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熱門】大班健康教案4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健康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大班健康教案4篇

大班健康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透過自身的探索活動,瞭解自己身體能動的一些部位,從而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2、、知道多運動,身體纔會健康。

3、在大膽探索、自我發現的活動中,增強活動興趣,提高合作能力,體驗愉快情緒。

 教學準備:

紙盒製作的木頭人;各種圖案標記;音樂《健康歌》

教學過程:

一、出示木頭人,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聽,是誰在哭呀?我們一起把他請出來。(木頭人出現)

問:他是誰?木頭人怎麼了?他爲什麼不高興呢?我們問問他。

木頭人講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動)

二、幼兒幫木頭人脫掉"外衣"。

請部分幼兒幫助木頭人脫掉身上用紙盒做的"外衣"。

三、探索自己身體可以動的部位,並做標記。

1、聽音樂,老師帶領小朋友一起跳舞

2、探討表演時身體哪些部位在動。

3、幼兒給自己身體會動的部位貼標記。教師巡迴指導。

師:其實,我們身體的許多部位都可以動,請小朋友們用自己的身體來動一動,按順序來找一找,在能動的部位貼上你喜歡的標記。(幼兒自由探索)

4、 除了剛纔跳舞的時候身體部位的運動,還有哪些身體部位可以運動呢?

師:我們的身體上有這麼多部位都能動,我們來找找吧。

四、透過討論,知道多做運動,身體纔會健康。

1、講述運動後的感覺。

提問:運動後你有什麼感覺?老師運動後覺得好舒服呀!(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感受)

2、討論運動對身體的好處。

經常運動身體會怎麼樣?(強壯、健康、不生病、棒棒的……)3、說說人們常做的運動項目。

你看到人們做過什麼運動?(做操、打球、打太極拳、跳舞、健身廣場鍛鍊、跑步……)

4、小結:爲了健康,小朋友們從小要喜歡運動,經常運動。

五、表演《健康歌》

大班健康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體育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是完成幼兒體育任務,培養、促使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孩子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於是設計了這節活動《趣玩紙棒》。調動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主動精神。

活動目標

1.探索棒的各種玩法,嘗試迎面接力,掌握遞接棒的方法。

2.體驗遊戲中耐心等待的心情。

3.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5.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許多木棒、紙棒、紅黃綠藍四根接力棒、鼓、障礙標誌物1場地佈置:(接力棒)起點。

活動過程

(一)小棒操

1.教師表演“魔術小棒”:開始時,左右手分別快速抓放小棒(小棒豎着)。請幼兒猜猜怎麼回事。漸漸地放慢速度,讓幼兒看清楚左右手的抓放動作。

2.幼兒拿小棒,自己玩“魔術小棒”。

3.做小棒操

(二)玩紙棒

1.出示紙棒,請幼兒說說怎麼玩紙棒。

2.幼兒取紙棒,自由地玩,探索各種玩法。

3.幼兒相互交流不同的玩法。(拋接紙棒、扔紙棒、跳過紙棒、甩紙棒、擊紙棒、夾紙棒跳等等)傳小棒

4.前後傳小棒:幼兒分成4~6組,每組幼兒一個接一個一手伸直的間距站立。聽教師的信號(擊鼓),從隊首開始一個接一個前後快速傳接小棒。

5.左右傳小棒:從隊首開始左右一個接一個快速傳接小棒

6.向下傳小棒:從隊首開始,幼兒兩腳分開,頭向下彎腰,一個接一個快速在兩腿間傳接小棒。

7.頭上傳小棒:從隊首開始一個接一個在頭上快速傳接小棒。

(三)接力棒

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紅黃綠藍4隊,隊首幼兒分別拿着紅黃綠藍小棒。聽到擊鼓聲,每隊隊首幼兒立即跑出,先繞着障礙物s形跑動,接着跳過小河,到達終點處返回,跳過小河,繞着障礙物s形跑動,到起點處將小棒傳給第二個人,然後排到隊尾,第二個人接過小棒開始出發……以哪隊先完成接力賽,且落棒次數少爲勝。

(四)放鬆活動

幼兒拿着紙棒隨音樂做整理活動。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激發了孩子想玩的慾望。整個活動中幼兒玩得都很投入,預期目標基本達成。幼兒在看看玩玩中產生了對事物的探究興趣,觀察能力也隨之得到發展。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並進行適當、適量的引導。活動中孩子的探究興趣基本滿足。

不足之處:

總之,一節好的教學活動,不僅是要讓幼兒得到應該掌握的知識,完成教師的教育活動目標,更重要的是要讓幼兒在一個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得到自信和成功的體驗。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會以我的熱情爭取在教學上的不斷進步,成爲一名合格的、能組織真正讓幼兒獲益的活動的幼兒教師。

大班健康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孩子的健康始終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生活條件優越了,生活質量提高了,致使有些家長也誤入了一些健康的誤區。例如許多家長不惜花重金爲自己的寶寶購買多種的營養食品和營養藥品。特別是本學期剛剛開學,班級中小朋友們過了一個假期變化都很大,有時我會高興地對以前偏瘦的小朋友說:“恭喜你,你長胖了一點。”而另一些孩子會接着我的話說:“怎麼又胖了,胖有什麼好,還是象原來那樣好看?”“不對,不對,太瘦也不好!”於是,到底是胖好還是瘦好成爲近期孩子們關注的話題。分析我班幼兒的身體成長狀況,就能發現存在許多“參差不齊”,有的很胖,有的很瘦。幼兒在飲食方面也存在挑食現象,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並且到了晚上或雙休日還喜歡以“自己的喜好”來填飽肚子,例如吃肯德基、麥當勞、喝飲料、冰淇淋等。家長也常因嬌慣而滿足幼兒的各種要求。同時,我們的孩子們平時除了在幼兒園有些戶外的運動,平時也只被禁錮在了“高樓大廈”之內,很少有運動的機會,進一步造成了“肥胖”等不健康問題的可能性。

因此,對於大班幼兒需要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關注自己的體重、透過交流討論來總結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樹立自我保育意識。因此預設了本次的活動。

活動目標:

1、透過測量、討論自己的體重,初步瞭解健康與體重的關係。

2、激發幼兒探索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興趣。

3、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4、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稱四個、紙筆若干、相關圖片、黑板。

活動過程:

一、測測體重

1、T:孩子們,中班的時候我們都量了體重,知道你的中班時候的體重是多少?

2、T:那現在的體重你們知道嗎?

3、T:猜猜看,現在的體重和以前的相比會有什麼變化呢?

那是不是你們的體重就這樣一直長下去,重下去的啊?

小結:體重會隨人的長大增加,但到一定程度就不長了,這是我們的生長規律。

4、T:那你們想不想知道你們現在的體重到底是多少呢?

吳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四個稱,你們去稱一稱,然後把你們的體重記錄下來。

5、請幼兒去測量體重並記錄。

二、交流討論

1、T:現在你們都知道了你們自己的體重了,那誰願意告訴我你的體重是多少呢?

2、T:知道了體重,來看看吳老師這裏有一張表格,三種顏色裏都有重量範圍,藍色的是17公斤以下,綠色的是17-22公斤,紅色的是22公斤以上,請你看清楚你的體重是在哪個範圍裏的,然後把它貼在相應的顏色裏。

3、幼兒操作

4、檢查並交流。T:看看,有沒有不同意見的呀?

5、你對自己的體重滿意嗎?

6、你認爲是胖點好還是瘦點好呢?

7、教師總結:剛纔你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認爲胖點好,有的認爲是瘦點好,其實呀,這張表格告訴我們誰的體重是標準的。綠色的17-22公斤的是我們大班孩子現在的'標準體重,那麼藍色17公斤以下就是偏瘦,紅色22公斤以上就是偏胖了。看看你的體重在哪個顏色裏,標準嗎?

8、T:什麼原因會使我們的體重增加過快,變的胖的呀?

9、T:那有什麼好辦法讓我們變的瘦一些,讓體重變得標準些呢?

三、遊戲鞏固

1、我們來玩個遊戲吧,這裏有些圖片,看看圖片上的東西,哪些是有利身體健康的,哪些是不利健康的,然後分別把他們送給笑臉哭臉裏。

2、幼兒遊戲。

3、集體交流檢查。

4、教師用圖片總結。

活動反思:

《我的體重我做主》是一堂生命與健康教育課。上課之前,我一直沒有信心上這堂課。想到課堂上學生有可能發生的反應,我就會忐忑不安。但我又覺得作爲一個品德老師同時兼任小學生心理輔導老師,一想到現在的孩子成熟得較早,再加上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複雜,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逃避的一個問題,這是最貼近孩子生活的話題,爲了引導孩子門能正確認識、對待性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必要上這一堂課。上完課後發現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不過透過這堂課也讓我看到了自身的一些優點和存在的不足。

大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具有勇敢自信的品質,愉悅的在活動中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2.能力目標:在挑戰遊戲中,鍛鍊雙腳跳高跳遠的基本能力,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增強體能。

3.認知目標:探索跳繩的多種玩法。

重點難點重點:

重點:幼兒自主探索跳繩的多種玩法,體驗挑戰遊戲帶來的樂趣。

難點:掌握雙腳跳高、跳遠的技能,身體有較好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歡快的音樂。

2.跳繩(幼兒人手一個)。

3.地墊。

擦汗毛巾和墊背毛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進行繩子的探索遊戲,帶領幼兒進行熱身運動。

2.進行安全提示,繩子不可以玩的幾種方式(單手或雙手掄繩子、往他人的身上甩等危險動作)

二、基礎部分

1.探索繩子的各種玩法,引出活動。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繩子,我們要用繩子來做遊戲,你們有什麼好的玩法嗎?

(1)探索繩子的不同玩法,強調注意安全,

教師:你們覺得我們手裏的跳繩還能怎麼玩呢?請你來玩一玩吧!

(2)幼兒示範玩法,小朋友們一起進行個體活動。

2.和幼兒進行討論,繩子的組合玩法,進行相互合作。一組進行遊戲一組進行配合拉繩子。

(1)教師:剛纔小朋友們都和自己的繩子進行了遊戲,可是一個人玩是不是一會兒就沒意思了?那現在我們來想一想怎麼樣我們小朋友們能夠一起玩,先來看看我是怎麼想的?

拉繩子的幼兒將每條繩子相距同樣的距離,讓另一組幼兒進行跳躍(雙腳連續向前跳),然後兩組交換進行活動。

(2)教師:剛纔那個玩法好像對你們來說太簡單了,那我們把他加大難度吧!(加大距離,進行立定跳遠)。兩組進行交換活動,並進行總結,發現了什麼?爲什麼他可以跳的更遠?總結經驗進行在一輪的嘗試。

(3)幼兒嘗試跳過一定高度的距離。

教師:一組的小朋友將繩子拉直擡高,另一組的小朋友進行嘗試跳躍一下。(有一定高度的跳高)並相互配合,保證安全。

2.幼兒進行整體的練習,並進行分組。

教師:我們剛剛玩了這麼多的遊戲,我們把它們放到一起來一次大挑戰吧!我先來說遊戲規則,兩組合作活動,一組進行挑戰一組進行配合,結束後交換組別。在規定的時間內哪一組獲得的旗子最多哪一組獲勝!

遊戲步驟:地墊匍匐,再到連續跳躍,接着立定跳躍,最後進行向前向上跳。

三、結束部分

教師和幼兒進行活動總結,並進行探索因玩法(抓住小尾巴)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我們身邊的很多東西都是我們的好玩伴,我們要努力發現它們的作用,發現更多好玩的遊戲一起分享吧!

活動總結:

跳繩的玩法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小朋友們去探索和發現。但是在沒有父母或者老師的看護下,小朋友自己可不能這樣玩耍,我們要注意安全哦!希望小朋友還能和老師分享更多好玩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