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分類教學片段及反思

分類教學片段反思

分類教學片段及反思

教師給每個小組準備好一個學具袋,裏面有各式各樣的物品圖片。

師:今天超市運進了很多商品,請你來當一回超市員工,負責分類一層一層放在貨架上。

(各個小組齊動手,將學具袋裏的圖片倒出分類擺好後貼在紙貨架上)

師: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將你們的貨架展示出來,貼在黑板上。

(黑板上有10個小組的貨架,如下,圖片略)

注:每一層貨架上都有數量若干。

師:你們這些員工做得非常好。我還想選幾名經理把這麼多貨架搬進超市各樓層。(繼續分類)

出示掛圖: 家家樂超市

(學生十分踊躍,要將10個貨架放進各樓層,可是超市只有5層。)

生A:將10個貨架隨意從一樓擺到五樓,並逐步調整爲每樓放兩個。

師:這個小朋友的樓層佈置得合理嗎?

(學生愣了一下,教師趕緊又問,這樣放好不好?)

生B:不好,我在一樓買了餅乾還想買巧克力,那還要爬上五樓多累呀。

生C:可以坐電梯嘛。

生B:那也很麻煩。

師:請你(生B)來調整一下。

(學生B把貨架10和貨架2對調了位置,不少學生又發現了問題:在三樓買了鉛筆,再買文具盒還要上四樓;在二樓買了肥皂,再買香皂還要上五樓。教師讓發現問題的學生上來調整佈局。經調整後如下圖:)

家家樂超市

師:你們真了不起,祝賀你們當上各樓層經理。

(教師給這五位同學掛上經理的牌子,全班同學都拍手鼓掌,向他們表示祝賀。)

師:我還想請大家試着給各樓層“起名字”。

(各小組討論後自由發言,能給哪一層起名就起哪一層的名字。最後經過大家共同動腦及教師歸納整理,各樓層名字確定下來:一樓副食類、二樓日用類、三樓文具類、四樓家用電器類、五樓服裝類。)

教學反思

在學生領悟了分類的含義後,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給學生提供一個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超市分類實踐活動。在這樣一個人人蔘與的活動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去探索,我相信,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能共同完成分類任務,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剛開始,學具袋裏的圖片一古腦倒出時,幾雙小手在一起擺弄似乎有些混亂,但不一會大家就能夠慢慢協調起來,有序地將所有圖片擺好貼在紙上。學生的操作能力,合作交流意識及彼此協作精神融入在活動中並體現出來。

當學生在完成了初次分類任務後,我又乘勝追擊,組織學生繼續分類,挑戰自我。

我首先拋出了“選拔各樓層經理”這個誘餌。立即,同學們紛紛響應,躍躍欲試。當一個學生只是隨意按順序分佈這10個貨架時,有個學生隨即發現了問題,接着其他學生也發現了類似的問題,那就是同一類的商品不能在同一個地方購買,即購物不方便,看來想當經理並不容易。於是我讓這些學生調整各樓層貨架,其實也就是根據各組實物的本質特徵進行再分類。

這一次的分類將考察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因爲學生在這10個貨架中要透過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這一次分類滲透了集合思想,體現了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加深了學生對分類概念的理解,同時讓學生體驗了分類的作用和必要性。

最後我讓學生試着給各樓層命名,即讓學生自己提出分類依據,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

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爲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