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1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這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讀報常識和讀報方法。希望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首先,我讓學生說一說從這篇文章中自己讀懂了什麼。學生分別談了自己的閱後感受,我相機進行了教學評價與概括:

接着,我讓學生質疑。

學生問:“報紙真的能讓人忘記了鍋裏的美味佳餚嗎?”

我讓學生討論。討論之後,有的同學說自己的爺爺因看報而忘記了吃飯,有的學生講伯伯因看報吸菸而燒了自己的衣服。學生因結合自己身邊的故事,所以大家都認識到了報紙的吸引力,。

還有一生問:“既然報紙有那麼大的魔力,是不是什麼報紙都能讀呢?”

學生一致認爲:對自己成長有益的報紙才能讀。

我建議他們推薦一些能讀的報紙,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了。學生說:“《連雲港日報》《揚子晚報》《中國少年報》《小學作文報》《小學生英語報》......”

從這次教學中,我認爲,教師一定要把課本當作教學材料來使用,而不能把課本當作聖經來拜讀。只有將課本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學生纔會愛學、樂學。

反思之二: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這篇文章一共有7個自然段。閱讀指導的重點應該聚焦於三、四、五自然段,讓學生理解讀報的作用;學習讀報的方法和技巧。

我從網上找了一幅插圖——一位身穿灰色西裝,項系紅色領帶,右手拿着一份報紙,左臂提至胸前,面露喜悅神情,嘴微張的中年男子。他好像正在和家人談論從報紙上獲得的新聞;也好像正在和讀此文的學生談讀報着迷而燒糊菜的事情,向學生津津有味地介紹讀報的方法技巧……這幅插圖爲我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提供了“抓手”。

我還安排了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最喜歡讀什麼報紙?你平常喜歡讀哪幾個欄目的文章?這樣圍繞讀報這個主題,將讀和說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突出了語文能力訓練綜合化的特點。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2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是獨立閱讀課文,告訴我們一個淺顯的道理——要養成讀報的好習慣。道理一讀就會明白。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在上課的時候我是放手讓學生自學的。上課時我提出了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自學。1、讀報有什麼用處?2、讀報時該注意些什麼?

學生在自讀課文時緊緊圍繞這兩個問題在書上圈畫批註,很快進行交流,學生能重點抓住課文第3、6等自然段說出讀報的好處。在學生交流完後,我沒有直接讓學生轉入第二個問題的交流,而是讓學生思考第1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學生再讀第一節,並聯系讀報的用處,也能較好地說出這是作者寫作中的一個方法,即用生活中的具體、生動的事例來調動讀者的興趣。

對於第二個問題,學生透過自讀思考,也很快從課文中找到了相應的內容,如讀報要講究文明,注意衛生等等。

朱永新教授曾說: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養成讀報的好習慣就是其中的一種。好的報刊有很多,孩子在學習課本知識以外,報刊是最便捷的資料,讓孩子瞭解包羅萬象的社會,何樂而不爲呢好習慣受益終身。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期不懈地堅持。

學完課文後,我想學習語文就是爲了運用,只有讓學生明白“學以致用”纔是真正的學習。課後,可分階段性地開展相應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撰寫讀報心得、開展讀報交流會、自制閱讀小報等。我們也可以每天輪流安排一位學生負責“一句話”新聞播報,天長日久,習慣自會養成。

希望孩子們在學完本課後,能踐行顧憲成先生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中的內涵,不再做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孩子!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3

對於略讀課文的教學,研究甚少,這樣的示範課也沒聽過。上這一課對我來說是一次挑戰。我本着老師少說,學生多讀,多運用的`原則,展開了這一課的教學。

一、結合學生的生活展開教學。本課重在培養學生的一種習慣。我讓學生自己去從身邊熟悉的人身上去發現讀報的習慣,學生有東西可說所以積極性很高。有的同學說自己的爺爺因看報而忘記了吃飯,有的學生講伯伯因看報吸菸而燒了自己的衣服。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認識到報紙的吸引力,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學以致用。這篇課文不必對學生進行朗讀教學,所以我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如何以理論指導行動上。例如,問學生假如你身邊有個不愛讀報的人,你該如何勸他呢?結合本課內容,學生自然會說出讀報的益處來。使課本上的知識內化成學生的語言,既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強調了“培養讀報的好習慣”教學目的。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緊扣“讀報”的說明文。

本文描述說明了報紙帶給我們的巨大誘惑力,具體介紹瞭如何讀報的正確方法,指出了養成讀報的好習慣的必要性,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雖然報紙的誘惑力很大,但是看現在的小學生,有幾個喜歡讀報呢?學習本文,不在於懂得讀報的重要,而是讓學生真正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因爲本文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所以要求學生自學。課堂上,我出示了幾個問題:(1)爲什麼要讀報?(2)怎樣讀報?(3)讀報有什麼好處?(4)讀報時要注意些什麼?並給足時間讓自主學生學習課文,透過問題引領,學生有了學習的目標,學習起來有的放失。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還安排了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最喜歡讀什麼報紙?你平常喜歡讀哪幾個欄目的文章?這樣圍繞讀報這個主題,將讀和說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突出了語文能力訓練綜合化的特點。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5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讀報常識和讀報方法。本課的教學,我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訓練爲主線,結合《新方案》中的設問導讀展開教學的。

1、報紙真的有魔力嗎?

透過討論,有的同學說自己的爺爺因看報而忘記了吃飯,有的學生講伯伯因看報吸菸而燒了自己的衣服。學生因結合自己身邊的故事,所以大家都認識到了報紙的吸引力。

2、既然報紙有那麼大的魔力,是不是什麼報紙都能讀呢?

學生一致認爲:對自己成長有益的報紙才能讀。我建議他們推薦一些能讀的報紙,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了。學生說:“《山西日報》、《太谷報》、《小學生德育報》、《小學生作文報》、《小學生輔導報》……”只有將課本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學生纔會愛學、樂學。

過去,一些學生對讀報以前並不重視,透過學習本課,很多同學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覺得應該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爲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結合教材的“做一做”活動項目:要求學生在班級黑板報上開闢“一句話新聞”專欄,輪流負責編寫。教材進行具體細緻的方法指導:輪到的學生要認真翻閱幾種當天的報紙,從中篩選出最重要的國內、國際、地方包括學校的新聞,在仔細閱讀的基礎上,整理出幾條“一句話新聞”來。透過今天的學習,要學生不僅會讀書讀報,還要養成與書爲伴的習慣,讓學生沐浴書香健康成長。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反思6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是一篇緊扣“讀報”的說明文。具體介紹瞭如何讀報的正確方法,指出養成讀報的好習慣的必要性,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備課時,我的思路是這樣的:自學課文――整體感知――小組交流――指導解惑。在教學中,我注重和學生進行小組交流。

探究交流一:認識三個問句。

“報紙竟有這麼大的魔嗎?”“報紙上有什麼東西這樣令人着迷呢?”“報紙的誘惑瞭如此之大,怎可一日不讀它呢?”,從學生的回答中知道:已養成讀報的習慣了,從“上癮”、“着魔”可看出。“着迷”、“像磁鐵一樣吸引人”,從 “形形色色的消息,五花八門的知識”中看出來。報紙的誘惑力之大,促使我們天天讀報。

探究交流二:看報的“勤”和“會”。

勤指經常、不間斷;會指懂得、通曉。一個人如果勤於讀報,非常自覺,又能掌握方法,合理安排,那就會帶來良好效果—— 把握資訊,不會落後於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報紙是千百萬人終身的良師益友,讀報好處甚多,只要“勤”、只要“會”,養成習慣,就能保持與日新月異的世界的聯繫,自然受益無窮了。這樣好的習慣,我們從小就應該養成。

探究交流三:本文的寫作特色。

認識本文的問句,啓迪讀者思考;認識本文生動詞語的運用,如“九霄雲外”“迴腸蕩氣”“五花八門”“充溢”,這樣表達意思既準確,又感人;認識本文的比喻句:“像磁鐵一樣吸引着人們”,“終身的良師和益友”,使讀者對報紙的吸引力和巨大作用理解得更加具體深刻。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就讓我們養成讀報的好習慣吧!

標籤:讀報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