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

——《大家來上幼兒園》

《大家來上幼兒園》是一首讀來朗朗上口,節奏輕快的兒歌,內容上淺顯易懂,用擬人的手法,將小動物們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景展現在幼兒面前,利用圖片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兒歌內容,並讓幼兒知道上幼兒園是一件開心的事,引導幼兒積極融入到集體中去。

小班幼兒來園已經三週了,課堂組織起來還是比較順利的,活動中,我出示了動物的圖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在好奇動物們也來上幼兒園的同時,學習短句“……來上幼兒園”,我帶着他們多說幾遍,幫助他們熟悉短句,隨後我便提問讓幼兒猜測這些動物來幼兒園會發生些什麼,幼兒能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猜測,有的說在幼兒園做遊戲,有的說在幼兒園唱歌,還有的說和小朋友在玩玩具等等,這時我出示之後的幾張圖片,並有感情的朗誦兒歌,並提問聽到了什麼,但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並不能夠完整的說出來,我在幼兒說的時候適時給予引導,儘量讓幼兒把話說完整,最後再加上動作,邊說兒歌邊表演,幼兒也有很大的興趣,能跟着老師的步伐一起做。透過動物們來上幼兒園引出“我”也來上幼兒園,將情感遷移,讓幼兒感受到上幼兒園的樂趣,從而喜歡上上幼兒園。

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喜歡朗誦兒歌,同時也透過兒歌培養幼兒喜歡幼兒園的情感,在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1、幼兒不理解跟讀的意思,朗誦的時候不是很整齊;2、部分幼兒注意力不夠集中;3、在兒歌講解上還不夠詳細,有的地方銜接的不是很好。

針對以上幾點,我認爲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因爲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教師在講話時,要更加簡單易懂,有些不理解的地方還要反覆多講幾遍;2、在課堂教學中要與幼兒多一些互動,鼓勵幼兒多說,多動。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2)

——《機器兵》

這學期的實踐課我組織了中班的語言活動《機器兵》。前後一共組織了三次,每一次都呈現給我截然不同的效果,也給了我很多的啓示。

第一次是在正式執教之前,我借用了中4班的孩子。這也是我的一個習慣,在每次展示自己的教學之前,我總喜歡一個人先試着上一上。這樣的效果比坐在辦公室背教案要好很多。走進中4班就感覺很親切,許是平時總是在一塊場地上活動的緣故。於是我大膽地邀請全班的孩子一起來。活動中,孩子們的熱情很高,總是能很理智地思考和回答。整個活動中我的自我感覺很不錯。於是我信心滿滿地準備迎接第二天的正式上課。原想也進行整班性的教學,但是想想那幾個調皮搗蛋的傢伙,也就不敢嘗試,終於放棄了。

第二天,我請了班級裏的24個孩子圍坐在活動室中。沒有任何滲透和課前準備。憑我對這些孩子的瞭解,估計他們會喜歡我的這個題材,並且也會很投入地加入到討論學習的行列。果然不出我所料,一聽“機器兵”這三個字,孩子們就來了勁。紛紛學習主人公的動作神態,猜測故事的發展,在講講看看的過程中最後大家都發現原來在我們每個人的家裏都有這樣勤勞的機器兵,他們任勞任怨地爲我們服務,我們也要愛護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們自己發現和揭示了故事的主旨。最後的學做機器兵(舞蹈)環節,孩子們更是樂此不疲地表演者機器兵的本領,活動也就在歡樂輕鬆的氣氛中結束了。在實踐課的點評中,老師們都給予了好評。而此時我也沾沾自喜選對了教材,瞭解了學生,也就收穫了優質的教學……

第三次,給我的感覺比較緊張,聽課的是郭老師。爲了能有更好的效果,我來到了久聞大名的中一班(一向都聽說中一班的孩子語言能力很強)想在課前進行一些完善的準備。我精心準備了諸如“平時誰最愛你,他會幫你做什麼?”“你會做什麼?”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並且把機器人的動作也進行了滲透。看着孩子們能說會道的樣子,我想明天的課準錯不了。結果卻讓我很失望。因爲有了課前準備,孩子們的回答就侷限在我之前的準備中,沒有了發散,也就沒有了教師的教育機制,整個活動都框得死死的。

活動後,郭老師提出了很多的建議,我覺得說得都很好。三次執教,給我最深的啓發是:不同的孩子面對同樣的教材會表現出不同的反應作爲一名教師,我們要把這種差異作爲挑戰自己教學能力的機會。我們要懂得相信孩子,不要把呈現出來的課堂效果作爲首要的追求。自然真實的課堂纔是最有魅力,也是最靈動的課堂。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3)

——《大氣球》

兒歌《大氣球》是小班的一節語言活動課,這節課原來的設計是幼兒課前先學會《大氣球》這首兒歌,在學會了兒歌的基礎再做遊戲。我則把活動流程稍做改變,先學習兒歌,再邊朗誦邊做遊戲動作,最後,大家一起玩實物氣球。

我先是講了自編的故事:大氣球,當然,故事裏面就是詩歌的主要內容。然後引導孩子們朗誦詩歌內容。朗誦了三遍,很快我就發現有些孩子有點不感興趣了,小腦袋開始轉來轉去。於是,我開展了遊戲活動:大氣球。爲了能讓孩子們準確指出“你”和“我”,我用誇張的身體動作,引導幼兒分別用手指向對面小朋友和自己,其他的內容我也編了身體表演動作,孩子們很感興趣。很快,大家模仿着邊朗誦邊做遊戲,喜笑顏開。特別是最後的擁抱動作,個個表情甜蜜無比。

進行了兩次遊戲,孩子們的興致還是很高。於是我想放手讓他們自己找朋友兩兩配對拉手,做遊戲。可是,我發出自己去找朋友的資訊後,很多孩子還是站在原地就近找朋友,很多都是和邊上原來的小朋友拉手。看來小班的孩子大多還是不清楚自由選擇的範圍,一般會選擇就近原則。

最後,我出示了實物氣球,很多孩子看見了都歡呼起來。大家人手一個,邊玩邊試着朗誦兒歌,氣氛活躍又輕鬆。

總結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誇張的身體動作引導幼兒清楚人稱代詞的區分,並幫助幼兒加深對詩歌語句的理解和掌握,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還有,自由的兩兩拉手做遊戲,增添了活動輕鬆、自由的氛圍。另外,玩實物氣球更是掀起了活動高潮。我想,小班的孩子更喜歡、更適合遊戲式的教學活動,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身體動作或者一些小玩具組織他們一起遊戲,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並引導他們更好地熟悉同伴,促使他們更好地開展合作性的遊戲。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4)

——《彩色兔》

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思維能力。”中四班的小朋友語言發展很好,基本上能用較完成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故事比較感興趣。他們能根據故事的情節發揮想法進行猜測。

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設定懸念,自主閱讀等相結合的方式。爲幼兒搭建了想說,敢說的平臺,讓幼兒在猜猜,講講中理解故事內容。進而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首先我透過設定懸念“四隻小兔長得一模一樣,兔爸爸兔媽媽都分不清誰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小朋友快快幫兔爸爸媽媽想個辦法分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吧?讓幼兒相互說說自己的辦法,調動幼兒的思維,並請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說的平臺。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孩子們想的方法很多,如給他們穿不同顏色的衣服、給他們做記號,等等。然後幼兒帶着問題自主閱讀尋找答案。接着,我用分段的方法進行講述,並結合圖片,討論故事的發展,採用先觀察後提問的方式,使幼兒理解故事。在討論中適時的讓幼兒參與到其中,孩子們看着逐幅出示的圖片仔細的聆聽、觀察、領悟,有趣的故事情節,我帶着孩子們走過色彩世界,觀察圖片猜想着兔爸爸、兔媽媽的辦法。當粗心的兔媽媽把四隻小兔的衣服弄成彩色的時候,孩子們爲小兔穿上彩色的衣服而高興!

每一個活動在實踐中都會出現一些細節問題,特別是師幼互動方面,教師在課堂中的迴應,幼兒的參與度。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參與度非常高,但在互動方面有些欠缺。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5)

——《熱乎乎的東西》

夏天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熱。有了這樣的直接體驗,當我問孩子們“什麼東西最熱”時,討論一開始孩子們就滔滔不絕地說開了。這一猜測激起幼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自覺地去探索、去發現、去驗證。本活動的意圖正是在於根據幼兒的直覺體驗,以生動形象的故事,誘發幼兒猜測、探索、發現的動機,使他們關注自然環境、探索自然現象。

在活動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地舉手發言,有的說電熱毯最熱,冬天睡在電熱毯上很暖和;有的說熱水袋最熱,因爲手冷了就可以用它來焐手;有的說熱水瓶最熱,因爲倒出來的水很燙等等。說明這些東西在平時生活中孩子們接觸到的較多,所以留下的印象也較深刻。

透過活動使孩子們認識到了太陽是最熱的,但我從孩子們的臉上看到了他們還有些迷茫,因爲他們沒有用自己的手或身體的其它部位近距離的接觸到,沒有直接獲取到的經驗,只是透過看圖片來獲取到了這個知識點,這是有點遺憾的地方。

此外,由於我以猜測的方式匯入活動,孩子們很感興趣,學習的興趣也較濃厚,思維活躍,發言積極。同時,我提供的教具比較生動,提問清晰有層次,引發幼兒形成認真傾聽和積極思考的習慣,教育效果較好。但由於天宮不作美,所以最後環節未能順利進行,也是比較遺憾的地方。不過,這個環節將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繼續進行,成爲延伸活動。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6)

——《小蝌蚪找媽媽》

在語言教學中設計的提問一般比較多,不同的提問設計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一個好的提問設計不僅能培養孩子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擴展孩子的想象空間,促進幼兒擴散性思維的發展,又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起幼兒從多角度認識事物,引發幼兒產生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教師的提問往往太表面化、模式化。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我們的語言活動失去了興趣,甚至讓他們不再去關注別人的發言。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對幼兒已有水平的瞭解上對教案進行深入的剖析,提升問題的有效性。

比如在語言教學活動《小蝌蚪找媽媽》教學過程中,按照教案教師有感情地講完故事後,按照故事的情節發展先後提出了下列問題:小蝌蚪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麼說的?爲什麼會把它們當成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最後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後,我認爲:這些問題太過於表面化,完全是讓幼兒在回憶故事的內容,沒有給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間,只要把故事的內容的記住就能回答出問題,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過於簡單,不利於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我覺得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1、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媽媽?爲什麼會認錯媽媽呢?2、小蝌蚪的媽媽究竟是誰?爲什麼小蝌蚪和媽媽長得不像呢?3、小蝌蚪爲什麼問了那麼多動物都沒有找到媽媽呢?隨着這些問題的層層深入,能改變幼兒消極被動地接受故事的狀態,逐步引導幼兒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是幾個問題的綜合,在問題的答案中隱含着事物的局部與整體之間關係的道理。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7)

——《勇敢的獅子王辛巴》

我們班的班特是繪本閱讀,所以孩子們特別喜歡聽故事。每到語言課講故事時,孩子們便迫不及待的坐在位子上等我來講故事。由於故事《勇敢的獅子王辛巴》裏面有許多的小動物,於是我想能不能讓孩子來扮演這些小動物的角色。利用情景劇的模式演繹這個精彩的故事內容。

我先將故事進行分段講解,讓幼兒能對故事進行大致的瞭解。然後,我把故事中的小動物角色進行分配,請肢體動作表現較豐富的幼兒先進行表演示範(效堯——獅子王、孫美琪——小鹿賓波、趙強鴻——小猴子等等)。

角色分配完後,我來念故事,請這幾名小演員根據故事的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表情。原以爲孩子們需要我手把手的進行指導動作,但令我感到詫異的是孩子們不但能對大部分的故事情節做出相應的動作,時不時的還能接上幾句對白,不足的是表情不夠豐富。其他坐在位子上的“小觀衆”們也看得津津有味,對於這樣的語言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表演結束後,我便根據故事內容對孩子們進行提問,瞭解孩子們是否能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故事。實踐證明,透過情景劇的形式載體更能形象生動的表現故事,比以往我用枯燥的語言講故事更能讓孩子接受、理解,也更受孩子們的歡迎。

原以爲這樣的課堂教學創新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孩子們愉快的課堂氣氛給了我勇氣和鼓勵。此節課後,我也看到有許多不夠成熟的地方和一些因此而衍生出來新的教學模式下的問題。

1.在情景劇的表演過程中,老師起着主導作用,即老師說什麼,孩子做什麼動作,使孩子失去了寶貴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不成熟的地方:我講一遍故事後,讓孩子來進行情景劇表演。對於孩子和我來說都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和創新,所以我們也都處在一種摸索的階段。對於一些表演過程中出現的技巧、技能性的問題也十分突出。如:效堯在表演獅子王時,有個情節是在草叢裏踩到猴子們設下的陷阱——獸夾。這時,效堯就只是蹲在地上,沒有豐富的表情,也沒有語言表達。只是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缺少表演中的技巧。

3.在開展情景劇式的語言教學活動時,前期的準備、材料的投入都不充分,可以增設一些環境小布置、動物頭飾、背景音樂等。

整個活動不夠精緻,略顯粗糙。接下來,我也會在課餘的時間去深入的研究如何讓情景劇式的語言教學活動更成熟,更具魅力。如何提高幼兒在表演中的技巧和技能等等。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8)

——《我想要快樂》

《我想要快樂》這一故事講述了兩隻熊寶寶想知道什麼是快樂,於是在不斷地尋找快樂,感受快樂的歷程。故事語言簡潔,圖片清晰,內容有趣,情感積極,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興趣,拓展孩子的思維,適合中班的孩子閱讀。

在出示圖片2中,很多幼兒都高舉着小手,看到了他們想要積極表達的願望。有幼兒說:“看到了有很多很多的水果。”有幼兒說:“看到了一隻小熊正張着大嘴巴在吃蘋果。”有幼兒發現了一隻小熊伸着舌頭在舔蜂蜜,有幼兒發現罐子裏的是蜂蜜,蜂蜜都倒出來了,也有幼兒說:“他們在笑吃的可開心了。”讓我們獲得了:“吃東西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一資訊。“他們還會找到什麼樣的快樂呢?”幼兒們都迫不及待地說看下一張,看下一張。

在本次語言活動中,在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時,我運用了集體閱讀與自主閱讀相結合的方式,爲幼兒提供了獨立的閱讀、想象的空間。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透過提問、分享閱讀內容、角色互動,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蘊涵的主題。在自主閱讀時其實也是一種閱讀方法的培養與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我還組織幼兒進行了對話的學說。在這個故事中每一幅圖畫都有一段簡短的文字,加上熊寶寶在尋找快樂時遇到了好幾個小動物。於是,爲了讓幼兒學說起來更方便,更易記憶與角色表演,我將每次找到的快樂都用句式一樣的話進行小結;“我會……,我像……一樣快樂。”這樣,相同的形式,幼兒前面的句子熟悉了後,後面的內容他就會自己進行總結了。

在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時,我還透過說一說、學一學、做一做,讓幼兒以模仿熊寶寶的方式來切身地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題。現場的氛圍一下子活躍了,幼兒的積極性也充分地被調動起來了。角色模仿的運用,動靜的結合,也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

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中間環節的安排可以更緊湊些。在自主閱讀,加深理解這一環節,我以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去理解故事內容,如:自主閱讀、學說對話、角色表演。而在這次的尋找快樂中熊寶寶又遇到了三個小動物,所以,這樣一來我安排的內容可能多了些。這樣一步一步下來,環節很清晰,幼兒學的也更有趣更快了,但時間好像有些長了,所以在活動時各環節之間可以更緊湊些,這樣可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