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地理課《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爲例》說課稿

說課稿1.65W

我說課的課題是《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爲例》,本課內容選自人教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區際聯繫與區域協調發展》的第一小節。

地理課《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爲例》說課稿

一、遵循的教學理念是:

布魯納認爲學習的本質在於學生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中學地理教學必須以學生髮展爲本,以地理學知識體系爲載體,以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爲重點,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爲目標,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終達到全面提高素質,發展個性,形成特長的目的。

本課基於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得需要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運用典型的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人類的各種活動都是在一定的地域進行的,自然資源分佈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當前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聯繫和相互依賴程度空前緊密。本節教材透過對我國的“西氣東輸”工程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着重探討了兩大問題:

1、爲什麼要進行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2、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有什麼影響。從而揭示出資源跨區域調配深刻的內在原因及歷史背景,確立區域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爲分析我國其他的若干跨區域資源調配工程作了必要的知識鋪墊。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對知識、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者統一以及地理知識分層次掌握的要求,加上對教材的分解和對高三學生的瞭解,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了解天然氣資源的特點,我國天然氣資源分佈和利用開發現狀,理解西氣東輸工程的意義,學會分析跨區域資源調配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

透過對我國天然氣資源利用開發現狀的分析,培養學生地理邏輯思維能力;透過學生閱讀分析圖表文字資訊,提高學生歸納和把握事物重點的能力。透過活動設計,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分析我國東西部地區資源分佈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培養學生運用全面、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透過學生對天然氣跨區域調配工程的瞭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和環境觀。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有其深層次的原因,其工程建設對於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保護環境,改善能源生產和利用結構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故重點確定爲:

①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②西氣東輸工程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2、教學難點:

西氣東輸工程僅僅是我國資源跨區域調配的一個縮影、個案,透過對其現狀的分析,能夠得到區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所以難點確定爲:

①掌握西氣東輸工程實施原因的分析方法;

②掌握工程建設評價思路和方法。

三、教學方法

本課採用案例教學法,該教學法的核心在於引導學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關的地理基本原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分析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維方法。其主要程序是:創設情景,匯入正題——展示案例,直觀感知——設疑問難,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班級交流,學習互補——總結評價,能力提高。該教學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將地理課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1、教法:

(1)透過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整合教學資源,實現教學的高密度、高效率、高質量。

(3)以問題解決爲線索,進行情境教學。

(4)把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應用於課堂教學

(5)充分利用點撥教學法

(6)採用近體性的教學原則

2、學法:

(1)透過自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透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體協作意識。

(3)以圖示爲線索,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匯入正題

請大家看一組圖片:(1)中國油氣等資源分佈圖;(2)中國人口、城市分佈圖

透過對初中區域地理相關知識的再現,引導學生對圖片進行仔細地觀察、比較,從整體直觀感知我國人口、資源區域分佈不平衡的格局。在此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提出如下問題:我國資源、人口的這種分佈現狀,對經濟發展將產生怎樣的影響?面對如此格局,你有什麼好的建議?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認識到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

以上教學由學生最熟悉的中國地理作爲切入口,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激發學生進一步探求新知的慾望,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學規律。

2、展示案例,直觀感知

播放西氣東輸工程的資料片。利用多媒體,圖文並茂地展示案例,儘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圍,讓學生儘快地進入案例情景之中,從而充分感知案例,爲後面分析與探究案例做好準備。

3、設疑問難,自主探究

出示圖片:世界和中國能源消費構成(2002)

設問:目前我國能源消費比例最大的能源是什麼?爲何?在學生認真讀圖思考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佔絕對優勢,達到71.6%,進而透過學生自學,不難得出如下三點原因:①我國是一個煤炭資源豐富的國家,儲量佔世界前列;②煤炭的開採成本低;③煤炭儲存、運輸方便、價格便宜。

質疑:既然煤炭作爲能源,具有這麼多的優勢,爲什麼我國政府還計劃把天然氣開發和利用作爲21世紀能源結構優化和石油工業產業升級的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從正反兩個方面深入比較煤炭、天然氣資源在開採、運輸、使用方面的優缺點,着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探究:如何大力開發我國的天然氣資源

出示“天然氣資源分佈圖”:在歸納總體特徵:西多東少,北多南少,陸上天然氣主要集中分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陝甘寧的鄂爾多斯四大氣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與合作,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我國東西部地區天然氣資源發展的前景:①東部主力油氣田陸續進入了產量全面遞減階段,增產難度大;②西部地區成爲我國油氣工業新的戰略接替區。進而深刻理解“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油氣發展戰略。

再次質疑:我國西部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爲什麼長期得不到充分的勘探開發?使學生從西部地區天然氣田分佈的自然條件、經濟能力、技術力量及能源消費需求多個角度總結西部油氣開發的限制性因素。

激疑:因爲西部油氣開發面臨的困難,我們就眼睜睜地看着豐富的天然氣沉睡在地下,而東部地區則飽受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的困擾嗎?我們該怎麼辦?在前面剖析了能源結構調整及重點分析了我國油氣開發的戰略重點轉移的基礎上學生自然而然的'提出“西氣東輸”的策略。

立即追問:“西氣東輸”是否可行?提供“我國東部、中西部地區能源生產、消費佔全國的比例圖”,從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的角度印證“西氣東輸”的可行性。

以上教學由教師創設問題情景開始,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反覆質疑,誘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符合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教師在活動中及時點撥,適時提供材料對學生的觀點加以驗證,注重生生、師生互動,並加強個別化指導,真正體現“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

4、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採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從經濟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等社會經濟影響以及對生態環境的有利和不利影響兩個方面討論“西氣東輸”工程對西部和東部地區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列表總結。

以上教學旨在爲每個學生提供發表自己的看法、認識、見解的機會,有利於挖掘羣體的潛能,培養合作的精神,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空間。

5、班級交流,學習互補

出示西氣價格圖片,提供資料討論是否應該提高天然氣的價格,以促進西部的發展。透過小組之間的辯論,得出結論:提高價格只是一時一方之利,而西氣東輸不僅有利於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有利於促進東西部的協調發展。即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東部發展和西部發展的雙贏。

天然氣作爲一種清潔的能源,有利於東部地區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但是否說明“西氣東輸”工程有百利而無一害呢?

透過以上教學培養學生的環境觀、資源觀、發展觀和人地協調觀,同時也有利於學生辨證思維的訓練和培養。

6、總結評價,能力提高

“西氣東輸工程”是我國“資源的跨區域調配”的一個縮影。除此之外,我國還有哪些大型資源跨區域的調配工程和項目?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或角度瞭解這些工程或項目?

1、從報刊、網絡等媒體收集南北方水資源的分佈和用水資料,分析南水北調的原因,應用本節課學到的分析方法和分析過程評價該工程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2、從報刊、網絡等媒體收集我國東西部地區電力資源相關資料,分析西電東送的原因,應用本節課學到的分析方法和分析過程評價該工程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評價的重點不在於對教材案例的重現,而在於考查學生能否運用地理基本原理來解決新的問題。因此,在進行學生評價的時候,引入新的案例來進行,這樣的考查,有助於教師瞭解學生是否能夠真正達到課標的要求,是教學中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較好的形式。

五、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