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口耳目》教學反思範文

《口耳目》整篇課文把畫畫、古文字與象形字對應起來,展示了漢字的演變過程。課文中的生字都是高頻字,如:口、耳、羊等字,同學在生活中可能都已經接觸過,同學應該會讀、會認。根據《課程規範》中提出的“讓同學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我將本堂課的目標定爲:“透過遊戲、兒歌識字等方法,認識鞏固生字,讓同學在樂中學,從而激發同學熱愛祖國文字,發生學習漢字的興趣。”要透過學習,讓童心徘徊於快樂的母語殿堂。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口耳目》教學反思範文

識字是同學再學習的基礎,是最基本的工具。從漢字自身看,它是平面型方塊文字,筆畫或平行,或縱橫交錯,在二維平面裏多向展開,筆畫種類多,組合樣式豐富,字的構造複雜,數量繁多。假如只是枯燥的學,必定會扼殺同學的學習興趣。要讓同學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就要求教師根據同學生理、心理以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採用合適的教學戰略,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資料,同時充沛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同學在樂中學,玩中學。

朝着這樣的目標,我開始了課堂實踐。上完課後,再回頭審視我的課堂教學,欣喜地發現,原來我和新課程的新理念曾靠得那麼近:

1、重視情感識字的理念,使同學在識字上有了不竭的動力:

同學學習識字寫字,就是爲了掌握一種交際工具,有沒有情感態度的要求呢?答案是肯定的。工具是被人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同學就有一個情感態度的問題。語言文字學習自身就是一種文化,尤其是我們的漢字,其中蘊涵着豐富的文化資訊,更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規範》中首先加強了在情感態度方面的要求,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同學來說,假如只是枯燥地分析字形,讀準拼音,那將扼殺同學學習漢字的興趣。因此,我將同學喜歡的遊戲貫穿到整個課堂中,透過猜謎發現古今字之間的聯繫區別,透過兌換門票,快速認識10個生字,透過讀感謝信來用一用生字……讓同學在一系列的遊戲活動中逐步認識生字,會用生字,在這過程中讓同學感受到原來學習可以如此輕鬆,識字是如此有趣。有了這樣的識字興趣,同學纔會有不竭的動力,纔會有十二分的興趣去認識更多的生字。

2、掌握語文教育特點,識用結合: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着重培養同學的語文實踐能力,識字作爲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更要加強實踐能力。因此,我在同學認識鞏固了12個生字後,用了“讀感謝信”這一環節,開啟一個信封,出示一個漢字,讓同學來用一用這些字嬰幼兒(組詞、說話),不露痕跡地對同學進行了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

3、倡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教給識字方法。

同學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需根據同學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保護同學的好奇心、求知慾,充沛激發同學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課堂中,我用找對應的小門票這一遊戲,讓同學根據圖與古漢字快速找出現在的漢字。“找”的過程就是同學自主學習的過程,同學根據古今漢字的聯繫,認一認,找一找,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感受一些漢字的演變過程,在找門票的自豪感中感受到勝利的喜悅,這也是教師滲透同學可以透過看圖找,聯繫認字的方法。在學習“田”與“木”的不同時,教師將問題拋給同學:“兩個 mu,你發現了什麼?”這就是讓同學“探究”的過程,同學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同學嚴謹、合作的科學態度。也在解決問題時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魅力與重要,這是教給同學識字第 2、第3種方法:分析兩個字的字義與他人合作學習。

4、引導同學在生活中識字,培養主動識字能力。

新課程要求一年級的小朋友要認讀400個漢字,怎樣使得小朋友在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中逐步地去認識它們,而不感覺枯燥呢?《語文課程規範》提出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要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識字。──“聯繫小朋友們自身的兒童生活”,只有觸發小朋友心靈中那種對生活的熱情,時刻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是學習,那麼,學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在課堂中注重維護小朋友學習的興趣尤爲重要,快樂的情緒,激烈的情感……這些人性的東西將會讓課堂充溢生命的活力!因此,一上課,我就將同學帶入“字嬰幼兒遊樂園”的情境中,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將課堂設定成一個生活中的情境──遊樂園,在學習生字時,讓同學說說在生活中見到過的字嬰幼兒,說說是怎樣認識的,讓同學展示在生活中識字的能力,激發起更多的同學主動加入生活識字的行列中。然後,利用一位同學自制的識字小貼畫,展示了生活識字的效果和表示形式,教給同學在生活中利用書報、影視、商標、廣告、網絡自主識字的方法,讓同學插上夢想的翅膀,在識字的自由王國裏展翅飛翔。

在我努力將新理念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時,我也清楚地看到了存在的許多缺乏之處:

1、如何引領同學充沛感受象形字的韻味美、構字美?

象形字從在圖形中表意到符號表意,再到音、形、意爲一體的表意文字的歷史演變過程中,蘊涵着許多美的因素。正如著名語言學家安子介說:“漢字是微妙的,就像一個阿麗絲仙境的領域,每一個拐彎抹角就有一段故事。”課堂中,教師只注重了對同學識字能力的培養,卻忽略了讓同學欣賞漢字的優美造型,領略象形字結構之美的審美過程。象形字出現在第一冊的教材中,以後將在很長時間內不再出現這樣的課文,假如,我們教學的這一課能讓同學充沛感受象形字演變過程,在漢字演變過程中充沛感受一筆一畫的轉變所帶來的美感,也許,我們的漢字對於同學而言就像一幅幅色彩明豔的美術畫罷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漢字的美會在同學面前顯示得淋漓盡致。可遺憾的是,我卻失卻了一次對同學的絕好的教育機會。課後,我在思索,假如只抓住一兩個最具代表性的象形字展示教學,花招做得更足一些,也許同學就不只停留在學習了許多漢字,還會受到了更美的薰陶、感染。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母語。在我第二次執教時,便充沛關注了這一點,因此,取得的效果更好一些。

2、對同學學習情況關注不夠:

同學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過於注重一個又一個教學環節的展開,而忽視了同學的學習情況,過多的教學環節容易讓學習變成淺嘗即止。更多地是讓人感覺課堂仍是教師作爲主宰,同學是在往教師預設好的圈圈裏跳。教師應在課堂中更多地關注同學需要什麼?掌握了什麼?還需要學習什麼?其實,課後我在想,假如刪除掉後面一些環節,只將“讀感謝信”這一環節充沛展示,也許同學在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等方面能得到更多地收穫。

哥德曾說過:“理論是灰色的,而實踐之樹常新。”我深信只有在新課程的課堂中不時實踐,不時對我們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我們纔有可能在新課程浩淼的大海中激起朵朵絢麗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