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課文與朱元思書教案

《與朱元思書》教案

課文與朱元思書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背誦課文,關鍵句段能夠默寫;瞭解“駢文”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

2、熟讀課文,掌握重點文言字、詞的意思;會準確翻譯課文。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抓住特點有層次寫景的方法;寓情於景的寫法。

4、抓關鍵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二)過程與方法:

1、本文語言優美,反覆朗讀背誦課文,讀中體會語言美、景物美,體會作者的意旨。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解難。

3、輔以多媒體手段,增強直觀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理解作者透過對富春江優美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他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疏通文字:掌握關鍵詞語,準確翻譯課文。

2、抓住特點有層次的寫景方法。

3、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

教學難點:

作者借景抒情,表達他寄情山水、厭棄塵俗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及教具:多媒體、合作探究、交流、點撥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內容: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在浙江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別優美,南朝時有一位文人吳均見到這種美景後,迫不及待的給他的友人朱元思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優美景色外,他還表達了欣賞這種優美景色後與衆不同的情感。那麼究竟他描寫了怎樣一幅優美的景色呢?又表達了怎樣一種與衆不同的情感呢?讓我們共同來欣賞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結構內容的安排。

(一)問題導學:

1、文中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點的語句是哪一句?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2、從哪些方面對這一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由此可知這篇文章的結構是?

(二)互動探究

各小組選一人朗讀課文,組員邊聽邊思考答案,討論形成共識。

(三)交流展示

指定發言人展示小組意見,別組點評。

三、再讀課文,重點研討

讀第二段,體會富春江的奇麗多姿,體會多層次寫景方法。

(一)問題導學:

1、異水“異”在哪些方面?寫異水用了什麼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種談談用這種方法的好處嗎?

2、奇山“奇”在哪些方面?寫奇山用了什麼方法?你能就其中一種談談用這種方法的好處嗎?

3、作者在文中發出了怎樣的感慨?它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仕途不如意,寄情山水排解苦悶,以致產生厭世隱居的想法”,你怎麼看待這種處事方式?

4、由上可知,這篇文章採用了什麼寫法?

(二)互動探究

各小組在組長指導下探究,先各自默讀獨自思考,然後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在組內討論,討論形成共識。

(三)交流展示

分組按序展示探究結果,找5個組在黑板上展示,其餘在座位上完成,別組點評。

四、三讀課文,品味語言

聽一同學朗讀課文,同學們探討下邊問題。

(一)問題導學:

1、本文語言有什麼特點?

2、賞析下面兩句。

(1)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2)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二)互動探究:

各小組聽朗讀探究結果,討論形成共識。(提示:注意對兩句進行比較來分析。)

(三)交流展示:

分組展示探究結果,別組點評。

五、課堂小結

本節我們理解了文章結構內容,學會了動靜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等寫景方法,作者寫作本文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

六、達標檢測

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學案21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

2.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3.朗讀背誦並默寫全文。

預習內容及方法指導:

一、摘錄字詞(標段序、讀課文,邊讀邊勾畫文中字詞,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解決生疏、多音、易錯字)。

二、文學常識

1.瞭解作者

2文體介紹

三、朗讀(讀準字音、讀出句讀、讀流暢)

四、翻譯(參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詞句,重點詞語的解釋在文中做出批註。)

五、文言知識整理:重點實詞、虛詞的解釋,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及重點句子的翻譯,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

1.找出通假字,並解釋

千轉不窮 窺谷忘反

2.一詞多義

天下獨絕 負勢競上

絕 百叫無絕 橫柯上蔽

直視無礙 一百許裏

百叫無絕 百叫無絕

3.詞類活用

任意東西

互相軒邈

望峯息心

負勢競上

4.古今異義

5.重點詞:

從流: 甚箭 猛浪若奔

負勢 寒樹 獨絕:

直指 軒邈

千轉 好鳥 百叫無絕

戾天 橫柯上蔽 經綸

共色: 俱淨: 一百許裏’:

六、整體感知

1、總概本文山水特徵的語句是哪一句?

2、作者筆下的水是怎樣的情狀的呢?請根據文中的有關詞語說說水的特點。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樣的?運用什麼手法描寫山的?

我的疑問:

探究案:

1.文章的3個自然段分別寫什麼?據此劃分層次並思考全文的結構特點是什麼?

2.讀第2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異水?用了什麼方法?

3.讀第3段,思考:作者從哪些個方面描寫奇山?作者有什麼感受?

4、“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結合課文內容,用優美的語言加入自己的想象,描寫富春江山水美景。

檢測反饋: 一、積累應用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縹 湍 泠泠 柯 嚶嚶 軒邈 鳶( )飛戾( )天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從流漂盪 猛浪若奔 互相軒邈

千 轉不窮 鳶飛戾天 經綸世務 任意東西

負勢競上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

3.下列各項中不是對偶句的一項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

C.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D.橫柯上蔽,疏條交映。

4.關於本文抒發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現實、寄情山水,有想過隱居生活的消極處世思想。

D.作者爲了功名利祿極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鬆身心。

5. 翻譯句子:①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②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6.“夾岸高山,皆生寒樹”,句中的“寒樹”是什麼意思?爲什麼用“寒”來稱樹?

答:

我的收穫:

《與朱元思書》導學案20(含答案)

敦好初中導學稿 2014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

21、與朱元思書

主備人:金春燕 修訂:雷必君 審覈人:吳曉儀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疏通文意並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感受文中的美景。

3、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1、疏通文意,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課時:2課時

走近作者

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文學家。出身貧寒,好學,有俊才,通史學,善詩文。其詩清新,且多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其文工於寫景,文辭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爲“吳均體”。本文選自 。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選。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因而,不少知識分子以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

南朝時,我國文壇上盛行着一種講求辭藻、聲律、對偶的駢體文,這種文體的作品,講求對偶,句的字數以四字句、六字句爲主;駢文注重形式優美,講究辭藻華麗。這些駢體文中也不乏優秀作品,《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文。

一、導預疑學

1、 給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縹碧()軒()邈()泠泠()

嚶嚶()鳶飛()戾天( ) 窺谷()橫柯()

2、 解釋重點詞語

東西 寒樹

軒邈 泠泠

相鳴 息心

經綸 負勢競上

橫柯上蔽 忘反

3、本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二、導問探學

4、 讀課文,思考。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裏,“異”在哪裏?如何描繪?

5、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從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中,領略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

三、導法樂學

6、文章情景兼美,辭章俱佳,作者採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寫就了這篇美文?

四、導評測學

2009年浙江省台州市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節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

19、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四時俱備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B、沉鱗競躍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C、泠泠作響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D、有時見日 胡不見我於王

20.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⑵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21.【甲】文中寫到“高峯入雲”, 【乙】文中具體描寫高峯“入”的動態的幾個四字短語是: 。(2分)

22.【甲】【乙】兩文都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五、導思拓學

現在,全國興起旅遊熱。“五一”或“十一”黃金週前,爲了把這個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麗的景點推介出去,富春江旅遊開發公司決定派一些推介員,到各地作宣傳。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員,該如何作宣傳,才能把外地的遊客吸引過去旅遊呢?

學後反思

美文欣賞

人生到處有風景

人生就像一輛長途汽車,而它一生只會在四個站停留,而每一站你都需要下車去用你那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去看那美麗的風景,去尋找好的品質作爲資本駛向下一個站點。 童年,汽車的初始站,你站在剛剛冒芽的柳樹旁看着春天美好的一切,你無須被別的什麼干擾,在這一站你收穫的是純真的快樂,是小夥伴間天真無邪的友誼,你可以在童年的小樹林中無憂無慮的奔跑,可以在清澈的小溪中捉魚捕蝦,總之,你會在這一站中發現世界的美好,而且這將成爲你一生中發現的最美、最純潔的風景。 車不能永遠停在一站,當你不情願的離開童年時,車已經駛向了下一站----青年,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可能就是青年了,它就像火熱的夏季一樣,需要你流汗水,更需要辛勤的耕耘,這樣纔會有所收穫,你要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在書山上艱難的攀登,雖然風是那麼的急,雨是那麼的大,,但堅定的.步伐不會停止,他將會爲你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這一站你將變得堅強勇敢,直面困難不退卻,雖然沿途中也會有美麗的地方,晴朗的天空,明媚的陽光,美麗的花朵都會誘惑着你,使你停滯不前,但收穫的美麗也在時刻提醒着你,這美好是暫時的,如果你停下了,留給你的將是無盡的懊悔。 車艱難的駛到了下一站---中年,當走過決定命運的青年時,你會慶幸當初的努力和付出是多麼的值得,自己的選擇是多麼的正確,因爲正值秋天的中年爲你帶來了收穫,曾經的付出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當你坐在飄香的田野,品嚐着甘甜的果實時,你一定會感慨萬千的:有付出纔會有收穫,付出多少就會收穫多少,種下豆子永遠不會長出西瓜,只有這時你才體會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真正含義,這一站你最大的收穫就是理想的實現事業的成功。 已經不堪重負的汽車終於要完成了它的行程,它將載着你駛向人生的冬季---暮年,暮年象無情的寒風在你曾經白嫩光滑的臉上刻上滄桑的烙印,當你坐在火爐旁的搖椅上,閉上雙眼,回味自己曾經的漫長而艱辛,美麗而幸福的旅途時,你會慨嘆:人生處處有風景,但是不要迷戀暫時的美麗,只要勇敢的走過,拒絕誘惑,纔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一生就沒有白白浪費,沿途所有的發現將伴隨你直到永遠。 伴隨着汽車的最後一聲長鳴,這曾經完美的一生結束了……

參考答案:

19.B。

20.⑴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⑵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連忘返。

21.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

22. 答案要點:熱愛自然,娛情山水;避世退隱,鄙棄名利。

《與朱元思書》課後題及答案

《與朱元思書》課後題及答案

一、背誦課文。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透過背誦,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增加對文言文的語感。本文語言優美,而且多用駢偶句式,應該比較容易成誦。

二、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裏,“異”在哪裏?

設計此題,意在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同時,這也是一道口頭表達的練習,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內容。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峯”),也就能夠大致領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三、把課文改寫成現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透過動手改寫,體會文言文與現代文不同的語言特點,與上一題口頭表達的練習相得益彰。改寫時不必侷限於課文字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譯那樣字字落實,可以加入一些有關富春江地理位置、風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歷代關於富春江的詩文,最好能將風物介紹和風景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與朱元思書》教案24

第二十一課 與朱元思書

教學目標

1、學習先總後分的描述方法。

2、體味精美清新的語言,積累描繪山水的詞語。

3、培養誦讀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審美能力。

4、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學步驟:

一、引入課文

1.從吳均的一首小詩《山中雜詩》入手,簡介作者及風格。

《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裏出。

2.提問:引導學生讀一遍後:你能運用第一單元所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寫了什麼?

(明確:寫“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裏,看到四種景物)

3.提問: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

(明確:吳均(南朝)(板書),可見這是一位善寫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們來欣賞吳均另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現在看到的已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本文見於《藝術類聚》卷七。由於文中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的秀美風光,歷來被人們當做獨立成篇的山水佳作來閱讀欣賞。

二、分析課文

(一)、朗讀課文

1、明確讀音和句讀

輕聲朗讀課文,標出不明白的讀音、句讀。 學生提出。

(學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縹碧、急湍、軒邈、泠泠、鳶飛戾天(板書備用))

朗讀:學生全文朗讀。(注意其生字新詞的讀音、句式停頓的處理)

點評:側重在句讀方面。適當點評學生的情感處理:強調:向上的那種“勁”。

2.關鍵詞語釋義並譯句

朗讀:出聲散讀課文;請學生圈出不好解釋的詞句,準備提問。

導引:對照註釋,是否都能解釋?有什麼覺得不好解釋和翻譯的?

討論:在學生髮問時,視情況作分別處理:

一般詞語可互答解決;

涉及下列板書中的重點詞句,板書待用,同時依然互答解決;

學生無人發言時:指定下列板書中的關鍵詞,點名回答。

注意:以下幾個句子的翻譯(學生不提不講)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淨,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同樣青色。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任憑(船兒)往東還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負勢競上,互相軒藐;—— ……,彷彿爭着向遠處高處伸展;

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那些像老鷹那樣極想得到名利的人,……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二)、分析課文

1、理清課文結構

朗讀:採用個別朗讀方法,其他同學考慮:文中哪句話概括了課文描寫的山水的特徵?爲什麼?

討論: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色的特徵?爲什麼?

(請1—2個學生(水平稍差的)談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圓其說,語言完整)

(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景色的特徵,全文都圍繞着這兩個字在做文章)

討論: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這個“異”和這個“奇”字的?

(請2—3個學生(水平較好的)談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書上的關鍵詞句,教師注意肯定、補充)

小結。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利用板書明確:

景 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樹,軒藐成峯)

“聽”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本文寫作手法上採用了先總後分的手法。

先總寫:用“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既境界闊大,又畫面清新。接着,在進行具體描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

分寫:首先寫水。這裏的水,第一個奇異之處是極其清澈:“千丈見底”,甚至游魚細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此外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兩個特點可以概括爲一靜一動,而動靜變化的交替描寫,既可以使我們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態,也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接着寫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這裏寫“奇山”——富春江兩岸高山之雄偉。

2、明辨課文的主旨

朗讀:全體朗讀課文,建議學生利用板書內容嘗試背誦。

討論:讀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從中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放開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練的詞、短語概括;回答人數不少於5人。適當板書待用)

小結.引導學生回顧作者所選之景、繪景語言等內容後明確:

志——無拘無束、任性自得 (負勢爭高,息心忘反) 突破束縛同時又不被身外之物所累。怡然自得,輕鬆自如。

生平簡介:吳均(469~520)南朝梁文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官奉朝請。通史學。其文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文辭清拔,表現沉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時人或仿效之,稱爲“吳均體”。亦能詩,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吳朝請集》。別有小說《續齊諧記》。

總之,生平多坎坷,雖亟思奮發有爲,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

3、體會寫作特色

朗讀:全體朗讀、嘗試背誦

提問:讀到現在,你覺得本文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放開回答。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句式“兩兩相對”的特點及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三、作業

1、比較閱讀: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碪,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已,日奉壹。

吳文尚自然,少人之活動。意境是天然生成的,人只需去感受即可。

而柳文人的活動更多。意境的生成是需要人的活動的,人是景的有機組成成分。

吳文句式井然,有韻律。柳文語言活潑,形式自由。

2、探究活動:補寫一封結構完整的書信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無頭無尾的文章,但與晉宋時期簡牘體的比較分析來看,其風格極爲合拍。當時的書簡體大都信筆拈來,隨興而止。而且這種文體直到清末依然不衰,是爲四六體的典範。但是,既然是一封無頭書,就有他的可利用之處。爲此,可要求學生"用現代書信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語氣,語調,補出全文的開頭和結尾,寫成一封結構完整的現代書信"。對於高中的學生來講,寫信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難的是基於這篇原文而把一封古今結合的信寫好。

元思兄臺鑑:

當陽一別,忽忽數月,不甚思之。前日餘自富陽沿江而下,觀兩岸之景甚美,筆錄之,與君共享。

惜時光匆匆,美景不再,望兄珍重。

弟叔庠敬上

可略:(你覺得生動地描寫表現在哪裏?(論討後回答)

本文描寫十分出色,關鍵在於抓住了景物特徵。選用了形象的語言:“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僅八個字就描寫了風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塵不染、一視萬里的富春江環境。以“淨”託“色”,“景”中孕“情”。置身於這樣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該何等舒暢!

寫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出江水的明淨澄澈。寫奇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五成峯。”這裏寫出了山“色”青蔥,寫出了山“勢”高聳,更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

備用:

一、駢文,又稱“驕體文”,和散文相對的一種文體,起源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驕文的最大特點是講求對仗,即所謂“驕偶”(兩馬並駕爲駢,兩人並處爲偶)。全篇以偶句爲主,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相互對稱,詞性、詞義相互配對,句子的字數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這種文體,晚唐時被稱爲“四六文”,以後歷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駢體文。其次是講求平仄,上下聯要平仄相對,平對仄,仄對平。其三是講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練。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時還將典故反用,起襯托、對比作用。爲了追求形式美,駢文還講究詞藻華麗,大量使用顏色、金玉、花草等類詞彙。駢文對唐宋以後的文學語言,特別是律詩、律賦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由於過分追求形式,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妨害思想內容的表達,成爲文章的桎梏。

二、課文參考譯文

煙霧都消散盡淨,天空山巒都是同樣的顏色。(船)隨着江流飄浮蕩漾,一會兒東,一會兒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裏地,奇山異水,(可以說是)世上獨一無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水深千丈清澈見底。水中游魚,水底細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急湍的水流,比箭跑得還快;兇猛的浪頭,好像狂奔的馬羣。

兩岸的高山上生滿讓人看了感到寒意的樹木。山峯憑依高峻的形勢爭着向上,彷彿都在爭先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爭先恐後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的山峯。泉水衝激岩石,泠泠地發出聲響;美麗的鳥兒相向和鳴,和諧動聽;鳴蟬長久不斷地叫着,羣猿哀鳴經久不絕。那些爲名爲利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峯,就會平息他那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治理社會事物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在江面上邊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又可見到明亮的陽光。

三、桐廬—富春江旅遊區簡介

錢塘江上游從聞堰開始就進人富春江,兩岸青山如黛,明秀雅 致。沿岸的富陽有郁達夫故居和鬱氏兄弟紀念館。七裏瀧段,羣山夾峙,峭壁陡立,有小三峽之稱。至桐廬境內,有瑤琳溶洞、桐君山、嚴子陵釣臺、白雲源等景區,都是旅遊熱點。

白雲源融林海、奇石、碧溪、清泉、飛瀑、幻霧於一體,可與四川的九寨溝相比。它又是唐代詩人方乾的故里,歷代墨客騷人問津之地,素有“詩村”之譽,至今耕讀之風不絕。當你進人白雲源,立時就發現這裏“有家皆掩映,無處不潺媛”的情景,顯示出一種自然的美、原始的美和神奇的美。這條旅遊線路,最理想的是乘船溯江而上至桐廬,也可以先到桐廬,順江而下。上述遊覽方法,對雙休遊的旅客來講,最好是週五晚出發,星期天晚回原地。如果是在長假期間出遊,在游完富春江、桐廬之後,可順便進人新安江暢遊千島湖。從杭州出發、溯富 春江、新安江而上,經富陽、桐廬、建德到千島湖半島上的淳安,歷來是浙江省的一條重要旅遊風景線路。

四、拓展閱讀:吳均詩歌三首

《山中雜詩》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裏出。

《從軍行》

男兒亦可憐,

立功在北邊。

陣頭橫卻月,

馬腹帶連錢。

懷戈發隴坻,

乘凍至遼川。

微誠君不愛,

終自直如弦。

《梅花落》

終冬十二月,

寒風西北吹。

獨有梅花落,

飄蕩不依枝。

流連逐霜彩,

散漫下冰澌。

何當與春日,

共映芙蓉池。

五、課堂練習

一、按要求寫出句子。

1.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讚歎富春江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江流氣勢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聽覺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漂盪,任意東西。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

二、翻譯句子。

1.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4.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

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6.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參考答案:

1.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淨,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同樣青色。

2.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3.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4.當人們仰望盤旋峯頂的老鷹,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慾望 。

5.橫斜的大樹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6.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與朱元思書》公開課複習教案23

平和正興學校初中部2013-2014學年下學期

第4周九年級 語文備課組公開課教案 備課人:王成

教師

王成

授課時間

2014年3月10日

課時

1

課題

複習《與朱元思書》

課型

複習課

教學目的

1、積累相關文言文知識:

2、查缺補漏;

3、準確理解作者的情感。

重點

查缺補漏

難點

準確理解作者的情感。

步驟

教學內容

二次備課(手寫)

匯入

8~10分鐘

結束了對八年級上冊的複習,從本節課開始,我們一起來回顧八年級下冊的知識點。六本書的複習,現在剛好過去了一半。希望同學們做好這之間的過渡。複習過的要反覆溫習,正要複習的,請同學做好查缺補漏。本節課我們來複習《與朱元思書》

課堂訓練18~20分鐘

自由朗讀文章(註解及翻譯)5分鐘,然後接收以下訓練:

1、解釋下列劃線詞:

(1)天下獨絕 (絕妙 )

(2)水皆縹碧 (青白色)

(3)猛浪若奔 (飛奔的馬)

(4)互相軒邈 (高遠)

(5)好鳥相鳴 (互相和鳴)

(6)鳶飛戾天者 (至)

(7)望峯息心 (平息)

(8)經綸世務者 (籌劃)

(9)有時見日 (看見)

2、翻譯: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我乘着船)隨着江流蕩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

(2)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4)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蟬兒一聲接一聲不停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聲一聲不斷地啼。

(5)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熱衷功名利祿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 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疑難點撥

5~7分鐘

1、通假字:

(1)窺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2)蟬則千轉不窮 “轉”通“囀”,鳥叫聲。

2、一詞多義:

(1)絕:猿則百叫無絕/哀轉久絕(斷、停止)

天下獨絕(絕妙)

(2)直:只是無礙(一直)

爭高直指(筆直)

(3)上:負勢競上(向上)

橫柯上蔽(上面)

問題探究

4~6分鐘

1、本文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這樣寫有什麼表達效果?

明確: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

2、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達了作者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情趣。

課堂提升

5~7分鐘

閱讀下面選文,分析與課文在內容與情感上的異同點: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節選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明確:相同點:1、都寫出了山水之美

2、都有對大自然的愛慕之情:

不同點:課文從情感上說,除了有對大自然的愛慕之情外,還 有一種避世退隱,鄙棄名利的情懷。而選文沒有。

作業佈置

3~4分鐘

1、背誦課文:

2、識記課下註解及翻譯;

3、自己歸納《五柳先生傳》文言文知識。

《與朱元思書》導學案19

與朱元思書

吳均

一、課題解析:給朱元思的信

“書”:指書信,本文是吳均寫給好友的書信的一部分。 駢體文:又稱“駢文”,是和散文相對的一種文體。 特點:講求對偶,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

關於六朝駢體文:

唐:稱時文(與古文相對)晚唐:稱四六文(四、六言爲主)清:稱駢體文(兩馬並列駕車爲駢)

吳均體:六朝駢體文往往爲了追求形式美而只在技巧上下功夫,致使許多作品徒有華麗的外表。

吳均的作品卻能揚其長避其短,不堆砌辭藻,基本不用典,自然流暢,清新高雅,形式精美而又內容充實,時人效之,號爲“吳均體”。

二、簡介作者

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出身貧寒,好學,有俊才,通史學,善詩文。其詩清新,且多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其文工於寫景,文辭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爲“吳均體”。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他的駢文成就很高,《與朱元思書》是傳誦很廣的名作。

吳均當史官時,實寫歷史,帝不喜,燒其書,罷其官,吳均被免官後於山水中尋找真趣。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並能流利地背誦,掌握字音、字形。

2疏通文意,能準確翻譯重點句子。 3積累重點實詞含義

自學指導一(5分鐘)

聽錄音,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停頓

縹碧 急湍 軒邈 泠泠 嚶嚶 成韻 鳶飛戾天 窺 柯

與朱元思書 翻譯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 / 飄蕩,任意東西。自 / 富陽至桐廬 / 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 / 皆縹碧,千丈 / 見底;游魚 / 細石,直視 / 無礙。急湍 / 甚箭,猛浪 / 若奔。

夾岸 / 高山,皆生 / 寒樹。負勢 / 競上,互相 / 軒邈;爭高 / 直指,千百成峯。泉水 / 激石,泠泠 / 作響。好鳥 / 相鳴,嚶嚶 / 成韻。蟬 / 則 / 千轉不窮,猿 / 則 / 百叫無絕。鳶飛 / 戾天者,望峯 / 息心;經綸 / 世務者,窺谷 / 忘反。橫柯 / 上蔽,在晝 / 猶昏;疏條 / 交映,有時 / 見日。

第一段: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俱:完全/都;淨:消散;共色:一樣的顏色;從:順着)(東西:名作動:向東向西)(許:表約數,左右;獨絕:獨一無二;絕,到極點)

譯文: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羣山是同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着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裏(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總寫,概括描述了從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 第一段:有寫景,有敘事,有抒情。

寫景:風煙俱淨,天山一色。 敘事: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抒情: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縹碧:青白色)(急湍:急流的水;甚箭:甚於箭,比箭還快)(奔:動作名:奔馳的馬)

譯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異水?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水色——縹碧 水清——見底、無礙(誇張) 水急——甚箭、若奔(比喻)

小結:這部分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

《與朱元思書》導學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