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想北平》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學目標:1、學習與文字、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思想之情。

《想北平》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高一必修一)

          2、瞭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

          3、細細品味老舍簡練俗白、純淨親切的“京味兒”語言

教學重點:細細品味老舍簡練俗白、純淨親切的“京味兒”語言;瞭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

教學難點:學習與文字、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思想之情。

教學方法:朗讀品味法;問題引導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1.5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8min)

切入文題,直接匯入。文題中,老舍在“北平”前用了“想”字,想想看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或者換種理解,可不可以把“想”字換成“寫”,或乾脆就以“北平”爲文章的題目呢,二者有什麼差別?(提問,闡述)

【明確】“想”說明作者當時不在北平,引出寫作背景,穿插作者介紹。

       “想”這是一個表現心理情態的詞,帶有強烈的主觀情感;而“寫”或以“北平”爲題目,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客觀的描寫,所以這“想”字更凸顯出文章不僅要告訴讀者北平是怎麼樣的,而且還傳達出作者對北平深摯的眷戀之情。

【補充】作者介紹: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小說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話劇有《龍鬚溝》、《茶館》,其中老舍憑藉《龍鬚溝》而獲得

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畢生800多萬字的創作,鮮明得體現了其“京味兒”的藝術特色,即是用提煉過的北京話來寫北京城,寫北京人的遭遇、命運和希望

寫作背景:寫於1936年,作者身在青島,隨着日本軍國主義入侵的加劇,北

平已岌岌可危,作爲一個愛國知識分子,作者的民族危亡之感與思鄉之情較之

平日則更爲強烈

【知識點】北平:北平是北京的歷史名稱

              杜鵑啼血:杜鵑,又叫子規,傳說,古代有個皇帝叫杜宇,由於被放逐到山中,一個人很孤獨,很想念他的故國,就化做杜鵑鳥,日夜悲啼,叫聲悽慘,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而杜鵑鳥的啼叫聲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又常用來表思鄉之情,這裏杜鵑啼血是用來表示對家鄉極度的思念。

二、 誦讀全文,整體感知(5min)

前面說老舍的語言充滿了“京味兒”,“京味兒”實際上是指老舍的語言帶有濃郁的北京話色彩,而北京話的鮮明特點就是兒化音與豐富的語氣詞,接下來,老師請兩組同學(兩組同桌,先自由後點名)朗讀全文,希望同學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西西地品味出老舍這種豐富的語言特色

三、點撥字詞與詞語辨析(到此,導學案前三部分內容結束)(5min)

四、深入文字,討論研習(25min)

【問題一】請同學們先快速默讀前三段,宏觀上把握住作者的總體情感,接下來我們再深入地對它加以探討

【明確】這個愛幾乎是想說而說不出的(原文)。回過頭來我們看看第一段,第一段作者想告訴我們些什麼?-交代作者寫北平的視角,即“我的北平”(原文中的話),“範圍上的那點,牛的一毛”-對話欄中說到“我們所最熟悉的社會與地方,不管是多麼平凡,總是最親切的,親切所以能產生好的作品”,作者就是想透過追憶這種爲他所最熟悉、融入自己最深沉的情感的北平來表現這種愛的

【問題二】作者既然用“說不出”來定義他對北平的愛,那麼第二段中作者用了怎樣的手法來形容這種“愛”的?(用原文回答)

【明確】以母愛作類比來渲染這對北平的愛-“因母親的歡心而笑,因母親身體不佳而落淚。對母親說不出的愛就在這笑、淚之中”,這種類比手法的運用有什麼作用麼?這一類比形象且恰當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北平的愛顯得那麼不同尋常而又那麼的深刻。

【問題三】作者將對北平的愛與母愛進行了類比後,唯恐讀者還不清楚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愛,所以作者在接下了文字中就試圖向讀者闡明他與北平的關係,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我之愛北平也近乎於這個……可是我說不出來!”,想想看,作者認爲他與北平是一種怎樣的關係?(用原文回答)

【明確】血肉相連的關係。理由:北平“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我的最初的知識與印象都得自北平,他是在我的血裏,我的性格與脾氣裏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我的點點滴滴中有個北平,北平的點點滴滴中有個我。

【延伸】故鄉對我們來說何嘗不是這樣,而我們之所以對故鄉懷有如此深深的眷戀,不正是因爲我們從故鄉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中看到了自己一路漸行走來的身影麼?故鄉不正是我們記憶的根,或歸宿麼?

【小結】作者是如何層層渲染這對北平所無法言明的愛的?

1、寫作視角:我的北平(作者對北平的追憶是爲他所最熟悉的,自然凝聚着作者最深

沉的情感) 

 2、類比手法:將對北平的愛比作母親的愛(爲作者熟悉的北平,卻道不出其中的愛,

所以作者選擇了以類比手法來傳達自己對北平所擁有的那份不同尋常而又如此深

沉的愛)

3、闡明與北平的關係:血肉相連(作者又唯恐這種愛傳達得還不夠明晰,所以進一步

闡明自己與北平的關係,以此確認自己對北平的愛不是虛無而縹緲的,而是真真正

正地融化在血液裏的刻骨銘心的愛)

【問題四】作者說,自己對北平的愛是說不出的,但我們不難發現,其實作者已經飽含深情地渲染出了這種難以言明的愛了。那麼,作者究竟是在愛北平的什麼?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4-7段,想想看,羈旅在青島的作者追憶了北平的那些具體物象或特點來具體表現這種愛的?簡單點兒,同學們可以順着這條思路來思考這個問題,即每段中哪些語句體現了北平(環境、佈局、物產)的哪種特點?

【明確】第四段(小組發言)

1、“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感到寂苦”,家是溫馨的,巴黎作爲家會感到寂寞、苦惱。因爲要麼“太曠”,“太曠”了寂寞;要麼“太熱鬧”,

“太熱鬧”了苦惱。

2、“使我能摸着──……像小兒安睡在搖籃裏”,老舍用平平淡淡的語言描繪了城牆、水潭,水中蝌蚪,葦葉上的蜻蜓,卻營造出極濃的環境氛圍──安適。

3、“北平也有熱鬧的地方……動中有靜”,這句是老舍講述安適的北平中的熱鬧。不像一般人那樣,可能會寫××地方、××地方熱鬧,但全城會處於鬧和靜的和諧之中,在這裏他以動靜相生的“太極拳”作比,是不是更加形象而富有文學魅力呢?

這一段中老舍寫北京的環境怎麼樣?安適溫和

第五段(小組發言)

1、“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備得完全……使他們成爲美景”

這一段老舍寫北京的佈局怎麼樣?(原文中的話)人爲之中顯出自然

第六段(小組發言)“我喜愛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還不愧殺!”

這一段老舍寫北平的物產怎麼樣?豐富天然

【小結】老舍透過寫北平與巴黎等其它城市的比較,來凸顯北平環境的自然溫和,北平佈局的人爲中顯出自然,北平物產的豐富天然,一句話就是透過對比傳達出作者對北平處處“自然”(板書)的偏愛之情。

【補充1】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其實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然”之道不僅僅滲透在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之中,而深深地印刻在了整個中華民族的血液裏

【補充2】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文章的主體段落4-7段,老舍處處是將其他城市與北平作了比較從而凸顯出北平所獨具有的特色的。那麼,這種用類似的或有差別的事物來陪襯主要事物的修辭手法便是襯托,俗話說“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說得典雅點兒就是“烘雲托月”,而運用襯托這種手法可以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的鮮明特點

【末段】華茲華斯說:“詩是情感最強烈的流動”,那麼散文作爲一種用詩的語言寫就的文體,在情感最真、最深而不可抑制的時候,便產生了令人分外震撼的感動,請同學們西西體會老舍的情感並飽含深情地齊讀最後一段。

【末段】讀詩需要知人論世、需要以意逆志,我們對於文章的深層理解與把握也離不開這兩種途徑。同學們,這篇文章是老舍寫於1936年日本肆虐中國的時候,那麼作爲歷史遙代呼應的今天,在這依然特別的日子裏,老師希望和同學們一起,再次朗讀最後一段,深刻地體悟一個飽含民族危亡之感的知識分子所具有那份對祖國的沉沉眷戀之情

【藝術特色】1、京味兒語言。

            2、類比、對比的襯托手法。

            3、生活化的細節描寫。

【作業佈置】請同學們課下思考導學案上“課後延伸”的兩個問題與“北平有那麼多的名勝古蹟,作者爲什麼不寫,卻只寫了一些平凡的點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在下一節課,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