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詩歌中的月意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詩歌吧,詩歌語言言簡義豐,具有凝練和跳躍的特點。你知道什麼樣的詩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詩歌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詩歌中的月意象,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歌中的月意象

摘 要:本文將李白詩歌裏的“月”與體現日本本土美意識的和歌相比較,梳理日本和歌中月意象的變化歷程,從而理清外來文化與日本本土文化之間既衝撞又彼此借鑑的互動關係,促進中日文化文流,增強中日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

關鍵詞:李白 月 和歌 漢詩

日本最初的詩,是在漢語傳入日本後,日本人使用漢字寫成的詩,稱爲漢詩。後來日本文字產生後,在漢詩基礎上誕生了用日語書寫的詩,稱爲和歌。因此,和歌與中國古代文學,尤其是古典詩歌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發表的演講中,引用了道元禪師的和歌“春有花開夏鳥鳴,秋日明月冬雪冷”,並將日本文化的特徵定位於“雪月花”。由此可以看出,“月”作爲代表日本人典型美意識的一種文化意象在日本文學方面非常突出。

一、日本和歌中的“月”意象

按照歌集編撰的時間順序,本文依次梳理從《萬葉集》與《古今和歌集》到《和漢朗詠集》的詠月歌中的“月”意象。

1.《萬葉集》

《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老的一部歌集,全書收錄有4500首和歌。歌集中的詠月歌約有184首,分爲兩種,一種爲詠歎等待月亮的待月歌,另一種爲寄情於月的寄月歌。

(1)待月歌

《萬葉集》中之所以有詠歎等待月亮的和歌,是因爲當時日本實行的是“妻問婚”,夫妻雙方不住在一起,晚上男方來到女方家裏第二天早上離開。平日裏夫妻相互思念,只有以和歌寄情。有的男方離女方家很遠,晚上能不能去女方家由天氣決定,有月亮的晚上自然是好天氣,月光也能照路。所以作爲去女方家的必備條件之一的月亮,自然成爲和歌詠歎的一個主題之一。

妹が目の まく欲しけく 夕の 木のれる 月待つごとし

(み人知ら 卷十一 戀愛 2666)

“多想去見那個姑娘啊,可是天近黃昏,月亮怎麼還不出來呢。期盼月亮早點出來好讓我早點見到我的姑娘。”這首待月歌,與其說是等待月亮不如說是等待戀人。戀人到底來不來呢,路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透過待月歌,表達了作者焦慮、失落的真實情感。

(2)寄月歌

顧名思義,寄月歌是把自己的感情寄託在月亮上以了相思之情。

み空行く 月壯士 夕さら 目には見れど 寄るよしなし

“每天晚上都看着從傍晚時分就掛在天上的美麗的月亮,想要接近卻是萬分困難。”這首和歌表面上看來是在詠歎月亮,但實際上是把對心上人的感情寄託在月亮上,將月亮譬喻成心上人。戀人如同月亮一般,想見而不得見。《萬葉集》中後期的歌人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表現手法,開始試着把自己的情感寄託在周圍的事物上,在歌人的心目中,月亮、紅葉、鹿鳴等都有了特定的含義。

總的來說,在《萬葉集》中的月亮可以說就是物理層面上的月球,歌風是比較樸素直率的。

2.《古今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收錄了《萬葉集》之後150年間的一千餘首和歌,包括37首詠月歌。其中有季節歌13首(秋歌8首)、戀歌10首、羈旅歌1首,其他的還有13首。

(1)季節歌

夏の夜は まだよひながら あけぬるを のいに つきやどるらむる

(清原深父 夏?166)

“夏夜稍縱即逝,彷彿剛近黃昏卻都天亮了,月兒都無暇西沉,如今借宿在哪片雲後呢?”感嘆夏夜短暫,就像夏夜看不到月亮一般,人生也是無常,透出一種淡淡的憂傷。

のまより りくる月の 影みれ 心くしの 秋はきにけり

(み人知ら 秋?184)

“望着林間稀疏的月光,不禁惆悵憂愁的秋天已經來臨了。”描寫了秋的淒涼。上述的季節歌體現了歌人的敏銳的季節感,歌人透過細緻的描寫景物表達自己複雜的心情。歌中不單單有月,月與白雲相輝映,表現了平安時代纖細優美的一種審美情趣。

(2)戀歌

戀歌中經常出現月是從《萬葉集》就固有的意象,《古今和歌集》的戀歌中月的出現比例也較高。

有明の つれなくえし 別れより かり きのはなし

(壬生忠岑 戀?625)

“拂曉將近,曉月無情,不得不與心愛的人分離,我心如此悽苦。”這首歌表達與情人分別的痛苦。歌中的曉月儼然代表了離別愁苦。戀歌的歌人們常爲了表達孤獨相思之情,經常把月作爲一種冷寂的印象呈現在和歌之中。

(3)羈旅歌

天の原 ふりさけれ 春日なる 三笠の山に 出でし月か

(安倍仲 旅?406)

“仰頭望浩空,三笠春山月初升,思鄉此時同。”遙望着天邊一輪明月,不由想起家鄉奈良三笠山上的月亮,此月是彼月嗎?讓人沉浸在對故鄉的懷念之中,這裏的望月不由讓人聯想到望鄉。《古今和歌集》的詠月歌中,由望月而思鄉的和歌只此一首,這和作者阿倍仲麻作爲遣唐使來中國的經歷是分不開的,他在中國不僅學習了漢詩,還和李白等詩人交往甚密。而在中國以李白的《靜夜思》爲主要代表,把望月和思鄉連在一起一直都是一個大主題。阿倍仲麻的這首和歌,以和歌的形式詠唱了漢詩的主題,在中日文學交流史上佔着一個特殊的地位。

3.《和漢朗詠集》

《和漢朗詠集》是一部代表平安貴族審美意識的王朝詞華集,收入和歌216首。分爲上下兩卷。上卷爲四季歌,下卷爲風、雲、山、祝、戀部。詠月歌主要收錄在秋部和戀部中。

(1)四季歌

世にふれ のおふとしは なけれど 月にいくたび ながめしつらむ (具平王 和朗集 秋?260)

“世間萬緒,何必沉浸其中,舉頭望月,萬愁消。”這首歌中描寫的眺望月亮而忘記憂愁的場面,與之前的歌中月亮的孤愁形象大不相同,表達了一種明快的心情,這裏的月代表了積極向上的力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2)戀歌

《和漢朗詠集》下卷的戀部共12首和歌,詠月歌就有5首,佔了戀部的將近半數。可見月和戀愛之間有很強的羈絆。

今むと いひしかりに 月の 有り明けの月を 待ち出でつるかな

(素性法和朗集 戀?789)

“寫信告我馬上就來,可是長夜漫漫,曉月升空也不見你的身影。”戀歌中的月往往給人孤寂清冷的印

象,廣際的天空中掛着一輪孤零零的明月,這種孤獨很容易和寂寞的戀人產生共鳴。

(3)搗衣歌

搗衣歌屬於上卷“秋”部,是《和漢朗詠集》的一個新的分類。李白《子夜吳歌》中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這裏的搗衣指的是秋來冬將至,爲了趕製征衣,主婦們將洗的衣服放在石砧上捶打去鹼質。《和漢朗詠集》共收錄有8首搗衣歌,其中5首爲詠月歌。

唐衣 うつえきけ 月きよみ まだ寢ぬ人を さらに知るかな

(之 和朗集 秋?351)

“一片清冷月光下,未眠人聽着搗衣聲,暗思量。”一般搗衣時節已到深秋,月光寒如水,增加了涼涼秋意,月光下邊思念着遠在邊關的丈夫邊搗衣,一股淡淡哀怨之意隨之而來。

萬葉時期的美意識是比較樸素純真的,詠月歌中的月意象也沒有太多的涵義。《古今和歌集》和《和漢朗詠集》的平安時期貴族文化盛行,這時期的審美也逐漸開始追求風雅。《萬葉集》詠歎的感情多爲直觀、瞬間的,到了平安時期開始有了對人生及過去的感慨。平安時期的月也不單單是照明的手段,有了更豐富的涵義,表面上是在描寫月,其實歌人是把自己的情感寄託在月上,戀歌中的月代表了戀人,四季歌中的月則是表達歌人悲傷情緒的載體,而羈旅歌中的月則代表了故鄉。“月成爲詩人傾訴和寄託情感的對象,表現手法含蓄而纖細。”{1}

二、李白詩歌中的月意象

“李白的詩作現存近千首,涉及月亮的共有382首,佔38%。”{2}李白的詠月詩中的月這一意象總的來說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認識。

1.對美好事物、高潔人格的追求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中的“上”和“攬”字表達了對理想境界的嚮往與追求。

“了見水中月,青蓮出塵埃”(《陪族叔當塗宰遊化城寺升公清風亭》),寫水中月若青蓮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本質,借水中月比喻正直廉潔的形象。

2.孤獨與失意的象徵

月亮高高懸掛在天上,可望不可即,於是月亮常常成爲孤獨與失意的象徵。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長相思》),在這裏以月喻美人,又以美人隱喻皇帝,隱含了詩人被放逐還山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

3.寄託着詩人對故鄉、友人的思念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借望月來寄託對故鄉的思念,以緩解遠離故鄉的孤苦無依感。

“日本晁衡辭帝都,征帆一片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哭晁卿衡》),很明顯這詩句中的明月指的是晁衡,寄託着李白對友人的深深懷念。“明月沉碧海”喻指晁衡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潔的明月沉淪於湛藍的大海之中,境界幽婉含意深遠。

三、日本和歌對李白詩歌中的“月”的受容

了,例如《古今和歌集》中收錄的阿倍仲麻的那首三笠山月,很容易聯想到李白的《靜夜思》。阿倍仲麻其實就是李白詩《哭晁卿衡》中的晁衡,阿倍仲麻作爲遣唐使來到中國,和當時衆多文人關係交好,特別是李白。從他和李白交往的情況看,受李白詩影響的可能性很大。可以說阿倍仲麻的三笠山明月和李白望鄉詩中的月意象是相通的。

《和漢朗詠集》中收錄的搗衣歌是一個新的分類,在之前的和歌集中是看不到的。如上文紀貫之的那首搗衣歌中的月和李白《子夜吳歌》中的月,都代表了對丈夫的一片思念之情。李白又有《搗衣篇》“曉吹員管隨落花,夜搗戎衣嚮明月”,將搗衣與月意象並置一起,表現閨中思婦對征夫的深切思念和牽掛,把搗衣詩原本的相思幽怨提升到了更爲朦朧悽迷的境界,也增強了詩歌打動人的情感力量。《和漢朗詠集》中的搗衣歌中同樣和月意象聯繫一起,和李白的搗衣詩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古代的日本歌人不斷從中國古典詩歌中汲取技巧和意境,同時又突出自身的特徵,才形成了現如今的和歌。可以說,和歌是日本民族本土的審美意識同所引進的中華文化融合的產物。

{2} 謝宜伶:《探究李白詩歌中的“月亮”意象》,《現代語文》20xx年第8期,第47頁。

{4} 公元710 ―784年間爲日本的奈良時代。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課題(LB12-08)成果之一;課題名稱:李白詩歌中的“月”意象對日本和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