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範文

在識字教學中,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範文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一)

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一開啟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爲了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本學期我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採取各種有效的途徑,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下面,我談談這學期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於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我想一定要透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於識字,主動識字。如在教《他、她》時,我透過讓兩名學生(一個女生,一個男生),到講臺前,讓孩子們看,並用說句子的方法區別這兩個字,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祕的慾望,對學習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2、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複,喜歡錶現。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元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給字配“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二)

孩子們好不容易搞清楚了漢語拼音,緊接着便是那麼多的字寶寶等着和他們交朋友了。數數看,一篇課文除了幾個四會字以外,還至少有十來個二會字。往往一節課下來,光學會這些二會字,就把孩子們累得不行了,而且還有一部分學習態度認真,但資質一般的同學根本不能掌握。最要緊的是時間也不允許,基本上一篇課文按排兩課時,這樣才能正常完成本冊教學內容。剛進入識字、課文教學時,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往往備了兩課時的內容,結果用了三個甚至四個課時才能完成教學任務。

爲什麼會這樣呢?是教學方法的問題?是學生學習態度的問題?於是到別的班聽課,學習各種課堂識字、鞏固生字的方法以及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招數,一一在自己的課堂上試用。效果稍有改善,但一節課下來仍完成不了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課後,跟同級的老師們交流上課情況,沒想到他們也有這樣的苦惱。看來,不僅僅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態度的問題了,主要問題還是要掌握的`內容太多了。

針對這樣的客觀因素,我們該怎麼辦呢?想來想去,只能試試其他的辦法了。於是試着週末佈置預習新課文的家庭作業:讀通課文,圈出生字,初識生字。沒想到回來後,再上課,效果居然好了很多,並且能在限定的時間內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於是,在每次上新課前,我都會抽出一節課給孩子們預習兩到三篇課文,在預習的時候,引導孩子們進行合作,並讓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幫助有困難的孩子。上起課來,孩子們輕鬆了,我也輕鬆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話,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啊!

看來,對於一年級上學期的小朋友,只要是學完了拼音,就可以開始教會孩子們預習了,這樣上課就可以節省圈生字的時間。另外,有的小孩預習時很用心,可以記住一些生字,到了上課的時候,任務就輕了,而已經認識的字就等於是進行復習鞏固了,如此又可以減少複習的時間。這樣做不但能加快學習進度,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還能讓孩子們從一年級起就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和自主學習新知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