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圓柱圓錐整理複習》教學反思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圓柱圓錐整理複習》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柱圓錐整理複習》教學反思

《圓柱圓錐整理複習》教學反思1

這節課我所教學的內容是對圓柱與圓錐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我讓學生自己對學過的知識進行了整理,有幾個同學整理得挺全面,有的同學把知識點都寫上了,但沒有條理。所以,課上我透過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知識,總結圖形的特徵和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有條理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因爲是複習課,我沒有設計讓學生合作學習,動手操作等環節。

課上我出了兩道具有代表性的題。透過巡視我發現同學們列算式基本沒問題,因爲我們在講新課時,同學們透過觀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歸納出了所有的計算公式,只要同學們認真審題,這類題基本沒什麼問題。另外,我每天還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兩、三題在早晨或中午做,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覺得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課上不敢放手,練習題少。

《圓柱圓錐整理複習》教學反思2

1、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對圓柱圓錐的相關知識進行回顧、複習和應用,圍繞圓柱圓錐的特徵、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進行梳理和複習,並結合知識點設計了判斷、選擇、解決問題、拓展延伸等練習題,使得學生進一步認識圓柱和圓錐,溝通知識間的聯繫和區別,在整理複習中形成知識網絡,學會知識整理的方法。並能運用圓柱圓錐相關公式解決和圓柱圓錐有關的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學生分析

作爲六年級學生,孩子獨立整理某一單元的`知識,有一部分學生具備這種能力,但小組裏面,有大多數學生這種能力尚未形成,因此,我們把單元知識的整理放在小組裏面,放到課前,給學生提供了幾種模式:列表法,大括號法,知識樹等,放手讓學生合作完成,集思廣益,大家的智慧累加到一起,就是這節課的知識脈絡。課上只是展示交流的過程,在提升的過程中,激起學生新的思維火花,生成新的資源,共同處理課上新出現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提高的過程。

2、教學反思:

從課堂實踐來看,知識點與相關練習融合在一起,比與知識點完全割裂,邊複習邊練習,學以致用,學生的腳步更穩健,知識掌握更紮實。這節課上,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來思考、交流、展示;我們的評價及時、客觀,對學生有激勵性;教學內容設計有層次性,重難點突出;課堂上學生活動量大。不足之處:因爲複習課我們缺乏學法的指導,所以這節課上,孩子們沒能把知識點緊密聯繫,沒能找到那種遊刃有餘的感覺。

因此,以後的複習課,需要我們給孩子們更多的指導,讓孩子們掌握一種知識梳理的方法。另外,課前預設,備學生這塊,預設不夠細緻,判斷題②圓柱的側面展開一定是長方形。當學生意見沒能達到統一時,不同意見方的辯論組織不夠有效,覺得蒼白的語言讓學生遊離於正確與錯誤之間,不可置否。試想,如果我們課前準備實物演示,直觀的演示會代替萬語千言。

《圓柱圓錐整理複習》教學反思3

在學習完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之後,很多學生容易把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混淆、計算圓錐的體積時老忘乘三分之一、計算生活實際中的物體表面積和體積時,又不能正確判斷該計算什麼或者如何計算,一系列的問題困擾着全體師生,這些問題也反映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計算能力差、對計算公式運用不熟練等。

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一節《圓柱和圓錐的整理與複習》課,本節課共設計了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整理本單元學過的知識點。包括兩部分:1、同桌互說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和相關的計算公式;2、全班交流圓柱和圓錐的異同點,整理各種計算公式。第二環節:課堂練習。本環節共設計了10道練習題,都是利用公式進行計算的題目,目的是強化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雖然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上完這節課,才發現課堂效果並不理想。靜下心來反思,似乎自己有點高估了學生的能力,對學情的把握也不夠好。本計劃用7-8分鐘的時間完成第一環節,然後就進入第二環節的學習。上課時才發現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的掌握還基本可以,對於計算公式只會死記硬背,很多學生並不理解字母公式表達的意思,因此在彙報交流環節用了較長的時間給學生講各個字母公式的意思,幫助學生記憶最基礎的計算公式。比如,有的同學還沒記住圓的面積公式,更不要說新公式了,完全是一塌糊塗。

鑑於這種情況,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以下三點:

1、平時注意對基礎知識的強化訓練,沒有簡單的基礎知識的支撐,學生就很難在腦海裏構建系統的知識網絡,就不能靈活運用知識工具解決問題。

2、在上覆習課時,可以將知識點的複習貫穿在習題的訓練中,在習題訓練中再次提煉知識點和解題方法,這樣可以將知識點和解決問題緊密結合,不會出現知識點和解決問題脫節的情況。

3、複習時不要貪多,一節課只針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習題設計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