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傷仲永》教學反思範文800字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質量,這是我們做教師工作的亙古不變的探究話題。

《傷仲永》教學反思範文800字

王安石的《傷仲永》,記述了金溪民方仲永從神童到“泯然衆人矣”的過程。“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方仲永真乃神童,天資絕頂聰明,“邑人求之”,“以錢幣乞之”,可見其詩影響之大,而“父利其然”,“不使學”,真乃短視!天才的方仲永最終“泯然衆人矣”,究其原因,“不使學”。方仲永的事例告訴我們,即使天賦極高的人也需要在艱苦的學習訓練中培養出來。

對《傷仲永》一課的講授是我一直期待的,因爲我班有不少聰明的學生,令人痛心的是:他們上課不認真聽課,下課惹事生非和高年級學生走得很近。基於這樣的班情和現在新課標的要求,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討論、師生互動和合作探究,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聰明與勤奮之間的關係——業精與勤荒與嬉。

課前,我要求學生對課文題目、作者作品文學常識、課下注釋、課文進行了全方位的預習。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內容,這些環節進行得很順利。爲理解文章的主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設計對比駱賓王七歲能做詩,後來成爲“初唐四傑”之一,世隸耕的仲永五歲就能書詩四句,可最終落個江郎才盡,泯然衆人的'下場。這兩個人同樣都是幼年天資過人,可結局卻有如此大的反差呢?話剛說完,班上的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興奮激烈地討論起來,很快就達成了共識:父利其然也,曰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我又進一步引導,從仲永個人情況來看這的確是他蛻作衆人的原因。可是作者上升到理論高度又是什麼原因呢?我觀察到學生面露難色,便組織學生進行組內研討,最終也完成了學生任務。針對學生特點,我又趁熱打鐵讓學生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爲題,結合自己的立場。談談體會,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本節課,我透過討論、互動、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學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天資再聰明的人,也要經過刻苦的學習才能成才,天資不聰明的人,更要勤奮,有理想,有追求!當然,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由於時間關係,一些字詞的翻譯我只好佈置給學生課下以學習小組爲單位歸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