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音樂之都維也納的教學反思

音樂之都維也納》用優美的筆觸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淵源,生動地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和嚮往。全文語言簡潔、優美,對維也納的介紹層次清晰,有詳有略。理解“維也納爲什麼會被稱爲音樂之都?”是課文教學的重點。

音樂之都維也納的教學反思

爲此,我建構了《音樂之都維也納》的專題學習網站,用生動的文字(維也納特色介紹、音樂家簡介等)、豐富的圖片資料(內容涉及維也納城市風景、音樂家像、演奏場景、歌劇院、“金色大廳”內景等)、精彩的視頻播放(新年音樂會等),配合名曲欣賞(《藍色的多瑙河》等)補充更多關於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資訊,促進學生對課文的閱讀理解。採用活動式、啓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讓學生身臨其境,認識維也納,全方位地感受音樂之都的魅力。

一、關注資訊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

關於維也納的網絡資源數不勝數,這些資源的選擇和組織,一定要與課堂教學的內容融合起來,才能真正爲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在組織資訊資源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有的認知水平和情感基礎,對網絡資源進行重組。在教學《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時,我本着“學科教學目標爲先”觀念將資訊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把維也納的美麗畫卷根據課文內容,透過專題網站展示出來,使學生有了感性的認識和體會,整堂課透過資訊技術的支援,學生利用較少的時間,突破了教學難點,激起了喜愛音樂的情趣。

教學起始,我利用維也納風光動畫,使學生整體感知維也納“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特點,激發學生進一步瞭解維也納的學 習興趣,爲學習課文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在學習“音樂城市”這一部分時,學生藉助專題網站“漫步維也納”,從衆多的音樂家塑像、許多用音樂家名字命名的城市建築和巨大的音樂符號中感受到維也納濃郁的音樂氛圍,帶着深入的感受透過朗讀真正表現出“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在教學中,一幅幅維也納的迷人圖片,一段段優美的音樂,創設了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的情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衝擊。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學生閱讀課文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語言文字所傳達的內涵。

二、抓住感情朗讀和豐富想象紮實訓練

語文教學要使學生能“讀得進”、“用得出”,要訓練得紮實、到位,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本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課文,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和豐富的想象,使學生在充分感悟課文的基礎上,朗讀和想象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在教學“音樂搖籃”這一部分時,我指導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網站的補充資料瞭解音樂家的偉大成就,欣賞具有特色的“優美的樂章”,想象“從兩段名曲中你聽出了什麼?”學生聯繫已有經驗,在學習《二泉映月》的`基礎上,感受到了樂曲表達的情感,體會到了音樂家的鮮明個性和樂曲的“優美、不朽”。從而進一步理解“搖籃”的意思,深入感受“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發源地”。

在教學“音樂城市”這部分時,我設計了這兩個環節:

(1)看音樂家的塑像展開想象“你看,這是貝多芬石像,他靜坐沉思,彷彿在思考什麼?這是施特勞斯銅像,他手拉提琴,你彷彿聽到了什麼?……”學生想象回答:“貝多芬靜坐沉思,彷彿在思考着新樂曲的創作。”“施特勞斯手中的提琴,傳出了悠揚的《藍色的多瑙河》樂曲。”……

(2)創設情境,採訪遊客“這位遊客,你看到這麼鮮紅而又巨大的高音譜號,你有什麼感受?”“你有什麼想法?……”學生交流:“我感受到了濃郁的音樂氛圍!”“我覺得維也納人民特別愛音樂,就連草坪也要用音樂來裝飾,其它的就更不用說了。”……從學生的想象中不難看出,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是深層次的。由“音樂塑像”“音樂符號”展開想象,能緊密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語感能力,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而且使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出音樂之都維也納的魅力。

三、藉助網絡平臺拓展學習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的閱讀教學,提出了“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資訊”的要求。課堂教學是有限的,藉助網絡平臺,可以拓展學習空間。在教學接近尾聲時,我利用網絡向學生展現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盛況。學生欣賞着這歡樂的樂章,沉浸在優美的音樂之中,盡情享受音樂帶來的幸福和快樂。錄像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他們深入地體會到了“金碧輝煌的金色大廳,給維也納戴上了璀璨的光環,讓音樂之都維也納聲名遠揚。”

在教過《音樂之都維也納》之後,及時組織相應的語文課外活動“我們的維也納之旅還沒有結束。課後,你可以再找找關於維也納的其它資料,進一步瞭解這座文化古都,在博客上交流你的學習收穫。也可以蒐集有特色的世界名城資料,與同學共享。”讓學生藉助博客進行後續專題學習,蒐集相關資料進行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有助於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鍛鍊收集資訊、整合資訊的能力,真正實現大語文教學觀。

但是,網絡探究學習是一種進階智慧型學習,不僅受學生思維、想象等學習習慣的影響,而且受到網絡操作技能的影響,課堂教學中的“在線留言”,迫於時間限制,學生交流得還不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