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說課稿2.69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說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理念

足球運動是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中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非常喜愛的學習內容之一,被人們稱爲“世界第一運動”。透過足球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的學習,足球文化匯入,創造文化氛圍使學生對足球文化有較全面的認識。同時發展學生速度,靈敏,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以及勇於競爭,頑強拼搏,積極進取,團結合作精神

二、說教材:

足球運動是世界上開展最廣泛、影響最大的體育運動項目,被譽爲“世界第一運動”。具有參加比賽人數多、集體性強;爭奪激烈、戰術多樣、趣味濃厚、容易開展的特點,所以他受到人們普遍的喜愛,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學生。透過足球運動,能全面發展人的身體素質,提高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增強人的體質;能改善人的心理素質,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和鍛鍊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堅忍不拔、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是一項有很高鍛鍊價值的運動項目。

本課教學內容是足球運動中的腳內側傳接球。腳內側傳接球是足球運動中最基本的技術,在比賽中運用得最多,主要用於傳球和射門。這部分內容是足球基本技術中的重點教學內容,是在初中教學的基礎上提高了動作的難度和要求,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和掌握,對於綜合運用技術的能力,體驗足球比賽中攻防對抗的特點十分重要,是足球技術的基礎。

三、說學情:

本次課的授課爲七年級150班,共36人。學生體育的運動技能雖然有差異,但初中學生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採用了講解、示範、啓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 認知目標:理解腳內側傳接球動作概念。

2. 技能目標:鞏固提高運球、腳內側傳接球、對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協調等身體素質。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果斷、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五、本課的重、難點確定:

重點:腳內側傳接球技術動作、對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

難點:腳內側傳接球動作的正確性、傳球的方向性和力量。

六、說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啓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全課的組織形式爲整體教學。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練習與教學爲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循序漸進、分解和組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又陶冶了學生情操。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1’)

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二)準備部分(7’)

(三)基本部分(32’)

1、講解示範踢球的腳上部位,並提出腳踢球的五個環節。(6’):

爲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教師啓發指導,佈置練習思考:各種腳部位踢球如何運用,助跑方向和支撐腳位置的練習體會提問。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主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2人一組,一人踩球,另一人做跨步踢球和助跑踢球練習(交換進行)(7’):

體會腳觸球部位,同時自主體會助跑方向和支撐腳位置。

3、2人一組,相距5米,用腳內側互相踢球練習(7’)

組織學生分散練習,體會助跑的方向,擺腿的路線、方法及兩腳的配合。

4、總結討論各種腳法的運用(2’)

集合學生進行總結討論:助跑方向,支撐腳的位置。

腳觸球的部位是否準確,是踢球質量的關鍵,踝關節的緊張程度和腳形控制是極爲重要的。三種腳背踢球時,踝關節要繃直,要緊張固定。這樣踢球纔能有力、準確觸球及防止踝關節受傷。

5、定位球踢準練習球(4’)

學生在集合隊形基礎上成圓形散開,運用各種腳法對準圓心踢準練習。

6、遊戲:“逗猴”(6’)

透過遊戲,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腳踢球技術,同時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結束部分(5’)

1、放鬆(3’) 2、對本課進行小結3、佈置收回器材(2’)

八、場地器材:

1、場地:足球場;2、足球15只

九、預計教學效果:

預計平均心率爲:125--135次/分,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20世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因爲本課教材是這個學期最後階段的學習內容,所以我認爲應注意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本學期學到的閱讀方法,認真閱讀課文,體會課文在語言表達方面的特點,樂於與同學討論疑難問題,交流閱讀體會。

本課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如下:1、認識5個生字,正確理解新詞。2、讀通課文,能聯繫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3、瞭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轉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轉變爲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在教學中力爭擺正自己的位置,給學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間。

課前,我佈置學生預習了課文,同時,他們也透過上網,蒐集了一些20世紀的科技成果資料。這些課前準備對學好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幫助的。本課教學安排兩課時完成,我主要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想法:

1、質疑解疑

讀書,貴在有疑,這是古今學者的共同體會和寶貴經驗。我們培養的應該是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應該是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人。課文的題目往往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作者思想感情的閃現。因此,我請學生抓住課題提出問題,抓住了課題,往往就抓住了課文的內容,抓住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然後我請學生帶着疑問進入課文的學習,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分析去讀懂課文。

2、讀中感悟

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而朗讀又貴在一個“悟”字。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科普類文章的感情色彩較淡,因此並不注重感情朗讀的訓練,但我認爲,要理解文章的內涵讀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本堂課上,我儘量多安排學生朗讀,並且着重抓住了課文第一段“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和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進行了朗讀的指導和點評。我認爲這兩句話,很生動地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3、學習語言

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是語言教學,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中,我先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瞭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說說農耕社會人們還沒有什麼。接着,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紀科學成果。在這樣的對比過程中,學生既感受了農耕社會與現代社會巨大的區別,又在收集資料中積累了語言、模仿運用中訓練了語言。

三、說學法

新時代對孩子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把學生放在首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引導、組織他們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1、開拓文字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讓語文課堂教學向生活化拓展,從而活化語文學習。課前,我組織學生透過各種途徑瞭解農耕社會時的生活狀況,並收集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料,讓學生在鮮活、豐富的社會生活和語文學習的融合中體驗生活的樂趣。

2、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樣不僅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在體會“20世紀前後人們的生活有什麼不同?”這一環節中,我請學生與同桌合作學習,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爲學生創造了向他人學習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3、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閱讀文章的一種好習慣。讀書動筆,能夠幫助記憶,掌握書中的難點、要點;有利於儲存資料,積累語言文字;也有利於擴大知識面,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學習重點段落時,我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並圈劃重點詞句,同學們在邊讀邊劃邊思中,深入體會文章,並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安排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重在瞭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第二課時重在體會科普文章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第一課時教學過程如下:

1、神話故事匯入,揭題質疑;

課前跟學生聊一聊神話故事《西遊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讀悟結合,研讀課文;

透過朗讀,交流,解決課前提出的疑問。

4、小結收穫,暢談未來。

總結學習收穫,並提升對課文的理解。

說課稿 篇3

《螞蟻和蟈蟈》一課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早上好!我是XX小學的XX,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中的第二十課《螞蟻和蟈蟈》。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貪玩,只能是又冷又餓。全文共分三個自然段,告訴我們: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其中對比鮮明是課文的一大特色:有兩種動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對比;有季節特點的對比;有兩種動物不同結局命運的對比,這些都增添了課文的可讀性,使課文成爲學生愛讀的好教材,本着“以人爲本”的理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教材本身的特點,我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理解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用勞動創造幸福“的道理。一年級的小學生由於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和對課文意義的深透能力較弱,因此理解課文的內涵將成爲本課的教學難點。所以必須做好的課前教學準備是:1、透過觀察、看圖片、上網等方式來了解螞蟻和蟈蟈這兩種小動物;2、製作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多媒體等。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放在熟讀課文外,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倡導“合作、對話、共享”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互動中進一步瞭解螞蟻和蟈蟈“在夏天時不同的做法以及在冬天時的不同結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基本能背誦課文。下面我就說一說在第二課時中我的教學過程:

首先是匯入環節。今天老師從童話王國裏請來了兩個小動物,它們是……(拉開幕布,出現螞蟻和蟈蟈)這兩個小動物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呢?學了今天的課文,小朋友就知道了。然後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細心觀察的小朋友發現沒有這兩個夥伴的名字有什麼特點?學生們會說:它們都是蟲字旁,因爲它們都是昆蟲。下面開啟書,就讓我們進入兩個小動物的世界裏吧。進入第二環節——初讀課文環節。

首先請小朋友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接着讓小朋友和自己的學習小夥伴共同讀課文,第三,來請小老師和自己的學習小夥伴“你讀一段我讀一段,互相幫助互相認聽”來讀課文,相信這樣讀下來孩子們基本上把課文讀通、讀順,瞭解課文大意。

第三步,進入課文的精讀環節。首先老師來範讀課文,提問:在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孩子們會說:“一羣螞蟻在搬糧食”。那麼引出課文第一段,螞蟻是怎樣搬糧食的呢?孩子們會找出背、拉……除了拉和背,還會怎樣搬糧食?同學們會說“擡,扛,滾,撞……”。請同學們上前找找哪些螞蟻是在背,哪些螞蟻是在扛,這麼多螞蟻沒有一隻閒着,它們都在勞動、在搬糧食,看把它們累得滿頭大汗(板書滿頭大汗)。在螞蟻們辛勤地勞動,讓我們美美朗讀課文,幫幫它們,然後讓孩子們自由朗讀課文,最後老師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評價。

螞蟻辛勤地勞動,小蟈蟈看到會有什麼反映呢?引出課文第二段,孩子們會找出:“蟈蟈乘涼、唱歌、睡覺.,個個自由自在”,這時候理解“自由自在”並板書“自由自在”。然後引導孩子們有感情地來讀讀課文第二段,讀出蟈蟈的自由自在,讀完後提出課文的第二個問題:“你是願意做螞蟻,還是蟈蟈?”。引起孩子們的討論。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播放“風聲”音頻)你聽到了什麼?孩子們會說:“風聲、猛烈的風聲”。轉眼間,冬天到了,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把這句話(冬天到了,西北風呼呼地刮起來)有感情地朗讀,突出西北風寒冷。那麼冬天來了,樹葉落光了,小草枯乾了,螞蟻和蟈蟈會怎樣過冬的呢?孩子們會找出“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洞裏過冬。”然後板書“裝滿糧食”。引導孩子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螞蟻躺在裝滿糧食的洞裏過冬”要讀出小螞蟻的高興、幸福。

好,小蟈蟈又是怎樣過冬的呢?孩子們會找出“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板書“又冷又餓”。再引導讀讀這句話,讀出蟈蟈的沮喪。然後,說一說此時蟈蟈會想些什麼?你想對蟈蟈說些什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分角色朗讀。讀出螞蟻的高興和幸福;蟈蟈的沮喪、痛苦。讀完之後,進入這一節課的第四個環節——總結環節。

小螞蟻由於在夏天的時候辛勤地勞動,在冬天的時候能夠安然地過冬、有吃有喝;蟈蟈由於在夏天的時候貪玩、懶惰,在冬天的時候呢是“又冷又餓”。那麼此時你願意做小螞蟻還是小蟈蟈呢?再次引起學生的討論,使學生在感悟中明白:“只有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的道理。然後揭示出這一節課的道理。

最後進入擴展環節。轉眼間,第二年夏天又到了,一隻老蟈蟈把大家召集到一塊兒,討論今年夏天該怎麼做?讓孩子們分組討論、聽故事。最後在“勞動最光榮”這首歌中結束這節課。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說課稿 篇4

我閱讀《趕海》這篇課文,應該說有多遍了。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怎麼學習這篇文章呢?思來想去,感覺這篇文章最主要的還是引導學生學會用文字記錄自己參與過的活動。

《趕海》這篇文章文字優美,富有童趣,短短五個自然段,把趕海的整個過程介紹給了讀者,尤其第三自然段,寫的很具體,很好玩。當然這篇文章還是有難點的,因爲大多數學生並沒有去過大海,沒有看過大海,當然理解趕海,只能藉助這些文字,只能是一種表面的獲取。也許透過這一課的學習能夠給學生建立起一個海的概念,建立起一種美好的願望,建立起趕海的嚮往。

第三自然段寫的很具體,這個場景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暫時的建立,讓學生感受到趕海中最值得記憶,最值得寫的過程。所以,這一段,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反覆讀讀,虛構式的享受一次趕海的美,引領他們走入到這個情境中來。

三年級的語文學習,其實讀還是最重要的,沒有反覆的閱讀,沒有大量的閱讀,閱讀不能走進學生內心,學生是很難走下去的。所以,在學生完成讀熟的任務後,我們應該引導學生以另外一種形式佔有這篇文章。而這種方式,就是引導他們明白,作者是怎樣記下這一次趕海的。

第一自然段與最後一個自然段,前後照映的寫作方式,我們不需要過分強調學生去模仿。因爲這是次要的。關鍵是引導學生認識作者是怎麼寫中間那三個自然段的。

從第二自然段中,一個“鬧”字,應該說非常有意思的,這個字留在作者的記憶力,是因爲作者童年有這種好玩的需求。而每個孩子其實都有這種經歷。還有一個詞是“興奮”,這個詞也是引導學生掌握習作方法的好詞,有了興奮,才能玩出個所以然來。如果是一種無奈,是一種不高興、不情願,肯定寫不出這篇文章的趕海之美。所以,學習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兩個詞,用習作的思維引領學生認識,孩子們會感受到寫作其實就是這樣“鬧”出來的,“興奮”起來的。

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中心段,這其實就是興奮下的內容。我們應該引導學生一條條認識這些內容,把內容理清楚。這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在自己參與的活動中,學會把一些事理清頭緒來,這是教給學生有序思考的方法,有了有序思維,孩子在習作時,才能感覺到重點段怎麼寫。這其實是把孩子往明白人上領。因爲好多孩子玩過之後忘記了,參與活動之後,卻不知如何下手。當然這一段,學生在閱讀中還可以學會如何表達才能更有趣。

第四段是略寫。其中“平靜”一詞,我覺得最能引導學生認識習作的重要性。我們參與任何一次活動,總會有結束的。總是要平靜下來。平靜下來做什麼?文中是回家,最後是作者寫出了《趕海》這篇文章。引導到這一步,學生會豁然開朗,恍然大悟,會真心感觸到寫作原來如此這麼好玩。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 課標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瞭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2、 內容分析

本專題較爲系統地論述了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和形成過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內容,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爲歷代統治者承繼和發展,對以後封建王朝產生重要影響。本課內容在本單元中不但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而且佔據重要地位。

3、 新老教材比較

(1)老教材對秦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民族關係、對外關係、文化都有專節闡述。

(2)新教材以古代政治制度史專題的體例編寫,主題突出。新教材突出了“秦建立和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的內容,增加了如三公九卿的職責、“朝議”、挾書律等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具體內容。語言淺顯易懂,圖文並茂。教材中穿插了一些歷史圖片、文物圖像、地圖等,增加了歷史內容的直觀性和生動性。知識連結、史學爭鳴、學習思考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法分析

1、學情分析

透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和對有關影視作品的瞭解,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定的認識,但並未形成系統知識,缺乏全面把握的能力和理性認識。

2、學法指導

學生課前預習 擴充知識發現問題 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教師引導解決問題 延伸問題 課後繼續探究思考

三、三維目標分析

1、知識能力:

瞭解秦的統一;知道皇帝制度創立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瞭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結合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的史實,闡述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比較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實施背景、職能、權力及其影響,並能夠對這兩種政治制度進行正確的評價。

2、過程和方法:

解讀有關秦朝統一和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的資料、圖片,從中獲取有效資訊;進行初步的歸納和分析;提高閱讀有關資訊的能力。

透過討論、角色模擬等,鍛鍊推理和歷史思維意識,培養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質疑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透過從分封制到郡縣制到“大一統”政治制度建立的學習,探討政治決策的過程與方法,欣賞其政治智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透過本節的學習,瞭解中華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逐步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維護國家統一的愛國主義情感;

注意研究和借鑑古代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體會制度建設對國家穩定和統一的重要意義,並引起對今天我國政治改革啓發的思考。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

秦漢“大一統”政體的形成和基本特徵。

2、難點:

“大一統”政體和官僚機構的形成比較抽象,逐步引導學生理解和評價這種行政體制的創新。

五、教法設計

1、教學總體思路:注重情景設定下的啓發式教學。

2、具體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閱讀新課,瞭解知識;

師生質疑,合作探究;

練習評價,鞏固拓展

六、教學過程

屏幕展示李白的一首詩《秦王掃六合》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雄圖發英斷,大略駕羣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問:“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指的是什麼歷史事件?

(用圖片或詩容易引起學生興趣,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人入勝,進入新情境開展有效學習。)

“六王畢,四海一”——“大一統”地理格局的形成

這塊內容是中央集權體制建立的前提條件,因爲學生初中學習中提到了秦完成統一的時間、原因,課堂教學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教師從簡處理。教材主要介紹了(1)秦滅六國,一統天下(2)蒙恬奪河套、陰山地區,修直道,修長城;(3)南方:築靈渠,(4)西南:將西南夷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學生容易瞭解。

設計:教師可以透過兩幅圖:戰國諸侯稱雄形勢圖和秦朝疆域圖,設計三個小問題①比較兩幅圖的不同,你能得到哪些歷史資訊?

②秦始皇擴大統一帝國規模的行動主要有哪些?講述秦朝疆域的四至。

③西周和秦朝對地方的統治有哪些不同點

這樣設計一方面直觀生動,提高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空間地域概念,瞭解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地理格局。另一方面透過兩幅圖三個小問題培養學生解讀地圖資訊和閱讀教材內容的能力和審題、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實際上也是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第③問爲下一部分內容作了鋪墊。)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建立――“大一統”政體的形成

這塊內容是本課的重點、難點,包括本課的第二、三目。

【利用教材設問】

問題一:爲鞏固遼闊的疆域,秦始皇進行了哪些政治改革?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歸納;

【補充材料合作學習】

問題二:閱讀材料,瞭解皇帝稱號的來歷,並小組討論回答。

材料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下的第一道詔令是“議帝號”:

王曰:“去‘泰’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制曰“可”。朕爲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材料2 “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辦於上。”

材料3 到秦朝,“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君臣莫敢用。”據載,秦朝的傳國玉璽其文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摘編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1)從材料1、3的“皇帝”稱號及“制”“詔”“朕”“璽”等規定中,你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2)據材料,皇位是怎樣繼承的?

(3)三則材料包含了哪些歷史資訊?說明了什麼?

(4)綜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徵。

【角色模擬辯論互動】

問題三:郡縣作爲一種新的地方行政管理組織,春秋戰國時在有些列國已出現。秦統一後,就如何對廣大地區的統治,在朝廷內展開了一場爭論。請同學們看教材丞相綰、廷尉斯的講見解,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展開辯論:假如你是當時秦朝的重臣,爲了秦朝的長治久安,你會支援哪個觀點,請具體闡述理由。(老師可以以秦始皇的身份追問、質疑和點評)

【動手動腦質疑互動】

1、請簡單繪製“中央集權制度下從皇帝到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機構”示意圖;並說說其官僚機構的名稱和職能。

2、對秦朝創建的集權政治制度,你認爲在當時起了什麼作用?你可以向老師或同學提出問題,也可以解答老師同學的問題。

對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區別: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1、分封制是與宗法制相聯繫的,以血緣關係爲基礎;郡縣制是按地域劃分的。(基礎不同)

2、分封的諸侯王位世襲,並有封地;郡縣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調遷,官位不世襲,官員只有俸祿沒有封地。(官員性質和待遇不同)

3、諸侯國的獨立性很大,容易發展成割據勢力;郡縣則是地方行政機構,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統一。(與中央關係及影響不同)

4、分封制是貴族政治,郡縣制是官僚政治。(性質不同)

加強思想控制——“大一統”政體下的思想專制

這塊是閱讀內容,學生看書基本瞭解即可,主要是加強情感、態度的教育。

可以設計問題:假如你是秦始皇,有人對你的政策提出非議,你會怎麼做?

或者讓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史實(秦加強思想控制)然後教師歸納。引導學生對“焚書坑儒”“挾書律”進行評價。

總結:學習探究:給秦始皇的一封信——以“請你說說秦朝或秦始皇的在中國古代史上的地位?”爲主題,採用書信的形式,或對某一問題、某一制度提出看法或綜合評述,有一份史實(史料)說一份話,注意論從史出。

【板書設計】

秦漢政治特點:①走向“大一統” ②開始形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體。

七、課後反思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認爲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反思 :

(1)秦漢有關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可圈可點的東西很多,如何擇其要而展開、內容的深淺度是教師需要把握清楚的。

(2)“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縣制”是秦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基本內容,學生只有弄清楚皇權和官僚之間的控制與被控制、服務與被服務,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才能基本領略中央集權的內在含義。對教材的這部分內容需要整合處理,更有說服力的資料圖片很難找,不易操作。

(3)怎樣把歷史和現實拉近?如何改變學生對中國古代制度史“枯燥乏味、陳舊厭煩”的看法,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