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內容】

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教材分析】

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所追憶的保姆,她是一個粗人,沒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個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個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質樸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魯迅先生深情地抒寫了對她的真摯的懷念。教讀這篇文章,應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從而更深地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瞭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重點研讀買《山海經》的部分,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

3、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的寫法。

2、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具準備】錄音機、配樂磁帶、幻燈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說起魯迅,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誰來說說魯迅?

2、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個很有影響的、特殊的人物。魯迅沒有專門寫過回憶母親的文章,卻在他四十五歲那年,寫了這篇回憶性散文——《阿長與》。以紀念自己童年時期的一個保姆,可見對她的感情之深。(背景音樂)

讓我們滿懷深情地讀一讀課題。

3、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

(生質疑)

二、整體感知:

1、阿長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她與《山海經》又有什麼關係,讓魯迅對他有這樣深的感情,讓我們帶着疑問速讀課文。

2、說說阿長在你眼中是個怎樣的人?

(生預設:無知、淳樸、善良、粗魯……)

3、師小結:

總之,阿長是個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個複雜的人。

三、拎出線索:

1、那麼這樣一個人,作者對她的感情怎樣呢?

2、自由朗讀課文,同桌討論:標出課文中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變化的詞句。

(隨機板書: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憎惡——新的敬意——懷念)

四、精讀買《山海經》部分

1、我們知道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從對阿長的憎惡到最後對她產生一生的敬意和懷念,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而促使魯迅有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給“我”買《山海經》)

2、輕聲朗讀課文19—29段,四人小組討論把最能打動“我”的句子找出來,說說理由,寫上旁批。

3、學生反饋

預設:

A、“過了十多天,……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出示幻燈

(這句話充分表現了她對孩子的心思觀察的多麼細緻,對孩子的願望多麼體貼,爲了滿足孩子的正當願望又是那樣認真,鄭重其事。)

a、齊讀這一句,最能觸動你內心情感的是哪幾個字?(三哼經)

b、一個文盲,但卻能爲“我”買來心愛的書,可見他是很關心“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從這三個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麼困難?(生想象,並指名說)

c、阿長爲“我”買一本書可謂是歷盡千辛萬苦,但他總是把痛苦六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悅傳達給我,哪位同學願意用朗讀把阿長的喜悅傳達給我們?(生讀——生評價——生再讀——再評價)

B、“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了。”出示幻燈

a、此時,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生讀)

b、如果換做是“我”的父親或是母親爲“我”買來《山海經》會有這種感覺嗎?爲什麼?

c、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爲什麼這樣想?

(生反饋)

d、師小結:正是因爲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書,而且是我一直不以爲然的阿長爲我買的,使我對他產生的新的敬意。

C、“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出示幻燈

a、齊讀,爲什麼說長媽媽具有偉大的神力?

b、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一種體驗?

(生自由暢說)

c、到底是什麼讓長媽媽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呢?

(善良、純樸、關心孩子)

d、朗讀指導

e、師小結:

正是這種善良、純樸的優秀品質,讓製作粗拙的《山海經》成了我最爲心愛的寶書,而且影響了我的一生,讓長媽媽成了“我”最懷念的人。

五、情感昇華

出示幻燈:“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的懷裏永安她的靈魂!”

1、指導朗讀

2、此時你還聽到了魯迅怎樣的心裏話,請用自己的語言爲課文換一種結尾。

(生練筆)

3、小結:

是啊,這樣一個純樸善良的人,怎不讓人產生敬意和懷念呢!而這篇文章凝聚着魯迅對長媽媽的全部情思,寄託了魯迅對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六、佈置作業

在魯迅先生的眼裏,長媽媽和《山海經》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這樣講,沒有長媽媽就沒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所以,這四本書就成了“我最爲心愛的寶書”,以至得到《山海經》後,連“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

1、隱鼠一事,文中出現了好幾次,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發材料)

教師讀《狗·貓·鼠》的片斷。

2、《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憶童年、少年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已40多歲了,所以取名爲《朝花夕拾》,含義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學們能抽出時間去讀一讀。

3、認真研讀《阿長與山海經》裏面的其他故事。

七、板書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空前敬意憎惡

不耐煩新的敬意

不大佩服買《山海經》懷念

善良、純樸、熱心、關心孩子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材分析:

《臺階》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全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教材,使造房這個一般性的命題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及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學情分析:

學生閱讀能力參差不齊,只有極少數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探究合作的能力,他們能自主挖掘閱讀教學的重難點,能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多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啓發下,能逐步提一些簡單問題;極少數學生缺乏對教材最起碼的分析能力。

設計理念:

1、讀懂人物。在通讀教材的前提下,可以用“三問”引導學生把握內容、分析人物。

2、讀懂作者。作者在父親身上傾注了怎樣的情感?

3、讀出自己。聯繫生活,理解﹑感悟父親。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並識記文中生字、生詞。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能力目標:1、把握課文的敘述角度,試用第三人稱說說本文的故事梗概。

2、學習抓住關鍵語句來理解故事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從而聯想到自己的父親,感悟自己的父親。

教學重點:

1、能夠用第三人稱複述小說的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分析“父親”的形象。

教學難點:感悟主題,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採用討論、質疑等方法使學生動腦動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教具安排:幻燈片小黑板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好教學設計和多媒體課件,並佈置學生預習。

2、學生課前預習課文,瞭解生字詞和文章大意。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天壇祈年殿、中山陵)

師介紹圖片中臺階的豐富意義,普通老百姓家的住房也有臺階:它有什麼意義呢?下面,讓我們隨着當代作家李森祥老師的步伐,踏上又一個臺階。

(板書:臺階李森祥)

【導語設計用圖片中的臺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__。】

二、出示學習目標:(課件出示)

1、理解並識記文中的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父親的形象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聯繫生活,感悟父親。

【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三、檢查課前預習

(1)、作者介紹:李森祥,浙江衢州人。1986年發表__作後迅速成長。他的小說以、軍營兩大生活爲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的質樸形象。其作品獲《小說月報》第四屆百花獎。他也是電視劇《天下糧倉》編劇之一。

(2)、字詞積累

涎()水籌()劃凹()凼尷()尬黏()性頭()顱揩()一把

四、自主、合作學習

(課件展示)讀書之境界:

讀懂人物

讀懂作者

讀出自己

下面就請同學也像攀登臺階一樣,開始我們本節課的學習之旅吧。

(一)、細讀課文,讀懂人物

閱讀小說,首先要了解她的故事內容,下面我們就來攀登第一級臺階

師:快速瀏覽課文,用第三人稱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要求講清楚:1、父親爲什麼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屋子?

2、父親是怎樣造成有高臺階的屋子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

師:我們知道了父親造高臺階新屋的不易,讓我們進一步的走進這位父親的感人形象。

跳讀課文,劃出文中最讓你感動,最能表現父親形象特點的語句。以“從……看到了父親是一個的人”爲題說一段話。

師生共同總結父親形象:勤勞、頑強、淳樸、善良、謙卑、倔強、要強、有志氣、不甘人後、愚公移山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

【學生透過兩次不同要求的朗讀,特別是在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中要,要抓住重點。透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爲下一步教學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二)深入探究,讀懂作者

師:我們從作者的動情描繪中感受到了父親的勤勞、淳樸、堅強、謙卑,那麼作者透過造臺階塑造這一人物形象,要表達什麼樣的中心呢?(可以多角度考慮,不要侷限於一種)

(參考: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三)情感昇華,讀出自己

小說作品以現實生活爲基礎,它來自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我們讀了《臺階》中的父親,想起了生活中無數的父親……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攀登第三級臺階。

1、首先請大家欣賞一首歌曲《父親》。(播放歌曲)

一曲《父親》唱出了天下父親的辛酸和快樂。是啊,父親是登天的雲梯,撐起子女的未來;父親是拉車的牛,承載家庭的重擔;父親給我們一片藍天,父親給了我們一方沃土。父親是我們心中永遠的太陽。此時此刻你一定想對父親說些什麼呢?準備一下,來說一說。

【此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了《臺階》一文,我們看到了父親偉大的品質。但這篇文章的魅力決不而已。其感人之處更在於深含着那種淡淡悽楚和辛酸,我們在探究文學魅力的同時,更應關注偏遠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極端困苦的現狀及深受傳統思想束縛的愚昧。對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說,應將億萬農民的幸福銘記在心,奮發圖強、努力學習!

【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六、佈置作業:

回家之後爲父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正確領會長媽媽這一人物形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學習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品味細節描寫。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學生蒐集有關“阿長和《山海經》”的資料。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__匯入

(一)導語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祕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那麼,長媽媽是萬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板書標題、作者,

(二)作者介紹

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檢查預習情況

學生藉助工具書解決字詞:駭擄悚煌急瘡疤詰問渴慕霹靂煩瑣懼憚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

明確: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爲“我”買《山海經》的事。

2、思考: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爲什麼這樣安排?

明確: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爲“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瞭解,她的外形特徵,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並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三、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

思考: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除夕哈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護“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3.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於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運用了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師:這篇課文中,你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生提出問題,師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師補充: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託了她怎樣的願望?

生回答後,師明確:

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態躍然紙上。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後,“她於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裏。”欣喜之態溢於言表。作者雖然認爲這是“元旦闢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託着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願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爲並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裏”。

五、拓展延伸

元旦的古怪儀式中,特別傳神的是第二天清早阿長的惶急情景,這裏只有動作和神情,動作先是“將我按住”,再是“搖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此時真是無聲勝有聲,有豐富的潛臺詞,你設想一下,阿長心裏最想說什麼?

六、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穫。

2.教師結束語:魯迅筆下的長媽媽,她雖然多事饒舌,有些令人厭煩的規矩,但她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儘自己的可能幫助孩子,這樣的人,怎能不讓魯迅深深地懷念呢?

七、佈置作業《導與學》

八、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事情:喜歡切切察察睡覺擺“大”字懂得許多規矩講“長毛”的故事買《山海經》

形象特徵:饒舌多事不拘小節迷信但真誠、善良無知淳樸關心愛護、熱情善良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麼?(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無知、淳樸,關心愛護我。那麼,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徵呢?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麼呢?

二、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齊讀第18-28自然段。

1、這裏,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爲“我”買《山海經》的經過。指名學生複述買書的起因、經過、結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裏看到過,後來一直渴慕着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後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小結: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殘’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2、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3、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麼反應?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4、“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爲什麼會產生“新的敬意”?爲什麼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爲心愛的寶書。”爲什麼這麼說?

6、文中哪句話抒發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7、劃出描寫阿長的句子,判斷這些句子運用了哪幾種描寫方法?

8、分析“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處,寫出了人物的哪些特點?

解決問題,學生自由討論,老師歸納作答。

明確2、“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說明我對從她那裏得到《山海經》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說說而已。

3、“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開啟紙包。”說明我聽到以後很震驚,很感動,表現了我極度驚喜、興奮的心情。

4、爲我買來《山海經》,她確有偉大的神力。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5、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6、明確問題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

7、明確問題六:“她穿着新的藍布衫回來了,……我給你買來了!”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穿着新的藍布衫”寫一人普通婦女的打扮。

“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寫她對我的關切、愛護之情。

“高興”寫爲我買來了而高興,可見長媽媽的仁慈、善良。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寫出了一個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阿長。

8、“哥兒”的稱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長對我的親熱、疼愛之情。“三哼經”的說法非常傳神地展現了一個不識字的普通婦女形象。但就是這麼一個不識字的人竟給我買到了《山海經》,所以當聽了這話時,“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就顯得真實自然,毫不誇張了。因此這處語言描寫生動傳神地展現了阿長雖然不識字沒文化但卻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形象特徵,非常吻合人物的特點。

這部分圍繞阿長的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性格特點寫了阿長給我買《山海經》一事,透過具體的細節描寫,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一個善良、仁慈、關愛孩子的長媽媽的高大形象。

9、畫出文中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比較前後有什麼變化,這是一種什麼寫法,有什麼好處?

感情變化:討厭--敬意--憎惡--新的敬意--懷念

(先抑)(後揚)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明確:最後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的懷裏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三、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1.本文的記敘線索是什麼?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變化爲線索的。

2.爲什麼文題是“阿長與《山海經》”,而文中卻寫了幾件似和《山海經》無直接聯繫的事?記敘文的中心是作者透過記敘人和事體現出來的對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貫穿着文章始終,是文章的靈魂。作者是根據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記敘文的詳略安排,是根據中心來確定的。對錶現中心意思有較大作用的,爲了突出重點,就要詳細描述;與中心意思有些關係的次要材料就要寫得簡略些,詳略配合得當,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略寫往往是記敘文中的烘托部分,沒有略寫,文章內容就會呆板,頭緒就會不清,情節就會不連貫。如果說詳寫是紅花,略寫就是不可少的綠葉。如文中略寫的“我”不大佩服阿長的三件事就起到了豐富文章內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像阿長這樣的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樣看待他們,請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五、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穫。

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可以從描寫方法、寫作方法、基礎知識、情感等方面談。

2.教師結束語。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後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後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六、佈置作業

繼續完成寫作練習

七、板書設計

感情變化:討厭--敬意--憎惡--新的敬意--懷念

(先抑)(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