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我們把地球叫做地球村,我們人類都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生活的形式是聚居在某一個地點上。這個地點,我們把其稱爲聚落。

一、鄉村和城市

1、聚落——我們把人們的集中聚居地——鄉村和城市統稱爲聚落。

(1)先有鄉村,後有城市。

(2)目前,世界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裏。

2、聚落的分類:

(1)鄉村聚落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們分別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第一產業的生產活動。現在也開始辦工廠企業和開發旅遊業等。

(2)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第二產業)、服務業(第三產業)等工作。

3、不同聚落的景觀差異:P78

4、同類聚落的景觀差異:

(1)世界各地的鄉村聚落有不同的特徵:

(2)世界各地的城市聚落也風格迥異。

二、聚落與環境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適於耕作。

(2)自然資源豐富(林、漁、礦等)。

(3)交通便利(交通沿線的交匯處、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佈:

(1)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比較密集。

(2)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3、聚落的建築外貌、建築材料等因環境而異。

三、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1、聚落髮展帶來的利與弊

(2)聚落隨着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發生了很大變化;佔地面積越來越大,建築物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完善。聚落的發展爲人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環境。

(2)聚落的發展過程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羣,有特色的民居正逐步消失。

2、聚落的保護

(1)原因:傳統的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資訊,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2)措施: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透過了《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傳統聚落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②各國各級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保護法規和政策。

小結:本節我們瞭解了鄉村與城市聚落的景觀差異及形成、發展的影響因素。對聚落分佈特點及與環境的關係。還了解了城市形成特點及發展保護措施。

作業:

1、聚落的形成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佈比較密集,影響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

A、地形B.氣候C.資源D.交通

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

A.人們的集中居住地——鄉村和城市統稱爲聚落

B.原始的氏族形式的居住地被稱爲聚落

C.歐洲是世界上沒有鄉村,只有城市的地方

D.亞洲相對落後,所以許多地方保留了較爲原始的村落答案:

3、目前世界上住在城市的人大約有(C)

A.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B.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C.世界人口的一半D.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

4、我國的東部人口稠密,聚落分佈比較密集;而西部內陸人口稀少,聚落分佈少。試分析原因。

答案:我國東部沿海地形以平原、丘陵爲主,氣候溼潤,交通便利,人口密集,聚落多;西部內陸,地形以高原、山地爲主,氣候乾旱,交通不便,人口少,聚落少。

5、如何理解分析聚落建築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1)當地的氣候:是潮溼還是乾燥,是炎熱還是寒冷?如我國雲南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村聚落中常搭建雙層木樓或竹樓,樓上層居住人避免潮溼,而且上層風大涼爽。再如在西亞的熱帶沙漠地區,白天氣溫非常高,當地的房屋具有厚牆、小窗的特點。厚牆可以減少白天透過牆壁傳導進入的太陽熱量,小窗可減少白天從沙漠地區吹來的熱風。

(2)當地的資源: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當地的資源直接影響到建築材料的選擇。如我國黃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窯洞爲主,因爲黃土具有直立性,厚厚的黃土經挖掘整理後成爲房屋,冬暖夏涼,乾溼宜人。再如,北極圈附近生活着的因紐特人就地取材造成的冰房子,房外冰天雪地,房內卻很溫暖

6、如何保護古建築(含古民居)?

修舊如舊。外部維持原貌,內部適當改造,使之適合現代生活需求。如北京的四合院和廣州的西關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