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區域地理課件:西亞

西亞又稱西南亞,亞洲西南部地理區。位於亞、非、歐三洲交界地帶,在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裏海(內陸湖泊)之間,聯繫歐洲、亞洲、非洲,聯繫印度洋和大西洋,故有“兩洋五海三洲之地”之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課件:西亞的內容,歡迎閱讀借鑑。

區域地理課件:西亞

教學要求

1.讀圖說明西亞地區的範圍、位置;分析本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確西亞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及西亞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透過讀河流圖及氣候圖,分析本區水資源狀況,並討論由此可能產生的地區爭端和衝突。

4.透過閱讀材料及圖片,使學生了解西亞地區的文化差異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標

1.透過以上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讀圖能力,以及對地理資訊的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當今的熱點問題.

3.從西亞最具特色的節水農業中獲取適宜發展我國農業的經驗。

情感目標

聯繫當前西亞動盪不安的世界局勢,進一步培養學生珍愛和平、反對戰爭、創造美好

教學重點

1.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亞豐富的石油資源及西亞石油對國際市場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西亞石油對國際市場的影響,西亞重要的石油運輸線;

2.西亞的主要農業區和畜牧業區及農牧業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3.西亞地區的動盪不安與本地區的位置、資源的關係。

結構分析

本節內容設計思想:(1)重視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地區和國家出發,從引導學生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問題和熱點地區出發,選擇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半個多世紀裏,世界上衝突、戰爭最頻繁的熱點地區;(2)圍繞西亞之所以成爲熱點地區的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及宗教文化差異問題逐一鋪陳展開,並採取揉和的方法,將本區的氣候特徵、經濟發展、居民特徵和國家風俗習慣等內容連帶寫出;(3)以上述知識爲線索,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重點在於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以及總結規律、原因分析、資訊判斷等項能力的培養;(4)透過對本地區資源問題的探討,如石油資源的多、水資源的少,以及與此相對應的經濟特徵和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等內容,突出了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觀,以及人地協調的觀念。

內容點析

這是一片連結歐亞非三洲的土地,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在這片土地上起源。戰爭與和平,東方與西方,歷史與現實在這裏交匯,民族矛盾,宗教糾紛,領土爭端,對石油和水資源的爭奪,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侵略和壓迫,使這片土地長期動盪不安,戰火連綿。幾千年歷史紛爭留下來的恩怨至今還沒化解,新的錯綜複雜的矛盾又使這片土地成爲當今世界的焦點。總之,西亞地區由於其在世界地理中的獨特性、重要性和與時事緊密的聯繫性而入選本教材。

教材從新聞媒體對西亞戰爭的報道引出本節的教學內容,角度新穎,用意明確,突出了地理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

這一地區的地理問題與時事關係密切,是世界性熱點地區。從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以及培養學生“人文關懷”意識出發,引導學生關注世界時事十分必要。

在這些新聞資料的基礎上,非常自然地引出本節的中心問題:“這個地方爲什麼戰爭不斷?”鼓勵學生從對相關新聞的關注中,提取有效地理資訊(填出或解釋有關西亞的詞語,說說你印象中的西亞),從而增加學生對地理問題的敏感度,也爲後文進一步分析問題進行知識上的鋪墊。

2.西亞的範圍

3.“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導致西亞地區長期成爲東西方經濟、政治及軍事利益衝突焦點的原因之一。教材以組圖的方式,將從不同角度反映其地理位置的地圖集中呈現給學生,由遠及近地展現西亞在世界中的位置、西亞地區圖及西亞的咽喉要地──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地圖。

關於西亞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教材沒有過多的文字介紹,是希望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透過讀圖得到相關資訊及結論:西亞地區聯繫亞歐非三大洲,藉由“五海”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

值得注意的是,“五海”之中,裏海其實是世界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內陸鹹水湖;而“五海”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海灣──波斯灣,更是熱點中的熱點地區。至於波斯灣的重要之處,在這裏可不必展開講解,後面講到石油資源時再加以強調。

教材關於本區主要的國家、重要的海峽和運河都沒有文字介紹,只突出了地圖資訊。其目的也是希望學生從讀圖入手,初步培養地理分析、判斷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讀圖找到本區主要由哪些國家組成;明確主要海峽和運河的位置及名稱,特別是對大洲交界處的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應重點進行分析。

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使西亞地區成爲東西方交通要衝,也成爲殖民主義國家向東方擴張,並掠奪西亞石油的戰略要地。所以,100年間,英、法兩國把持蘇伊士運河,以及埃及爲奪回運河主權所作的鬥爭,也構成了本地區長期爭端之一。教師可在此補充一些相關資料,使學生加深印象。

教學中還應引導學生觀察本區地形主要特徵──高原爲主,沙漠廣佈,以便爲分析本區的經濟特徵及水資源狀況作鋪墊。

1. 豐富的石油資源

教材關於西亞經濟沒有面面俱到,而是簡明地切入豐富的石油資源這一主題,由此引出石油資源對本區的意義和對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隱蔽地說明石油問題是西亞成爲世界熱點地區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亞石油的分佈、產量、儲量、出口量及輸出路線、輸出國家,是這一段重要的知識點。但以上知識點大多並沒有由課文直接給出,而是力求引導學生從地圖和“活動”入手,自己探求結論。在這裏,石油分佈圖,石油儲量、產量、出口量的扇形圖,石油輸出路線圖是細化的“課文”。“活動”中還要求學生觀察各航線中的重要海洋、海峽和運河,並透過填寫表格加以歸納。從而使學生再次對本區重要的地理位置加深理解。豐富的石油資源使西亞在世界經濟中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也使西亞成爲國際上的矛盾焦點地區。

石油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教材中提到“由於石油資源採一點就少一點,所以這些產油國家,都在考慮石油資源採完以後,本國的經濟出路問題。”由此,教材涉及到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這些石油國在發現石油前大都是貧困的農牧業國家,石油枯竭後,他們的經濟出路又在哪裏?教材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這樣的問題,但卻給學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間,也爲教師設計課堂討論,在教學中滲透能力和價值觀念的培養目標提供了線索。

2. 匱乏的水資源

西亞資源的一多(石油)一少(淡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西亞地區地處乾旱地區,多數國家水資源奇缺,有些國家沒有河流,或只有季節性河流。人口增加,工農業的發展使本地區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所以對於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水平直接影響到這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水資源的分佈不均又進一步加劇了本地區各國間的矛盾衝突。

教材由水資源匱乏這一突出的地理問題,將本區的地形、氣候等相關地理特徵自然而然地揉和引出。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應注意兩方面的關係:一是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即地理位置對氣候的影響,地形、氣候對河流的影響等;二是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係,如水資源匱乏對西亞各國生產和生活的影響,以及水資源分佈不均成爲西亞各國矛盾的又一焦點等。上述內容,教材文字中同樣沒有明確介紹,而是透過地圖與活動課文的有機結合,引領學生的思維橫向聯繫,縱向深入,自行探究地理事物的內在關係。

這段教材涉及到讀圖的基本技能訓練,如讀世界氣候分佈圖,找到西亞主要氣候類型名稱及分佈;讀麥地那氣溫和降水量圖,描述熱帶沙漠氣候的特徵;讀西亞的河流圖,瞭解西亞水資源分佈不均。

讀圖能力培養雖然不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內容,在讀圖分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資訊判斷、特徵概括、規律總結等思維活動,進一步解析“西亞爲水而戰”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性的地理思維能力。

3. 文化差異

4. 西亞地區是三大宗教的發源地,是伊斯蘭文化的核心地帶以及阿拉伯人的聚居區。而信仰猶太教的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土地之爭、宗教文化之爭由來已久,並愈演愈烈,成爲西亞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應強調,在世界各國的關係中,應當倡導公正、平等的觀念;應當強調對話而不是對抗;應當同情弱小而不懼強權。在強調人地協調的觀念的同時,也應呼籲世界和平,強調民族之間、種族之間的和諧相處。

以上觀點雖然沒有直接由課文給出,但教材中給予的資訊和“活動”的編排,爲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供了充分的契機。教師恰如其分的講解和引導應是達到以上思想教育目標的關鍵。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教材分2課時講授。

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建議在教學中注意以下問題。

1. 本課與時事聯繫緊密,在課前可安排學生透過報紙、電視或互聯網,有意識地收集相關的新聞報道和時事評論、分析資料,以便在課上引導學生從事實出發,有充足的思維素材,展開進一步的學習。但要注意,對一些政治事件及相關名詞、概念的解釋不必過多。

2. 本課教學中地圖的使用率較高,多爲各部分文字教材的引申內容、細化內容,是學生逐步深入的思維活動的基礎和依據。授課時要注意每幅地圖不同的呈現形式及不同作用,對地圖資訊要進行有效的提取和充分的挖掘。要引導學生學會從地圖入手,從感性入手,探究性地學習地理知識。

3.在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活動爲主,教師講述爲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樹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新課引入──“長期的熱點地區”】 新課匯入部分,建議採取以下方式。

1學生活動。課前可安排學生透過報紙、電視或互聯網,有意識地收集相關的新聞報道和時事評論、分析資料。上課時,結合課文中給出的詞語,以及自己課下收集的資料,以“我印象中的西亞”爲題進行1分鐘左右的發言。

教師設問:“西亞爲什麼會戰爭不斷?這個地區爲什麼會成爲長期的熱點地區呢?”──引入新課。

2.播放錄像。教師課前蒐集有關錄像,如第一部分“千年爭端,今日焦點”。

看錄像時,要求學生記錄並思考:(1)西亞的地理概念是什麼?(2)西亞地區的千年爭端因何而起?(3)西亞成爲今日焦點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學生看錄像後,結合書上資料,分小組對以上問題進行討論,再做出簡要回答。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出若干條“熱點因素”,如“運河之爭”、“石油之爭”、“淡水之爭”、“宗教之爭”、“領土之爭”等,在板書中以框題形式書寫,然後再逐一具體分析講授。

【三洲五海之地】

1.教師提問:西亞地理位置具有什麼特點,使其成爲東西方勢力爭奪的熱點?討論並回答。

2.向學生闡明“西亞”概念和名稱起源。

3.引導學生指圖說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義和具體位置,並指出本區還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教師應特別指出“裏海”與其它四海的不同,並強調“海洋”與“湖泊”以及“內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別。

4.提問:讀圖說出“土耳其海峽”與“蘇伊士運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麼樣的重要性?

(1)同爲兩大洲界線;(2)土耳其與埃及因此成爲地跨兩大洲的國家;(3)歐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國家的海上道路因蘇伊士運河而大大縮短,方便了西方國家向東方的殖民擴張和資源掠奪。如課時允許,還可對蘇伊士運河的歷史和與埃及經濟的關係作補充介紹。

【豐富的石油資源】

1.提問:提到西亞就不能不提到石油,而爲什麼說西亞是世界石油寶庫呢?

建議引導學生透過閱讀教材,從地圖和“活動”課文入手,從空間(分佈)和數量(儲量、產量、出口量)兩方面探求結論。

2.教學中要注意不同形式地圖的作用,如透過讀西亞石油分佈圖,可使學生明確西亞石油主要分佈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可對照世界政區圖,由學生說出主要的產油國。

3 在以上活動的基礎上,教師還可進一步引導學生透過讀圖,分析三條航線的優勢差異,如提問學生:同樣是輸出至西歐各國,航線a和b的差異何在?(a航線經蘇伊士運河,至歐洲的距離最短,運費最經濟,但由於運河地狹水淺,油輪噸位不高;b航線經非洲好望角,至歐洲的距離較長,但水道寬闊,可通行巨型油輪。)

4石油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

教師應由此引導學生關注人類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相互關係,也可由此初步探討單一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形成知識綜合思維的意識和能力,並滲透能力和價值觀念的培養目標。

可引導學生結合本區地形、氣候圖,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 這些石油國在發現石油前,經濟以何爲主?(乾旱缺水,高原山地爲主──灌溉農業及牧業──經濟落後貧困)

(2)石油枯竭後,他們的經濟出路又在哪裏?(發散討論)

【匱乏的水資源】

1.從本區氣候特徵入手,引導學生說出爲什麼在西亞地區,水資源比石油資源更寶貴?進而討論水資源匱乏會對本區的生產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2.引導學生分析本區水資源分佈特徵(分佈不均,多國共用),進而分析“爲什麼說西亞一直在爲水而戰?”

3.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不依靠戰爭,西亞各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建議以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和以色列的節水農業爲例,加深學生對良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協調人地關係的認識;還可以舉從鄰近的土耳其等富水國家輸水的例子。)

4、西亞解決水資源的途徑對我國西北有什麼借鑑意義?

【文化差異】

1.建議以錄像、圖片資料等直觀素材介紹三大宗教文化的差異性。

2.讓學生收集有關阿拉伯文化和風俗習慣的資料,在課上相互交流。

3.透過錄像,活動──巴勒斯坦問題”,開展以下討論:

(1)談談你對阿以衝突的認識?(或爲什麼說阿以衝突是西亞問題的核心?)

(2)你認爲世界各國發生矛盾時,應以什麼樣的態度來解決纔是最明智的?

【全課小結】 板書: 長期的熱點地區 三洲五海之地 豐富的石油資源

匱乏的水資源 文化宗教衝突

學生課外作業:要求學生每人寫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題目是“我所認識的西亞”,對本課的學習做一個總結。

教學反思

利:其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學習起來事半功倍。這是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它將對學生終身學習地理乃至其他知識產生深遠的影響。

其二,“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了《西亞》這節內容,我們從中獲得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我們有用嗎?從西亞經濟的發展中學習可以借鑑的經驗,就是對我們有用的知識。而這樣的知識是極富有生命力的。

其三,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以生爲本”理念,學生參與、實踐加強,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培養。

其四,體現了學科的綜合、滲透。

弊:1、內容較多,時間不夠充分,學生強化、鞏固不夠。

2、需要學生有足夠的相關知識的儲備,否則教授和學習都有難度。

標籤:課件 地理 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