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精選6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精選6篇)

《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透過觀察發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發現比較、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願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操作中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進行簡單的記錄。

活動難點:探索如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積木、塑料瓶、彈珠、泡沫、雪花片、蓋子、恐龍玩具、裝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記錄單(16)、筆、透明盆子、"↑""↓"符號圖片。

知識準備:知道什麼是沉,什麼是浮。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匯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師:今天小熊過生日,小螞蟻要到河對面去給小熊送生日禮物,老師準備了積木、大蓋子、塑料瓶、小紙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1、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

(1)師:現在請小朋友想一想,說說哪些材料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爲什麼(個別幼兒回答)

(2)師小結:小朋友覺得浮起來的材料可以幫助小螞蟻過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且記錄結果,並用符號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

師:老師這有一張記錄單,這一排是老師準備的材料。(出示ppt圖片)我們把會浮起來的物品可以當小船,用符號"↑"記錄,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當小船,用符號"↓"。現在大家一起來猜想一下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老師幫忙將猜想的結果記錄下來。

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

師:等一下我們分組進行試驗,老師給每組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筆、裝水的盆、抹布、積木、塑料瓶、小紙片、珠子、雪花片、大蓋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將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東西會沉下去,哪些東西會浮起來,並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小朋友們要輕輕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溼了要及時用抹布擦乾。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集中記錄結果。

(1)師: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來,後來就沉下的?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4、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1)師:剛纔小朋友們都進行了試驗,現在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你們剛纔在實驗中發現了哪些東西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

(2)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

(3)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泡沫、積木、瓶子、大蓋子會浮起來,彈珠、雪花片,恐龍玩具會沉下去。

(三)小朋友思考爲什麼有些會沉,有些會浮?

(1)小朋友們想想爲什麼有的東西會沉下去,有的東西會浮起來。(請幼兒個別回答)

(2)教師總結:物體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關,當物體達到一定的重量就會沉下去,而沒有達到重量就會浮起來。現在我們就來試試看。(做實驗演示給幼兒看)

(四)引導幼兒探索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方法。

1、探究一:藉助輔助材料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現在我們的難度要加大了,請小朋友幫助小螞蟻想想辦法,如何讓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來給小螞蟻當小船。

(2)請幼兒到前面來操作給小朋友看。

總結:小朋友們透過藉助可以浮的物體來幫助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小朋友都非常的棒,幫助小螞蟻找到了過河工具。

(3)師: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時候是藉助會浮的物體讓會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們可以想一想,等會到教室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沉與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並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狀態,幼兒興趣濃厚,喜歡動手操作,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課時思路清晰,活動中每個環節都有小結,小結語言還是很精準有效,幫助孩子理解沉與浮的祕密。

但是作爲一個科學活動,需要老師的提問時語言簡練,在這方面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在小朋友猜想記錄時,可以記錄小朋友的猜想時的個數,並現場做實習,科學活動並不是一定要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動手,還可以結合已有的經驗,切記不誤導孩子。

總之,每次活動都有不同的收穫,希望下次活動會更好。

《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2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遊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船爲什麼會浮在水上走?爲什麼有些東西回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裏?等等,爲了使幼兒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邊的的科學,接觸沉與浮的現象,並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設計了這個科學學習活動。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和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引導幼兒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泡沫板、石頭、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盤放在桌子的中間。

2、記錄表、筆、水盆。

活動過程

1、教學活動的匯入

幼兒進入課室室後,坐在座位上。

老師:小朋友,我們來看看托盤中都放着哪些東西?

2、猜測物體沉浮狀態並記錄

老師: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這些東西放入水中後,有哪些東西會沉到水底,有哪些東西會浮在水面上?

老師:請你把猜想的寫到記錄表上,記錄表已將托盤中的材料畫好,表示下沉,表示上浮。請你在相應的位置上畫上勾,等會我們再來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結果到底是不是一樣的。

3、實際操作物體,並記錄沉浮狀現象。教師給予指導。

老師:小朋友剛纔都將自己的猜測記在了記錄表上,那小朋友的猜得到底對不對呢?請小朋友對照記錄將材料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並將這個材料是沉還是浮記錄在記錄表相應的位置上。

4、幼兒對自己的實驗總結及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實驗過程、實驗結果。教師給以鼓勵。

教學反思

1、透過幼兒親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

2、在活動中提供了適宜的材料讓幼兒人人動手,滿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動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從而增強了活動的目的性。

4、實驗結果評價中我給幼兒了充分的肯定。

5、本節課的不足在於拓展延伸時由於準備不足,孩子沒能答出人們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後還要多探究,並及時引導孩子爲以後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根據物體的沉浮特徵分類。

2、對沉浮現象有探索的興趣。

3、能在情景中,透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兩人一份材料,內有積木、塑料玩具、有蓋的小玻璃瓶、玻璃球、回形針、鐵夾子等。個人記錄表兩人一份(見附表)。

2、每組1大盆裝水,1塊擦手毛巾。

3、集體記錄表和沉浮字卡圖片。

活動過程:

(一)感受沉浮現象,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1、教師:看一看我這裏有兩樣東西,看看是什麼?如果把石頭和泡沫板放到水裏會怎樣呢?

2、請個別幼兒來輕輕的放到水裏,仔細看它怎麼樣了?

3、教師:出示字卡,一起用動作來做一做沉和浮。這裏畫了一杯水,誰來貼一下沉下去的時候物體在水中的位置?浮起來是物體在水中的位置?適當糾正不對的。

4、教師小結:像泡沫板一樣飄在水面上的叫浮,像石頭一樣沒在水中的叫沉。

(二)認識操作材料和記錄表,商量記錄方法。

1、認識操作材料和記錄表。

教師:這裏還有一些東西也想去水裏,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你猜哪個會沉下去,哪個會浮起來?(幼兒猜測)

2、瞭解活動記錄單。教師出示幼兒操作記錄單:你們見過這樣的表格嗎?表上的問號表示什麼?小手錶示什麼?表格上的這些東西放入水中會怎樣?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3、商量記錄的方法,老師這裏有兩個標記,你們覺得哪個可以表示沉?哪個表示浮?老師根據幼兒的猜測進行記錄。

(三)引導幼兒兩人合作探索並記錄沉浮現象。

1。老師:現在要請大家來做實驗來驗證一下你的猜測。交代操作要求:兩人一組,一人把東西放入水中,一人進行記錄。放的小朋友每次選一個東西,輕輕的放到水中,然後就讓他在水中,不要拿出來了,記錄的小朋友看好放的是哪個,是沉下去的還是浮起來的,進行記錄。(認一認小朋友的記錄表)

2。兩人合作探索沉浮並記錄。

(四)出示集體記錄單,幼兒交流、分類。

1、教師:你猜對了嗎?經過實驗,結果怎樣?(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驗結果,在集體記錄表中隊每個物體逐一進行沉與浮的情況記錄。)

2、教師:現在我們給這些東西來分類,你打算怎麼分呢?(引導幼兒根據沉與浮進行分類,每組有兩個小筐,請把能沉下去的東西放在箭頭向下的筐裏,把能浮起來的東西放在箭頭向上的筐裏)

3、幼兒把材料按沉和浮分類,剛纔還有問題的小朋友可以到老師這邊再來試試。

4、交流:大家來說說你是怎麼分的?

(五)小結,擴展幼兒經驗。

教師:今天我們發現了把物體放到水裏,有的會沉下去,有的會浮上來。你還看見過哪些東西是浮在水上、哪些東西是沉在水裏的呢?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如果教室裏有的可以去拿過來試試。(輪船、鴨子等是浮的,石頭等是沉的)

《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基本知道哪些東西會沉?哪些東西會浮?;

2、能在理解沉浮關係後並樂意擴想別的東西是沉還是浮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明白沉與浮的現象。

難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石塊、鑰匙、泡沫、紙張、木頭、樹葉、塑料玩具、雞蛋、水杯各一個、水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能夠認識以上物品。說出他們的名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浮浮沉沉遊戲:教師向幼兒講訴遊戲規則:當教師喊浮的時候全體小朋友成立正姿勢站好。當老師喊出沉的時候,幼兒安安靜靜的在位子上做好。老師這樣不斷地喊沉浮,這也可以鍛鍊幼兒的反應力。

(二)、:教師出示教學材料

教師指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好朋友,看看我們的小朋友認不認識他們呢

2、教師依次出示教學材料,引導幼兒說出他們的名稱;

教師指導語:“瞧,今天我們請了這些好朋友來做客,那我們是請他們坐下?還是請他們站着呢?

(三)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教學材料,用水杯裝滿水。

教師指導語:讓幼兒猜想過會我們會請好朋友幹什麼呢?

2、教師出示教學材料:“小朋友看看我們首先出現的是哪位好朋友呢”

3、剛纔我們的好朋友已經休息好了,現在我們請好朋友洗澡睡覺了。我們來想一想,有哪些好朋友是喜歡在水的上面洗澡呢?在水的上面洗澡的我們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浮。在水的下面洗澡的我們也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叫——沉。

4、在洗澡之前呢,我們先來猜想一下好朋友是沉還是浮呢?讓幼兒大膽的想象。

5、教師先用一塊布將水杯遮擋住,然後請幼兒將來作客的好朋友放入水中讓它洗澡。注意當幼兒放進去的時候,我們要教導幼兒要輕拿輕放。

6、教師可充分吊足幼兒的好奇心讓他們猜想到底好朋友下水之後是沉還是浮呢?然後把結果展現給幼兒觀看。看看幼兒猜想的是不是和他們看見的一樣呢

7、教師依次把剩下的好朋友請到水裏面洗澡?這樣反覆操作。讓幼兒更進一步的瞭解沉與浮。

8、教師和幼兒一起總結,那些東西在水裏面去洗澡會沉呢?那些東西會浮呢?

9、教師每組幼兒提供一些操作材料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

(三)、結束部分: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教室裏面哪些東西放在水裏面會沉?哪些會浮呢?

《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是沉的,哪些是浮的。並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專心傾聽別人講話及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學試驗材料:各種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塊、勺子等),大容器7個、記錄表等。

2、科學術語及詞彙:沉、浮。

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這些物品寶寶想到水裏游泳,你們猜猜看會怎麼樣呢?(出示沉↓、浮↑卡片)2、師:你們說有的會沉,有的會浮,我也不清楚,那我們就把玩具扔進去看看呢?

3、讓幼兒大膽猜測其餘物品寶寶的沉浮現象。

二、幼兒操作活動:感知“沉”、“浮”現象。

1、第一次實驗:幼兒把物品放進水裏,看看結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嗎?。

2、第一次記錄:記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

3、交流:幼兒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測和實驗結果,探索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體浮起來。

1、這些物品寶寶,他們在水裏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現在老師要請你們去玩一玩,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使浮起來的東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時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訴我們。

2、幼兒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麼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的?成功了嗎?

幼兒:沉下去的東西請沉的東西幫忙會沉下去,要請浮的東西幫忙纔會浮起來教師小結: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而且和物體的輕重、大小有關四、經驗遷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大水的時候(圖片),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了水裏,我們人也會沉到水裏了,這個時候,我們想什麼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圖片)五、結束小結。

科學家很聰明的,他們運用水的神奇力量發明了船、潛水艇,可以使我們人在水裏走來走去,我們小朋友長大以後也可以發明一些在水裏沉、浮的東西。

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遊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船爲什麼會浮在水上走?爲什麼有些東西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裏?等等,爲了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探索身邊的科學,接觸沉與浮的現象,並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我設計了這個科學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想和發現中,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探索物體沉與浮的過程中,體驗操作與探索的樂趣。

2、感知不同物體的沉浮現象,並能對其分類;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嘗試記錄猜想與發現,學習預測和驗證的科學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積累有關水的經驗,初步感知過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材料準備:棗、鐵夾子、塑料瓶、積木、石頭、泡沫、沙子,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1、觀察樹葉和鑰匙放進水缸的現象,簡單瞭解物體的沉與浮。

(1)教師分別將兩樣東西放入水缸中,請幼兒觀察。

指導語:這兩樣東西放入水中會怎樣?

2、觀察材料,猜測物體的沉浮現象。

(1)逐一觀察材料。

指導語:你的籃子裏有什麼?

(2)玩遊戲"猜一猜"並記錄。

指導語:如果把這些材料放在水裏會怎樣?我們來統計一下人數。

3、動手操作並記錄,驗證物體的沉浮現象。

(1)觀察記錄紙,討論記錄方法。

(2)自由探索物體的沉與浮,並記錄操作結果。

4、交流操作結果,對沉浮物體進行分類。

(1)分別展示記錄結果,驗證猜想。

(2)共同小結。

指導語:這些材料在水裏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東西很大,一開始很多人猜它會沉下去,可是一試卻發現不是這樣。所以任何事情都要試一試才知道。

(3)根據沉浮現象進行分類。

指導語:現在我們給這些東西來分類,你打算怎麼分呢?

5、動手製作潛水艇,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1)討論方法。

指導語:現在老師要給你們佈置一個任務,請你們用塑料瓶來做潛水艇,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浮起來的塑料瓶沉到水底。

(2)動手製作潛水艇,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改變物體的沉浮。

(3)個別介紹,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結果。

(4)共同小結。

指導語:瓶子就好比是一艘潛水艇,石頭和水等就好比是潛水艇的壓艙物。當瓶子充滿水時,壓艙物就有足夠的重量,潛水艇便潛入水中。如果我們把潛水艇內的水等排出艙外,隨着壓艙物的減少,潛水艇就浮了起來。

6、播放潛水艇視頻,擴展經驗。

指導語:小朋友都很聰明,科學家也很聰明,他們運用水的神奇力量發明了船、潛水艇,可以使我們人在水裏走來走去,我們小朋友長大以後也可以發明一些在水裏沉、浮的東西。

自我反思:

1、事先沒有明確“浮上來,沉下去”這兩個詞組的搭配,所以在實驗結束的時候,會聽到好幾個幼兒說“浮下去,沉上來”,這個問題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

2、有幾組幼兒在做實驗的時候,出現爭搶實驗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後將紙船玩得變成紙漿的現象,這個是我事先沒有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造成的,每一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常規問題還是要考慮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