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鞏乃斯的馬教案(語文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鞏乃斯的馬教案(語文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筆下馬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2.透過作者對馬的形象的分析,感受鞏乃斯的馬所體現出來的進取精神,體會作者追求的自由的情感;

    3,學習抓住典型場面進行描寫以突出主題的寫作手法

    二、教學重點:

    對“馬”的兩個場面的描寫。

    三、教學難點:

    “馬”的精神與“人”的精神的合拍。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匯入:

    作爲人類歷史張重要的代步、作戰工具,馬的形象已永遠地流傳在了文人的詩章之中,同時,更在人們的生活以及內心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所熟知的有關馬的詩歌成語、熟語或故事告訴給我們。

    明確:詩歌: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杜甫

        文章:韓愈《馬說》……

        故事:關羽的赤兔馬、項羽的烏騅馬……

        成語:天馬行空、馬到成功、一馬當先……

        熟語:君子一言,快馬一鞭、風馬牛不相及……

    如此多記錄馬的詩篇足以證明經歷了數千年的風風雨雨,馬已成爲我們忠誠的朋友。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當代軍旅作家周濤的散文作品--《鞏乃斯的馬》。有人曾讚譽這篇文章:“堪稱中國作家中寫馬寫得最好的一篇。這並不是因爲作者見到了天底下最好的馬,而是因爲他很好地寫出了心中的馬。”現在,我們就共同走進周濤筆下的馬的世界。

    (二)識作者、知背景

    周濤,1946年生,軍旅作家。山西潞城人。1956年入新疆,現爲蘭州軍區創作室一級作家,新疆作協副主席,著有《遊牧長城》、《稀世之鳥》等散文集。

    再教育:1968年,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到七十年代末已有近兩千萬城鎮知青下鄉。

    (三)理結構:

    1、散文有“文眼”即最能表達文章主旨的話。哪句話可以作爲本文的“文眼”,寫出鞏乃斯的馬在作者心中的神韻。

    明確:“馬就是這樣,它奔放有力不讓人畏懼,毫無兇暴之相;它優美柔順卻不任人隨意欺凌,並不懦弱,我說它是進取精神的象徵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與美的巧妙結合。”

    2、作者要寫的是鞏乃斯的馬,爲什麼開頭卻寫了牛、駱駝、驢等特地隱忍馴服、忍氣吞聲,形象委瑣來烘托馬的強悍,陽剛之氣。“它們的特徵和模樣,都清清楚楚地寫着人類對動物的征服,生合對強者的屈服”,而大草原的馬雖然接受了文明的洗禮,卻仍然保持了自由的生命力,是人類的朋友而非奴隸,兼得文明與自然之長,透過對比突出馬的高大形象。

    3、作者寫到鞏乃斯的馬時,主要描寫了幾幅圖畫?

    明確:雪夜縱馬狂奔圖、種公馬形象圖、夏日雨中羣馬奔騰圖。

    4、本文除了寫鞏乃斯的馬,還寫到了哪些“馬”?

    明確:“秦始皇兵馬俑”、“銅車馬”、“唐太宗六駿”,大宛汗血馬、赤兔馬。朱德總司令的長征坐騎等等中國的好馬。

    總結:根據以上問題不難看出本文可分爲以下幾個部分:

    一、(1-3)透過對比,引出所要描寫的對象,即鞏乃斯的馬。

    二、(4-17)描寫鞏乃斯的馬,歌頌了它們自由奔放的進取精神。

    三、(18-20)追述中國歷史上的好馬。

    (四)、析重點

    1、由上我們可知,作者在文中共分三次描寫了鞏乃斯的馬,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描寫的。

    明確:主要是從靜態、動態兩方面描寫鞏乃斯的馬,從馬的毛髮眼神、體態等靜態方面描寫鞏乃斯的馬。

    2、靜態描寫表達了作者怎能樣的態度?

    明確:表達了作者對馬的社會結構的肯定,認爲其符合生存競爭規律同時表達了對現實人類社會的擔憂。

    3、分析雪夜縱馬狂奔圖

    ①課文第4、5自然段,交待的奔馬前的環境是什麼?

    明確:“政治氣候”的“黑雲”和天空低暗的陰雲,營造了一種壓抑沉悶的氛圍,爲後文縱馬狂奔的痛快舒暢埋下伏筆。

    ②雪夜狂奔後,文章連寫了四個“笑”字,這反映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久在塞北,長期苦悶壓抑而得到釋放後的痛快舒暢。

    ③馬的“眼睛時彷彿充滿了憐憫和抱怨,還有一點詫異……”“憐憫”什麼?“抱怨”什麼?“詫異”什麼?

    明確:“憐憫”我們只能如此釋放自己壓抑的憂鬱

       “抱怨”我們不能像馬那樣直面現實,積極進取‘

       “詫異”我們人類竟不如馬!

    4、分析夏日雨中奔騰圖:

    (1)本段(14段)使用了幾種修辭手法。

    明確:“被暴雨的長鞭抽打着……激奮着”是借喻;“涌出”是比擬,將羣馬擬爲激流;“像一隊類兵”“像一塊小石片”等又是明喻,形象生動地寫出馬和牧人的情態。

    (2)作者爲什麼發愣、發癡、發呆?

    明確:是被馬羣震撼住了,被吸引住了。

    (3)讓作者受到了什麼啓發?

    明確:作者透過對羣馬奔騰的壯闊聲面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艱難險阻,都要毫不畏懼,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四)延展練習

    討論: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裝甲車取代了騎兵出現在現代戰爭中,汽車、飛機取代了馬匹成爲快捷的交通工具。馬在現實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小,但馬作爲人類服務了千年的動物,它們身上有些精神我們是不能忘卻的,我們可以從馬的身上感受到哪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