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教材分析

8加幾和7加幾的題共13道,分別在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第1~4題裏陸續教學。

(1) 例題先擺小棒再計算,把9加幾的“湊10”策略遷移過來。由於兩個加數分別是8和7,比較接近,有些學生會把8“湊10”,也有學生會把7“湊10”。在交流中出現兩種“湊10”的方法,既教學了8加幾,也教學了7加幾,而且提升了“湊10”的水平。教材突出“怎樣想的”,讓學生先在算式下的方框裏填數,整理計算思路,然後交流。要讓學生看清楚,8和2湊成10,應把7拆成“2”和5;7和3湊成10,應把8拆成5和“3”。

(2)“試一試”裏有兩個教學內容,一是鞏固“湊10”法,體會“湊10”的技巧是靈活、多樣的。二是引導學生從9+7=16得出7+9=16。

從相關的算式推理也是一種計算策略,它的特點是利用已知得出未知。教材安排有三點理由: 第一,推理過程簡單,速度快,學生喜歡。第二,9加幾是進位加法第一段教學內容,學生已經掌握,是可利用的資源。第三,按9+7與7+9這樣的關係,36道進位加法可以編成20組,其中16組各2道,還有4組各1道,編組便於學生記憶和掌握。

在10以內加法“一圖兩式”中,學生已有“交換加號前後兩個數的位置,得數相同”的感性經驗。那時,兩道算式是並列關係,都是根據圖意寫的。現在要把兩道算式變成因果關係,才能組織起推理過程。這是教學中要注意的一點。“想想做做”第4題是爲學生體會因果聯繫,進行演繹推理而設計的。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加法時,掌握得比較好。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8、7加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透過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裏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8、7加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一個單元,是新教材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概率統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組合來解決的知識。如體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賽場次,密碼箱中密碼的排列數等等,作爲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數學學習中要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透過這些活動來進行學習,經歷簡單的排列組合規律的數學知識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發現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排列組合的簡單方法,鍛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透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在講完課後,我對本課進行了一次反思:

首先、在教學目標設計方面,對學生的要求過高。有些內容是本學段內不作要求的教學知識硬加到了學生的學習欄中,導致吃力不討好,講了還等於沒講一樣,浪費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

第二、不能做到認真地傾聽完學生的發言再做評價。當時站在講臺上,只怕學生說不到自己設計的那方面,所以搶學生的話,沒有讓他們真正成爲學生的主人。以後一定讓學生在說完後,自己再發表意見,起到主導作用,即使學生沒有按自己的設計說,發生了小錯誤也不怕,也許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以後得充分利用這種教學資源,讓課堂在錯誤的的改正中,有更多的精彩。

第三、沒有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比如在4人握手時,很多孩子想出了不同的表示方法,這時應讓學生上臺板書自己的方法,並給同學介紹,這比每個孩子說,師在上面做記錄要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能給學生更多的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許多不足,相信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克服自己的不足,讓自己的課堂真正精彩,讓學生真正受益!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研討,從剛開始的提出問題,到尋找資料,然後設計教案,最後網上交流,第一次體會到了網絡教研的魅力。4月份的研究主題是《如何進行紮實有效的試卷講評》,首先發表一寫自己的觀點~

1、講評前一定要做好學生答卷的記錄,哪些題目是答得好的,哪些題目是失分較多的;哪些是因知識性失分,哪些是因技巧性失分;哪些是普遍現象,哪些是個別現象等等。

2、講評試卷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據題目的中出現問題的情況,有主有次分層次進行點評。

3、點評的過程要教會學生解題的思路,並且加強對學生答題方法的指導,一般來說:第一,指導學生學會讀題、審題、理解題意,正確把握答題方向;第二,指導學生理清答題步驟,注意答題的條理性和規範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數學考試是對學生數學學習階段結果是否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一種評價方式。在考試之後,往往需要把評價的結果反饋給學生,這就需要有試卷講評課。

進行了第五單元人民幣的認識(一年級下冊)的考試,改完試卷後,我把試卷中出現問題最多的題目記錄下來,並將學生出現的錯誤答案一一進行分析,然後設計了一節講評課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

一、匯入。小結本次考試的情況,讓所有的學生都知道自己的考試成績在考試中自己處於怎樣的地位。

二、講評過程。開設“數學門診部”,讓學生充當小醫生,爲小“病人”診斷病症,從中找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例如:我出示“5角+8角=58角”,問“這道題目哪裏有問題?怎麼治療?”把錯題進行整合,比如人民幣換算的題目,解決問題的題目等,進行歸類講評。

三、鞏固拓展。講評錯題之後,還要針對錯的較多的類型,再出題進行鞏固,對於一些較好的學生還可以出一些拓展題進行練習。

這些都是自己一些初步的思考,透過網上交流,我又學到了其他老師一些講評課的“絕招”,比如劉老師的“學生反思小結”法,黃老師“對差生的單獨輔導”法,樑老師進行的“一題多變”,陳老師的“歸類講評”。今後的講評課,相信我一定能從容面對。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一、教學時我能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學以致用。

三、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夥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着分、按髮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於接收。

反思四:認識1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名師孫瑛老師和唐豔芳老師前來指導,心中倍感壓力。經過第一次授課後,孫老師和唐老師都給出了不少建議,我對課件和教案做出更改,在後面的三次授課中,一次次進步,每次都有不透過的收穫。在此,特別感謝這兩位老師的指導和同年級老師的支援。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數數和數的組成。大部分學生都有口頭數數的經驗,但是這種數數大都屬於唱數的水平,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概念並不是很清楚。從學生的認識基礎出發,開始讓學生猜一猜一堆雜亂的小棒有多少根,再讓學生實際數一數,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數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拐彎數的下一個數是幾十以及幾個十是幾十。然後讓學生自己說說是怎樣數出100根小棒的,明確100的基數含義,同時讓學生在數物品的過程中對計數單位一、十和百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認識數的時候,我們藉助了一個好幫手 10,肯定10根10根數的方法,告訴他們每十根紮成一捆,最後10捆再紮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現了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比較順暢地理解了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

本節課內容及目的是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會正確的一個一個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認識計數單位百,瞭解10個十是100,這節課主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並對數的組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總之,對自己的教學,我要加強反思,努力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纔是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取得進步。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十幾減9退位減法教學是在學生已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基礎上進行的。計算教學,由於算式的枯燥,學生往往提不起興致,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同時,由於在計算減法時是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關係,引導學生做減法想加法,這也給學生的計算帶來一定的困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是極爲重要的,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設計這個有趣而熟悉的遊園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並貫穿全課,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喜歡的活動聯成一體。透過解決“還有幾個氣球?”“還有幾個沒套中?”等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不只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蘊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在低年級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只有經過了獨立思考的合作纔是有效的合作。本節課中在探討“15-9”算理時,就先讓學生自己透過獨立思考,並借用小棒來幫助和驗證,再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學習“15-9”的算法,最後全班反饋與交流,從這些算法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並且同時體驗到了同伴合作學習成功的樂趣。

三、鼓勵算法多樣,並注重算法最優化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標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課標認爲:“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 所以在彙報交流“15-9”的算理時,先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發現的方法和他們的選擇,只要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合理、合乎邏輯,就應加以肯定。然後在衆多的方法中,比較和感受出哪種方法最好,算法最優化的過程成了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統一。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5單元,今天是第一個課時,主要是引導小學生們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下面是我對《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反思。

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爲了會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在設計這一節課時,我考慮到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家長一般不放心小孩獨自出門,因此他們獨立購物的機會較少。雖然學生對認識人民幣有一定的基礎,但對如何合理使用缺乏經驗。針對以上分析,在教學前,我利用家長接孩子的時機,先詢問家長,孩子對人民幣的認識情況,還找了不同程度的孩子進行調查。結果不僅證明了我的分析是正確的,還發現多數學生在買東西時付幾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比較難。

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看購物的掛圖。聯繫學生生活,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習興趣。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使他們主動活潑的學習。同時,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使用人民幣的地方,瞭解人民幣的作用,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課堂中我還滲透: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在認識人民幣的這個環節中,放手讓學生自己認識人民幣,因爲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驗,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實踐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己觀察人民幣,爲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透過交流,豐富學生對人民幣的瞭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滲透:國徽是國家的標誌,教育學生要愛護它。

分幣的教學不夠理想。第一是學生對分幣比較陌生,因爲“分”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而我對此又估計不足。第二是認爲分幣很少用到,便想輕輕帶過。其實這是認識人民幣的起始課,分幣的認識同樣重要,雖然分幣不大使用,但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係,分幣的認識不容忽視。必須認真鑽研教材,讀懂教材,備教材、備學生,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探索。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學。其次教師的駕駛課堂能力,關注每一位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何引導。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1、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增強學習的有效性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心裏想着學生已經能把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說得較好了,那麼只要學生能把方法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學習十幾減8,7一定沒什麼問題的。可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應着實讓我大吃一驚。絕大多數學生看了“15-8”後都知道等於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時候卻沒有這麼熱鬧。個別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學生還不知該怎麼“破十”——減不知減幾,加不知加幾;用“相加算減”的方法時,由於對8,7加幾這方面的知識不是很熟練,想起來也是磕磕絆絆,速度慢正確率也不高。看來我高估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別是對於“破十法”,我們不能只教給學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麼破”,還要幫助學生認識到這種方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幾減9”,有一小部分的學生雖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們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想到的。至於爲什麼要“破十”也就是“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他們卻不明白,更別說還沒想到的學生了。因爲他們沒有體驗或者是有過這種經歷卻不曾思考過“爲什麼要這樣做”,也就是對“破十法”沒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學習中出現了有部分學生不知道利用遷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該怎麼用。看來還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運用,帶着它走進課堂,幫助學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這樣才能使知識真正地成爲自己的東西,才能爲自己靈活運用。

2、過分強調“相加算減”,限制了孩子的思維發展

由於有了前一課的基礎,學生在本節課的算法交流中,多數用的都是“想加算減”的方法。這不禁引發了我的思考:

(1)教材中雖然多處提到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單元的結束,在潛移默化中要求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那麼我們在教學中如何把握住這個度?

(2)當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時,其他的方法是否要傳授個孩子?採用何種方式?

(3)“想加算減”的方法真的是最優嗎?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這個學期,我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就是要教學一年級語數雙科,而且面對的又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一年級的學生。開學之後,我感到壓力巨大。但既然學校安排了這樣的工作給我,我就要承擔下來,而且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現在,一個學期已經過去,我要對自己的數學教學工作做一個簡單的小結。以期在下個學期在數學教學上,自己能有所進步。

我覺得自己應該堅持的一些做法。

1、虛心向同事請教。對於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我可以說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個喜歡幫助人的同組教師,石老師總是將教學中一些重點和難點及時的告訴我,並給我指導我突破重難點的方法。所以,降低了我在教學中遇到困難的難度。

2、真誠合作。我覺得要想讓學生受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同組教師間的真誠合作。只有教師之間的合作,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成爲最大的受益者。所以,當一些重點內容需要及時複習時,我總是積極配合石老師,按她的要求來出練習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及時鞏固。

3、努力提高自己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我沒有一味的將責任推向學生,因爲這樣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所以,一旦發現我班在數學學習方面與其他班存在差距,我儘可能的從自己這裏找原因,採用必要的辦法去解決,並虛心向他人請教。雖然收效不大,但我還會堅持提高自己的做法。

需要加強的做法。

1、找點時間來思考。

我雖然學習了一些理論知識,也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很多在書上介紹的教學方法照搬到現實教學中並不適用。我想,這一切的不適應還是因爲我沒有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而使二者相結合的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思考,現在我在教學中思考的還不夠,主要還是有些依賴同組教師的指導。

2、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從而使教學手段爲教學內容服務。

3、找到“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

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特別是我教學的一個班級,程度好的學生對於難題點撥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較差的學生說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是下個學期必須解決的問題。

總之,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給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議。希望下學期我會有所進步。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聯繫口算過程中能理解到豎式計算時的學法,雖說前面內容的基礎打的很好,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1、數位不能對齊,造成計算錯誤。

2、橫式上的得數不寫。

3、有的學生在寫豎式時,總是把數字或符號抄錯。

4、有的學生豎式時寫對了,但在具體計算時把減法當加法在做,或把加法當做減法在做。

5、有的學生口算後把答案寫在豎式上,還有的學生先在橫式上口算答案,再列豎式計算,造成橫式和豎式兩種答案。

6、有的學生當個位算好後,忘了進1或退1,造成十位計算錯誤。

7、還有一部分學生20以內的加減法不過關,造成筆算結果錯誤,如12—9等於1,4+9等於15。

反思我的教學行爲,有經驗也有失誤:

1、我覺得規範學生的書寫時非常重要的,小到豎式從哪個位置開始寫起,畫橫線用直尺畫,都要嚴格要求,爲此,學生的豎式寫法規範、整潔。

2、在計算時,很多學生受口算方法的影響,從十位算起,透過具體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練習,逐步使學生明白,筆算加減法時,從個位算起比較簡單。

3、與兩位數加兩位數相比,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對學生來說更難些,所以小棒的操作不能忽視,只有藉助擺小棒,拆小棒這一系列的直觀操作,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退位的算例,正確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的筆算,可是由於學具(小棒)學生準備不齊,我臨時採用了在黑板上畫小棒,給學生理解從十位退1到個位做10的算理造成難度,在學生筆算退位減法時,很多學生退位後十位上計算錯誤。

改進措施:

1、加強平時練習,使學生熟能生巧。

2、規範豎式的寫法,嚴格按要求去做,寫進位點,退位點。

3、對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加強聯繫,減少錯誤。

4、逐步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做到數字搬家不出錯,數學教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讓他們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究,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該放手學生自己去比較、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認同書本上相對較好的方法。

這幾節課,讓我深深地感到,作爲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啓發中互相創新,在啓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啓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學習。例如:教《位置》時,在主題圖講完後,我請同學上臺表述自己的好朋友的位置,請下面同學們猜一猜他是誰?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頓時高漲,踊躍舉手,爭先恐後地到前面來讓大家猜一猜他的好朋友是誰?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好地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團結友愛的思想教育。

二、 以猜爲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

衆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爲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數的順序 比大小》時,我讓學生猜一猜比11大比20小的數可能是幾?剛開始部分學生認爲答案只能有一種,所以回答時只說一個,回答問題的學生多了,他們發現了這道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再回答類似的問題時,學生可以很快說出全部答案。因此在教學中以猜爲動力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多樣性。

三、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如我在板報上設計了“小小擂臺”板塊,分小組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設計比賽項目,或以小組集體成員的力量爲小組爭得榮譽,或以個人在活動中的表現爲小組爭得榮譽,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了學生集體榮譽感。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本週三我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研究課。我講的是第五單元《左右》。反思整個教學實踐過程,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失誤的遺憾。 我在教學中,積極做到以下幾點:

1.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

認識左右比認識上下、前後要困難一些,有關的研究表明,學生常常在判斷物體的位置時將左右顛倒。對此爲了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物體的左右位置,本課我把知識點的切入口是放在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習慣上。如要發言時你要舉那隻手,生活中你會用右手做哪些事?因爲學生已經有了這些生活的習慣動作,所以一旦與左右的認識結合起來就容易爲學生所理解,也利於今後的記憶。

2.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安排了很多生動有趣的活動,如觀察、模擬和遊戲等,這些活動的目的是適當的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比較、推理與思考,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如對“左右”的認識,安排擺一擺活動,由於桌上擺放着幾種學具,學生在說這些學具位置的時候,就可以有多種語言表達方法,而每一種方法的.敘述都將促使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

3.教學活動中滲透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

例如,最後一個環節,判斷小朋友上下樓梯都是靠哪邊走的?讓生示範懂得都是靠右邊走,因爲存在着相對性,結果都是靠右走的。我又不忘記教育學生在生活中就要養成右側通行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學到的數學要服務於生活,生活中有很多數學。總之,所有教學環節和活動的設計,都是爲了更好的達到擬訂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愛上數學。

但也有讓我不滿意之處:教完本課覺得還有以下的不足,如學生原有的經驗不夠一致,甚至差別很大。個別“學困生”還需要教師適時點撥、留給他們更長的時間去思考,但課堂上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難免有時會注意不到,所以我在教學時沒有很好的關注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沒有把“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真正落實到課堂中來。透過作業反饋,還發現少數學生對於上下樓梯靠右行這一知識點還沒把握好。另外本節課在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合理。

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注意這些問題,爭取講好每一節課。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根據新課程“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教學理念,我精心設計了讓學生用眼觀察、動口表達、動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組活動。學生始終在教師創設的具體場景中輕鬆、愉快地學習,前後左右的空間位置關係。下面是我對《位置》這一單元的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課堂教學中,在設計、安排和組織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有意識地體現探索的內容和方法,讓學生能夠親自參加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把課本中的例題、結論等,轉化爲學生能夠親自參加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

二、遊戲活動帶給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新課程改革也視學習爲“做”的過程、“經驗”的過程,凸現學生學習的實踐性特點。在上下、前後、左右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聽口令和聽反口令拍手的遊戲活動,當看到自己拍的和別人一致時,他們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增加成功感。假如發現自己“上當”的同時,他們就會趕緊糾正。如此設計,不僅注重學生認知上的需求,更重視學生學習情感上的滿足,使學生心中充滿激動與挑戰,獲得內心的充實和滿足。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學生的情感體驗是愉悅的學習,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學生無疑會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積極投入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把課堂作爲數學活動的 舞臺,讓學生在自由、活躍的氛圍中學習,使原本枯燥的教學變的有趣。但是我發現,這樣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接受,有個別同學對知識的掌握還不夠;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過程與方法的探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都有所欠缺,這說明我這節課的設計還存在問題,需要做進一步的改進。在這方面,我會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師多加指點。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一、學生還沒有學會如何聽課,老師的講課早已開始了。

二、忽視了學生是否聽別人的發言,對學生“聽”的要求很少。

專心聽講是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專心聽講的能力和習慣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對學生有意識的培養。如何讓學生養成安靜的聽呢?可以嘗試以下辦法:

1、讓其他學生眼睛看着發言的學生。這是表面上的聽,試用於習慣培養的初期。

2、讓聽者重複發言者的話。

3、老師不重複學生的發言。

4、教師要注意聽,更不要隨便打斷學生的發言。

5、樹立良好的聽的觀念。首先,要創設良好的課堂聽的氣氛,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其次,老師要善於巧妙利用學生的聽的注意力。對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要透過各種方法去提示、去突出、去強化,最大限度地使其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片刻、思考片刻。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教材的主題圖是排隊買票的情境呈現,出示主題圖後問孩子們猜他們在幹什麼?

從中穿進行禮貌教育,之後問有幾人在排隊?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幾?小女孩排在第幾?這些問題都難不倒學生,他們都能一下子說出答案。但當我問:這裏的第2指的是幾個人?第5指的是幾個人?學生們似乎不太清楚這個問題到底如何回答,我又問:這裏的第二是2個人嗎?第五是5個人嗎?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會回答了,由此引出:第2和第5指的是一個人!之後讓學生看圖再說說。“想想做做”第1題塗燈籠,從左邊起,塗4個和塗第4個,先讓學生明白每道題是塗幾個,再讓他們塗色。

但課上沒及時反饋學生的作業,應該多展示幾個學生的作業,讓學生透過比較發現自己的不足。

做完後還要問:如果從右邊塗起呢?讓學生說一說,指一指。“想想做做”第2題,左邊一幅圖是問小男孩的家在第幾層?很多學生回答第5層,他們都是數陽臺的層數,一數發現小男孩住在第5個陽臺上,所以就說是第5層。我就聯繫生活實際問他們:我們現在的教室是第幾層啊?(一年級在2樓)他們會說:第2層。

接着再讓他們看書上的圖問:我們要怎麼數樓的層數呢?

這時就有學生明白了數層數應該看門從下往上數!隨後再請孩子們想想自己家住的房子一共有幾層,你家住在第幾層?右邊這幅猴子撈月圖,答案是有兩種,根據從不同的方向數,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的回答有的說第2有的說第4,都對,只是要引導學生完整地說話花了一點時間。但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講解,而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些,我覺得應該透過擺圖形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比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

況且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爲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學生對區分左右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幾和第幾也會混淆。比如從右邊起塗第4個燈籠,學生可能還是從左邊數的圈了第四個這樣的錯誤。當然這也和學生目前認字少,不懂題目意思以及所接觸題目量少有關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之後,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

讓學生專心聽講_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班數學課。一年級學生由於進校不久,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但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慾。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教材的特點,本學期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鑽研教材,備好課

要教好書,首先要了解教材。瞭解教材,就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幅圖、每個符號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真擬訂好教學計劃。根據每節內容,認真確定好教學目標。此外,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質量,他們的興趣、方法、習慣,預測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困難,並結合教材,認真安排每一節課的活動。做到有備而上,不打不備之戰,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出色完成。

二、認真組織課堂教學

雖然一年級教學內容少、淺,但要組織好一節課,須得下一番苦功夫。由於學生中大部分都讀過學前班,本學期學習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是舊知識,因此課堂上如何把“舊知識”變爲“新知識”,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據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使教法新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饋。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教學時採用直觀教具演示,讓學生看得見,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口說一說動手的過程與結果,從而達到動口、動手、動腦的目的,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講練結合,練習中多以遊戲形式進行,讓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教學時,以“開火車”、“對口令”、“搶答”等遊戲進行練習。這樣,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記得牢。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樂,樂於學。

三、及時作好教後反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動能力,有些學生課堂上常開小差,對老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每節課的作業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現,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除了學習上多輔導,同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交談,把師生的距離拉近,逐漸使自己成爲他們的朋友,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進步,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