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圓柱的認識》教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圓柱的認識》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圓柱的認識》教案

《圓柱的認識》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圓柱和球,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徵,會辨析這兩種圖形

2.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透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圓柱和球的特徵,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球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牙膏盒、魔方)學生說出是什麼形狀的.

師:今天我們繼續認識新的圖形.

二、探索新知.

1.認識圓柱.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實物:罐頭桶、笛子,學生說出它是什麼形狀的.老師貼圖板書:圓柱.

(2)認識特徵.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圓柱指給旁邊的同學看,然後觀察、操作,找出圓柱的特點,在自學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最後在全班彙報.

師:你發現圓柱有什麼特點?(上下兩個面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把圓柱放倒,它可以滾動.)

(3)舉例.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的?

學生舉例.

爲什麼超市裏的大家寶薯片要立着放?(避免滾動)

2.認識球.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實物:籃球、皮球、乒乓球,學生說出它們的形狀.(有的學生可能會說是圓形,老師要注意糾正,貼圖板書:球).

(2)認識特徵: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球舉給老師看,然後看一看、摸一摸,在小組裏互相說一說,球有什麼特點?然後全班交流.

師:球上有平平的面嗎?你把它放在桌上或地上,它會怎麼樣?(滾動)

(3)舉例.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球狀的?

學生舉例.

3.區分圓柱和球.

師:圓柱和球有什麼不同?(圓柱上面有平平的面、球面上沒有,圓柱只有放倒纔會滾動,球能向四周任一方向滾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上做一做(圖片“做一做2”)

2.出示圖片“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後訂正.

3.給圖形分類.

學生以組爲單位給圖形分類,然後全班進行交流.(學具顏色不同,學過的四種形狀都有,可以按顏色分,也可以按形狀分)

4.摸圖形(辨認四種圖形)

(1)請一名同學到盒子裏摸老師指定的圖形,其他同學判斷他摸得對不對.

(2)小組進行摸圖形遊戲.

5.捏圖形.

學生可以用橡皮泥任意捏出一種學過的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或球),然後在全班進行展示,告訴大家捏的是什麼形狀,由同學們進行評價.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一起認識了什麼圖形?圓柱和球有什麼特點?(帶學生說一說)

板書設計

搭積木

探究活動

搭積木

遊戲目的

1.透過學生接觸不同形狀的積木,熟悉各立體圖形的特徵.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遊戲準備

有正方體、長方體、球、圓柱等形狀的積木.

遊戲過程

1.學生分爲若干小組,每組發給一副積木.

2.以小組爲單位,合作搭積木,用不同形狀的積木搭成自己喜歡的事物(如:橋、房子等).

3.將各小組的作品擺在一起,由各小組推舉的一名學生講解自己組擺的是什麼事物,用了那些形狀的積木,並一一指出來.

4.全體學生評判出最優作品.

捏圖形

遊戲目的

透過捏圖形使學生切實地瞭解各圖形的特徵.

遊戲準備

每位學生準備一盒橡皮泥.

遊戲過程

1.每人用橡皮泥捏3個圖形,一個正方體,一個一般的長方體,一個特殊的長方體,一個球,一個圓柱.

2.每個小組評出一個優秀作品參加全班的評選.

3.全班評出一、二、三等獎.

《圓柱的認識》教案2

教學內容:

圓柱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徵,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

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

1.建立空間觀念。

2.弄清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

教具準備 :

硬卡紙圓柱體,相應電腦課件,尺子,剪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徵?

2.引入新課。

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的一些物體。提問學生:這些形體是長方體

或正方體嗎?說明:這些形體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

柱體。透過學習要認識它的特徵。(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知

1.認識圓柱的特徵。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再和講臺上的圓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徵。提問:誰來說一說圓柱有哪些特徵?

2.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1)認識底面。

出示圓柱,讓學生觀察上下兩個面。說明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

(2)認識側面。

請大家把圓柱豎放,用手摸一摸周圍的面,你對這個面有什麼感覺?說明:圍成圓柱除上下兩個底面外,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追問:側面是怎樣的一個面?

(3)認識圓柱圖形。

請同學們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圓柱的兩個底面和側面,並且同桌相互說一說哪是底面,哪是側面,各有什麼特點。

說明:圓柱是由兩個底面和側面圍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4)認識高

長方體有高,圓柱體也有高。請看一下自己的圓柱,想一想,圓柱體的高在哪裏?試着量一量你的圓柱高是多少。誰來說說圓柱的高在哪裏?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圓柱的高是多少,怎樣量出來的。

提問:想一想,一個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板書:高有無數條,高都相等)

3.鞏固特徵的認識。

(1)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2)做練習一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不是圓柱的要求說明理由。

4.教學側面積計算。

(1)認識側面的形狀。

教師出示圓柱模型說明: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如果把圓柱側面沿高剪開再展開,它會是什麼形狀。現在請大家拿出貼有商標紙的飲料罐(教師同時出示),沿着它的一條高剪開,然後展開,看看是什麼形狀。學生操作後提問:你發現圓柱體的側面是什麼形狀?

(2)側面積計算方法。

①提問: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跟圓柱體有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看從第3頁最後兩行到4頁的想一想,並在橫線上填空。提問想一想所填的結果。

②得出計算方法。

提問:根據它們之間的這種關係,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算?爲什麼?

(3)教學例1

出示例1,學生讀題。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

2. 課件出示練習題

3.做練一練第3題。

4.思考

如果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側面展開是什麼圖形?

四、作業佈置

《圓柱的認識》教案3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3-4頁圓柱和圓柱的側面積“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徵及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3、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圓柱體的特徵和圓柱體的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怎樣推導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一個長方體模型,若干個圓柱實物,其中要有一個側面貼有包裝紙的圓柱體。

2、學生準備若干個圓柱體實物。剪下書第127頁的圖形,膠水。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口答

2、匯入新課,

板書課題.

1、(1)請學生口答長方形的面積及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c=πd c=2πr

(2)口答:

①一個圓的直徑是8釐米,周長是多少?

②一個圓的半徑是3釐米,周長是多少?

2、(1)我們以前學過哪些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徵?

(2)教師出示準備的圓柱體,請學生回答這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立體圖一樣嗎?如果讓你給這個圓柱設計包裝紙,你知道需要多少包裝紙嗎?

1、學生口答

2、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探索

1、圓柱的認識

2、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3、練習

4、圓柱的側面積計算:

(1)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2)推導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充分感知,然後說一說自己對圓柱的認識。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板書:

底面 2個平面 完全相同 圓

圓柱

側面 1個 曲面

3、教師指着實物說明,圓柱的上下兩面叫做圓柱的底面,然後請學生觀察,猜一猜這兩個底面大小怎樣?

4、讓用學生用手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然後提問:

這是一個什麼的面?

5、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6、讓學生找一找圓柱的高,然後教師出示圓柱的立體圖形,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教師先畫出一條高,再讓學生畫高,教師提問:剛纔大家從不同位置畫了高,說明高有多少條?

7、(1)口答,練習一第1題

(2)說一說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

8、教師拿出一個有包裝紙的圓柱體,教師示範把圓柱側面沿高剪開,然後貼在黑板上。

9、提問:你發現展開的側面是什麼形狀?

10、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跟圓柱有什麼關係?

長方體的面積= 長 × 寬

圓柱體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11、要求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如果圓的周長設有直接告訴我們怎麼辦?

1、學生仔細觀察,用手去摸一摸。

2、小組討論

3、學生彙報。

4、學生回答

5、學生演示教師準備好的兩個底面

6、學生動手操作,然後說說自己對這兩個面的感覺。

7、請學生再次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同桌互相說一說底面、側面各有什麼特點?

8、學生在自己準備的圓柱上畫出一條高。

9、學生動手操作

10、學生討論

11、學生彙報

12、求出圓的周長

c=πd或c=2πr

5、教學例1

6、解決問題

12、教學例1:一個圓柱底面的直徑是5釐米,高是12釐米,求它的側面積?

13、學生完成解決我們一開始提出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2、口答(只列式不計算)

1、完成書本第4頁,練一練第2題。

2、完成書本第4頁,練一練第3題。

學生練習反饋:

四、作業

課內作業:練習一第2題

回家作業:1、練習一第3題

2、任取一個圓柱體實物,測量有關數據,計算出它的側面積。

《圓柱的認識》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探索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激發幼兒探索圓柱體祕密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已認識過球體。

2、材料準備:

(1)提供圓柱體實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積木、固體膠等,準備印泥、紙張。

(2)一樣大小的硬幣若干、透明膠、長方形紙張、固體膠、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 幼兒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並自由探索。

1、它們與球有什麼不同?

2、把圓柱體立在桌上和側放在桌上會出現什麼不同的現象?

3、把圓柱體上、下兩面印下來,發現了什麼?

4、小結:上下兩面都是圓形,這兩個圓形是一樣大的,側面沒有棱角,而且從上

到下都是一樣粗細,叫做圓柱體。

二、 組織幼兒討論:你在社會中還見過哪些像圓柱體的物品。

三、 玩一玩、變一變。

1、怎樣把許多枚硬幣變成圓柱體?

2、怎樣把長方形紙張變成圓柱體?

3、怎樣把橡皮泥變成圓柱體?

四、 活動延伸:讓幼兒自由選擇區域進行活動。

計算角:提供各種圓柱體實物,供幼兒繼續探索發現圓柱體的祕密。

操作角:提供多種材料供幼兒繼續變成圓柱體。

《圓柱的認識》教案5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知識與技能

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中,體驗比較、發現、歸納的學習方法,並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高的認識。

三、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長方體實物,圓柱形茶杯、圓柱模型,三角板、卡紙做的長方形(長17 cm,寬6 cm),圓柱形管子,吹塑紙、剪刀。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圓柱形物體,草稿紙。

四、教學時間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出課題

1.談話匯入。

教師:老師想知道,你們在一些節假日的時候,有沒有收到過別人送的禮物?(指名口答)老師也收到過別人送的禮物。(出示長方體實物)

2。複習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

教師:這是我們已經研究過的立體圖形,誰還記得長方體有哪些特徵?我們在認識長方體時主要認識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樣研究的?

學生1:長方體的組成,就是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觀察:數一數。(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研究方法)

學生2: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教師:除了長方體,我們還學習過正方體,誰知道正方體有哪些特徵呢?

3.引出課題

(1)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形狀設計不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老師這兒收集了一些,你們看(課件出示):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柱體,簡稱圓柱。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圓柱體。比如,教室裏、窗外……

(2)指名口答。

學生1:日光燈燈管、窗簾上面的杆子……

學生2:晾衣服的框架、下水道管子、防盜窗……

教師:這說明圓柱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二、動手操作,探究圓柱的特徵

1。畫圓柱的示意圖,引出課題。

(1)教師:老師讓你們課前準備圓柱形的物體,你們準備了嗎?拿出來,給老師看一下。你們能把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下來嗎?

(2)學生操作,畫出示意圖。(教師巡視指導,然後教師在黑板上也一個圓柱的示意圖。)

教師:大家想不想好好研究一下圓柱?(想)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柱的特徵。(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2。探究圓柱的組成部分。

(1)圓柱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它有哪些特徵?請你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開始研究吧!(可以同桌合作研究。)

(2)指名彙報。

師:誰來說說圓柱有哪幾部分組成?……課件演示:從實物圖抽象出圓柱圖形。

學生邊說邊指給其他同學看,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並拿出教具(長方體盒子中的圓柱體茶杯)講解。

3。探究圓柱兩個底面的大小。

學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1)學生用學具驗證,然後教師指名彙報,你是怎樣驗證的?(學生:畫下來比較、量直徑……)

(2)教師指名一位同學上黑板與老師共同操作,驗證。

教師小結:圓柱的兩個底面大小一樣,面積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4。探究圓柱的高。

教師有選擇性的從學生的學具中選出兩個圓柱,比較這兩個圓柱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引出圓柱的高。

教師:請看這樣畫一條線段是它的高嗎?(三角板斜放)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於兩個底面。並與學生共同探究圓柱的高的特徵。

板書:無數條高長度相等。面對無數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爲簡便?(爲了方便一般測量側面上的高)

5。整理圓柱的特徵。(看課本第18頁的內容)

課件出示:教材第18頁的主要內容。仔細閱讀教材18頁例1的內容,注意邊讀書中內容,邊用筆畫一畫。

6。檢驗圓柱的高。

師生共同檢驗自己畫出的圓柱的高的長度是否相等。

7。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三、反饋練習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題。

2.教材P20練習三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校對答案,不是圓柱的說說理由。

四、遊戲拓展,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

出示一個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長17cm,寬6 cm),將它的長邊粘貼在圓柱形的管子上。

教師:這個簡易的玩具跟我們今天所學的圓柱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可以快速地轉動管子,看看會發生什麼奇蹟?先用教具操作,然後再借助課件演示給大家看。

學生:轉動起來是一個圓柱。

教師:是怎樣的一個圓柱?你能用具體數據來描述一下嗎?(高爲17 cm,底面半徑爲6 cm的一個圓柱)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和感想?

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教案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透過學生自主研究,使學生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高的認識。

三、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長方體模型,圓柱模型,卡紙做的長方形(長10 cm,寬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備用剪刀若干。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圓柱形物體,草稿紙。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出課題

1.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這是我們已經研究過的立體圖形,誰還記得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特徵?我們是怎樣研究的?

教師:(出示長方體的模型),我們在認識長方體時主要認識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樣研究的?

學生1:長方體的組成,就是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觀察:數一數。(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研究方法)

學生2: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動手操作:畫、剪、比、量。

教師:我們在認識一種幾何圖形時,可以用這些方式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用長方體、正方體的學習方法來研究圓柱體,體現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爲接下來的小組合作學習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形狀設計不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你們看(課件出示):

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如果把這些物體的形狀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課件演示:從實物圖抽象出圓柱圖形。

3.小結:上面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柱體。

揭題: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研究圓柱。(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圓柱的特徵

1.小組合作: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徵。

教師:那麼圓柱究竟是怎麼樣的呢?(課件出示合作要求)

(1)請你拿出你所帶的圓柱形物體,看一看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小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麼特徵,如果需要用到特別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師借用。

(2)有困難的小組可以到書中去尋找或補充答案。仔細閱讀教材18頁例1的內容,注意邊讀書中內容,邊用筆畫一畫。

(3)小組內互相交流:組織整理好彙報的內容(如:有什麼發現?是用什麼方法來研究的?)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學習,明確要求有利於學生有序地開展研究活動,在互相合作、互相補充中培養小組協作精神。

2.小組彙報:

(1)結合實物,初步探索圓柱的組成。

哪一組同學來給大家說說看,圓柱有哪些特徵?你們是怎麼驗證的?(學生彙報,教師相機質疑)

學生:我們知道了圓柱有3個面組成。上下兩個圓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叫做側面。(課件出示圓柱和相應的名稱)

教師:指一指手中圓柱的底面、側面。(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圓柱的這些面有什麼特徵呢?

(2)觀察、比較圓柱底面的特徵。

學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教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

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3)感知圓柱側面的特徵。

教師:圓柱周圍的面有什麼特徵?與底面有什麼不同?(板書:曲面)再用手摸一摸。

【設計意圖】動手操作有利於增強學生直觀感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圓柱的特徵,透過多種方法的展示驗證拓寬學生思維。

(4)圓柱的高。

課件顯示:一個圓柱高度變化過程。

請同學觀察:圓柱的什麼發生了變化?

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請看屏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

(課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教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並用有顏色的線閃爍。

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教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圓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面對無數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爲簡便?(爲了方便一般測量側面上的高)

教師:請看這樣畫一條線段是它的高嗎?(三角板斜放)

預設: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於兩個底面。

在我們的生活中,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設計意圖】把抽象的立體圖形還原於生活原形,更好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爲以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好鋪墊。

(5)小結圓柱特徵。

教師:現在誰來完整的說說圓柱有什麼特徵(看板書)?

(三)練習鞏固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題。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應名稱。

2.教材P20練習三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校對答案,不是圓柱的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鞏固所學的知識。

(四)遊戲拓展,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

1.出示一個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長10cm,寬5 cm),用長尾夾將其10 cm的長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師:這個簡易的玩具跟我們今天所學的圓柱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可以快速地轉動木棒,看看會發生什麼奇蹟?

學生:轉動起來是一個圓柱。

教師:是怎樣的一個圓柱?你能用具體數據來描述一下嗎?(底面半徑爲5 cm,高爲10 cm的一個圓柱)

2.如果我把這個長方形5cm長的那一邊夾住後再轉,轉出來的圓柱跟剛纔的一樣嗎?

想象一下: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圓柱?(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

出現的圓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樣嗎?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什麼物體大小差不多?

3.同一個長方形,爲什麼轉出來的圓柱不同?

如果有一個長方形長是150釐米,寬是30釐米 ,快速旋轉,會形成一個多大的圓柱?學生回答,課件出示:油桶。

4.考考你:教材P18做一做第2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柱,即長方形的一條邊快速旋轉,形成圓柱形狀,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透過想象、用手勢比劃大小、聯繫實際生活中的物品,最後看圓柱辨長方形,層層遞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和感想?

《圓柱的認識》教案7

(一)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1~4頁圓柱和圓柱的側面積、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徵,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一個長方體模型,大小不同的圓柱實物(如鉛筆、飲料罐、茶葉筒等)若干,圓柱模型;學生準備圓柱實物(要有一個側面貼有商標紙或紙的圓柱體),剪下教材第165頁圖形、糨糊。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徵,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認識圓柱的側面。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板書: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徵?

2.引入新課。

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的一些物體。提問學生:這些形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嗎?說明:這些形體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透過學習要認識它的特徵。(板書課題)

二、自主研究:

1.認識圓柱的特徵。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再和講臺上的圓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徵。提問:誰來說一說圓柱有哪些特徵?

2.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1)認識底面。

出示圓柱,讓學生觀察上下兩個面。說明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你認爲這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老師取下兩個底面比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兩個圓。(把上面板書補充成: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

(2)認識側面。

請大家把圓柱豎放,用手摸一摸周圍的面,(用手示意側面)你對這個面有什麼感覺?說明:圍成圓柱除上下兩個底面外,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追問:側面是怎樣的一個面?(接前第二行板書:側面是一個曲面)

(3)認識圓柱圖形。

請同學們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圓柱的兩個底面和側面,並且同桌相互說一說哪是底面,哪是側面,各有什麼特點。

說明:圓柱是由兩個底面和側面圍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在說明的基礎上畫出下面的立體圖形:

(4)認識高。

長方體有高,圓柱體也有高。請看一下自己的圓柱,想一想,圓柱體的高在哪裏?試着量一量你的圓柱高是多少。(板書:高)誰來說說圓柱的高在哪裏?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在圖上表示出高,並板書: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圓柱的高是多少,怎樣量出來的。提問:想一想,一個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板書:高有無數條,高都相等)

3.鞏固特徵的認識。

(1)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2)做練習一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不是圓柱的要求說明理由。

(3)老師說一些物體,學生判斷是不是圓柱:汽油桶、鋼管、電線杆、腰鼓

4.教學側面積計算。

(1)認識側面的形狀。

教師出示圓柱模型說明: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如果把圓柱側面沿高剪開再展開,它會是什麼形狀。現在請大家拿出貼有商標紙的飲料罐(教師同時出示),沿着它的一條高剪開,(教師示範)然後展開,看看是什麼形狀。學生操作後提問:你發現圓柱體的側面是什麼形狀?

(2)側面積計算方法。

①提問: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跟圓柱體有什麼關係呢?

②得出計算方法。

提問:根據它們之間的這種關係,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算?爲什麼?(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教學例1

出示例1,學生讀題。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

2.做圓柱體。

讓學生按剪下的第165頁的圖紙做一個圓柱體。指名學生看着做的圓柱體說一說圓柱的特徵,邊說邊指出圓柱的各個部分。讓學生說一說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

3.做練習一第4題(1)。

指名兩人板演,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集體訂正。

4.練習一第2題、第3題。

四、佈置作業

1.思考:如果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

2.觀察第三頁圖,思考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2.第七頁5-7題及數訓。

五、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

上、下兩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圓

從上到下粗細相同側面是一個曲面

高有無數條,高都相等

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圓柱的認識》教案8

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走線,發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

準備:cd,圓柱體積木

過程:

1、走線

1)、幼兒傾聽音樂,請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線。

2)、教師從旁提醒幼兒注意重點,雙手張開,腳尖頂腳跟,目視前方。

2、摸一摸

1)、幼兒人手一個圓柱體積木,問:這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2)、幼兒左手拿圓柱體積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問:積木有幾個底?是什麼形狀的?

3)、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積木的底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3、找一找

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教室裏有什麼東西是圓柱體的?

固體膠,燈管小鼓…

4、總結

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5、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裏有什麼東西是像圓柱體的',第二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

反思:讓小朋友認識圓柱體,先要讓幼兒瞭解圓柱體是立體圖形的,與平面的圓形是有區別的。然後透過摸讓幼兒知道圓柱體的的組成,初步瞭解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圓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來的,讓小朋友只是看着這個積木,小朋友會感覺枯燥,讓小朋友找找什麼東西像圓柱體,很好的激發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對圓柱體的認識。

《圓柱的認識》教案9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31~32頁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和操作,認識圓柱的特徵,能看懂圓柱的立體圖,認識圓柱的高和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使學生形成圓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據圓柱的特徵辨認圓柱體,認識圓柱的高,並能想象出圓柱側面的展開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透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徵和側面展開圖

 教學難點:使學生弄清圓柱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圓柱底面周長,寬與圓柱的高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圓柱模型,卡紙做的長方形(長30 cm,寬20 cm),正方形。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側面包裝好的圓柱形物體,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一個長方形小旗,快速旋轉,讓學生觀察:看到了什麼?(圓柱)

點出課題:圓柱的認識

對於圓柱一年級時我們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對它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相信將會對圓柱的認識更加深刻。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圓柱的特徵

(1)觀察比較,建立表象

師:生活中的圓柱體很多,同學們都在那些地方見過圓柱?

課件展示老師蒐集的圓柱圖片,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

(2)操作感知,歸納圓柱的特徵

師:圓柱由那些面組成,這些面有什麼特徵?下面我們就利用準備好的圓柱透過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等方式對圓柱進行研究。重點解決以下問題:(課件顯示)

圓柱由那些面組成?這些面有什麼特徵?

圓柱上下兩個面大小相同嗎?請你透過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進行驗證。

活動完成,彙報交流,教師及時板書,引導,得出圓柱的組成及特徵。

2.認識圓柱的高

瞧,老師這還有兩個圓柱呢。注意看,它們的底面相同,那它們的什麼不同呢?那什麼是圓柱的高呢?你認爲圓柱的高指的是什麼?誰能指一指?

課件講解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讓學生再指出幾條高。體會高有無數條。並引導學生明白內部也有高。並用課件演示高一樣長。課件出示:圓柱有無數條高,長度相等。

介紹生活中圓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時練習(課件展示)

這些問題孩子們輕而易舉就解決了。看你們這麼棒,老師手中的這個小圓柱也忍不住想請你們幫個忙了。它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側面包裝紙有多大。該怎麼辦呢?

3.研究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1)思考:你想怎樣剪呢?剪完展開後會是什麼形狀呢?想一想。

(2)小組合作探究:(課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動完成後小組彙報。(找兩組同學上去邊演示邊講解,師適時追問並板書)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4)師進行演示操作,並把側面展開圖貼在黑板上。

(5)課件演示側面展開整個過程,讓學生把整個過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有沒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麼情況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紙演示)

小結:圓柱的側面如果沿高剪開,側面展開就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着剪開就是平行四邊形,如果沿折線或取下剪開得到的將會是不規則圖形。

這節課不知不覺中我們既認識了圓柱的特徵,又研究了圓柱的側面展開。同學們的學習效果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對自己作一檢測。

三、鞏固練習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個是圓柱的展開圖)

3、創造圓柱

結束語:同學們,其實在剛纔旋轉創造圓柱的過程中,隱藏着一個奇妙的數學現象呢。想知道嗎?(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課件顯示)有趣嗎?在神奇的數學世界裏,像這種有趣的現象還有許多,就等着你們去探索,去發現呢!

 教學反思

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於圓柱都有初步認識。因此,在匯入環節,我引導學生從平面圖形聯想到立體圖形,感受“面動成體”從而引入新課。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圓柱的特徵。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探究,研究圓柱的基本特徵。

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努力爲學生創設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和思考,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活動經驗。活動分兩個層次進行:活動一研究圓柱特徵,讓學生透過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等方式進行研究,探索出圓柱的主要特徵;活動二探究側面展開圖。透過這樣的活動體驗,讓學生經歷學習數學的過程,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觀察、比較、探索規律。

本節課屬於空間與圖形教學,它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我透過多個環節來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1、從長方形旋轉得到圓柱引入新課。

2、在進行側面展開之前,讓學生先去想象展開後的形狀,再去動手操作。

3、鞏固練習創造圓柱中鼓勵學生大膽去想象、創造圓柱。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發展空間觀念。

《圓柱的認識》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P17-18內容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掌握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特點。

2.能建立圓柱的幾何模型,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學習方法。

3.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和探索的過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發展空間觀念,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教學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角尺、直尺、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引“新”明標--引入新課,明確目標

1.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粉筆盒,問:“這是什麼圖形”?喚起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回顧,爲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

2.揭題明標

揭示課題後,啓發學生思考回答:關於圓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回答,師將問題整理後抓住關鍵詞讀、寫、說並板書)

二、探“新”依標--依標導學,探究新知

(一)自學--發現圓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圓柱?

2.展一展:實物展示生活中的圓柱:保溫杯、脣膏、電池、圓的筆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認真看課本P17,重點觀察圓柱由哪些部分組成,要邊看,邊思考:

①這個圓柱形的物體,它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這些部分有什麼特徵?

②觀察圓柱的上、下兩個平面,分別是什麼形狀?

③你覺得,兩個底面有什麼特徵?

4.說一說

讓學生自說說自己的思考結果,驗證圓柱的上、下底面是兩個大小相等的圓。

5.讀一讀

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兩個面除外)叫做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二)共學--小組合作,理解圓柱

1.剪一剪,量一量,議一議

拿出你製作的圓柱模型,四人小組討論:

①圈:剪一剪你的圓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半徑、直徑;及身高不同大小圓柱的高。

③說:說一說你發現的圓柱兩個底面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圓柱的周圍是什麼形狀?圓柱的高矮和什麼有關係?

2.展一展,評一評

講解要求:

①你發現的圓柱上下兩個面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②圓柱周圍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麼形狀?

③圓柱的高矮和什麼有關係?

小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兩個面除外)叫做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看看轉出來的是什麼形狀?

小結:長方形硬紙圍繞木棒快速轉動,可以轉成一個圓柱。

三、測“新”評標--達標檢測,評價目標

1.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1)指出下面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圓柱有幾個底面?是什麼形狀?

(3)圓柱有幾個側面,幾條高?

2.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2題

(1)圖一的旋轉軸在哪裏?

(2)圖二的旋轉軸在哪裏?

(3)爲什麼同一個長方形會旋轉不同的圓柱呢?

3.練習三第1題

根據你對圓柱的理解,你能準確地判斷出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圓柱嗎?想一想爲什麼其他圖形不是圓柱?圓柱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四、結“新”拓標--全堂總結,拓展延伸

在這節課中,你學會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圓柱

底面2個

側面1個

高一樣長

《圓柱的認識》教案11

教學目標:

1.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徵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圓柱,師自制圓柱體側面展開紙,一張長方形紙。切好的圓柱形蘿蔔,水果刀。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後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釐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徵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表面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麼?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麼?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麼?(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麼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裝滿牙籤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籤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籤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說些什麼?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爲簡便?

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爲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也可以用筆筒來教學圓柱的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開啟,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複操作中觀察。

②學生再觀察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後說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係。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透過什麼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麼形?

③引導小結: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透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指出圓柱體的底面,側面和高。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2題找出圓柱體。

3.15頁第3題,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麼圖形。

4.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四、佈置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圓柱的認識》教案12

設計說明

圓柱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的相關知識之後學習的。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組成不同,圓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圍成的,在圖形的認識上又深入了一步。基於“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教學理念,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遷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能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所以,在教學中,透過引導學生回顧舊知,激發學生對圓柱特徵的思考,使學生聯想到學習圓柱的方法與學習長方體的方法一致;在比較圓柱的側面和底面的關係時,適時啓發學生聯想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2.重視實踐操作的作用。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爲學生創設較多的數學活動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思考,促使學生全方位地參與數學活動,使學生有效地積累圓柱特徵的相關知識,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圓柱模型

學生準備 圓柱形實物 剪刀 膠水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

1.複習舊知。

(1)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

(2)關於長方體你瞭解多少?

預設

生1:長方體有6個面。

生2:長方體有12條棱。

生3:長方體有8個頂點。

生4:相對的面……

2.談話引入。

長方體由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組成,“相對的面面積相等;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屬於長方體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我們在認識一種幾何圖形時,通常研究它的兩個方面:即它的組成和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式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

設計意圖:提問激趣,在引導學生複習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激活已有的經驗之後,向學生滲透探究新知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新知時,自覺運用知識的遷移,親身體驗研究立體圖形方法的一致性。

⊙探究新知

1.觀察、提問,給出圓柱的名稱。

(1)觀察教材主題圖。(課件出示)

師:這些物體在形狀上有什麼共同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

(2)觀察圓柱形實物。

指出:像這樣,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上、下兩個面都是圓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圓柱。(板書:圓柱的認識)

(3)交流: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

2.教學例1,掌握圓柱的特徵。

(1)觀察實物,並摸一摸,明確圓柱的組成。

圓柱由三部分組成:上、下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2)物、圖對照,明確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①底面: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做圓柱的底面。

②側面:圓柱周圍的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3)明確側面的特徵及兩個底面之間的關係。

①摸一摸,說一說:摸一摸圓柱的側面,說一說它的形狀。

②觀察、比較、思考:圓柱的側面有什麼特徵?兩底面之間有怎樣的關係?(鼓勵創新思維,體現方法的多樣性)

結論:側面是一個曲面,上、下兩個底面大小一樣。

(4)認識並理解圓柱的高的含義及特點。

出示兩個底面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圓柱。

觀察、思考:兩個圓柱有什麼區別?

交流、明確:

①圓柱的高: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②圓柱的高有無數條,且長度相等。

(5)指出擺放方式不同的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8頁“做一做”1題)

《圓柱的認識》教案13

教學目標

在動畫動手操作總瞭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培養數學素養。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瞭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光憑字面很難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理解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將靜態的畫面轉爲動態畫面,具有一定的難度。

難點分析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理解能力,學生較難感受。

教學方法

1.透過動手操作,動畫演示瞭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

2.透過體驗圓柱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體驗數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徵

2.圓柱究竟是怎麼樣的呢?(課件出示)

二、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3.認識圓柱的底面、高和側面

(一)小組合作: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徵。

師:那麼圓柱究竟是怎麼樣的呢?(課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滾一滾,圓柱與長方體、正方體有何不同?你發現了什麼?

②、圓柱有幾個面組成?

③、小組討論並驗證:兩個底面有什麼關係?

④、量一量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什麼特點?

(二)、小組彙報: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內交流感知。

師:哪一組同學來給大家說說看,圓柱有哪些特徵?你們是怎麼驗證的?

(學生彙報,教師即時補充)

A組:指出圓柱有3個面組成,2個底面和一個側面,2個底面相等。

B組:知道圓柱有3個面組成,2個底面和一個側面

C組:協助下指出圓柱的3個面。

生:我們知道了圓柱有3個面組成,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

生:上下兩個面是圓形。

生: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一樣的。

師:指一指手中圓柱的底面、側面。

(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

圓柱的這些面有什麼特徵呢?

(三)、觀察、比較圓柱底面的特徵。

A組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

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

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

師: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A組生: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

(四)、圓柱的高。

師:圓柱的高什麼發生了變化?

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

請看屏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

(課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並用有顏色的線閃爍。

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

教師講解: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於兩個底面。

(五)、圓柱的側面

(1)、組織學生摸一摸圓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圓柱側面在哪裏,猜想一下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形狀。

組織學生分小組操作:剪開一個圓柱模型的側面,再展開觀察。

得出結果:AB組: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

(2)動手剪一剪

沿着罐頭盒的側面剪開,展開的包裝紙是什麼圖形?

(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六)知識小結

圓柱有2個完全相同底面和1個側面組成。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

三、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4.知識拓展

(一)、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二)、師:爲什麼樹幹都是圓柱形的?

(課件出示小知識)圓柱具有較大的支撐力。樹木的樹冠全靠主幹支撐。特別是碩果累累的果樹,上面掛着許多果實,需要強有力的樹幹支撐,才能生存。

圓柱形的樹幹沒有棱角,狂風吹打時,不論風捲着塵沙、雜物從哪個方向吹來,受影響的都只是極少部分,不易受到衝擊的傷害。因此,樹幹的形狀是圓柱形的,這是樹木對自然環境適應的結果,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更是爲了適應生長的需要。

四、小結

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這一類圖形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比如它們的上、下底面都是完全相等圓,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

《圓柱的認識》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圓柱的特徵,知道圓柱的底面及其直徑和半徑,圓柱的高,圓柱的側面積及它的展開圖。

2.透過觀察,認識圓柱並掌握它的特徵,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徵。

難點:1.建立空間觀念。2.弄清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圓柱的模型茶葉桶等圓柱形實物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究

(一)學生自行看課本。

1、圓柱由哪些部分組成?

2、圓柱有幾個底面?幾個側面?幾條高?

3、你能說出圓柱的特徵嗎?

4、長方形或正方形沿一條邊旋轉會形成不同的圓柱體,不妨自己一試。

(二)同桌互說P11做一做。

(三)找一個圓柱

1.感觸一下圓柱的面。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麼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麼特點。

(3)用雙手摸側面。

2.明確: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圓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二、合作交流

小組共同互說:

1、圓柱側面展開是什麼樣?

2、圓柱有何特徵?詳細說一下。

三、彙報釋疑 整理消化

教材P15練習二4

四、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教材P12做一做;

2. P15練習二1----3

《圓柱的認識》教案15

教學目標:

1.在觀察、交流、操作等活動中,經歷認識圓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過程。

2.認識圓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願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獲得學習的愉快體驗。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一個帶商標紙的茶葉桶、剪刀、小黑板或課件。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體實物。

教學設計:

一、 情景匯入

1、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各種各樣不同形狀的物品,你們看——(課件出示),你能說出哪些物體的的形狀是圓柱?(指名說)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形狀是圓柱的物體?(指名說)

二、 探究體驗

1、 認識圓柱

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圓柱形狀的物體,仔細觀察,並用手摸一摸它的表面,你發現了什麼?

(1) 學生觀察,並用手摸表面。

(2) 集體交流。(指名說)(教師隨機介紹並板書: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側面。

(3) 透過剛纔的仔細觀察,動手實踐,同學們都有所發現,下面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課件出示)這就是圓柱的特點,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注意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把關鍵詞重讀出來,能做到嗎?(齊讀一遍)

(4) 師介紹:圓柱兩底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大家想一想:圓柱有多少條高?(無數條)

2、 圓柱的側面積。

(1)(出示)師:這是一個(圓柱)形狀的茶葉桶,誰能給大家指出這個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指名到前面來指)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們把這個茶葉桶的商標紙沿着一條高剪開,展開後會得到一個什麼圖形?(指名說)

(3)那大家猜想的對不對呢?下面就請大家睜大眼睛,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教師操作,學生觀察)什麼形狀?(一起說)

師:對,我們把這個圓柱形茶葉桶的商標紙沿着一條高剪開,得到了一個(長方形),也就是說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

(4)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想一想:

①我們得到的這張長方形紙的長和寬分別與這個圓柱形茶葉桶有什麼關係?

②長方形的面積與茶葉桶的側面積有什麼關係?(課件出示)

同桌互相討論一下。

集體交流。(指名說,教師隨即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 長 寬

圓柱的側面積 底面周長 高

(5)因爲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這就是我們一起推匯出來的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一起讀兩遍,記住它。

那大家想一想,要想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得知道哪兩個條件?(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

三、 實踐應用

剛纔透過我們打家共同的努力一起推匯出了計算圓柱側面積的公式,下面我們就應用這個公式,走進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這個茶葉桶,課前我測量出它的底面周長是()釐米,高是()釐米,大家能不能求出它的側面積?

2、某罐頭廠要給生產的罐頭瓶貼上商標包裝紙(接頭處不計),已知這種罐頭瓶高10釐米,底面直徑爲12釐米(如圖所示),貼一個這樣的罐頭瓶商標要用多少包裝紙?

3、請同學們拿出你課前準備的圓柱形的物體,同桌合作:先動手測量出要求它的側面積所需要的數據,然後在練習本上計算它的側面積。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什麼收穫?(指名說)

五、拓展延伸

1、在我們推導圓柱的側面積公式的過程中,我們是將圓柱的側面沿着一條(高)剪開,得到了一個(長方形),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匯出了圓柱的側面積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將圓柱的側面沿一條斜線剪開,會得到一個什麼圖形呢?那根據這個圖形,你也能推匯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嗎?大家課下動手去試一試。

2、課後練一練1、3題做在練習本上。

標籤:教案 圓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