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關於二年數學下冊《鉛筆有多長》教學反思

關於二年數學下冊《鉛筆有多長》教學反思

關於二年數學下冊《鉛筆有多長》教學反思

《鉛筆有多長》這節課是新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測量》的帶頭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米、釐米的基礎上,認識分米和毫米。教材中,分米和毫米是兩個同等重要的知識板塊。整節課的設計,我針對學生平時生活中扔鉛筆這一現象,從情境創設入手,引起學生思考、爭論,使他們自身主動地產生探究新知的強烈慾望,然後引導他們透過估、量、找的方法開展數學活動,注重學生們在活動中的體驗、感受、反思及運用。一節課上下來,我頗有感觸:

在估、量、找三步驟教學時層次清晰,而且結合教材內容把估計貫穿教學始終,從小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發展了他們的估測能力;透過實際測量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另一方面經過量不斷調整學生原來的估計,又培養了學生的反思意識;找一找生活中大約1分米、1毫米長的物體,體現出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感受到所學數學知識的真正價值。學生已經學習了釐米與米兩個長度單位,他們已經掌握了用米或釐米做單位測量生活中一些物體的長度,已經具備一定的估測能力。因此,我對教材進行了調整,先安排學習毫米再學習分米,在引入分米時改變教材從估一估10釐米長的鉛筆入手做法,創設了讓學生用釐米爲單位量一量課桌的長度,讓學生在測量過程中認識到在實際測量中必須有一個比釐米大的單位----分米。這樣,讓學生深刻的體驗到新知識的產生來源生活生產活動過程,同時也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本節課,不管是透過估測、測量產生出新的長度單位,還是在生活中、身邊尋找1分米和1毫米長的東西,至始至終都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讓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也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知識。在學習毫米與釐米、分米與米的關係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直尺,並把觀察結果填入表格中,讓他們自己發現毫米與釐米、分米與米的關係。

本節課,由於課前對學生的原有知識瞭解得不夠,對學生的學習困難預測不準,造成課堂上讓學生觀察直尺、填寫表格,這一教學環節讓費了很多有限課時資源。這是,教師今後在備課時要努力做到的。這堂課,在引導學用所學知識(毫米)表示測量結果時,有一個學生用“14.8釐米”表示。這時,教師引導得不夠自然,可以說是一個敗筆。今後,要注意這方面的研究,才能不提高自身駕馭課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