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反思

《水生植物》教學反思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反思

考慮到讓學生準備材料的危險性,在上本節課的前一天我去近郊的河裏撈了些水葫蘆作爲上課用的觀察材料。由於準備充分,所以在教學中學生可以以小組爲單位觀察這些水生植物。在觀察過程中主要是學生自主觀察,而且我要求他們在觀察的同時作好觀察記錄(畫出觀察對象的外形)。

由於見得少,孩子們非常好奇,觀察得也格外認真仔細。他們的觀察順序也不盡相同:有的小組從葉子開始,從上到下觀察;有的從根開始從下往上觀察。一邊觀察一邊還不斷提出問題,如:爲什麼水葫蘆會浮在水面上?水葫蘆上鼓起來的地方是什麼,有什麼用?這時候我就用美工刀幫助學生剖開水葫蘆讓他們看看裏面的祕密。讓學生說說他們的發現,這時候孩子們都顯得很興奮,爭先恐後地發言,其中有個學生更是形象地說他們觀察到的切面像麪包的切片,這個回答讓我感到很驚喜,孩子的想象力真是讓人驚歎,讓我這個成年人不得不喟嘆自身想象力的貧瘠!看着他們的胃口被吊得差不多了,我就把救生圈浮起的原理告訴學生,學生一對比水葫蘆的結構馬上就明白了水葫蘆浮起的原因。

我感覺這是一次很好的拋磚引玉加聯繫實際的教學。在這一次觀察活動中學生都很好的透過實物觀察獲取水生植物的外貌特徵然後逐漸深入知道一些植物的生長特。

《植物的葉》教學反思

推薦《植物的葉》是主題單元“植物”中的第五課。教材透過撿樹葉、研究樹葉來發現葉子有相同的結構;再從新鮮的葉與落葉的比較,顯出葉子的生命特徵,最後從一條枝葉的葉子變化過程中得到葉子具有生長、發育、衰老的過程,從而顯出葉的生命軌跡。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不僅讓學生了解葉子的結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植物器官的角度去進一步體會到植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徵。

課前,我佈置每位學生撿兩片落葉,每一組中的同學儘量撿不同的落葉,以便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大多數同學都帶來了,有些班級帶的學生比較少,我就在課前請每個小組長在校園裏撿了一些不同植物的落葉。總體觀察情況良好,我給同學們留了三個問題進行討論:1、我們小組一共撿到了幾片葉子?2、一共有幾種樹葉?3、觀察到了什麼,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麼,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發現了一些問題,很多學生將大小不同或顏色不同的同種葉片分到不同種類,大小和顏色確實屬於分類的依據,但是同一種植物的葉片也會存在差異,不能光憑這兩點來判斷他們是否屬於同種植物,要多維度的判斷,比如葉片的形狀、葉片表面的光滑程度、葉片邊緣、葉片的質地、軟硬和厚薄,等等。

對於不同的葉子具有相同的結構:葉片、葉柄。我沒有重點強調了葉脈是葉片的一部分,不要把葉脈和葉片並用。這是教學上的一個失誤。導致關於葉脈,學生竟然把它歸入到葉的結構中去了,在課堂教學中,如果用比喻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用手掌比喻樹葉,把小臂當作葉柄,手掌就可以是葉片,手掌上的紋路就是葉子的葉脈。)這樣學生就可以理解,手掌上的紋路並不是一個單獨的部位,而是屬於手掌面板的一個部分。

讓學生判斷一根枝條上不同位置的葉子的生長狀態時,如果我能引導學生從大小和顏色上進行對比觀察,就可以得出左邊的就是葉芽、小葉片、嫩葉等。對於枯葉失去了生命特徵,就跟人失去了生命特徵一樣。學生就會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葉的組成和葉的生長變化過程。

《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教學反思

一年之中,植物都發生着不同的變化。這一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中就有。對於他們來說,春天和秋天裏植物的變化最爲明顯。關於春天,同學們說得最多的是植物發芽了,萬物生長。對於秋天,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果實成熟了,樹木落葉了,小草枯黃了。

對於變化明顯的部分,孩子們很容易就說出,也因此,觀察中的變化這個活動比較容易。但是對於一些不明顯的變化,需要測量和記錄,才能在對比中發現,而這一部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活動的持續時間太久,完成比較困難。

因此,這一課,對於科學概念學生能夠理解並掌握,但是指向於科學技能的觀察一棵樹或者一棵草在秋冬季節的變化這一內容的完成,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由於三年級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還不能夠較長時間的專注於同一件事,所以書本16頁的記錄表對很多孩子來說形同虛設。如果能夠利用好這張表格,那對於孩子們來說,科學概念的發展會更加完善。

前兩個班級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把表格列入教學。課後,我覺得這樣不妥,雖然有難度,實行起來不太現實,但是還是應該在教學中提到。使學生熟悉這種記錄方法,會自己繪製這種表格。所以,我將書上的表格作爲典型,介紹了它每個部分的意思和記錄的方法,而後請學生自己選擇一種感興趣的植物,自己繪製一張觀察記錄表。如果有時間和興趣,課後還可以進行一次實地觀察。我覺得這樣處理相對不處理來得好。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點》一課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整個單元的小結,主要內容是對整個單元的學習進行一個梳理和整理。由於前面每一節課都上得比較踏實,大多數學生對植物有了一定的瞭解,能夠寫出很多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名稱,這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而且同學們能從這些植物中知道他們的相同和不同,並且準確地用維恩圖表示出來。對植物共同點的概括,我的學生基本能夠得出:植物都生長在一定的環境中,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等;都會生長髮育、都會繁殖後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整理已有觀察、分析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得出植物共同特徵。這節課的整理就水到渠成了,總體難度不大.

對於植物的一生,以向日葵爲例的9張圖片,用詞語概括難度較大。像“種子”“生根”“發芽”“成長”“成熟”“結果”一類,學生基本能答出,但是“子葉長出”“真葉展開”這一類專業名詞就比較難接受,這也屬正常。透過探尋植物的共同特徵,學生深入地認識了生命體的基本特徵,開始關心生命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