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關於幼兒講故事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幼兒講故事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講故事教學反思

1幼兒教師教學反思:給孩子講故事有方法

我喜歡給孩子講故事。一本繪本、一則小故事,只要有趣有內涵,都是我的素材,我都會拿來講給孩子們聽。我覺得那些生動有趣、積極健康的故事,不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還有助於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我認爲藉助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表達一種看法,能使孩子更輕而易舉地受到啓發。我要給孩子講故事,我的做法是:

一、選擇適合的故事

故事種類很多,但並不一定適合孩子聽。我們應選擇那些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故事來講。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選材也不一樣,給二三歲的孩子講,要選擇那些主題明朗,愛憎分明,情節簡單,人物單一的故事,而給五六歲的孩子講,則要選擇情節比較複雜、曲折的故事,否則,給小的講複雜的故事,他們聽不懂,給大的講簡單的故事,對他們又沒有吸引力。

二、增加必要的肢體語言

給孩子講故事時,身體語言是不可少的。因爲孩子們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爲主,而在認識上也多是感性認識,所以當你藉助手勢、表情、動作、眼神等身體語言表達故事意思時,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情節,增強印象,並給孩子一種親切感,因而你的故事也就更能受到孩子的歡迎。

三、引導孩子簡單的複述

一個故事講完了,可圍繞故事給孩子提出幾個問題。如:講完《老爺爺的帽子》這個故事,你可問孩子:“老爺爺把帽子送給了誰?老爺爺爲什麼生病了”“小鳥看到老爺爺生病又怎麼想怎麼做的.?”……這樣既能幫助孩子記憶故事情節,鍛鍊思維能力,又可以使孩子開口,鍛鍊他的口語表達能力。而當孩子對你講的故事有了一定的記憶和理解之後,你就應該讓他自己試着講述,忘了的地方給他提示,讓他接着講下去,這樣無疑會鼓勵他講故事的積極性,天長日久,這對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2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愛講故事的嬌嬌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貓釣魚》。有一天,貓媽媽帶小貓去河邊釣魚……”

看着嬌嬌站在大家面前繪聲繪色講故事的樣子,我真高興。一個學期前,平時愛說愛笑的嬌嬌,一到講故事的時候就往後縮:低着頭,紅着臉,聲音小小的。她奶奶爲這事還挺着急,總是說:“老師,你多讓她鍛鍊、鍛鍊,她在家給我們講故事講得好着吶。怎麼到這裏就這樣了,真讓人着急!”我安慰奶奶說:“您彆着急,這得慢慢來。

在家和集體面前感受不一樣,得讓她一點點適應。您放心,我會盡量幫助她的。”

此後,我儘量多爲嬌嬌創造機會,讓她給大家講故事,但並沒有多大的進展。我發現嬌嬌講故事聲音雖小,但每次講的故事都不一樣,總有新故事講。

於是,我抓住這一點給以鼓勵,並利用遊戲時間問她:“你怎麼會講那麼多故事呀?”“我跟錄音機學的,我天天都在家裏聽故事。”“我聽奶奶說,你在家裏講故事聲音有大又好聽,是嗎?”嬌嬌一笑,點點頭算是回答。“爲什麼到幼兒園講故事聲音就小了?”聽我這樣一問,嬌嬌低下頭,小聲說:“我不好意思,怕講不好。”原來孩子是有心理負擔,害怕講不好。我想,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先幫助她消除心理負擔,建立自信,讓她知道自己能行。我想她每天回家都聽錄音故事,能不能利用錄音機把她講的故事悄悄錄下來,放給大家聽呢?因爲這樣能反映她真實的情況。

第一,在家中她會很自然、很放鬆,沒有壓力,水平能很好地發揮出來;

第二,悄悄錄音也是不想使她緊張,爲她創設寬鬆的環境。

我和家長就這個想法交換了意見,奶奶非常同意,很願意配合。沒過幾天,奶奶就拿來一盤嬌嬌的故事錄音磁帶。我從中選出講得最好的一段放給孩子們聽,想讓她成功的機率高一些,剛開啟錄音機,嬌嬌那繪聲繪色的講述就吸引了孩子們。他們聽得可認真了。

一段故事還沒講完,一位小朋友說了句:“這怎麼像嬌嬌的聲音呀?”“嘿,就是嬌嬌講的,真好聽!”“哈……真有意思,嬌嬌怎麼進錄音機裏了?”點點大聲地說着,一臉天真的表情。嬌嬌也聽出是自己聲音,看到大家這麼喜歡,她漸漸地得意起來,不自覺地隨着錄音機講出聲愛。我見時機已到,不等故事講完就關上錄音機,看着孩子着急的樣子,我問:“想知道後來怎麼樣嗎?咱們請嬌嬌到前邊來講給大家聽,好不好?”“好”說着孩子們鼓起掌來,並催促着:“嬌嬌快講,後來怎麼樣了?“嬌嬌的情緒被大家鼓動起來,她站起來用比平時大得多的聲音繼續講起了後邊的故事。

故事講完了,嬌嬌贏得了一片掌聲。

放學時,嬌嬌興奮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奶奶。奶奶說:“嘿,真棒。嬌嬌有進步了。明天,你還給小朋友講故事,好不好?”“好!”嬌嬌的回答是那麼爽快,那麼自信。

從此,嬌嬌越來越愛給小朋友講故事了。只要學了新故事,她就和老師預約:“老師,今天 我想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新故事,您第一個請我好嗎?”在大家的鼓勵下,他的膽子越來越大。隨着成功的次數越來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強了。在“六一”兒童節那天,嬌嬌竟然當着所有小朋友和家長的面兒講故事了。

在嬌嬌的帶動下,經常有小朋友把自己講故事的錄音磁帶拿來放給大家聽。漸漸地,班裏愛講故事的人越來越多。爲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我們每天都安排半個小時講故事的時間。孩子們爭着講,沒有輪上的孩子有時甚至會急得哭起來。最有意思的是袁森,只要和老師在一起,總要說“我給您講個故事吧,就四分鐘”,然後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絕地講起來,真是樂在其中。

3幼兒教師教學反思――多給孩子一點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活動區活動剛剛開始,娃娃家就傳來了爭吵聲:“我想當爸爸!”“我當!是我先拿到進區牌的!”“我先拿到的!”我隨聲望去,只見小於浩與大馮東正在爭奪爸爸的角色牌兒。

於浩的小臉兒氣得通紅,一雙小手卻毫不放鬆地緊抓着角色牌兒。大馮東也不甘示弱,一手抓着牌兒一手還叉着腰。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誰都不讓誰!

“有意思,我倒要看看他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我來到娃娃家的隔壁――小小餐廳,邊吃水餃邊“監視”着他們的一舉一動。

他們的爭吵已經升級:小於浩瞪圓了眼睛,大馮東的臉漲得通紅,兩人就像兩隻好鬥的小公雞,僵持不下,互不相讓。這時,娃娃家的媽媽着急了:“別搶了!老這樣搶誰都玩兒不上!”兩隻“小公雞”聽到媽媽的話,就像見到了“大救星”。

“是我先拿到!”“不對!我先拿到的!”兩人爭着向“媽媽”訴說,期望得到“媽媽”的同情。做“媽媽”的聽了也很爲難。

“媽媽”歪着小腦袋,緊鎖雙眉想了又想:“要不你們兩個猜拳吧!誰贏了誰就當爸爸。”兩人想了想,同意了。

“了磕!丁丁磕!”經過一番激烈角逐,馮東贏!雖說這一結果使於浩有些不高興,但他只好服氣,去別的組遊戲了。

一場風波終於過去了。“吃”水餃的我暗暗高興:孩子長大了,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了!幸虧我沒有急於糾正,幸虧我給了孩子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幸虧―…?

遊戲結束時,我把這個小故事講給了全班小朋友聽,並請孩子們想更多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可以換着玩兒,他當一會兒爸爸,我當一會兒爸爸。”

“可以一個人當叔叔,叔叔也能在娃娃家玩兒,也能像爸爸一樣幹活。”

“今天他當爸爸,明天我再當。”

“做兩個爸爸牌兒,讓兩個人都當爸爸!”

每個孩子的發言都是解決問題的一劑良方,而這些良方是孩子間的經驗分享和經驗積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難題,每個孩子都難免與人發生爭執,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繞過這些煩惱,並努力爲孩子鋪平前進的道路。然而,我們忽略了,恰恰是這些讓孩子、老師頭痛的小問題給了孩子可貴的發展機會,他們從中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

因此,不妨在發生問題的時侯多一分耐心,多一點等待,多給孩子一點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