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數學說課稿模板彙編8篇

說課稿2.59W

作爲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數學說課稿模板彙編8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是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四章《相似圖形》的最後一節內容。在學生學習完相似圖形等知識後,利用它們認知位似圖形,這一節是第四章學習的綜合運用,強調學生對相似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位似圖形概念。因此說這既是一節新課,也是一節複習課,理解位似圖形時要用到前面所學的相似知識如相似比等,並且這節的學習也爲後面的課題學習《製作視力表》打好了知識基礎。

2.教學目標:在本節的教學目標設計中,我從以下四個層次說明,第一,在識記上要求學生能認識位似圖形,找出哪些圖形是位似圖形;第二,在理解上要求學生能從對圖形的觀察中得出位似圖形的一般特點,自已歸納出位似圖形、位似中心、位似比的定義;第三,在掌握上要求學生能作出一個圖形的位似圖形,並利用這種方法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第四,在應用上要求學生能利用圖形的相似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在有關的學習和運用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良好習慣。

3.教材內容:本節課首先向學生展示一組形狀相同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圖形,尋找圖形的特點,並由學生總結出來,由此理解本節中的位似圖形、位似中心、位似比的概念。再透過做一做,讓學生判斷是否位似圖形,根據總結出的定義找出位似中心,並動手度量,理解位似圖形中的位似比。最後引導學生完成想一想中的動手任務,即作出符合條件的位似圖形。教學中重點在於引導學生理解位似圖形的性質,難點在於作出規定位似比的位似圖形,關鍵是學生對位似比這個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圖中找出兩個位似圖形的位似比。

教法學法:

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本節教學中主要由學生自主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並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教師主要任務是設定教學情景,並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地觀察活動,有選擇性地進行動手操作指導,部分地參與學生分組討論和交流。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學程序:

一、匯入新知

情景設定:一組從一個鏡頭放出的圖片,大小不一,形狀相同,按順序排列,動畫演示從放映機中放映圖片的效果;在第一張圖片上標出點A,在第二張圖片上相應的位置標出點B,鏡頭標爲點P,圖形編號依次是①、②、③。

教師提示:讓學生連接A、B並延長,看能不能經過點P?然後在圖①上換一個位置標點,再在圖②上標相應點再試一次看能否經過點P?

設計思路:爲了讓學生透過觀察認識到這些圖形首先是相似圖形,特別是每個圖形的對應點所在的直線都經過同一個點,爲學生總結出位似的定義打下基礎。另外學生在演示後自己動手再找一處類似的點,在另一張圖中找它的對應點,並連接起來延長,自己實踐這一過程體會位似中心的含義。在得到位似圖形定義的同時,也讓學生思考:如果沒有畫出圖上的P點,怎麼把它找出來?即如何確定位似圖形的位似中心P點的位置。在對定義的敘述中並不強求學生能一次完整地說出來,可以在全班範圍內交流各組結論,達成共識,這樣對概念的理解會更深刻。

二、做一做

這部分安排了三個圖形,先讓學生判斷這三個圖形中哪些是位似圖形,哪些不是,並說明理由(根據剛纔總結出的位似圖形定義)從而更進一步加深對位似的理解。

情景設定:三組圖形,其中第一、三兩組是位似圖形,第二組不是。

教師提示:肉眼觀察圖形,然後試着找一下位似圖形的位似中心(也就是對應點都經過的那個點),讓學生明白位似圖形首先是相似圖形,並求出它們的相似比來,再度量出任意一對對應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把這個值同相似比對比。從而得到結論:位似圖形上任意一對對應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之比等於位似比。

設計思路:目的在於透過學生自己觀察,動手畫圖、計算得出位似圖形的這一性質,在這個做一做中,學生用到的知識包括幾何繪圖,求線段的比,相似比概念以及位似中心、位似比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由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學生代表闡述結果。這裏學生易犯的錯誤主要是對應點的選取,如果是多邊形,可提示學生沿多邊形的邊依次選擇點,並作好標記。

三、想一想

回顧本章第三節中用橡皮筋放大圖形的方法,即相似圖形的畫法。讓學生複習畫法,實際上這樣放大後,兩個圖形是位似圖形。然後仿照這種做法,給學生一個圓形放大,使放大後的圖形與原圖形的位似比分別是3和4。

情景設定:課件演示橡皮筋放大圖形的過程。

教師提示:先認識這種做法的合理性,鞏固這種放大圖形的方法,進一步理解位似的概念。再讓學生動手實際做一次,由學生代表來說明自己小組的做法及爲什麼這樣做。特別是說清如何使位似比分別是3和4。

設計思路:目的在於讓學生應用所學的位似知識來完成放大圖形的工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操作前先由教師實物演示用橡皮筋放大圖形的過程,讓學生複習這一操作,再自己實踐。在複習操作時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說明這種操作的合理性。

四、隨堂練習

綜合運用本節中學習的位似圖形知識完成放大和縮小圖形的任務。

情景設定:三角形ABC,任意在三角形外取一點O,連接AO、BO、CO,取其中點D、E、F。

教師提示:結定條件學生畫出圖形,連接D、E、F得到的三角形即是將原三角形縮小一半後的新三角形,請學生說明爲什麼是原來三角形的一半。再讓學生思考如何放大原三角形,強調位似比即對應線段的比。完成後讓學生說明自己做法的合理性,再次強化對位似相關概念的理解。

設計思路:安排這組練習的目的在於利用學習的位似知識解決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放大與縮小圖形。

五、小結

透過本節課中對位似圖形的觀察,學生得出位似圖形的有關概念,透過做一做加深對位似中心,位似比的理解,並會求位似比,知道位似比即是位似圖形上任意一對對應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之比。透過想一想複習了相似比知識,掌握放大和縮小圖形的方法。最後透過練習應用位似知識來完成放大和縮小的實際操作,加深對位似知識的理解。

六、作業

習題4.12

第一題利用位似性質說明平行關係,綜合運用位似、相似、線段的比、平行線的判定等知識,這也是本節知識的一個重要應用。

第二題利用本節中學習的作位似圖形的方法放大一個已知圖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見課件。

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吃西瓜》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的第五課時,是學生剛認識了簡單的分數及會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爲五年級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打下基礎。教材結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利用直觀的圖形,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進而抽象出算法,達到熟練計算。

二、說學生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的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分數的意義也理解的較好,但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第一次接觸分數計算,理解算理和抽象出算法都會比較困難。在教學中要創設生動的情境,藉助對直觀圖形的操作,逐步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建構。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能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動手操作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

三、教材處理

本節課我充分尊重教材,將整節課置於生動的情境中,以觀察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爲主要形式,使學生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同時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透過運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解決如何計算1減幾分之幾的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基於上述設想,爲了有效的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一) 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在這裏我設計了兩個複習環節:

一是利用不同圖形動手摺、畫請出自己的分數朋友;

二是幫助老師請出4/4,繼而再用圖形表示出類似於4/4這樣的分數。

這是我採納網友的建議,將舊知的複習置於生動的情境中,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對舊知的複習。類似於4/4這樣的分數意義的感知,滲透了單位1,爲解決難點埋下了伏筆。這個環節課堂上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興趣盎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讓學生聽故事提煉數學資訊。接着根據資訊,提出數學問題。此時及時切入到本節課要解決的三個分數問題。

新課伊始,創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善於發現數學資訊及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爲新知教學作好情感上的鋪墊。

(三) 實踐探究,解決問題

此環節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法。

分四個層次:

1、根據問題列式,猜想結果;

2、同桌合作利用圖形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3、討論交流理解算理;

4、練習計算加法算式,在觀察討論中抽象出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法。

這一步是學生初步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探索抽象的數學知識,我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步:探索同分母分數減法。

由於有了上一步解決問題的經驗,這裏我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索,在集體交流時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最後在觀察與討論中對計算方法進行概括總結,完成由直觀操作到抽象概括的過渡。在這一步學生剪的時候出現了認識上的錯誤,我及時抓住這一課堂生成,引導學生討論錯誤產生的原因,進而發現了用擦的方法表示減的過程更加直觀,簡便。

這兩步教學中分別討論加減法計算方法有些費時費力,再設計時將綜合起來概括,這樣會更加科學有效。

第三步:探索1減幾分之幾。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爲了突破難點,除了在複習階段進行鋪墊之外,我設計瞭如下的環節:

1、 獨立思考,列出8/8-5/8這個算式並計算,交流時說說想法。然後教師啓發列出1-5/8這

個算式,讓學生說一說1代表什麼?再利用圖形來探索如何計算。接着出示兩個帶有圖形的算式,1-2/5= 1-5/6= 讓學生計算,目的是使學生明確將整體1化成分母是幾的分數,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

2、討論概括出1-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

這一步教學,在課堂實踐中發現,經過前面的鋪墊,學生在課堂上再利用圖形操作探索1-5/8怎樣計算已顯多餘。再設計時,可直接思考、討論怎樣計算,會更利於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以上這三大步教學,採用了數形結合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練習是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根據網友的建議:數學練習要遊戲化,避免枯燥,我將教材中習題置於遊戲中:

1、分綵帶。目的是既檢驗學生對於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掌握情況,又豐富了學生對於線段圖這種數學模型的感知。

2、贏禮物。讓學生透過計算幫助小熊兄弟倆贏禮物。目的是脫離對直觀圖形的依賴,進行直接計算,鍛鍊抽象思維能力。

3、吃蛋糕。透過計算,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其愛上數學。

課堂上學生的積極踊躍,足以證明了網友們建議的正確性。

(五)總結收穫,拓展延伸

學生談一談有什麼收穫,怎麼學到的。總結由關注結果走向關注過程,體現發展性。

課後安排調查本校男女學生數,並提出有關分數方面的問題。把學生探究的興趣延伸到了課外生活中,讓數學問題成爲學生樂於交流探討的話題,真正把數學變成生活中的數學。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性說課,希望專家給予指導。

數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知識在教材中的前後聯繫及作用。

《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和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簡單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爲以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2、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教學大綱對知識、能力、思想教育的大目標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透過實物、圖形和學生熟悉的具體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知道幾分之一這樣的數是分數,能正確地讀寫幾分之一,並能藉助圖形明確幾分之一的含義。

(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能借助圖形學生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能力目標:透過小組合作、討論操作,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

3、本課知識的`重難點:正確認識幾分之一的含義。

二、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的一開始,我運用《西遊記》中的人物,編輯了唐僧給徒弟分桃的故事,把學生帶入故事的情境中,喚起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新知的動機,透過3次分桃,引出了“一個桃子2人平均分,結果應如何表示”的矛盾,在問題與舊知的衝突中,學生激起了對新知濃厚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從而爲新授部分作好了輔墊作用。

2、從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建立概念。

例1~例5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讓學生透過均分一塊餅、折一折紙、折一折繩子、均分線段等大量的實物及圖形的操作實踐活動,在積累大量感性材料基礎上,逐步形成有關分數的正確表象,初步認識到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3、注重合作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在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中,設計了一組塗色部分都是圖形面積的練習,引出一道思考題“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然後老師放手讓學生用一個圓自己動手去驗證一下自己的觀點,並透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不僅達到了強調“平均分”的目的,而且思考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也教會了學生透過實踐尋找例證的學習方法,另外,透過同桌兩人互相合作折出一根繩子的等合作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從合作中發現問題,並透過合作實踐自己解決問題。

4、聯繫生活實際,促進認識的發展和評比。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你能不能結合你的學習和生活,說一個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運用分數的例子?” “相同大小的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這樣的例子嗎?”這些提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也讓學生在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聯繫與比較過程中促進了認識的發展、深化,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歸納、概括、比較的能力。

總之,本節課第一注重呈現矛盾、巧設懸念,以激趣爲基點,層層深入;第二注重融知識與能力爲一體,鼓勵探索,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鍛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力求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愉快;第三注重直觀、形象的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促進了學生思維的不斷突破和發展。

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71頁至72頁的內容及相關練習題

2、教材簡析

教材創設了“電視廣告”這一計算電視廣告費用的情景,讓學生利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並能運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四則運算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基礎上進行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中同樣適用,也爲將來進一步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透過計算電視廣告費每秒多少元,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致的。

(2)能夠正確地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3)能夠利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確定依據《電視廣告》也就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這一知識的地位和作用,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徵,本課設計的一切教學環節和活動都是爲了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四則混合運算是學習數學的硬功夫和基本功,方法很簡單,但因爲種種原因,在做題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因此這是本節課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是我們底張教學學區去年以來學習江蘇洋思中學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先學,以學定教,當堂完成所學內容,不拖欠,不把新知識帶到課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少代替,少包辦,時刻相信學生就是一顆神奇的種子。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巡視環節,充分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以存在問題定教,做好二次備課,做到學生會的不講,經過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學會的不講,學生透過討論學會的不講,將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

根據新課程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首先把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接着引導學生自學課本,放手讓學生思考和發現,尋找出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方法,最後讓學生多做練習,掌握計算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數學是對生活的提煉和對生活的超越。匯入時,先引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以設問的形式匯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了新課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學有目標,克服了盲目性。

3、自學指導環節(一)、個人風採。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在做好新舊知識銜接(知識回憶)的同時,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問題,發現相似點,爲突破難點奠定基礎。透過巡視,我對學生的整體情況有了初步的掌握,及時的發現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以存在問題確定下一步教的方向和重點,讓課堂高效化。

4、自學指導環節(二)、集體智慧。這也是我的精講部分,前面有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教師的作用就是“點睛”, 將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一致寫於黑板上就可以了。然後讓學生說,再次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5、自學指導環節(三)、留住你的風采。也就是當堂訓練環節,檢測每位學生是否達到學習目標。讓學生個別板演,教師充分巡視,發現問題,先讓學生們之間相互解決,實現“兵教兵”,教師在一旁點撥。

6、自學指導環節(四)、風采依舊。透過練習題,讓學生髮現:在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中,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中完全適用,加強了知識的完整性。

四、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顯得有些簡單,只將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一致寫於黑板之上,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時也是本節課的精髓所在。

數學說課稿 篇5

一、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

1、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爲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後“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侷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後,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於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透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儘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並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爲1/32比1/8大,於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對於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後,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當問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就更願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於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麼,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分數,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數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是來自密山市興凱湖鄉中學的一名數學教師,姓名姚寶昌。現任教數學學科。我今天參加說課大賽的題目是《一次函數圖象的應用》。下面我說課開始,請各位評委對於不當之處給予批評指正。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繫十分緊密,設計正是基於以上考慮而進行的。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內容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京師範大學版的數學教材八年級上冊的第六章第五節,課題爲《一次函數圖象的應用》。本節課爲第一課時。其主要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一次函數的意義、一次函數的圖象及其性質、確定一次函數的表達式的基礎之上,透過開展經歷體驗探究活動,進行應用一次函數的圖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發現一元一次方程與一次函數之間關係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過程中“數形結合”思想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本節課中將要探索的“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係”,將爲學生今後探索“一次函數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關係”以及“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係”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這也將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問題。同時,本節課的重點就是要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應用意識。函數是描述客觀世界變化規律的重要數學模型,在現實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初中階段,學生主要接觸並學習三類函數,即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和二次函數。最先學習的便是一次函數。在整個函數知識體系中,對於圖象的感受、解讀、分析特別是應用函數的圖象解決問題是極其重要的內容,而一次函數圖象的應用是學生在整個學習生涯中所接觸的第一個相關內容,對於後續其它函數圖象應用的學習將積累寶貴的學習經驗和經歷,因此本節課內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對於本節內容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另外,一次函數圖象的應用這一知識點在學生中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考中,對於函數知識的考查,主要放在了一次函數上,分值在13分左右,在整個初中數學知識體系中,這一分值比例是很大的。而在一次函數中,又主要考查學生對於一次函數圖象的分析、解讀以及應用其解決問題。我省中考題中,多年來必有一道分值在8分左右的大題(25題)是在考查學生應用一次函數的圖象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上幾個方面足可以證明一次函數圖象的應用所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能力:

①、能透過函數圖象獲取資訊,發展形象思維。

②、能利用函數圖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

①、在親身的經歷與實踐探索過程中體會數學問題解決的辦法。

②、初步體會方程與函數的關係,建立良好的知識聯繫。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豐富數學情感。

②、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引發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及其確立的依據:

由於應用函數圖象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很好地對給出的圖象進行解讀,將數學語言與生活語言進行互相轉化,從圖象中去獲取資訊,發現存在的已知條件進而去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同時又考慮到一次函數圖象的應用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所接觸到的第一類函數圖象的應用性問題,因此要求又不應過高,進而確立了本節課的重點;在難點問題的確立上,考慮到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只注重當堂課的內容,而忽略知識之間的聯繫,特別是“數形結合”的學習意識還很淡薄,獨立探索學習發現問題的能力還比較低,例如“一次函數圖象與橫座標軸交點的橫座標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關係”學生就很難獨立去發現,必須由教師進行引導發現,基於以上原因,進而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具體爲:

1、教學重點:利用函數圖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2、教學難點:體會函數與方程的關係,發展“數形結合”的思想。

二、學情狀況分析:

1、學生現狀:

針對自己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瞭解情況,特別是在第六章《一次函數》前四節課內容的學習情況,分析當前學生現狀如下:

⑴、學生們整體性的學習目的較爲明確,在學習上有強烈的求知慾望。

⑵、學生整體上知識功底較好,在數學問題的解決上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方法。

⑶、學生們具有探索精神和實踐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有主動質疑的意識,有批判意識。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⑷、善於在親身的經歷體驗中去獲取數學的新知識,但在數學說理和數學證明上尚不規範,欠缺相應的經驗。

2、知識情況:

本節課的核心任務是組織學生透過開展經歷體驗探究活動,進行應用一次函數的圖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發現一元一次方程與一次函數之間關係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過程中“數形結合”思想的重要性。

3、預期效果:

學生在利用一次函數圖象解決簡單的問題上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因爲在第五章《位置的確定》中有關平面直角座標系及第六章前四節的學習中,學生在知識儲備上已完全具備。而在相關經驗上他們在七年級下學期第六章《變量之間的關係》一章中也早有所獲得。但在“數形結合” 、“數形轉化”以及用數學語言規範答題甚至包括探索一元一次方程與一次函數之間關係方面會有一些困難。

另外,本節課的教學時間會十分緊張,自己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將適時把握,恰當處理,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數學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

一、 說教材

(教材分析)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規律,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2、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二、 說教法

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而目標教學分層遞進正是因材施教的最好體現。目標教學分層遞進是從各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明確各自學習目的,使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獨立自主地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延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目標教學分層遞進這以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以全班教學爲主,小組學習爲輔,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原則分層教學。我力求做到:努力形成一種各層次學生都爭取“遞進”的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揭示知識規律使學生能學,展示知識過程,使學生會學,並利用觀察討論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知識概念,並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參與教學全過程。

三、 說學法

學生使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必須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正如荷蘭數學家費賴登塔爾所說:“數學使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種學會游泳。我們也必須在數學活動種學習數學,也就使在創造數學中學習數學。”基於上述思想,本節課我設想:

1、 動手實踐,培養學生髮現探索能力。

2、 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3、 抽象概括,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四、 教學過程

(一)前置補償,動機內趨

這一環節採用全班教學,複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同時設疑置問,激發學生求知慾,產生內趨力,爲分層教學打下基礎。

(二)分層目標,分層施教

分層目標有效的爲教學活動定向,引導教學過程的展開,同時也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思考去學習,爲衡量教學效果提供準確的標尺。分層目標要以學生低中高三各層次的學生學習可能性相適應:A層目標體現於基礎性,B層目標着眼於變通性,C層目標着力於發展性,爲分層遞進注入活力。

(分層次教學)

(三)分層練習,及時反饋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評測教學效果的重要標尺。因而,我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可接受能力在課堂中設計如下有坡度有層次的練習。

1、 基礎鞏固性練習

2、 變通發散性練習]

3、 綜合提高性練習

(四)分層總結,不斷提高

總結是強化重點,明確關鍵,揭示規律的重要環節,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新知有效地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建立有效的知識網絡。本節課我採用學生自己小結的方法,各層次明確自己學到了什麼,肯定每位學生積極探索,發現規律的精神,從而誘發繼續學習的積極性。

五、 最後值得強調

目標教學分層遞進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使一種重視人本思想的教學組織形式,因此在全體發展,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教學內容,班級條件學生題點而異!

數學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組是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第八章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主要學習和二元一次方程組有關的四個概念。本節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深化和應用,又是今後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預備知識,佔據重要的地位,是學生新的方程建模的基礎課,爲今後學習一次函數以及其他學科(如:物理)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建模的思想方法對學生今後的發展有引導作用,因此本節課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它們的解的概念,透過實例認識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也是反映數量關係的重要數學模型。

[數學思考]

體會實際問題中二元一次方程組是反映現實世界多個量之間相等關係的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能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重要作用。

[解決問題]

透過對本節知識點的學習,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

引導學生對情境問題的觀察、思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在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活動中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3. 教學重點與難點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上述地位與作用的分析及教學目標,本節課中相關概念的掌握是教學重點。

透過學生親身體驗,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的個數的確定。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希望平等交流研討,厭煩空洞的說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激發他們的興趣。一方面透過學案與課件,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自主練習,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人合作的精神,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感受成功的樂趣。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在教學中不只傳授知識,更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結論的方法。正所謂“教是爲了不教”。所以我採用引導發現法爲主,情景問答法、討論法、活動競賽法、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等完成本節的教學,真正做到教師的主導地位。

2.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節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歸納總結,運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開拓自己的創造思維。這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爲積極主動的探究,這也符合數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四、教學過程與課堂活動

爲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爲五個環節:

1.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NBA籃球聯賽情景再現,利用世界男籃亞裔球星林書豪激勵學生相信自已能夠創造奇蹟的勵志教育,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調動學生順利引入新課。

2.觀察歸納,形成概念

概念的教學,不糾纏於其語言本身,而是透過類比整合形成新的概念。由於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已經很瞭解,我主要採用了類比的方法,弱化概念的教學,強化對概念的正確理解,透過學案與課件相結合的方式,以題組形式分層漸進式訓練,讓學生明晰概念,鞏固概念,強化概念,提升能力。

3.拓展延伸,深入概念

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是一個不斷循序上升的過程,而教學過程更是一個生動活沷,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讓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腦動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當堂檢測,強化概念

透過課堂隨機選題的形式答題,透過合作小組交流,全班展示交流,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互相競爭,將小組的認知成果轉化爲全班同學的共同認知成果,從而營造寬鬆、民主、競爭、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從而充分體現數學教學主要是學生數學活動教學的基本理念。

5.反思小結,迴歸概念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培養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養成及時反思的習慣。

五、教後反思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在《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的報告中指出“沒有一個人能教好數學,好的教師不是在教數學,而是在激發學生自已去學數學”。只有學生透過自已的思考建立對數學的理解力,才能真正的學好數學。本節課課,我致力於讓學生自已去發現數學,研究數學,加強數學思想、方法及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不斷從“學會數學”到“會學數學”,但教無止境,課堂仍然留有遺憾,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從這樣的三個方面加強對課堂的研究:一是加強對學法研究、學情研究,讓教學方式與內容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更貼近學生實際;二是重視學生課堂的學習感受,營造民主、開放、合作、競爭的學習氛圍;;三是提高教學機智、不斷創新優化教學方法,科學、合理、靈活地處理課堂上生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