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1

戶外遊戲中,孩子們拍球用的大籃球只有幾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要想玩到大籃球都要輪流玩。今天,朱一菲拿到一個大籃球,她在一旁認真的進行拍球練習,由於她不太會拍,球拍幾下就跑掉了。這時,許煒昆見機就過去拿球,順勢將球“歸爲已有”了,只見朱一菲也不甘示弱,上前搶自己的球,而許煒昆也不讓人。他們在一起爭奪着,一會菲菲跑到我身邊,向我“投訴”許煒昆的情況。

我想:如果我這時批評許煒昆她肯定會很“老實”地把球還給菲菲的,可是這樣一來,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時,從她內心也未必真正知道自己該如何做纔是正確。這時,我便走到許煒昆身邊,向聊天一樣,問她“許煒昆,這球是誰的呀?”“是朱一菲的”她回答到。“那這球爲什麼在你這呢?”“剛纔朱一菲玩時掉在地下了,我就撿起來了呀!”“那這球應該是誰的呢?”我問到。“我不知道,我很想玩。”許煒昆低着頭回答。“如果你想玩,你可以向小朋友說明呀,等朱一菲玩完了,讓她給你玩好嗎?小朋友問要學會互想謙讓對不對呢?”“對,我等朱一菲玩完了,再向她借。”說完,許煒昆向菲菲走去,把球還給了菲菲。

現在的社會都是獨生子女,許煒昆小朋友家也不例外,由於社會及家庭因素的影響,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以自我爲中心,很少從他人的角度去關心、體貼別人。所以,在幼兒園這種孩子多的環境中,幼兒在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往往不考慮別人的因素,而是從自己的角度,只要我得到就可以了,我就滿足了的想法,便造成一些幼兒之間爭搶玩具、爭搶東西等事件。這時,教師要先分析幼兒特點,不能急於解決問題,先弄清整個事情,再引導幼兒自己來分析自己的行爲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幼兒自己想如何改正。這樣,幼兒與教師既把問題解決了,又可以使幼兒自己明白以後該如何做,怎麼做纔是正確的。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2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裏,在這裏,在這裏,我的朋友在這裏”。短短的的五句歌詞,簡單明瞭,卻蘊含了數數,找朋友遊戲、一問一答等多種教育內容。

活動開始,以孤單的小熊要找朋友來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孩子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了活動中,“我在這裏,我在這裏”那種迫切想與小熊交朋友的心情充滿了感動,可當我說小熊可能聽不明白,我們再加一些動作時,孩子們更是想出了十幾種方法與小熊打招呼,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在學唱歌曲階段,我發現幼兒在一二三四五六七這幾個字的發音上帶永康腔特嚴重,於是,我臨時對三四五這幾個字的發音進行了重點練習,效果甚好。經過教學,孩子們不但學會了演唱歌曲,還能用各種打招呼的動作按節奏跟朋友們一起跳舞,特別是最後一句歌詞,我讓孩子們互相擁抱,表示友好,孩子們更是體驗到了同伴給予的熱情和同伴一起學習的快樂。但上課時,我有一點疏忽,就是在進行最後一次邀請遊戲時,有三個小朋友沒請完,我就草草收場了,還說,沒請到的小朋友我們下次再玩。可課後,趙汝怡小朋友哭得很傷心,說:“老師,小朋友爲什麼不請我呀,嗚嗚……”

我已關注到孩子還沒全部參與完遊戲,爲什麼要草草結束這堂課呢?我連忙向汝怡道歉,並自己打扮成小熊邀請她一起跳完整個舞蹈,雖然可汝怡笑了,可我反思,關注每一個幼兒,用心呵護每一個孩子,是作爲教師的我應該做到的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3

本次活動,主要透過欣賞對對歌、學唸對對歌、和創編對對歌三個環節來實現:透過有韻律感的問答聯想彎曲的事物和嘗試將彎的物體編入問答歌,體驗創編的樂趣兩個教學目標。

在第一次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先引入對對歌,請孩子們欣賞,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孩子們能夠認真傾聽,但是似乎對兒歌的興趣不是那麼的濃厚,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學唸對對歌的環節中,我們採用了分角色一問一答的形式,幫助孩子進一步體驗兒歌,雖然手段比較老套,但是孩子們在這一環節中還是表現出了積極主動的狀態。創編兒歌部分,似乎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孩子們很興奮,能夠想出很多彎彎的東西,老師用簡筆畫的形式將這些物體記錄下來。在創編的過程中,孩子們能積極和老師對歌、 互動。整個活動實施下來,目標基本 實現。

在二教中,我們在一教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一開始,我們先喚起孩子的已有經驗,請他們說一說彎彎的東西有哪些,老師用簡筆畫的形式將其記錄下來。接着出示圖片,請孩子們說一說圖片 上有什麼?用一句“圖片裏藏着一首好聽的兒歌”來激發孩子的興趣,這種方式,似乎比直接匯入兒歌的效果要好些,能夠很好地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從而進一步引發對兒歌內容的思考。但是在最後一個環節中,由於將“彎彎的東西有哪些”這一小環節提前了,就直接請孩子們將黑板上的內容進行創編,對孩子們來說,似乎少了一個激發他們進入創編活動的 跳板,對於創編的熱情低於前次活動中孩子的表現,是不是因爲那個小環節的調整?活動結束後,自己又考慮了一下,在前次活動中的創編部分,老師先是說問句,接着請孩子創編答句,而在這次的活動中,我直接請孩子創編問句和答句,對他們來說可能有些難,所以創編一開始有些冷場了,也許是對孩子的能力估計不足。但是發現這種情況後,接下來我就降低了難度,自己說問句,請孩子說答句,這樣一來,活動氣氛似乎有所改善了。

在三教中,我們在一些小細節上進行了修改|:前兩次活動中,老師的簡筆畫都是畫在黑板上的,請孩子一句一句地創編。在三教中,我們準備了長方形的紙,四張四張排放在一起(和原兒歌的句型一樣(,再將孩子創編的內容有序地畫在紙上,形成一首完整的兒歌。從孩子的反應來看,兒歌部分他們很快就掌握了,但是在創編的時候,對於問句還不能很好的表達清楚,這是在前兩次活動中都沒有出現的情況。也許是在分析兒歌的過程中有所疏忽,孩子們可能還沒有很好地理解。

透過本次研討活動,讓我們對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在設計活動的時候還要多考慮自己班上孩子的特點,而不能現搬教材。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4

活動開展的原由:

對於自己的身體,孩子們一直是充滿認識的興趣。在學期中的時候,幼兒園將進行對幼兒的身體體驗,孩子們對體檢的表現是興奮和好奇,很多孩子都在討論,體檢要檢查一些什麼,會不會疼的,他們對體檢抱着探索的心理。爲此,我選擇了《有趣的體檢》這堂課來爲孩子們解疑解惑,幫助孩子們在有趣的體檢中去了解自己有用的身體,逐步提升自我認識的水平。

活動目標的設定:

1、《有趣的體檢》在遊戲情境中,讓孩子們感受體檢既神祕又有趣的體檢,利用孩子們的這一好奇心,引導孩子們去了解人的身體以及體檢的部位以及方式。

2、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不再害怕,同時能夠知道保護自己身體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危險的事情是不能夠做的。

活動過程的反思:

在活動開始,我利用小貓手偶,引出了一個《小貓看病》的小故事。原教案,是將故事分段進行講述的,並在每段講述完之後就會有一些相應的問題提出,問題都是指向性很強的問題,比如:“小貓看見了哪些有趣的病人?他們來幹什麼病?”我認爲,這些問題對大班孩子們來說沒有挑戰性,不能夠很好地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思維,而且還和體檢這一教學主要目標銜接不夠。所以,我將問題改成了:“你們幫小貓想想,這些動物來到醫院是來幹什麼的呢?”問題拋出,孩子們的回答變得非常積極,回答的內容也是各種各樣了。有的孩子還提到了,小動物們很頑皮,做了不安全的事情,所以他們受傷了纔到了醫院,我立刻順着孩子的回答提出了一些需要孩子們在日常活動注意的安全要點,也很自然的將活動目標中的第二目標去很好地完成了。

在講到大象醫生給小貓進行體檢這一環節的時候,我充分利用手中的手偶,利用身體姿態和表情給幼兒真確的提示。比如:如何才能正確的進行視力檢查;檢查腹部的時候會有怎樣的感覺等等。孩子們都聽得非常認真。爲了讓孩子們能夠有更加逼真的體驗。我爲孩子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用於體檢的醫療器械,比如:聽診器,小電筒,血壓計等等。孩子們看到這些物品都很想上來試一試,我簡單創設了體檢的小環境,我扮成體檢的醫生,穿上白大褂,請孩子們上來體檢,孩子們提前感受了一把體檢。

活動過後的調整:

活動總體的氛圍是快樂積極的,我相信孩子們透過這樣的活動,將不再害怕一些常規的體檢,知道了體檢的總要性,也就會在真正的體檢中做到積極的配合。不過,在活動後半節的扮演環節中,如果能夠讓孩子們也來扮演一下醫生,那麼,可能孩子們更能體會到體檢的樂趣,也滿足了孩子們對醫生和醫療器械的探索慾望,孩子們和老師的互動性也會增多,整個活動也會更加的完整。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5

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遊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擇的條件。並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並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區角活動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長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區角遊戲是孩子們的最愛。

每當孩子們進入遊戲區,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他們有的看書、有的下五子棋、有的開心的搭積木、玩插塑……他們常常將搭好的積木拿給我看,並開心地告訴我自己搭的是大炮、飛機、寶塔……看着孩子們一個個快樂地玩着,我也很開心。因爲在這個環境中,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發揮,盡情地釋放盡情地構思他們的奇思妙想。所以,每當進行區域遊戲活動時,孩子們就會高呼"萬歲",很快就融入其中,盡情地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因爲在這裏,他們是區角的主人,伴隨他們的是愉悅、快樂、興奮和滿足。培養了他們自我發展的興趣,這也是我們最初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我們能從多方面瞭解孩子,敏銳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孩子。

但是在區角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問題一:準備了許多材料,孩子們卻不理會,或操作馬虎。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動本身缺乏趣味性、單調枯燥,操作活動難度大(或過於簡單)。我們嘗試增加活動的趣味性,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除了考慮教育的需要外,幼兒興趣及發展的需要也能忽視,透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豐富材料,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是區域活動的主人。當然,區域活動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顧及到幼兒的個體差異。

問題二:我們可能指導不當,或急於指導,讓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悄然流失,使區角活動喪失了應有的價值。要解決此類現象,首先我們應樹立幼兒是區角活動主體的觀念,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在區角活動中,活動的整個過程主要是一個幼兒自發生成、自由想象,積極創作長大膽表現的過程,要給幼兒留出充分探索、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給予積極的期望。

透過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教研學習,我們知道所謂區角活動,簡單地說就是小組或個別活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有意識地將整體活動範圍分割成小區活動活動空間,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的分析反思,在觀察指導的基礎上,做好觀察記錄長進行理論、實際的分析。在這其中,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教師自己,環創是否適宜,佈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調整;遊戲中的介入行爲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遊戲是否有推動作用。二是幼兒:孩子的興趣在哪裏,遊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具備幼兒在遊戲中的效、合作等達到怎樣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體現指導的價值,幫助我們不斷髮現區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自主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同時,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將主題與區角有機結合,互相滲透,使主題在區角中生成和發展,使區角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和深入,體現課程內容的整體性,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6

小班孩子在進行看圖講述時,習慣於看圖片的局部而很少去看整體,個性是圖片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在進行活動《愛唱歌的大恐龍》時,我就關注到了孩子們的這一特點,引導孩子們學習看圖片。圖一,孩子們首先看到的是圖片最明顯的部分,前右下角的幾個小朋友。於是,我就讓孩子們說說這些小朋友怎樣了注意觀察小朋友的表情,發生了什麼事情了他們在做什麼動作你在什麼時候會做這樣的動作把這幾個問題解決以後,就立刻能明白,原先是恐龍在發出不好聽的聲音,吵到小朋友了,大家覺得聲音刺耳,所以都捂住了耳朵。

最後一幅圖,孩子們只是說出了有位小姑娘爬在屋頂上,但是她要幹什麼呢孩子們都不明白了。我提醒孩子們想想,結合前面發生的事情去猜猜小姑娘會做什麼事情,一下子,朱悅小朋友猜到了,小姑娘說:大恐龍,你的聲音太響了,請你輕點吧!

這個活動孩子們說的個性棒,我也很簡單、快樂的參與着孩子們的描述。看圖講述就要讓孩子們學會關注整體,同時要結合其他的圖片去發現圖畫背後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只要適宜的引導,小班孩子的看圖講述一樣會很出彩的。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7

活動目標:

1。能感受散文中太陽“調皮”的表現。

2。體會散文的幽默、詼諧意味。

活動準備:

1。掛圖。2。太陽頭飾,紅色圓形紙板若干(同幼兒臉大小),自制烏雲圖片一張(同臉大小)。

3。故事磁帶。

4。活動前帶領幼兒感受太陽升起、落山的方位變化。

活動過程:

1。欣賞圖片。

——這些圖片講了些什麼事情?

——幼兒獨自閱讀幼兒活動材料,看後可小聲討論。

——你看到了什麼?

——太陽在幹什麼

——這個太陽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太陽有什麼不一樣?(幫忙幼兒理解:調皮)

2。欣賞散

——散文裏講了誰的事情

——聽了散文後你心裏有什麼感覺

3。再次欣賞散文。

——散文的題目是什麼?爲什麼要說它是個調皮的太陽?

——你有什麼聽不懂的地方嗎?

4。遊戲:調皮的太陽。

——幼兒分成五組,在五個不一樣的地方站好,分別扮演小朋友、莊稼、蘋果、草莓、小朋友、雨點兒。

——跟着錄音,幼兒與教師一齊遊戲。教師扮太陽,跟着散文的情節發展,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反思:

中班後期幼兒已經能夠完全欣賞理解短小的散文詩的涵義和意境。在看到幼兒對欣賞活動充滿興趣的時候,我覺得,停留在讓幼兒感受意境,創編幾句還是不夠的,還能夠進行第二次欣賞教學活動,教幼兒朗讀詩歌及再次創編。因爲幼兒對詩歌已經產生興趣了,他們愛聽,想念,教師就能夠在幫忙幼兒理解詩歌的基礎上熟記詩歌資料,並學會有表情地朗誦,更是對散文詩意境的深入。同時,教學時,除了讓幼兒說一說外,還能夠啓發模仿,並把幼兒模仿的詩句編成一篇散文詩。並可用身體動作表演,體驗調皮的情緒。我想用不一樣藝術形式的同構活動,會讓幼兒在欣賞活動中多一份真切的感受。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8

一、主題活動的來源

每每與孩子閒聊時,總會時不時地聽到孩子們說:“老師,你看,這棵樹多高呀。”“老師,我長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老師,小學的操場比我們幼兒園的大。”等等。每當這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問問:有什麼辦法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們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用尺子,繩子、木棍等量,還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來量。所有的這一切都說明了孩子對測量有一定的興趣和認識。這次的數學活動:“鋪墊子”,幫助幼兒更好的瞭解了這些長度、高度,培養了幼兒對測量產生興趣,嘗試藉助工具測量周圍物體,進一步瞭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在活動中是應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測量,還是讓他們在測量中發現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現問題,這是這個活動上下來發現的問題。大班幼兒對圖形守恆的判斷,往往會受形狀大小以及數量的影響。在他們看來,相對於兩個一樣大的圖形拼擺位置發生改變,他們的大小就不一樣。針對幼兒這樣的一種錯誤認識,我們應該如何引導他們做出正確判斷呢?經過認真的思考和反覆的探索,我設計了本活動。

二、材料選擇的原則

在數學活動中,材料選擇的恰當與否,往往哪個會影響甚至決定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敗。一般來說幼兒是透過操作活動材料來獲得相關經驗的。因此,如果教師提供的活動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兒某些認識誤區,又能在最後幫助幼兒獲得正確認識,那麼,了這樣的材料就能爲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在設計該活動時我選擇了塑料的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進行桌面的操作,兩個三角形又可以拼成同樣大小的正方形,也可以藉助它來比較發現圖形的守恆。活動結尾部分又選擇了大小相同的塑料墊子,進行鋪場地的活動來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形狀不同的場地大小相同,使活動進行深化。

三、環節設計的思路

環節設計應圍繞活動目標,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逐步展開。就該活動而言,我首先選擇了相同大小和數量的正方形,透過拼擺不同圖案,面積大小一樣大。其次,進一步感知不同數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拼擺的不同的'圖案,而面積大小相同。最後又透過比較場地的大小,用鋪墊子的方法來判斷,活動難度初步加深,讓幼兒透過操作以獲得正確的認識和經驗。整個活動過程又藉助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貫穿始終用闖關的形式,更能激發幼兒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活動過程的指導

當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拼擺圖案時,幼兒的積極性一下子被有效的激發出來了。面對不同的圖案,幼兒在評判圖案是否一樣時,產生分歧並激烈的爭論起來,面對這樣的熱鬧場面,我並沒有做出什麼結論,而是誘導幼兒討論和動手驗證找到正確的結論。尤其是鋪墊子活動更激發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五、不足與改進

操作活動結束後沒能及時的幫助幼兒總結提煉方法,幼兒分組闖關比賽的圖表應該提前準備好,最後幾組的比賽結果也沒有說清楚。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9

《聰明的烏龜》是一個寓意很強,主角語言比較鮮明的故事。故事中用不一樣的主角扮演來描述一件事,用鮮明的語言來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活動中,讓小朋友按主角的特點模仿對話。

本次活動中,在敘述故事這一環節,教者沒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整個故事,這樣孩子在聽的過程中就沒有完全理解故事資料,孩子的學習用心性不是很濃。如果去誇張的表現故事,用故事的情節去感染孩子,讓孩子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幼兒的學習用心性,可能效果會比較好。在第二次複述故事中教者只是看圖複述,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自我去看、去說,如果教師作爲一個引導者來引導孩子去看圖說話,充分的讓孩子去“說、想、看、演”。本次活動的效果就應會更好些。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10

我班幼兒對過生日充滿了興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我就利用孩子這一特點,設計了這一活動。活動的目標是透過爲小紅小朋友過生日,讓幼兒瞭解生日的意義,並透過該活動學習分享.我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以一份神祕的禮物引入活動,引起幼兒的好奇,再變出一個精美的生日蛋糕,將幼兒的興趣完全調動起來,活動中,我用小紅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兒交流,以小紅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對於發言積極、表現較好的幼兒,我會給予積極的肯定與讚賞,並會讓小紅小朋友親小朋友一下做爲獎勵,鼓勵幼兒繼續努力。當秩序稍亂時,我會用和小紅小朋友說悄悄話的方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都很高。

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的,因此,活動時的秩序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偶爾幼兒也因爲急於搶答問題而站起來,或在討論問題時聲音較大而略顯嘈雜,此時我會用輕聲和越越耳語的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達到安靜的效果,所以,整個活動進行地較爲順利。

過生日是幼兒原本就十分喜歡的,再加上這次是幼兒第一次在幼兒園、也是第一次爲其他小朋友過生日,所以,幼兒們對活動更加感興趣,都很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互送禮物並祝生日快樂時,大部分幼兒都能夠主動大膽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個別較內向的幼兒在教師與其他同伴的鼓勵下也能勇敢的走過去。透過此活動,幼兒懂得了生日的意義,認識到自己長大了,並學會了關心同伴,與同伴分享食物和遊戲的快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個活動體現了教師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的教育方式,當幼兒的語言表達遇到困難時,對幼兒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學習與人分享。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11

今天上午,我執教了科學活動《香香的和臭臭的》,爲了活動的順利開展,上週末已經請家長與孩子一起收集有關資料,並有意識爲孩子積累一些嗅覺的感官經驗。週一,當我看到孩子們帶來許多空藥瓶“香香的和臭臭的”物品的圖片後,對活動就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活動前,我準備了許多有氣味的東西將它們分別裝在空藥瓶中,然後將瓶口封好,又在上面戳上幾個小洞,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聞一聞,感知各種氣味。因爲擔心這個操作的環節,於是非常注重操作前的講解,儘量交代清楚要求。所以,這個環節進行得很順利,孩子們分組操作的時候比較有序,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找一找香香的和臭臭的東西卻沒有預想的那麼順利。當我提問:“你還聞到過什麼東西是香香的?什麼東西是臭臭的?”我的預設是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或者用簡筆畫畫出該物品,然而舉手的孩子卻寥寥無幾,而且答案雷同。於是我乾脆直接出示了幾張圖片,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這樣一來,他們的思維也漸漸活躍起來。

活動結束了,雖然聽課的老師們評價還不錯,但是總覺得有些環節其實還可以處理得更完美,活動中還有很多遺憾。

“教師如何引導幼兒進行探索認知,並大膽表達出來”,這是今後我在執教科學活動中所要關注的。同時,在教學活動中,鍛鍊自己的應變能力,也是今後所要努力的方向。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12

煙花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東西,她的美麗在於瞬間的開放,如果抓住這瞬間的美麗,讓幼兒進行表現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在活動中利用溼棉花的自由落體運動放出煙花,抓住煙花瞬間開放的美麗,從而體驗放煙花的快樂。

在生活化美術活動《放煙花》中,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創作表現——用溼潤的棉花的自由落體運動表現出煙花的形態,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材料的準備,顏料的厚薄,都是新的嘗試,材料準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在活動前我嘗試了很多次,太厚煙花放不開,太薄的話等下幹不了不能進行展示,所以煙花的大小要靠高度來調節,高一點菸花就放得開,低的話就放不開。

考慮到顏料需要時間幹,在煙花放好後活動的第二環節我採用讓幼兒拼貼房子,一方面減少必要的等待時間,另一方面豐富畫面,讓煙花有情景,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隨意地拼貼房子,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在煙花的下方。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展示的環節,爲了讓煙花的展示更有情景,我在活動前已經請幼兒搭好了房子,並在房子的上方進行在展示,以便更加得逼真。活動最後的效果很還很不錯的。

在這個活動中,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探討的,爲了讓煙花的綻放效果更加明顯,顏料可能再薄一點會更好,還可以採用一些其他的生活化材料來進行表現煙花,這樣會使畫面更加的豐富,如:海綿、用過的茶包等,在以後的活動中進行更多進行嘗試,以豐富生活化美術的材料,使我們的生活化美術活動更加精彩。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13

煙花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他們所喜愛的,每次放煙花的時候,孩子們都是高興的,因爲它五顏六色,形態各異,而且能飛到天上去,在天空中飛散開來,有的像花,有的像流星,有的像魚…但又不常見,只有在喜慶的節日裏才能見到。

本次活動以引導幼兒欣賞煙花來激發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在觀察後說說煙花的樣子和顏色,隨後展示作品,並示範不同形式的作品創作方法,幼兒興趣濃厚,彷彿過節一般。

這是一次混齡幼兒參與的活動,由於中小班幼兒所處的年齡段不同,能力及目標各不相同,活動之初,不論是目標的制定還是作品的創作形式,都是我糾結的難題。目標難度大,小班幼兒達不到,目標低,中班幼兒得不到良好的發展。最後所選定這三種形式,既發展了中班幼兒,又拔高了小班幼兒。

同一主題,運用不同的創作形式來表現,這一方法,本次參與活動的幼兒第一次參與,他們同大多數的幼兒一樣,對新鮮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由於第一次使用刮畫紙,所以有一多半的孩子選擇了“刮畫紙刮煙花”,剩餘的孩子選擇了“彩色紙屑放煙花”,而“油畫棒畫煙花”卻沒人選擇。“彩色紙屑放煙花”要剪除大量的碎紙屑,在時間不充足的情況下,對個別小班幼兒有很大的難度,所以,活動進行到一半時,有小班孩子放棄了,改爲“油畫棒畫煙花”。

同一主題下不同形式的創作,對幼兒的技能要求較高,相對於大班幼兒來說,它對中小班的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難度,但透過實踐,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了,表現力和想象力有了新的提高,關鍵是幼兒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14

在《歌聲與微笑》活動中,我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我的好朋友相互贈送着微笑。有小朋友說:“我把微笑送給你讓你快樂!”還有個個性善於交往的孩子找到了聽課老師,微笑着說:“老師我喜歡你,祝你快樂!”一個小女孩走到一位老師的身邊,微笑着說:“老師,你教我唱歌比賽得了三等獎,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給你。”……

從此次活動中能夠發現:情感交流有利於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音樂又能給人快樂和一種美的享受。讓孩子們在優美、富有節奏的《歌聲與微笑》的音樂聲中互送微笑,體現了“情感與音樂”的交融,使活動在簡單、愉快、溫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微笑的完美和所蘊涵的力量。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15

一、現代教育需要一種科學的創新的反思性教學

反思,原爲唯心主義哲學概念,指對思想本身進行反覆思索。後來泛指對某些事物或過程的重新回顧和認識。人之反思,古今皆有之,它是一種文明程度和個體成熟與理智的標誌,古有“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之言,今有“反省”“檢討”和“人貴有自知之明”之說。反思,首先是思想界和知識界關於元科學(?)研究的一種理念與方法,後來移植於教育教學,便產生了反思性教學。筆者認爲這種移植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是教育科學自身發展與進步的一種標誌。誰都知道,教育是面向生命的事業,是追求人類文明進步和科技發展的偉大理想的事業,因此是不容許隨意發生錯誤和問題的事業。要做到不犯錯誤或者少犯錯誤,就要學會預防錯誤,繞過錯誤,那麼辦法是什麼?其一就是反思。只有經常不斷地反思,科學地 反思,把反思運用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纔會實現以上目的。反思,從回顧總結入手,從遺憾中產生。因爲教育不會沒有缺陷和遺憾,所以教育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實際上遺憾是反思的結果,也是反思的開始。一個不知道遺憾和懂得在遺憾中反思的教師,實際上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 、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同時,教育教學活動是情感極爲豐富的人文精神活動。當人的情感豐富超限時往往產生“衝動”和“冒險”,於是欠理智、欠科學(即不符合規律與不合理性)的教學行爲也隨之產生,如果這時候不知道反思就會釀成大錯。可見,反思性教學既能讓教學永遠充滿改革與創新色彩,也讓教學永遠處於一種科學合理的理智狀態之中,所以它便成爲教師“學會教學”,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科學地整體地把握反思性教學的內涵

1.對於反思性教學的概念,衆說不一。熊川武教授在他的《反思性教學》一書中所下的定義,是 “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 ,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 ,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爲學者型教師 的過程。”他強調了三點:第一,反思性教學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爲基本點;第二,反思性教學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爲動力;第三,反思性教學是全面發展教師的過程。我們認爲反思性教學,是指對教學經驗進行回顧與重新認識(包括思考、評價、整改 等),以至產生新的更趨合理性的教學方案與行爲的活動過程 。通俗地說,反思性教學,即“教學的反思”與“反思的教學”二者有機的統一。

2.反思性教學不同於教學評價和教學反饋,也不全等於教學反思。教學評價一般是指對教學的價值判斷。它事先制訂一個評價方案(含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等),然後對教學作出是否達到標準、達到程度如何等等的價值評判。教學反饋一般是指將一部分教學的結果(知識結論)又返回其知識發生過程和教學過程中以檢驗其結果即知識結論的正確性與否。教學反思是關於教學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趨向合理性的一種理性思考,事先不可能拿什麼規律和合理性作爲標準,只是一些公認的教育常理或教育理念,以及那些體現教育規律和教育意志的教育方針、政策等。而反思性教學之所以不全等於教學反思,因爲它豐富和發展了教學反思,不僅有教學的反思,更有反思的教學。即不僅只對教學經驗作出靜態的反思,更有反思後的積極整改的更趨合理性的教學實踐。還值得指出的是,反思性教學在實踐過程中也常常離不開教學評價和教學反饋。

三、要構建反思性教學的教學機制與操作體系

要從反思性教學的教學目標(理念等)、教學內容、教學實踐形式、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技巧等方面形成相應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整體設想與計劃。堅持把反思性教學列爲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並作爲教師教學改革的重要方法來予以推廣與落實。

1.反思性教學的教學策略有“五用五看”:

(1)用理想的眼光看現實的教學;

(2)用發展的眼光看過去的情況;

(3)用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

(4)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

(5)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經驗。

實踐證明這“五用五看”是反思性教學的成功的重要策略之一。

2.反思性教學的教學方法有:案例反思法、專題反思法、過程反思法、因果反思法、辯證反思法、評價性反思法、技巧反思法、回頭看反思法等。如過程反思法,就是指教學過程中的事前反思、事中反思和事後反思等。又如因果反思法(也叫結果反思法),即由結果反思原因與行爲的方法,可分由結果反思目標與計劃、由結果反思內容與策略、由結果反思過程與方法等。辯證反思法,即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由個體反思到集體等。這裏想特別介紹一種回頭看反思法。筆者曾在教學中總結創立了一種“課前三思、課後三想”的回頭看反思法。

課前三思,即在課前想好三個問題:我在這堂課要讓學生學到什麼(學習目標),學生會怎麼樣去學(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我要用什麼策略與方法去教學生學。下課後即回過頭來進行課後三想:這堂課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他們是怎麼樣學到的(經驗),我還能不能有別的辦法讓學生學得更好。同時把這“課前三思、課後三想”的東西全部記在教後感或教學札記裏(可單設一個本子,也可寫在每堂課或每篇課文教案後邊預留下的空白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