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

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敘事詩,同時也是一首歌詞。歌詞頌揚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爲了掩護八路軍後方機關和數千老鄉,把敵人領進埋伏圈,自己英勇犧牲的壯舉。由於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距離,要使學生真切感知、深入領悟王二小機智勇敢地跟敵人作鬥爭的精神,必須透過聽唱、觀察、朗讀、想象等手段,把學生帶進一個悲壯的感情世界,在多種感官的活動過程中,瞭解二小的事蹟,感知英雄的品質,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先唱後教,激發情感

本課的故事由於發生在久遠的抗日戰爭年代,內容與今日孩子的生活相距甚遠,爲了讓學生能較快走進文字,拉近與文中主人公的距離,在教本課之前,先教學生學唱《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學生會唱了,自然也就記住了歌詞,對二小的英雄事蹟也就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感興趣了,他們才能願學、樂學。

二、尊重個性,以演助讀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爲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演中悟。如以四人小組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表演,老師並沒有多加評論,而是讓學生自己用朗讀和表演來體會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內化語言文字。

三、鼓勵質疑,重在育人

在教學中就有學生問:“爲什麼鬼子會迷了路?”還有的問:“王二小是個孩子,怎麼能知道八路軍的埋伏圈在哪?”更有的學生問:“鬼子爲什麼不用槍打王二小,而要用刺刀挑呢?”面對學生的認真勁,我沒有包辦,也沒有將學生的問題置之不理,而是加以鼓勵,讓他們去找資料,開展王二小故事會。學生透過互動明白了課文是把英雄的事蹟濃縮後編成歌詞演唱。

其實,王二小是爲了掩護後方機關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標,讓鬼子們發現自己,並機智地和鬼子周旋,騙取了他們的信任後,把鬼子引向了八路軍埋伏的石湖旮旯。鬼子後來發現上了當。二小想趁敵人驚魂未定的時候向灌木林跑去,這時,鬼子軍官朝他舉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塊巨石上。

學生在說二小故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理解了關鍵詞,還體會到戰士們對敵人的滿腔仇恨之情,並能透過朗讀表達這份情感。激發學生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勇敢、大無畏精神,爲了祖國的和平、發展和繁榮昌盛,爭做一個優秀的中國少年,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但也有不少遺憾之處,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雖然老師在課堂上是情緒高昂,但是學生沒有切身體驗,很難深入理解當時的情景,學生難以產生共嗚。今後還應多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投入到課堂活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