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資訊處理與加工教學反思

資訊處理與加工教學反思

資訊處理與加工教學反思

確定學生在課堂上的作用與地位,是每位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必需考慮的問題。雖然現在部分教師已經體會到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爲中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在逐步適應這種教學方法,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不同的理解,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上還存在不同的理解。

一、課程標準的地位

1.標準的地位

課程標準是權威性檔案,必需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對培養目標做出了新的定位,對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也做出的具體的要求,課程標準還沿用了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個方面制定資訊技術課程標準。課程標準對教師成長、學生成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每位學生的起點是一致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教師要面向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2.課程標準的變化

從技術課程標準看出,資訊技術基礎課程放棄了傳統教材中的計算機組成、計算機硬件知識及一些基礎知識,如二進制知識、編碼知識等,一些老師對此感到不理解。實際上,課程應該隨着科學進步而發展的,特別的資訊技術發展比較快,新技術不斷涌現,每位教師都知道,如果光從書本上獲取這些知識,是永遠趕不上發展的,所以,我們要給學生一樣自主學習的工具,那就是提高學生資訊素養。

二、標準與教材的關係

1.兩種不同版本的教材

內容標準指出:初步掌握用計算機進行資訊處理的幾種基本方法,認識其工作過程與基本特徵。對資訊處理的方法有多種,我們不可能一一教給學生,這也不合符情理。各出版在組織編寫教材時,在處理這一部分內容上,也各有不同,但總體目標是一致的,如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資訊技術基礎》教材在處理這一部分內容時,直接從教材章節的編排中分列出了資訊加工多元化的理念,如在講解文字資訊處理時,添加了文字處理的內容,而在字處理軟件的使用方面,不採用傳統的從軟件的開啟,檔案的儲存等基本操作開,而是要求學生學會選擇字處理軟件,直接的以內容形式對加工提出要求,隻字不提軟件操作,所以更注重於應用方面的要求。而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資訊技術基礎》教材在處理這一部分內容時,做到技術與應用相結合。對技術的處理,是從需求出發,用到什麼,學習什麼,這樣既體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可以避免學生對學習產生的厭煩。

2.教材變化

廣東版教材在文字資訊加工這一節中,要求學生學會報刊類檔案資訊的加工,教材提出了幾個學生的作品。一般中學生,要完成這一操作需要花較多的時間,這是課時不許可的,所以,要對教材進行處理,在處理中不能違背課程目標。

(1)前測評價,瞭解學習對處理軟件的瞭解程度。

(2)瞭解幾種常用的文字類型,

(3)先進行一節課簡單文字加工的練習,如教材中的3.1.2。

(4)瞭解幾種常用的報刊文字的排版格式,瞭解報紙版面的幾種術語。

(5)做好需求分析,確定主題。

一定要先確定主題後再選擇素材,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主題、素材內容定下來,讓學生按照主題選擇素材,這樣在上網時可以有的放矢,不會偏離,也便於教師檢查。

表格資訊加工的重點不是表格的操作,課本上讓學生以表格製作表格,對照已有的表格進行人工複製,其目的是什麼,與課標要求背離。製作表格的操作學生在初中已掌握,這是重複學習,意義不大。我的理解是應該讓學生根據需求來製作表格。由於時間關係,不可能讓學生開展某項調查獲取一手資料後再進行數據分析。所以教可以爲學生準備文字數據,讓學生編制表格,如教師給學生一段各地房產價格變化數據,讓學生根據數據內容編制三張表格,透過分析,得出第四張表格。這樣,能學會數據加工、數據管理、數據分析,達到表格數據加工多元性的要求。

總之,教師要認真體會課程標準,一切以課程標準爲準,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達到相同效果,產生多元化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