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歌

詩歌鑑賞中常見的意象

詩歌9.07K

一、“柳”的意象

詩歌鑑賞中常見的意象

1、“柳”、“留”二字諧音,經常暗喻離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句,表現了柳永對戀人的懷念。2、“柳”多種於檐前屋後,常作故鄉的象徵。“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抒發了許渾對故鄉的無限牽掛。3、“柳”絮飄忽不定,常作遣愁的憑藉。“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幾句,形象的詮釋了賀鑄此時憂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結伴飛行而成爲愛情的象徵。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展示了詞人夢覺酒醒後悽寂惆悵的心境和對感懷對象的相思之情。2、燕子眷戀舊巢的習性,成爲古典詩詞表現時事變遷,抒發人事代謝的寄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既暗示了烏衣巷往日的繁華,又袒露了詩人面對今昔變化的'無限感慨。晏殊詞《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寫盡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憂傷。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類雖具體可感卻難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從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2、因水的剪切不斷,綿軟不絕,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抒發了詩人因強烈的感到了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不可調和而產生的煩憂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壯雄渾。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如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對古典詩詞中的意象進行多維解讀,實際上就是對詩詞的內涵進行挖掘。

花,是古代和現代詩歌永恆的意象,但在詩歌當中,詩人借花表現出來的感情卻不盡相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片花的海洋不僅寫出了海子對生活的熱愛,也襯托了他的孤獨和封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花又象徵着戴望舒的低徊和迷茫。“感時花濺淚”、“花自飄零水自流”,花開花落,幾許哀愁不盡,河邊院中的奼紫嫣紅都在輕輕訴說着人世、愛情、生命的感懷。《揚州慢》中,“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衰敗之景在眼前,悲涼之嘆卻埋心中。觸目而傷懷,盛世不再的憂傷豈獨幾枝芍藥能夠說盡?悲泣紅藥,自品悲苦也。張先在《天仙子》裏借小院落花表現傷春之心態,而晏殊亦借“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之句講訴憂愁的無法排遣。其實,落紅紛紛,逝去的不僅是鮮花的嬌豔明媚,還有人生的青春歲月。院門深鎖着的不僅是落紅,還有一顆遲暮之心,心在門內,即悶,悶極無聊,才臨老傷春。五彩繽紛的背後,原來都有着不同的淚水與寂寞。

杜鵑,又名杜宇,子規。相傳是古代蜀國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禪讓而隱居山林,思歸朝而不得,鬱鬱而終,魂化杜鵑,叫聲悽切;同時杜鵑的嘴角鮮紅之說——古典詩歌中往往和哀怨,思歸相關。“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秦觀的詞裏,借杜鵑聲,渲染孤館的哀怨之情,傳達出詩人的哀怨思鄉之情。“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杜鵑啼”,李商隱詩中借杜鵑表達殷切的思念。“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借杜鵑啼血渲染江洲的荒涼,表達自己被貶江洲的哀怨之情。“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西。”李白筆下起句中點明時令,在蕭瑟悲涼氣氛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