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與朱元思書》教學備課與反思

教材解析

《與朱元思書》教學備課與反思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第21課《與朱元思書》是一篇以書信形式,描繪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麗的文字,明快的節奏,錯落的韻致,雋永的意境成爲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歷久不衰。作爲教材來學習,就是要讓學生讀懂它,品味文章佳處,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對文言文的語言感受能力,積累文言語彙,這正是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達到的目的。

(一)知識與能力

1.弄清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文言詞語的含義,培養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積累文言語彙,反覆誦讀,做到熟讀成誦,爛熟於心,出口成章,培養文言語感能力。

3.體會文章的“結構之美、語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獲得美的享受,培養審美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以誦讀帶動課文內容的學習,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積累—感悟—運用”的學習過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水和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高潔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學生對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爲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查找有江的介紹,並用一兩句話概括其山水特點。教師也可利用歷代文人讚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課文的前提是弄清課文中出現的文言詞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積累文言語彙,反覆誦讀,做到熟讀成誦。爛熟於心,出口成章,培養文言語感。

1. 初讀課文,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不解之處可提出疑問,師生合作解決。

2再讀課文,弄清課文中出現的文言詞語,如“俱”“絕”“息”“猶”等的含義,採用溝通古今文言詞語法,請學生查找工具書,找出現代漢語中依然保留這些文言實詞意義用法的成語,感受文言詞語的生命力。

3.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特點。

4. 在整體感知大意的基礎上,探究文章結構之美。倡導自主探究,教師適當點撥。如:文章在結構上的特點是什麼?爲什麼先寫異水後寫奇山?

思考提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領全篇,先“水”後“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5. 三讀課文,在瞭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教師做片段示範朗讀,要學生讀出語氣和重音,特別強調要讀出層次,在讀的同時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句式整齊、音韻和諧、讀來琅琅上口,節奏感極強。

6. 再次熟讀課文,達到成誦的地步,較好的學生要達到給出上句,能夠對出下句的程度。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全文背誦下來,最好能選擇自己喜愛的'片段默寫下來。

三、深入探究

在基本成誦的基礎上,學生再度默讀課文,深入探究,從審美的角度梳理課文內容。方法可由教師給出探究的角度,適當提出一些探究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小組內合作解決。焦點問題,全班共同探討,可以有不同的見解。

1. 探究文章意境之美,可提出如下問題。

①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字來寫水和山的?

思考提示:從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勢猛突出“異水”。首先從形、聲、色角度突出山勢之奇,空天籟之奇,林中有日無光之奇。

②你從泉聲、鳥聲、蟬聲、猿聲中聽到了什麼?

2. 探究文章志趣之美,可提出如下問題。

①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寫志的語言很少。但中國曆代寫景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我們從作者隻言片語的議論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表現作者情感的語句)

思考提示:文章表現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表現了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鬆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表現了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讚頌。在描繪山景時,“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感受,不僅襯托出險峯的魅力,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②仔細品味作者的這種興趣,比較其與“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積極入世態度,以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消極遁世態度有何不同?(如果對上述問題①把握不夠,則此題不做要求。)

思考提示:這是一種對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嚮往,對歡樂生命的禮讚。它比前者少了份嚴肅,多了份瀟灑,比後者少了份悲觀,多了份開朗,因而更具有了一份常人的心態,也 就更容易使人接受並感到親切。

四、拓展延伸

以下提供兩種方案,可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和興趣取向有所選擇地進行。

1. 古文畫意。

2.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爲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爲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下面就讓我們根據課文的意境,充分展開聯想和想象,拿起手中的畫筆或在網上搜集的有關富春江山水的圖片,利用電腦進行製作,創作一組“富春江山水明信片”系列,提倡文配畫,大家共同愉悅欣賞.

3. 馬克思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人透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改造自然,

4. 美化自然,使之成.爲適於人類生存的美好環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環境也能美化人,即人類受教育和陶冶而變得更完美、更高尚.請結合這段話談談對“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理解。

思考提示:這句話中雖然流露出作者奮發圖強,但因終未顯達,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所

蘊含的自然美,審美情趣,教育意義是不容忽視的。你看,那些汲汲於追求個人名利,

四處奔走,苦心經營的人,面對“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的奇峯,聆聽“泠泠作響,嚶嚶成韻”的美聲,不禁心曠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漠了功名利祿之心。

資料備忘

歷代文人讚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韋莊)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宋·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