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想北平》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想北平》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1.學生能透過對文字的反覆研習,體味作者對故鄉的摯愛之情,進一步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涵義,以及它對人精神世界的滋養。

2.學生透過學習,能更好地瞭解散文的特點,培養其鑑賞經典散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體味作者對故鄉北平特有的感情。

2.品位作者通俗、純淨而又簡潔、親切的語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文字研習

教學過程

匯入:露從今夜白 ,月使故鄉明。從“古典的鄉愁”到“漂泊的旅人”,一路走來,故鄉成了人生的“恆久的烙印”。作家老舍先生的故鄉情節是怎樣的呢?一篇《想北平》足以讓我們體味良多。

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老舍這位作家,我想大家一定了解不少,以前或多或少讀過他的一些作品。請同學們來說說對老舍的瞭解。在同學發言的基礎上,總結介紹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北京人。他出生於北京一個貧民家庭,在大雜院裏度過艱難的幼年和少年時代,所以他非常熟悉社會低層的市民生活。他喜歡流傳與市井巷裏的戲曲和民間說唱藝術,這些閱歷都有利於他日後創作的平民化與“京味”風格的形成。老舍的作品主要是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比如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龍鬚溝》等等。老舍給我的深刻印象有兩點:第一是他的作品大都取材市民生活。可以說他用衆多小說構築了一個廣大的“市民世界”。第二是他作品的“京味且幽默。”幽默不用多說,只要你看看小說《老張的哲學》《離婚》就可以有直觀的感受。說他作品有“北京味兒”,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他作品多以北京爲背景,另一方面是寫作中採用以北京話爲基礎的俗白、凝練、純淨的語言。可以說老舍是“京味小說”的源頭。一說到北京文化,就不能不聯想到老舍的文學世界。

我們的老舍生在北平,長在北平,逝於北平。一生67年中有42個年頭是在北平度過的,他對北平有着極爲深厚的感情,因而,在戰火紛飛的1936年身處異地濟南的他,就更加地思念擔心摯愛的故土,於是就創作了這篇流露自己對北平真情的《想北平》。

研讀文字

早自習我們一起朗讀了這篇課文,初步感知了文字。課文題爲“想北平”。爲什麼用這裏要用“想”而不用“寫”或“記”呢?答案:“想”帶有濃烈的主觀感情;“寫”“記”主要是客觀的描述。“想”表明作者不僅要告訴讀者北平是什麼樣子的,還要我們分享他對北平的愛。“想”除了回憶地記敘外,還多了一份愛。那麼文章中作者直抒對北平的無限愛意的是那一句話呢?答案:“可是,我真愛北平。”作者的這份愛是怎樣的?答案:這是一份“說不出”的愛。文章在第2、3兩小節四次提到“說不出”。作者反覆地說自己對北平的愛“說不出”,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達的感情嗎?如果能感受到就說明作者還是說了的,那作者是怎麼“說”的呢?也就是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或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或者是哪些話在詮釋他難以言說的愛?答案:比如第2段裏,他將自己對北平的愛喻爲對母親的愛。我們對母親的愛很少是大聲說出來的,多數是透過爲她快樂、爲她擔憂以及對她的依戀表現出來。老舍愛北平也是近似如此。還有作者說“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麼,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每個細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個思念中有個北平,”“我最初的知識與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學歷,我的性格與脾氣裏有許多地方是這個古城所賜給的。”這些話就告訴我們,作者和北平是同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模糊的粘貼在一起。就如同韓少功在《我心歸去》裏所說的“故鄉存留了我們的童年,或者還有青年和壯年,也就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們自己。”確實這些話就詮釋了老舍對北平的愛。還有作者說“我將永遠道不出來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這句也是在言說這份愛。什麼是“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可以說愛裏充滿了回憶,有聲有色,豐富多彩。用老舍自己的話說:“我生在北平,那裏的人事、風景、味道,和賣酸梅杏兒茶的吆喝的聲音,我全熟悉,一閉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張彩色畫片浮現在我心中。”我們說這個“想”字有一份濃濃的愛,那麼它其實也有記敘、記寫的含義。文章中老舍先生關於北平記述了哪些內容呢?也就是他寫了北平的那些特點?答案:關於這方面內容作者主要是在第4-7段展開。每段都可以說寫了北平的一個特點。第4小節我們可以總結爲“動中有靜”,這屬於整體感受。第5節可以總結爲“佈局勻調自然”。這兩個特點主要是將北平和倫敦、巴黎、羅馬、堪司坦丁堡,曾被稱爲歐洲的四大歷史的都城相比較得出的。這種用比較來凸現特色的方法經常被使用。除了這篇課文中有,在我們前面學的《我心歸去》裏也出現過。第6小節可以總結爲“物產豐富”。第7小節總結了老舍心中的北平:北平是個大都會,卻保住了鄉野的幽靜,讓人和自然保持着親近。這是老舍關於北平的記憶。其實,北平作爲皇城可寫的東西很多,要寫出它的特點,通常從大處着眼,但老舍寫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畫面。這是爲什麼呢?文章中是否做了解釋?答案: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我們可以看課文的第1段,在這段裏作者自己做了一些解釋。他說“北平的地方那麼大,事情那麼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所以他打算寫他所知道的那點“我的北平”。也就是說“想北平”裏的北平是老舍的北平,老舍記憶裏最深刻的北平,是他的故鄉,是和他血肉相連的北平。再進步思考如果老舍是北京的匆匆過客,會不會有這樣的文字呢?答案:作爲過客或者是遊客,在記述北平的時候多寫它的名勝,決不會寫北平細微的生活場景與畫面。正因爲北平是老舍的故鄉,他留意的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北平,他眼中的北平是獨一無二的,也正是這些親切東西再次體現了老舍對故鄉的愛。

整體把握語言特色

我在前面們介紹老舍的時候,提到老舍的語言幽默、充滿京味。那麼就這篇散文來看,你覺得老舍的散文語言有什麼特色?請同學總結出特色並在書中舉出例子。答案:①感情真摯。例如:“可是,我真愛北平。”“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這個特點除了這兩個直抒胸臆的句子可以體現。其實整篇文章的文字都可以感受到。②語言通俗、純淨而簡潔。通俗很明顯,沒有什麼深奧難懂的句子。比如第6段的句子就很簡單通俗。這點我們可以和韓少功的《我心歸去》比較一下。老舍的散文沒什麼華麗的句子,也沒有像“故鄉的美麗總是含着悲傷”這樣引人深思的句子。老舍有的更多的是平實的感覺,白描手法的運用。純淨與簡潔。比如文章在第4段寫積水灘時候:“面向着積水灘,背後是城牆,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者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裏。”短短几句,文字不多,但是當時的景、情與氛圍隨着文字展現在我們面前了。這個特點看似簡單、一般,但是真的達到這個境界卻比較困難。作者曾說:“我的文章寫得那樣白,那樣俗,好像毫不費力,實際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③語言“京味”。這個京味除了文中寫了許多富有北平特色的東西外,還以北京話爲基礎進行創作。最明顯的就是兒化音和北京方言的使用。“整個兒”“差點兒”“花草兒”“白霜兒”“擠得慌”“還不愧殺”等等。關於老舍的“京味”如果想多瞭解和感受,我建議大家讀老舍的小說,更能有直觀的感觸。

總結課文

老舍在《想北平》中對北京的一些風俗、物產作了描寫,寄託了對故鄉的熱愛和思念。這是許多思鄉爲主題的文學作品常用的手法。除了這篇,還有葉聖陶的《藕與蓴菜》、孫犁的《鄉里舊聞》、汪曾祺的《故鄉的食物》等等。課後大家可以閱讀這些作品,加深對這種手法的瞭解。同時想想自己的家鄉都有什麼風俗和特產。你是否也可以嘗試的寫寫自己家鄉的林林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