定爲42.195千米。)同學們已預習過,想一想:要比誰快,比什麼呢?也就是要求哪個量與哪個量的比?彙報交流,老師板書

40÷2=40 :2=20(千米)馬拉松運動員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騎自行車的還快。

透過師生互動,最後讓學生明白:路程與時間相除又叫做路程與時間的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就是速度。進一步鞏固理解比的意義。

(2)比價格。

接下來我(PPT出示“比價格”情境圖)哪位同學願意以最快的.速度彙報你填寫的結果?這個問題中你找到比嗎?比較哪個攤位的蘋果最便宜,實際上就是拿什麼和什麼進行比較?你能模仿前面兩個例子那樣說說其中兩個量的比的關係嗎?學生不難說出:總價與數量相除又叫做總價與數量的比,總價與數量的比就是單價。

此時再引導學生小結歸納:從比速度、比價格兩個例子我們看到:路程和時間是兩個不同類的量,可以相比較,速度就是它們的比值;總價和數量也是兩個不同類的量,可以相比較,單價就是它們的比值。(板書:不同類的量)

關於比的另一種寫法——分數形式,我做了如下處理:比還有一種書寫形式,想知道嗎?(示範書寫比“ ” 書寫的順序),然後讓學生把其餘三個比的分數形式書空與老師同時完成,此時讓學生區分分數形式比與分數的區別。

“知識遷移”是數學上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爲了使學生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爲零”,我是這樣處理的:我們在做除法計算時,除數能不能爲0?那在比的前項或後項中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比的後項不能爲零”學生就會脫口而出了。

建立模式,尋找規律又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和方法。請你思考:如果相除的兩個數一個是a,一個b,能模仿上面的等式寫出來嗎?學生很容易得出:a/b=a÷b=a :b(b≠0)

爲了及時反饋學生對比的意義的掌握情況,我安排了“找身邊的比”活動。

其實呀,我們生活中也到處充滿了比。想一想,看能不能從你的生活中、你的身邊找到比呢?把你找的發現告訴小組的同學。讓學生思考、小組討論,然後反饋交流。如

教室裏有四個窗戶、兩扇門。窗戶和門的數量的比是4 :2

我的身高是153釐米,我爸爸身高是178釐米,我的身高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53釐米 :178釐米。

我有1支鋼筆,3支圓珠筆。我的鋼筆數量和鉛筆數量的比是1 :3。

我們小組有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4:2。

到這,我安排學生“交流收穫、質疑問難”。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有很多收穫,誰願意把你的收穫跟大家一起分享?有些什麼疑問?在學生彙報中,使本節課的知識點得以鞏固。

這個環節透過讓學生觀察、思考、舉例、歸納一氣呵成,透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對比的意義理解得比較深刻。

第三個環節是“拓展運用,鞏固新知”,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個練習:請你動手試一試。

爲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並不是一定表示兩個具體的數的比,而是表示兩個數的份比關係,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練習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比。某糖水店賣的甘蔗水是按甘蔗汁和水的體積比是1 :2配置的(PPT出示50頁說一說中的圖一)。如果讓你配置這種甘蔗水,你會嗎?讓學生先說一說,然後在六人小組裏動手試一試。透過學生的動手實驗,讓學生認識到1 :2不是表示甘蔗汁就一定是1毫升、水是2毫升,而是表示甘蔗汁這樣的1份、水就有這樣的2份。

第二個練習是:“你知道嗎?”(PPT)

爲了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又能讓學生品位數學文化,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和興趣。我設計了以下一組題

(1)師:國際上規定:標準的籃球場長和寬的比是28:15。(師;不知道我們學校的是否標準,有興趣的話課間可以去測量一下。)

(2)師:我國的國旗紅星紅旗,有大有小,都是什麼形狀的呀?(長方形)能任意長方形嗎?其實是有嚴格規定的。我國國旗長和寬的比是3 :2。

(3)地球上海洋麪積和陸地面積的比是——讓學生先猜一猜,再把標準比63:27打出來。

(4)雀巢咖啡是由白砂糖和速溶咖啡按 ( ):( )混合而成的。讓學生各抒己見,不同的人口味會不一樣,商場裏賣的基本是按——在把“2 :5味道好極了!”打出來。這樣既調節了課堂氣氛,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第三個練習是——讀出下面各比,並求出比值。

本題的設計即能突出重點,又能突破難點。

練習的第四部分是課外延伸。

(1)小知識。(PPT)

設計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區分數學上的比——“相差關係”和“倍比關係”各類比賽中的比只是一種計分形式。

(2)福爾摩斯偵探術。(PPT)

人的腳長與身高的比1∶7。福爾摩斯發現一個腳印長25釐米,他可以做出什麼樣的推斷?

爲了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也爲了後面比例教學做鋪墊,我設計了一個課後實踐題:(小小科學家)在同一時間朝陽的地方豎一根筷子和一支圓珠筆,分別量出它們的長度和影子的長度,並寫出它們的比,求出比值。

形式多樣的練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強化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究的習慣。

三、板書設計說明。

最後講一講我的板書:簡潔清晰、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