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數學《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

數學《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1

《圖形的拼組》是在認識了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之後教學的,既不是上學期有關內容的重複,又不過於拔高要求,整堂課都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遊戲爲主,讓學生在充分的參與中去感悟,去體驗。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而言,能用所學的形狀拼搭有趣的圖案和事物,使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與圖形學習的主要目的。針對教材,根據學生的生活背景和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觀察生活中的物體開始,透過觀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大量活動,逐步形成對圖形的認識目的,將促使我們必須從生活中常見的平面及立體圖形入手,使學生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在展開與摺疊等教學活動過程中,總結認識各種圖形的一些性質,再透過展開摺疊等從不同方向看等活動,在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並認識平面圖形的簡單性質。我認爲可以從以下方向來做:

一、課前請學生每人準備幾個長方形和正方形。

首先引導學生回憶我們以前認識了哪些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透過這些立體圖形又知道了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當學生都回憶起來後我們就從最常見的平面圖形(長方形與正方形)入手,先觀察長方形它有什麼特點,再觀察正方形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和折一折,共同總結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三角形由三條邊組成的)結合實物增強想像、理解,從中培養學生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概括歸納能力,並重視學生語言描述,然後引導交流形成規範語言。

二、透過學生自由拼擺,加強學生間的合作和交流。

讓學生髮現各種圖形的分解與組合,充分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出示2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長方形讓學生進行拼組。看誰拼的方法多,學生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圖形。如:2個短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長方形,2個長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長方形。又出示4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讓學生進行拼組。看誰拼的方法多,還能最先拼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圖形。如:邊與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正方形,角與角相接拼組成一個大正方形。面對學生的不同拼法,教師及時給以鼓勵,尊重學生的選擇,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新理念。

三、出示教材中想一想進行拓展延伸練習。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同時要鼓勵其他同學進行互幫互助,交流自己成功經驗及解決過程。學生根據猜想動手驗證;在組內、組間互交流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獲得的經驗;學生透過操作,自已獲取經驗。這裏給學生留下了充分的時、空間,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和邏輯推理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生有成功體驗。

四、最後引導學生作小結。

說一說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穫,並互相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給學生創造展示表達能力的機會,並鞏固了所學知識。

上完這節課,感覺學生們的興趣很大,效果也很好。這說明低年級學生還是對動手操作和直觀認識比較感興趣,自己動手得到的結論印象更深。這就要求我們低年級老師要多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請老師們放手開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吧,孩子們的思維是很活躍的,大膽讓他們去嘗試吧。

數學《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2

《圖形的拼組》是人教版一年(下)第三單元的內容,其中平面圖形的拼組是圖形的拼組第一課時。本節的教學目標是透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髮現所學的平面圖形的邊的特徵並能用語言來描述。透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教學重點是透過擺、拚、剪等活動,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徵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教學難點是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描述平面圖形的特徵及從圖形拼擺活動中感受圖形之間的關係。爲了更好的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流程:

一、複習回顧,探究發現。

二、動手操作,感悟新知。

三、鞏固練習,綜合運用。

四、總結,引入下節。

經過實際教學和反思之後,我覺得這節課有如下可取之處,也是自認爲亮點的幾處:

1、新課伊始,帶領孩子們回顧已經認識的平面圖形,並讓孩子大聲地將他們叫出來,隨着各種圖形“蹦蹦跳跳”地進入,隨即也帶來了兩個問題。將孩子們的興趣調動起來的同時也將要解決的知識點拋了出來。可謂“巧妙”

2、將教材重新調整,把作風車調到最後的綜合運用環節。這個做法來自於領導的大膽創新和對學情的準確把握。應該說直接受益的不僅是我的學生還有我。把這個環節放到最後,我們都是輕鬆的。當看到孩子們用他們靈巧的小手和我一起幾乎同步將風車做好時,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對教材的重組可謂“英明”。

3、課件發揮的巨大作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媒體對教學的強大推動力。看着可見孩子們學得高高興興的同時,看得是清清楚楚,那最後當然就是聽得明明白白。

4、與孩子一起動手才能體諒孩子、學會等待。今天這節課我始終和孩子一起動手操作,所以對時間的把握、可能遇到問題的估測就都做到了心中有數,我不止一次地說:“老師等你!”感覺整堂課的環節還是較爲清晰的,比較適合孩子的學習節奏。

當然沒有一節課可以上到完美。縱觀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

1、對可能發生的情況估計不足,電腦發生故障後沒有補救措施,只是大熊貓土沒能呈現很是遺憾。

2、本來我是準備用吹塑板打算在黑板上演示的,但由於時間關係沒能將孩子們拼擺出來的大圖形進行展示。

3、孩子們的學具很零散,大大小小的圖形不好整理,結果課後衛生不好,等等。

數學《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3

這節課是要求學生,在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這2種平面圖形邊的特點的基礎上,利用其特點來進行平面圖形的拼組。

我在這節課中,透過讓學生動手摺一折,瞭解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以及邊的特點,並充分利用電腦課件,在折的過程中還給圖形的邊編上號,這樣便更清楚更直觀的讓學生知道折的方法,及“長方形對邊相等”和“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的特點。

我還在教學中設計了擺一擺、拼一拼的環節,讓學生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我安排先認識長方形邊的特點,再透過引導、對比的方式在得出長方形特點之後總結出正方形邊的特點,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好的辨別、區分這兩種圖形。在認識每種圖形這一環節之後,都設計安排學生利用其圖形的特點拼大長方形和大正方形,做到一學一練,層層加深。後面還設計了綜合練習,讓學生對這兩種圖形的特點進一步進行鞏固、加深記憶。我還在教學中合理的插入了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要熱愛學習,學會團結合作的精神,從小事做起,爲08北京奧運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總的來說,這節課上完已達到了預先設計的目標,也很好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在學生活動環節充分讓學生參與學習、主動探究。儘管如此,但還是存在着不足,要加以改進的地方。在講正方形邊的特點時,對摺正方形時只對折了三次,如帶領學生折時多折一步,強調4條邊完全重合會好些。在活動中多讓學生講一講更好。還有就是在練習“練習6第2題”時不強調學生按規律去拼花,可能學生回有更好的發揮;在練習“練習6第1題”沒有安排好,時間花得太多,以至於最後的拓展能力沒能用上。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學習改進,認真探究,努力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工作做得更好。

數學《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4

1、利用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做風車的手工活動中,先讓學生思考:風車應該怎麼做?在做的過程中,紙的形狀每一步都會發生什麼變化?帶着這個問題在小組裏交流,學生們討論熱烈,有的帶着大家一起研究書中風車的製作步驟,並按要求動手摺一折,有的則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製作,當風車一個個在他們的手中誕生時,他們興奮異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看到了平面的特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又體驗到了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2、透過學生自由拼擺,加強學生間的合作和交流,讓學生髮現各種圖形的分解與組合,充分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出示2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長方形讓學生進行拼組。看誰拼的方法多,學生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圖形。如:2個短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長方形,2個長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長方形。又出示4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讓學生進行拼組。看誰拼的方法多,還能最先拼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很快的拼出了不同的.圖形。如:邊與邊相接拼組成一個大正方形,角與角相接拼組成一個大正方形。面對學生的不同拼法,教師及時給以鼓勵,尊重學生的選擇,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新理念。

但是在課堂教學教學中也存在這這樣的不足之處:在設計這些課時,我是以學生動手實踐、積極探索與合作交流爲主的教學活動,心想這樣的活動一定會受學生的歡迎,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如在驗證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性時,少數同學能根據老師的要求動手,大部分學生不會動手,有的學生乾脆在摺疊其他的東西,學生完全沒有探索知識的慾望,而且課堂紀律混亂。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我反思了良久……細想一下,我認爲主要是新課程標準教材這部分內容及課後習題,對本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太難,一下子難以理解掌握。此外,在平常的教學中對學生動手操作方面訓練太少。學生沒有透過疊紙活動獲得知識的體驗,只覺得好玩體會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其次,一年級學生自控能力差,沒有形成良好的紀律習慣。所以,我覺得在新課程的環境下,要想上好一節課,除了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充分吸引學生,還應該培養學生處理課堂的能力,使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體會到學習不只是教師單方面的事。真正做到師生互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數學《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5

立體圖形的拼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同時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有序地思考問題和學會表達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這節課的教學,我注重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大膽放手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主要體現在:1.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本節課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把學生的視野拓寬到他們所熟悉的生活空間中,讓學生回到現實生活中去,用數學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2.在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立體圖形的拼組”,是讓學生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作爲學具,透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和合作學習的活動過程,擺出不同的立體圖形。在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他們把幾個長方體或幾個正方體拼擺成不同的立體圖形,在拼擺立體圖形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對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有所認識,在感悟的同時產生對數學的興趣。爲幫助培養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在教學中還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的學具,放手讓學生去觀察、去操作、去嘗試,做他們想做的。如,學生用兩個長方體拼成一個立體圖形,可以橫着擺,可以豎着擺,還可以摞起來擺;用八個正方體可以拼擺成一個長方體,還可以擺成一個正方體。在整個教學中,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邊欣賞自己的成果,邊體驗成功的樂趣,不但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還增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透過教學總結,我覺得在教學中,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怎樣落實從“零敲碎打”的線性思維向“條分縷析”式的寬度思維躍進,還應學習解決。

數學《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重點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轉換,圓和正方形的轉換,圖形之間的聯繫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圖形的拼組讓同學充分感受幾何圖形的美與趣味性。

在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的特徵時,少部分學生能猜想並動手實踐證明,這時最好多讓幾個同學說一說發現,再帶着所有同學折折看體會一下。平面圖形的轉換這個環節學生掌握的還是很不錯,並且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圖形的拼組這個環節,老師可以不一步一步的帶着學生走,可以放手讓學生選其中的一種圖形,進行拼組,小組彙報的時候說一說:用幾個什麼樣的圖形拼成了什麼圖形。

最後讓同學欣賞拼好的美麗畫面,鼓勵大家回家自己選彩色的平面圖形進行製作。讓學生感受幾何美、數學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圖形的拼組》教學反思7

圖形的拼組是在既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讓學生透過擺、拼、剪等活動,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徵,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髮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與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如做風車的手工活動中,先讓學生思考:風車應該怎麼做?在做的過程中,紙的形狀每一步都會發生什麼變化?帶着這個問題在小組裏交流,學生們討論熱烈,有的帶着大家一起研究書中風車的製作步驟,並按要求動手摺一折,有的則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製作,當風車一個個在他們的手中誕生時,他們興奮異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看到了平面的特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又體驗到了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實踐探索”這些課改中提倡的重要學習方式在本課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