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通用5篇)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 篇1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歌詞,也是一首敘事詩,對於現代詩歌的教學我的心中還是有很大的畏難情緒的,不知道如何切入,如何把握?

對於這首詩歌,我認爲故事情節不復雜,課文內容也不難理解,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走近王二小的身邊,融入他的生活。爲此,課前我精心製作了課件,圖片、文字、影片、歌曲、配樂……整合在一起,渲染一種氛圍。課前我就想:不知道這些泡在蜜糖罐里長大的孩子們能不能感受到那份情感,會不會哭呢?

我沒有想到,孩子們會如此感性!我利用圖片介紹幫助學生理解“掃蕩”這個詞,看着一幅幅悽慘的畫面,聽着老師的敘述,有的孩子就已經噙着眼淚了,再讓他們讀這個句子,讀出的情感就不一樣了,有傷痛有憤恨。尤其是在學第5小節時,我讓學生說說讀句子時哪些詞揪住了你的心,讓你心痛?學生都能找出“挑”和“摔死”,我再讓孩子們看看二小犧牲了,躺在山間石上的圖片,孩子們已淚流滿面,再讀句子時情感得到了充分地表達。在後面,我讓學生聽着音樂靜靜地看着屏幕上的全文:“讓我們在文字中再看看二小。你看到騎在牛背上唱着歌兒的二小了嗎?……你看到機智勇敢,把敵人帶進我們埋伏圈的二小了嗎?……你看到被敵人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上的二小了嗎?……”沒有一個學生在開小差,沒有一個眼神是遊離的,孩子們端坐着,面色凝重,回答的聲音越來越哽咽,有的孩子已是泣不成聲。此時,再讓學生各自配着音樂朗讀課文,讓情感釋放在文字中。

下課了,平時喜歡嬉鬧的孩子們靜靜地離開了多媒體教室,走回班級,等我從樓上下來,才發現沒有一個人出來玩,教室的門緊緊地關着。我推門進去,看到孩子們居然還在哭泣,完全沉浸在其中。有的孩子趴在桌上,雙肩不住地聳動着,可能是不想讓別人看到他的淚水吧;有的孩子就坐在那兒,任淚水肆意流淌,痛快地宣泄着自己的情感;還有的孩子靜靜地望着窗外,他是在回憶什麼嗎……我關上教室的門,輕輕地離開。

語文是一門感性的學問,閱讀時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心靈,感受着文字中的情感,應該比純粹的閱讀技巧訓練要有效吧。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 篇2

本課是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講述了王二小爲了挽救解放區後方機關和幾千個老鄉的生命,機智地把敵人帶進八路軍的埋伏圈,自己卻英勇犧牲的故事。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英雄”這個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樹立學生學英雄、愛英雄、做英雄的意識。在本節課的重點是1、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之爲是“英雄”2、瞭解二小再給敵人帶路時心裏可能會想些什麼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5、6小節,感受王二小的英雄品質。

圍繞這三個重點我進行了第二課時的教學。在匯入這個環節中,字詞的複習和檢查時間過長,應該直接開火車讀,不用學生再領讀。複述課文這個環節,學生表現的不是很積極,可能是因爲剛剛接觸,不會說,不敢說,在經後的教學中要多加指導和練習。可能受學生的影響,在教學第4小節的時候,我有點緊張,節奏有點亂,自己感覺不是很好,過度不夠自然,太生硬。在教學第5小節時,學生表現比較活躍,有語氣的朗讀讀的很好,回答問題的學生也變多了,回答的質量也比較高,能夠運用平時積累的詞語幫助自己表達一些想法。

最後和學生一起觀看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小動畫,伴着音樂和配音,學生看的很投入,這個環節是我最滿意的一個環節,使學生在情感方面得到了一個昇華,個別學生還感動的留下了眼淚,緊接着讓學生再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就說的比之前要深刻一些。總的來說,我認爲這節課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反思,雖然有很多不足,但是我會吸取經驗,在經後的教學中更加認真、努力的上好每一節課。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 篇3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敘事詩,頌揚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爲了掩護八路軍後方機關和數千老鄉,把敵人領進埋伏圈,自己英勇犧牲的壯舉。由於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距離,要使學生真切感知、深入領悟王二小機智勇敢地跟敵人作鬥爭的精神,必須把學生帶進一個悲壯的感情世界,所以一上課,我就把整篇課文範讀了一遍,先初步奠定一個情感基調。

在走近課文的過程中,我用一個大問題“課文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引領的學生自讀、自悟、交流、合作,學生透過朗讀,讀出了心中感情,透過交流,走進了課文。透過朗讀,學生體會到了王二小的聰明機智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在課堂上,我還補充了相關資料,告訴學生其實王二小是爲了掩護後方機關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標,讓鬼子們發現自己,並機智地和鬼子周旋,騙取了他們的信任後,把鬼子引向了八路軍埋伏的石湖旮旯。鬼子後來發現上了當,二小想趁敵人驚魂未定的時候向灌木林跑去,這時,鬼子軍官朝他舉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塊巨石上。

學生聽後,更加敬佩王二小了。這首敘事詩還被編成了歌曲,所以課上我也讓學生聽了,後來學生都跟着唱了起來,課堂氛圍都悲傷了起來,最後的全文朗讀學生把自己的.感情也融入了進去,讀得非常到位。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表示以後要更加認真學習,讓祖國更加的強大。

不過也有不足,課上聽歌曲用去的時間有點長,所以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就有點偏短了,以後在預設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各個部分的時間。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 篇4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歌曲的歌詞,對於文章的內容學生容易理解,但是由現在的學生離那戰火紛飛的年代較爲久遠,課上透過圖片,錄音、錄相把學生帶到了那個熱血沸騰的年代,理解時代背景,學生對那個年代也有了一種感性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這時,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透過自主、合作的方式,綜合運用識字方法,來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有了“五分鐘”時間的限制,學生在學習時就能更投入,更專注,效率更高。觀察插圖,學習生字。

運用插圖檢查學生自學情況,既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又理解了詞語,還圖文結合,相當於讀了課文一樣。

在走近課文的過程中,我用一個大問題“課文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引領學生自讀、自悟、交流、合作,學生透過朗讀,讀出了心中感情,透過交流,走進了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達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學效果。

課堂中,掃除字詞障礙之後,邊想象邊朗讀全文。學生讀到悲傷處,眼圈都紅了,這時整個教室安靜極了,同學們都沉浸在低沉、哀婉、痛惜的氛圍中。學生進入了課文的情境,激發了學生情感,學生情感再此達到高潮,達到心與課本的交融。

再讀課文,瞭解內容。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王二小的英雄事蹟、人物特點老師沒做任何介紹,只是讓學生多讀課文,從課文中去感受,去了解。這一環節,學生非常活躍,學得很主動,很愉快,學生把自己透過閱讀所獲得的個性化感受在同學面前充分地表達,透過交流、合作,大家對王二小的英雄故事以及他的機智勇敢有了全面的瞭解。

教學在此過程的引領中,把主動學習給了學生,輕鬆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 篇5

這節課爲欣賞課,這次教學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1、整堂課的時間分配不太合理。匯入部分顯得過於長,佔用了過多的時間,這直接導致了新課教學的時間不夠用。

2、新課教學我透過聆聽歌曲內容、演唱音樂主題、感受音樂段落、用朗誦等形式表演歌曲,試圖讓學生走進音樂、感受音樂,讓學生能自覺的抒發情感。但是課堂進行中,由於引導的不夠細緻,提問設計的不夠明確,學生未能如預期那樣完成要求。比如在學生欣賞音樂讓他們找出音樂主題旋律出現次數時,自己就只說“當你聽到剛剛唱過的主題旋律再次出現時,請舉起你們的手”,由於之前學生不知道“主題旋律”爲何物,自己也沒向他們解釋清楚,因此學生聽過音樂後不能正確的回答出問題。

3、對學生評價的不夠具體,顯得有些單調。

以上的這些需要我在以後的實踐教學中不斷的反思和糾正,備課時需要更加細緻設計好每一個環節、分配好上課的時間,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需要去備學生,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音樂水平,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