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我們居住的地方教學反思範文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們居住的地方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居住的地方教學反思範文

我們居住的地方教學反思1

中班主題活動《我們居住的地方》,主要讓幼兒感受所住地方和家鄉的美及其發展變化,是以幼兒的真實環境而定的。其主要目標是:

1、能知道和說出自己居住的地方(名稱、地址),學習用比較連貫的語言講述當地的物產和風景特點,愛自已的家鄉,爲自己的家鄉自豪。

2、進一步瞭解和關心幼兒園及家庭周邊環境,懂得愛護幼兒園、社區環境;

3、會用遊戲、繪畫、製作等方法表現自己對居住地方的認識及情感;有建設、美化家鄉的美好願望。

4、能連續走30分鐘,有一定耐力;練習接力快跑和跳格子。

5、體驗樂曲的輕快風格,遵守音樂遊戲的規則。

6、愛護公共財物,會正確使用;會保管好個人物品,注意不丟失。

主題活動目標是開展教育活動的指南針,它既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既是選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準。在實施主題活動《我們居住的地方》,爲實現其主題目標,我們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師生共同創設主題活動環境,爲實現主題目標做好準備。

1、主題牆

在活動前,我們與孩子共同佈置了“我的家鄉”主題牆,首先讓孩子認識泰州、瞭解泰州的特產、家鄉建設等,並提供了相關的報紙及圖片。其次、讓孩子收集家鄉的照片、圖片,並講一段關於家鄉的特產、傳說、看法等,瞭解家鄉的面貌。

2、區域活動

美工區:收集各種廢舊紙盒,提供彩筆、彩紙等,學習用將紙盒壓扁剪出陽臺及窗戶的方法制作樓房並進行裝飾。

益智區:提供中國地圖、江蘇地圖及泰州地圖,讓幼兒嘗試找找自已的家鄉、所在社區在相應地圖上的位置。

閱讀區:提供小動物頭飾、商店場景,引導幼兒分別扮演角色,表演“小兔子開鋪子”。

建構區:提供積木、各種塑料拼插玩具,建造社區內的各種公共設施:街心公園、馬路、沿街商鋪等。

家鄉小吃店:投放橡皮泥、皺紋紙、泡沫紙、半成品小吃等,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家鄉的小吃,並進行角色遊戲。

二、組織多樣化的教育活動,促進主題活動目標的實現。

1、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是實現主題活動目標的途徑之一。《我們居住的地方》實施時間爲兩週,我們利用各領域、各學科的特點,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動,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兒與家鄉土特產往往有很多接觸,他們比較愛吃的乾絲、魚湯麪、黃橋燒餅、蟹黃湯包、溱湖八鮮等。於是,我們圍繞孩子熟悉的事物開展了健康《我愛吃……》活動,讓孩子瞭解特色小吃的歷史,以提升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從而使他們獲得豐富的社會情感體驗。又如:在社會《我們的家鄉》準備了泰州風景圖片、地圖等。透過演示課件,幼兒比較直觀形象地瞭解泰州的風景名勝。並進行“我是小導遊“活動,加深了幼兒對風景名勝的認識。同時還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從初淺的瞭解家鄉到能用語言描述家鄉,無形中愛家鄉的情感得到深化。再如:透過語言《愛心小屋》,使孩子們知道了鄰里之間要互幫互助,懂得了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幫助別人,感受關心、幫助別人的快樂!美術《雄偉的橋》,讓幼兒瞭解家鄉一些有名的橋,並學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和製作家鄉的大橋等等,讓幼兒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豐富幼兒對家鄉的認識,表達自己所看到的家鄉與家鄉變化的現象,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自己家鄉的風貌,居住的社區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形成“大社會”“大家庭”的概念,使幼兒關心社會的人與事,更好地激發他們愛家鄉的情感。

2、《綱要》指出,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家鄉變化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園處於社區中心有力的地理位置,帶領幼兒走出幼兒園,參觀了小區內的優美環境以及各種設施設備:高聳的居民樓房、優美的小區綠化、社區醫院、超市、郵局、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商店。親身的體驗使孩子們在耳聞目睹中真正感知了家鄉的發展與變化,體驗了小區優美環境給人帶來的舒適感覺。

三、家園共育,雙管齊下,共同促進主題目標的實現。

陳鶴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必須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長是幼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資源。因此,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我們居住的地方》前,就利用小紙條,校信通等方式,向家長說明進行本主題的目標,及需要配合的方面:

1、請家長利用雙休日,有意識地帶幼兒參觀自己居住的小區,遊覽家鄉的風景名勝,並向幼兒介紹本地民間傳說、土特產和近幾年的變化。

2、請家長幫助收集相關家鄉特產的標誌,回家途中引導孩子觀察馬路上的標誌性建築,以繪畫的方式記錄看到的,家長可幫助加上簡單文字說明,並帶到幼兒園來和孩子們分享。家長的配合在活動中顯而易見的,是一些教育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讓孩子們在上課的時候有話說,知識得到了交流與分享。

有效的各類活動使主題目標得以實現,透過各種方式和渠道讓幼兒認識自己居住的地方,讓孩子們透過自己的眼睛,透過自己的觀察探索,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使他們從多個領域將對家鄉模糊、零散的經驗加以整合、提煉,對自己的家鄉進一步加深了了解,知道家鄉的特產有那些,瞭解了家鄉的風景名勝,從而對家鄉有了一個全面的感知,萌發了“我是泰州人”的自豪之情。

我們居住的地方教學反思2

小朋友對自己生活、居住的地方非常熟悉,爲了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自己家鄉風貌及居住地區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我們開展了“我們居住的地方”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形成“大家庭”“大社會”的概念,使幼兒關心社會的人與事,懂得愛護社區,能說出自己居住的地方,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當地的物產和風景特點,學會遊戲、繪畫的方法表現自己對居住的的地方的認識及情感,有美化、建設家鄉的美好願望。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爲孩子創設環境提供各種遊戲材料,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關心的焦點和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實踐是創造的開始。”他認爲有假設,有試驗,有斷語,再有行動,演進無窮直至創造,懶得動手去做,哪裏會有正確的思想產生,相信孩子,他們的創造力是非凡的!

我班孩子從小生長在宿遷,因此他們對宿遷有所瞭解。我們開展這一主題目標是,讓孩子更多的瞭解宿遷的家鄉風貌。在活動室中我們與孩子共同佈置了“我們居住的地方”的主題牆,首先讓孩子認識家鄉、瞭解家鄉的特產、道路、新建設,提供了相關的報紙及圖片。又一塊內容是讓孩子收集家鄉的照片、圖片,並講一段關於家鄉的特產、傳說、看法等。

活動中,教師結合主題向幼兒介紹一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如“新車站、新廣場、新超市、新馬路等”從而介紹一些保護環境,遵守公共規則等知識。但這些大知識對孩子好像太遙遠,對幼兒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