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說課稿模板彙編8篇

說課稿1.52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模板彙編8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現在您聽到的是譚晶演唱的《樹木招手鳥來和》,這首歌曲唱的是森林中樹木蔥鬱,百鳥爭鳴,空氣清新!每每聽到這首歌,我總想上一節課,讓學生也知道環保的重要。我知道,這是我作爲一個小學品德老師的職責。

《愛惜每一張紙》給了我一個契機,結合歌曲,展開課文,設計了“認識紙張,節約用紙”爲目標的品德課:“愛惜每一張紙”。

今天,我將從我的課堂理念、教材處理、活動方案、活動調控、活動評價五個方面進行介紹。

我一直覺得小學品德課應該與時俱進,閃現着時代的光芒。我實踐中的品德課,具有以下兩個時代特點。

【說課堂理念】

資訊化的品德課。無數實踐證明學生對網絡的興趣要遠遠大於課堂,學生對音像資料的注意持久遠遠大於書本。藉助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能力。

情景化的品德課。低年級學生,知識面相對較窄,大腦儲存的資訊也較有限,接受、分析、加工、處理的能力也不高。所以,只有給他們營造氛圍,帶入情景之中,才能直觀地認識事物,明白道理。

活動化的品德課。作爲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差,辨別是非的能力有待培養,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結合課堂知識和時代元素,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加體驗、明理的機會,從而達到導行的目的。

這樣的課堂理念,像一縷一縷的春風翻開了我清香四溢的課文,接下去,我想解說的第二個篇章,就是教材處理。

【說教材處理】

《愛惜每一張紙》是小學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單元教學要求“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節約自然資源的好習慣,理解環保的重要性”。結合“愛惜每一張紙”的主題,我以“紙”爲線索,從“紙的用途”、“紙的來歷”、“紙的用量”和“紙與環保的關係”四個方面激情-明理,並由此確定四層教學目標和我的教法學法:

情感與態度方面:認識紙對人們生活的意義,懂得節約用紙意義重大。

知識技能方面:初步瞭解樹木造紙的過程,瞭解紙與樹木的關係,知道愛護資源,愛惜紙張,廢物利用

行爲與習慣方面:能調整自己的行爲,養成節約用紙,愛惜紙張的好習慣,並在生活中身體力行。

過程與方法方面,學習使用調查的方法解決問題,瞭解紙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

教學方法:設疑激趣,情景創設,活動體驗

學生學法:課前透過填表,收集相關數據,課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彙報、交流、體驗、設計等活動,課後透過實踐,讓學生的良好行爲和習慣在動態的體驗中生成和發展。

四層目標的確立,合成了最美的願望,指引我設法靠近,如何靠近呢?於是,我就要解說第三個篇章:活動方案。

【說活動方案】

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知識面相對較窄,學習能力較差,分辨能力也不強。要上好這節課,就得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設計方案時必須要考慮的。

教學策略:我採用了“小步子教學”法。讓學生一步一步學,一層一層推進,一點一點地明理,從而完成大的任務、達到大的目標。

活動方案:於是,我把活動分解成五小步,它們分別是:

“猜謎語,知道紙的用途”;“聽故事,瞭解紙的來歷”;“算一算,估計紙的用量”;“議一議,懂得紙與環保的關係”;“做一做,嘗試紙的廢舊利用”其中,前四個小步子在課內完成,最後一個小步子讓學生在我佈置任務後,課外完成。

方案形成之後,怎樣才能最有效的生成,這就要關注一下第四篇章活動的調控。

【說活動調控】

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但目的性不強,注意力不夠持久。

調控策略:所以我採用五次造勢。借用了企業管理中的“水性管理”,水最善於“隨勢而動”,流入山澗即成溪,流入窪地即成湖。情感的培植恰如水的流淌,恰當的造勢,促進情感的形成並內化。

第一次造勢:聽音樂——環保的旋律

這是一個小小的鋪墊,爲情感高潮蓄勢。

第二次造勢:猜謎語——用途的廣泛

本次造勢好像是一勺雞精,引起學生對潛伏在意象背後的珍惜共鳴。

第三次造勢:聽故事——民族自豪感

瞭解紙的歷史,產生名族自豪感,不由自主地激發學生珍惜的情感。

第四次造勢:算一算——紙的用量大

讓學生從數目的小算到大,層層遞進,自然而然地產生節約、環保的意識。

第五次造勢:做一做——紙的利用

透過腦力風暴的方式,激起學生的創造慾望,把愛惜紙的情感滲透到日常行爲中。

活動調控後,我們完成了教學目標,那如何去看待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呢?我接下去要說的第五篇與此有關,那就是“活動評價”

【說活動評價】

回顧本次活動,圍繞紙的用途、來歷、用量、環保推進,所以評價的方式應該是多元的。個人活動中的 “自我評價”,集體活動中的 “小組互評”、 “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等。評價標準的明確性和評價角度的多樣性,可以多角度肯定學生的能力和優點。

在這節課中,我和學生一起圍繞與學習息息相關的紙展開活動的卷軸,讓學生在討論與紙有關的問題中明確了愛惜每一張紙的意義,懂得了紙與環保的關係。並引導學生身體力行地愛惜每一張紙。作爲一個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師來說,這是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水花花,泥巴巴》是一首輕鬆愉快的歌曲,描寫了一幅山裏的孩子在雨中嬉戲打鬧場景,歌曲爲二四拍,降E調。“踩雨”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事,歌曲節奏比較規整,旋律也容易上口,歌詞中栩栩如生的刻畫了孩子們踩雨的“情”與“景”。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能用稍快的速度、活潑跳躍的情緒來演唱歌曲。

2、 能力目標:初步瞭解踢踏舞的知識,並能嘗試模仿幾個踢踏舞動作。

3、 情感目標:透過學習《水花花,泥巴巴》這首歌曲,對山區兒童生活有所體驗,從歌曲中受到樂觀情緒的感染。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能用跳躍、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難點是:用正確的方法唱好歌曲中的大跳

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

五、 教法學法:

創設情景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聽唱法。

六、 教學過程:

1、 匯入 多媒體課件展示很多有趣的聲音,要求學生思考都有哪些聲音?

2、 教師出示各種聲音的節奏譜,請學生小組,按節奏模仿聲音,教師透過用學生熟悉的聲音創設一幅雨景圖,引導學生回答“小朋友雨還沒停就跑出來踩水了,有誰下雨天踩過水?踩到之後又會怎麼樣呢?”學生一定會很踊躍的回答“踩到之後會濺起無數水花花,濺起一身泥巴巴”從而匯入歌曲。

3、 教師緊接着問“那誰想上來踩踩,踩完之後看小水花唱了什麼?”教師點擊幻燈片上小朋友的腳丫出示歌曲中出現較多的節奏,透過小組之間合作用“大”讀節奏,從而掌握歌曲中的節奏。

4、 完整的欣賞歌曲,請同學思考歌曲中的小娃娃踩水的心情是怎樣的?

5、 請同學們再次聆聽歌曲,教師提問“歌曲中唱了些什麼”“能不能發現歌曲中踩水的聲音?”

6、 幻燈片出示帶有“噼啪噼啪,踢踏踢踏”的四個樂句,引導學生前兩個樂句要用拍皮球的跳躍的感覺去唱,後兩個樂句要唱的舒展。

7、 教師範唱歌曲,學生輕聲跟唱.請學生自己找出比較難唱的地方。

8、 完整的跟琴演唱。注意歌曲中象聲詞以及歌曲結束句休止符的演唱。

9、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要唱出山裏的娃娃勇敢樂觀向上的情緒。

10、 拓展。欣賞《雨中曲》歌舞片段,介紹踢踏舞,欣賞《大河之舞》,學習簡單的踢踏舞舞步,爲歌曲伴奏。然後進行成果展示。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詳細地規劃網站將爲今後的網站建設提供一個總體框架,使網站的建設有“軌”可循,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整個網站的建設,既提高效率,節約了時間,又有利於規範網站的總體佈局,統一網頁的風格,爲創建一個風格獨特的個人網站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網站的作用及網站建設的一般過程,學會規劃網站。 過程與方法:。親歷從網站欣賞到鑑賞,剖析網站,深刻理解網站主題、風格與創意是網站的核心內容,爲製作優秀網站打下紮實基礎;培養學生整體設計、規劃網站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網站的獨特魅力,品味優秀網站中技術、藝術、人文相融化的豐富內涵,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和創意的美感,增強相互之間協作學習和交流的能力。

2透過探究與實踐活動,給學生自主創作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確定網站設計主題、風格、創意。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網站的主題確定風格與創意。

四、說教法

1、教學策略

讓學生從網站欣賞到鑑賞,剖析網站,深刻理解網站主題、風格與創意是網站的核心內容,爲製作優秀網站打下紮實基礎;培養學生整體設計、規劃網站的思想和方法。

2、教學方法

演示法,講授法,基於問題式教學,練習法、小組協作式教學、評價教學 五、說學習方法

高一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對新生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確定學生的學習方法如下:

自主學習,欣賞網站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六、說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引入課題

請同學想想在瀏覽網站時候,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很吸引人,大家是否瞭解網站吸引人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欣賞幾個有代表性的網站)

根據現場情況進行提示: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及時更新,獲取資訊,資訊集成,非線性結構?等。

教師:剛纔我們欣賞了一些優秀網站,都想製作出一個優秀網站,那麼在製作優秀網站之前,我們首先要學會網站規劃----這就是本節課我們所要學習的課題。

(二)新課教學

1.設定任務

讓學生自主學習規劃網站這節內容;

學習完後各小組組長組織本組進行總結。

2.設定問題: 1網站名稱的命名原則?

2分析網站的結構

3確定網站主題時,需要考慮哪些原則呢?

(1.主題要小而精;2.題材最好是你自己擅長或者喜愛的內容;3網站名稱要與主題緊密相關。)

3.學生回答

要求自願性,回答不完整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補充

4.教師總結

5.練習

(1)請學生進入我校網站瀏覽並思考我校網站的規劃結構、是否有創意。

(2)請各小組組長組織本組重新規劃我校網站;

要求:有自己的風格和創意

(3)完成後把作品傳到本班目錄。

6.展示作品

請各小組派個成員來介紹本組的作品

7.評價

請各組進行組間互評

公佈評價結果

8教師總結

說課稿 篇4

一、教什麼

說教學內容

各位老師,我說課的課文是《窗前的氣球》,這是一篇描寫同學間友情的課文,全文共分5段。課文講述的是科利亞得了傳染病,住進了醫院。科利亞一個人在病房裏很孤獨,感到沒意思。小夥伴們用線栓上紅氣球,並在氣球上畫個小臉,然後放飛到科利亞病房的窗前。科利亞看見了,高興地笑了。一個飄在窗前的紅氣球,對躺在病牀上的科利亞來說,就是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陣驚喜。傳染病房把科利亞和夥伴們隔開了,但它無法隔開孩子們的心。《窗前的氣球》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1篇課文。第六單元的主題是:關愛他人。這一組教材,是進行情感教育,實現情感陶冶,培養美好情操的依託。

說教學目標

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特徵、認識水平,以及我對本課教材的理解,我計劃分2課時來進行文字的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學習生字詞語,讀通課文,讀懂課文,學會寫4個生字,用“可愛的”“真沒意思”說話。第二課時繼續鞏固生字詞語,學會寫另4個生字,進行說話訓練,文字拓展。用部分詞語寫話。完成配套課堂作業本的練習。

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想,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我作如下安排: 工具性目標:

1認識生字,結合自主識字方法,識記字形,規範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會用“可愛的”說句子。 3規範書寫“周、角、病、牀”4個同樣帶有豎撇的生字。

情感性目標:

體會科利亞的情感變化,領會課文中所要傳達的美好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幾個四字詞語和用“可愛的”說話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牀”“病”兩個字的偏旁容易搞錯。

二、怎樣教

說教學方法

這篇課文思想性很強,在教學時我將思想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也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起來進行。從工具性的角度出發,我採用抓住關鍵詞句,精心設計多種形式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感悟文章蘊含的情感。並透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以聲傳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談話討論、朗讀體會、口頭練習、書面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將交替使用。從情感性的角度出發,我選擇了“情境教學法”,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透過圖畫再現情境,用導語創設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入境動情。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的持久性比較差,如果我們不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就會不佳。課堂教學中我會隨時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對學生評價之機,及時穿插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到專心聽、努力說上來。

說教學程序

一、 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我先出示一個氣球,問小朋友:誰會寫氣球這兩個字?指名學生書寫。然後提問:

如果把這個氣球送給你,你想怎麼玩?指名兩三個同學說一說,然後一起檢查黑板上學生的板書是否寫正確,強調,氣球裏頭裝的是空氣,所以氣球的氣是沒有三點水的氣,“球”字一點不能漏。

老師進行匯入:氣球不僅能玩,還能治病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窗前的氣球》,隨即把課題補充完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自學課文,然後,請學生提出質疑:讀了課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學生回答預設有:1、小朋友爲什麼要放氣球呢?2、氣球上爲什麼要畫上一張笑臉呢?3、科利亞爲什麼笑了?等。接着交流:透過剛纔的閱讀,你知道了什麼?

(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涵,理清課文線索。)

三、學習生字詞語

1、讀兒歌學生字(用課文中的生字編成一首兒歌)

2、記生字字型,讓學生說說用什麼方法來記住生字:“始”? 哪些字和“猜”長得很像?

3、寫生字“病”

我們還要學習一個新的偏旁,這叫病字旁。帶病字旁的字 “病”,怎麼寫好這個字呢?請你認真聽,仔細看:這個字最關鍵的是第三筆長撇,又是豎撇,橫中線上面直直的,下面纔開始撇出去。裏面是甲乙丙丁的丙。這就是生病的病,小朋友們照着老師的樣子在田字格里寫一個。寫完了對照田字格中的字,自己評一評,寫得好的,獎自己一顆☆,再和同桌看看、評評。

(《關於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質量的10條建議》指出,生字教學要區分不同漢字在音、形、義上的難點,避免平均使用力量。所以,我重點抓住難讀、難寫的字着重教學。寫字教學注重學生的自評與師生、生生間的互評,使評價多樣化,實現課堂上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

四、品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看着剛纔寫的“病”這個字,你想到了哪些詞語?理解:什麼樣的病是“傳染病”?說說你得過什麼病?感覺怎麼樣?此時播放憂傷的背景音樂,並出示科利亞一個人靜靜地躺在病牀上,呆呆地望着窗戶的情景圖,你們瞧,科里亞病了,他的心情怎麼樣呢?課文裏用了哪個詞?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真沒意思。我們平時得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小病,就覺得非常難受,而科里亞卻是住在醫院裏,他得的是傳染病,然後透過師生之間的引讀來讀通第一段。接着創設情境,進行引讀: 當我們揹着書包上學去的時候,科利亞――靜靜地躺在牀上,呆呆地望着窗戶。 當我們在操場上做遊戲的時候,科利亞――靜靜地躺在牀上,呆呆地望着窗戶。 當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公園玩的時候,科利亞――靜靜地躺在牀上,呆呆地望着窗戶。

從早到晚,科利亞就這麼――靜靜地躺在牀上,呆呆地望着窗戶。

這個環節由集體引讀、個別引讀、再到集體引讀,反覆引讀多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真沒意思”的內涵。

從三樓能望到什麼呢?引讀句子――除了對面的樓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麼也看不見。連藍藍的天空都只能看到那麼小小的一角,他當然會覺得――真沒意思。(點板書:真沒意思)

說話訓練:你在什麼情況下會覺得“真沒意思”?

老師真想透過朗讀來表達這份“真沒意思” (師配樂範讀)。

請你讀讀課文一、二兩段,自己體會體會科里亞的真沒意思。

讓我們一起去感受科利亞的真沒意思。生配樂齊讀。

( “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朗讀教學不應是純技巧的指導,更應注重的是以情感體驗來解讀文字、朗讀課文。抓住“真沒意思” 反覆引讀,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的孤單、寂寞,產生心理感應,物化全身――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感悟”。這樣以體驗帶動朗讀,孩子就能很自然的、有聲有色地讀出停頓、語調、語氣、情感,朗讀教學也就水到渠成。這時學生所學的技巧,實質上就是一種無形的語感。對“真沒意思”一詞的教學從理解到運用,層次清晰,體現了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

(二)學習三、四、五段

1、看圖片質疑:

(出示圖片)病牀還是那張病牀,窗戶也還是那扇窗戶,可是病牀上原本愁容滿面的科利亞這會兒卻――笑了。(板書;笑了)請你讀讀課文三、四、五段,找出課文中表示科利亞心情好轉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1:科利亞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許多。2:科利亞看着氣球上那張逗人的小臉,高興地笑了。

說說,讀了這兩句話你有什麼疑問?

學生會說:科利亞爲什麼笑了呢?隨機在“真沒意思”和“笑了”之間板書一個問號。

是啊,這也是剛纔自學課文時同學們有疑問的地方,那麼他看見了什麼呢?出示氣球圖片及句子:科利亞看見氣球上面畫着一張可愛的笑臉。誰能用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氣球的可愛?學生朗讀。師評價:老師看見氣球上的小嘴都彎起來了。你用自己的表情和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氣球的可愛。

誰能用“可愛的”說一句話嗎?指名學生說話。

以“可愛的小寶貝們,你們知道這可愛的氣球是怎麼來的嗎?”匯入到第三段的學習,表演理解“搖搖擺擺、嘰嘰喳喳、指手畫腳”的意思:

現在老師就是米沙,你們就是氣球,我們一起演一演。師表演放氣球,邊演邊說:我用一根線拴在氣球上,氣球就搖搖擺擺地飄了上來,在科利亞房間的窗戶前停住了。氣球停了一會兒,開始一上一下地動起來。

(生模仿氣球,做搖擺、一上一下的動作)

師:當我放得太高時,周圍的同學就說――再低點。當我放得太低時,周圍的同學就說――再高點。這樣你也說,我也說,就像一羣嘰嘰喳喳的小鳥。你說一句我說一句地指揮別人,就叫做――指手畫腳。透過表演,學生對“嘰嘰喳喳、搖搖擺擺、指手畫腳”的意思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字詞教學始終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無論什麼樣題材的課文,認讀生字,積累與運用詞語是不可丟失的。會寫的字詞,例如“可愛的”是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不僅要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並要求學生說話運用。體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搖搖擺擺、嘰嘰喳喳、指手畫腳”是課文中很有特色的詞語,透過一番表演,學生順理成章地理解了意思。朗讀指導中,教師的範讀也是點燃學生情感的方略。)

5、小結:

雖然,傳染病房把科利亞和夥伴們隔開了,可是這可愛的紅氣球,就像同學們純真、火熱的愛心,爲病中的科利亞帶來了快樂,解除了孤獨。紅氣球傳遞的是同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是中圖版八年級地理下冊的開篇,從教材內容看,是以亞洲爲案例的大洲自然環境的描述,內容的編排上體現了區域自然地理的框架,由“世界上最大的洲”、“地形起伏大河流衆多”、“氣候複雜多樣”三部分構成。教材透過地圖、圖片和數據,闡述了亞洲的自然環境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料並補充相應的圖片,引導學生髮現亞洲獨特的自然環境特點及各要素的相互關係,建立形象、直觀的印象。這節內容在初中地理知識結構體系中也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它不僅要將上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具體地理區域學習中,而且也爲學生繼續學習後面的相關地區和國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技巧。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

初中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來看,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夠利用地形圖說出亞洲地形的特點,知道亞洲河流的流向特點;

2.能夠推測地形與河流之間的關係;

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環境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解剖面圖及相關資料的能力,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透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等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培養學生的自豪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內容,學生情況的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設定如下:亞洲地形特點、河流特點以及地形與河流的關係,會讀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

五、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學法如下:

教法:地圖法、小組合作法、實驗法、比較法、角色扮演法、情境創設法、探究法、案例法等。

1.地圖法:對這節教材內容比較抽象,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中插圖,將其製成富有動感的色彩鮮豔的畫面。將繁雜的地理事物變成簡單直觀的圖像,化難爲易,變抽象爲具體。透過地圖設計一些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清新舊知識的線索,有助於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這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觀。

2.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方法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且能夠面向全體學生。

3.情景設定法

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爲主線,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爲學生創設問題情景,激起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學法:讀圖法、自學法、歸納總結法、合作探究法、實驗法、角色扮演法、練習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採用諺語匯入:本節課,我先請大家來看這樣一句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句諺語,那麼,有沒有同學幫我們解釋一下,這句話的含義是怎樣的呢?

這其中就包含了兩項構成我們非常重要的兩個地理要素:一個是地形、一個是河流。

設計意圖:採用大家熟悉的名言俗語,能夠拉近地理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匯入結束後從地理學角度提出本課重要的兩項要素,把匯入和本課內容緊密掛鉤。

(二)新課教學

1.亞洲地形特點

首先給學生呈現“亞洲地形圖”,並且給學生介紹分層設色地形圖判讀技巧。

分層設色地形圖,它是一種用不同顏色來代表不同的海拔高低,用以展示地球表面五種基本類型的地圖。(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人們又把某一地區具體的地形叫做地形區。

設計意圖:給學生講解該類地圖判讀技巧,爲後面學生讀圖掃清障礙。

【活動一:知地形】

①讀“亞洲的地形”圖,在三分鐘內對照圖例查找以下地形區,讀取海拔資訊,並嘗試記憶它們在亞洲所處的位置。(高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山地:東西伯利亞山地,喜馬拉雅山脈及其最高峯珠穆朗瑪峯。)

②請大家一會根據老師的提示,我讀出一個地形區,大家舉手搶答,第一舉手的同學,將代表該地形區的“名稱條”和“高度條”標在大家右側的地形圖上,我們看看哪些同學記得最準,標的最快。用珠穆朗瑪的和死海的高差來講解地勢的概念。

設計意圖:教師透過給出兩個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牽引下進行學習和討論,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

【活動二】“說見聞”

創設問題情境“說見聞”。前後四位同學爲一小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動:組號爲單號的按照情境1進行,雙號的按照情境2進行。請每一位同學記清楚自己的分工。創設如下兩個情景:

情境1:你們小組自北向南沿80°E經線在亞洲陸地上旅行;

情境2:你們小組從西到東沿30°N緯線在亞洲陸地上旅行。

一路上你們會依次經過哪些地形區?它們海拔多少?請討論後用流暢的語言與同學們分享你們在這條線上對地勢變化的感受。

現在老師給大家呈現兩幅非常熟悉的地形剖面圖,而且他們就是沿着80°E和30°N作的亞洲地形剖面圖。

教師總結:亞洲地勢特點:

轉折:那麼現在請大家回憶,老師剛纔的那句話“水往低處流”,地形特點已經得出來了,那你此時認爲亞洲的地形會對他的河流產生怎麼樣的影響呢?

設計意圖:與匯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相呼應,前後呼應使課堂爲一個有機整體,課堂更具有生命力。同時提出疑問,讓學生思考,爲後面學習亞洲河流的特點奠定基礎。

2.亞洲河流特點

【活動三】“識河流”

①讀“亞洲的地形”圖,在圖中描畫出以下四組河流,觀察並總結其流向特點。

a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自南向北流

b黑龍江,黃河,長江,湄公河;(太平洋)自西向東

c恆河,印度河;(印度河)自北向南

d錫爾河,阿姆河; 自東向西

教師總結:

總結地形與河流的關係:

【活動四】“識湖泊”

呈現“亞洲的湖泊分佈圖”和“死海”“貝加爾湖”的`景觀圖,學生看圖交流。

亞洲湖泊衆多,在溼潤氣候區多爲淡水湖,在乾燥氣候區多爲鹹水湖。

亞洲湖泊之最: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裏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上鹽度最大的鹹水湖。

設計意圖:提供湖泊的圖片,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拓寬學生的地理視野。

(三)拓展+作業

拓展: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環境,我們的思路應該是怎麼樣的?

①分析某大洲自然環境特徵的方法:

②讀圖、文等資料瞭解自然環境中地形、河流等的概況;

③能總結該大洲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特點;

④綜合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

設計意圖:透過前面的學生,讓學生歸納出探究某一地區自然環境的方法思路,能夠提升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和學會知識的遷移。

作業:

北美洲的地形和河流分別有什麼特點?兩者的相互關係又是怎樣呢?

設計意圖:利用前面總結的方法,學習另外一個地區,學會知識的遷移的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小結昇華

採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分析了亞洲的地形特點、河流特點,老師希望大家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既能認識到水往低處流在亞洲的體現和原因,也能真正做到人往高處走,不斷的攀登,永不停息。

設計意圖:小結部分與匯入前後呼應,同時在課堂結束知識讓學生的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以昇華。

七、板書設計

這種結構式的板書設計可使知識條理更加清晰,層析更加分明,重難點更加突出,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和完整。

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詞的基本知識。

2.瞭解柳永及他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3.鑑賞這首詞並運用聯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4.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鑑賞這首詞並運用聯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同學們,俗話說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麼,杭州城到底有怎樣的迷人景色能令我們的古人發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領略一下這人間天堂的美麗景色。(板書)

二.詞的基本知識: 詞,產生於晚唐,興盛於宋,指一種可以合樂歌唱的新詩體。因詞是詩的變體,故又稱“詩餘”;因詞“合樂可歌,故又稱“樂府”、“曲子詞”;因此往往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響: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後人稱他爲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於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爲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於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爲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制了許多詞調,而且這些詞調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於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爲主,他繼承和發展了民間詞的傳統,開創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羣衆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四.整體感知。

1.請同學聽錄音,注意詞中生字的讀音,並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場景?並試着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了他怎樣的感受?

2.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這首詞。

1.先看詞的題目,詞的題目是不同於詩的題目的,詩的題目一般概括的是詩的內容,詞的題目則是詞的格律。首詞都按照一個固定格律寫成,這個格律叫詞牌。詞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數、每句的字數、押韻、平仄等等,寫作時須嚴格遵守,不得隨意違背;也因此,我們平時不叫寫詞,叫填詞;詞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闕”或“片”。望海潮這個詞牌名就是柳永開創的,取自錢塘江潮天下奇觀之意。關於這首詞的寫作還有一個廣爲流傳的故事:(講述故事)

2.詩詞賞析:

五.寫作特點。 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運用了點染的表現手法。

點染:本是國畫用語,指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描繪出一幅和諧統一的借到古典詩詞中來“點”即抽象評點,“染”即具體描寫,二者緊密相連,表現作者的情志。如《天淨沙秋思》中前四句爲染,最後一句爲點。結合例子來分析本詞中點染手法的運用:

(1)上片中“東南……”是點,點染了杭州城的繁華熱鬧,宏偉氣派。接着從城市規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詳細描繪,是染。透過具體描述直觀且鮮明地展現了大都市的風彩。

(2)下片中“重湖…”是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從山色之美、湖荷之勝、人文風貌之佳三個方面進行點染。

六.小結。

這首詞着力描寫了錢塘江的繁華,展現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藉以歌頌此地的長官治理有方,政績卓著。

七.板書。

望海潮 柳永

1. 地理位置

2. 歷史傳統史 驚歎

環境優美、經濟繁榮

3. 自然景觀 讚美

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

4. 市井面貌 羨慕

圖景

5. 生活圖景

八.作業:背誦這首詞

說課稿 篇7

一、設計意圖:

在孩子的眼裏,成人是多麼的了不起。每個孩子都希望快快長大,儘快進入成人世界:他們是誰?在做些什麼?我能像他們那樣做一做嗎?模仿成人勞動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經歷。所以順應孩子的需要,讓他們在模仿成人的過程中顯示自己的潛能,爲促進幼兒主動發展創造了良機。

打擊樂《做麪包》是從中班"小鬼顯身手"這個主題中生成的一節音樂課。在這個主題中,孩子們已有了解制作麪包主要工序的經驗,加之《做麪包》這首節奏兒歌簡單、明快,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又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所以打擊樂就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透過拍打,敲擊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及自由選擇節奏樂器,產生不同節奏的聲音,從而有興趣地創造性地來表現音樂。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如下:

1、認知目標:幼兒自編相應節奏動作,自選樂器伴奏,提高幼兒音樂節奏能力。

2、情感目標:能夠注意並努力追求集體合奏活動中的聲音和諧與情感默契。

3、能力目標:學習創編節奏詞,體驗創編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難點

活動的重難點,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這是相輔相成的。此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分別如下:

活動重點:

1、幼兒自編相應節奏動作,自選樂器伴奏,提高幼兒音樂節奏能力。

2、能夠注意並努力追求集體合奏活動中的聲音和諧與情感默契。

活動難點:學習創編節奏詞,體驗創編的樂趣。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我從以下三方面來談我的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活動前,幼兒已瞭解製作麪包的主要原料和工序。

2、教具、學具的準備:

(1)打擊樂器若干:幼兒自選樂器伴奏,充分給了幼兒自由表現音樂的機會,提高幼兒音樂節奏能力。

(2)《做麪包》多媒體課件:爲了讓幼兒更專注地理解兒歌的內容,進一步感受兒歌的韻律之美。

3、心理的準備:幼兒希望走進成人的世界,模仿他們的勞動過程,在"小鬼顯身手"這個主題中,幼兒模仿的願望已得以實現。

四、說學情:

中班幼兒年齡在4-5歲左右,這個年齡的幼兒有意行爲開始發展,注意力較以前更集中了,規則意識萌芽,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強。喜歡唱歌、念兒歌,會拍打較容易的節奏。因此,針對這一學情,我會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對幼兒進行教學。

五、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操作嘗試法、感受體驗法、啓發聯想法和直觀演示法。

1、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節活動主要是奧爾夫音樂活動裏的節奏教學,是什麼把音樂,舞蹈,語言等聯繫到一起來呢?那就是節奏。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學習音樂最基礎的部分就是節奏,節奏是一種富有藝術魅力的活生生的音樂語言。中班幼兒會拍打較容易的節奏,而《做麪包》讓幼兒自選樂器伴奏和自由創編節奏詞,充分給了幼兒自由表現音樂的機會。

2、操作嘗試法:這是根據綱要中所提出的"幼兒是在自由觀察、積極探索中進行學習的" 而採用的。運用在引導幼兒學習掌握節奏型的環節。透過看看說說、拍拍打打,引導幼兒自編相應節奏動作進行節奏練習。這種教學方法最突出的優勢就在於它的靈活性,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突出了新綱要的精神,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裏自主的學習,讓教師真正成爲了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師生之間保持一種積極的互動狀態。

3、感受體驗法:就是引導幼兒運用聽覺、視覺、運動覺等感觀,不斷地感受樂曲及其節奏。幼兒透過親身地去感受體驗才能真正理解兒歌的節奏與性質。首先我引導幼兒充分運用聽覺,激發幼兒展開想象去感受體驗節奏兒歌的性質。其次,引導幼兒運用運動覺、視覺和聽覺進行節奏的感知。

4、啓發聯想法:幼兒將這種愉快的情感體驗,透過打擊樂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完成打擊樂教學的任務之一"幼兒學習用打擊樂器來表達對某種情緒的嘗試"。

5、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首兒歌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兒歌的韻律之美。

這五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做到了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節奏兒歌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六、說學法:本次活動,我將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主要採用的學法有:

1、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爲深刻。

2、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幼兒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3、操作法:幼兒透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透過看看說說、拍拍打打,引導幼兒自編相應節奏動作進行節奏練習。

4、欣賞法:透過欣賞《做麪包》多媒體課件,使幼兒更專注地理解兒歌的內容,進一步感受兒歌的韻律之美。

七、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爲指導,從"理解--感受--體驗"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想象到理解,使幼兒已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繫,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直觀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學流程:激發興趣--念兒歌自編相應動作--自選樂器爲兒歌伴奏--創編兒歌節奏詞。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環節:音樂遊戲匯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讓我們一起來玩《小手伸伸》的遊戲吧!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陳鶴琴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不能爲了教而教,而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了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的特點。此環節需要3分鐘。

第二環節:念兒歌,幼兒配上自編的動作。

1、你們見過麪包師傅做麪包嗎?麪包是怎樣做出來的?(和麪團、做麪包、烤麪包、吃麪包)。

2、老師把做麪包的過程編成了一首兒歌,想聽聽嗎?

和 麪糰|和 麪糰|和 和|和 -|

做 麪包|做 麪包|做 做|做 -|

烤 麪包|烤 麪包|烤 烤|烤 -|

吃 麪包|吃 麪包|吃 吃|吃 -|

3、欣賞課件,直觀感受做麪包的過程,進一步感受兒歌的韻律之美。

4、請幼兒自編相應的節奏動作,然後大家一起念兒歌。

5、幼兒分成三組,分別是"和麪團、做麪包、烤麪包"最後大家一起說"吃麪包",邊說邊做相應動作。

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了奧爾夫音樂活動裏的節奏教學,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學習音樂最基礎的部分,節奏是一種富有藝術魅力的活生生的音樂語言。中班幼兒會拍打較容易的節奏,而《做麪包》讓幼兒自選樂器伴奏和自由創編節奏詞,充分給了幼兒自由表現音樂的機會。

此環節中,我還運用了感受體驗法:就是引導幼兒運用聽覺、視覺、運動覺等感觀,不斷地感受樂曲及其節奏。幼兒透過親身地去感受體驗才能真正理解兒歌的節奏與性質。比如說把幼兒分成三組,分別是"和麪團、做麪包、烤麪包"最後大家一起說"吃麪包",邊說邊做相應動作。在學法中,我運用了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幼兒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這個環節中我還運用了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首兒歌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兒歌的韻律之美。在學法中運用了欣賞法:透過欣賞《做麪包》多媒體課件,使幼兒更專注地理解兒歌的內容,進一步感受兒歌的韻律之美。此環節是重點,需8分鐘左右。

第三環節:自選打擊樂器爲兒歌伴奏。

1、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分成三組,看指揮,邊說兒歌,邊按節奏齊奏。

2、幼兒互換樂器進行演奏。

此環節中,我運用了操作嘗試法:這是根據綱要中所提出的"幼兒是在自由觀察、積極探索中進行學習的""而採用的。運用在引導幼兒學習掌握節奏型的環節。透過看看說說、拍拍打打,引導幼兒自編相應節奏動作進行節奏練習。這種教學方法最突出的優勢就在於它的靈活性,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突出了新綱要的精神,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裏自主的學習,讓教師真正成爲了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師生之間保持一種積極的互動狀態。比如說: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分成三組,看指揮,邊說兒歌,邊按節奏齊奏。在學法中我運用了操作法:幼兒透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透過看看說說、拍拍打打,引導幼兒自編相應節奏動作進行節奏練習。

在這個環節中,我還運用了感受體驗法:就是引導幼兒運用聽覺、視覺、運動覺等感觀,不斷地感受樂曲及其節奏。學法中,我運用了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爲深刻。此環節是重點,需8分鐘左右。

3、幼兒創編兒歌節奏詞,並配上樂器伴奏。

(1)請小朋友想一想還可以編哪些有節奏又有趣的兒歌?

(2)幼兒自編節奏詞如:

坐 火車|坐 火車|坐 坐|坐 -|

玩 沙子|玩 沙子|玩 玩|玩 -|

3、幼兒齊說並配上樂器伴奏。

此環節中,我運用了啓發聯想法:幼兒將這種愉快的情感體驗,透過打擊樂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完成打擊樂教學的任務之一"幼兒學習用打擊樂器來表達對某種情緒的嘗試。"在學法中,我運用了操作法:透過想想說說、拍拍打打,引導幼兒創編兒歌節奏詞進行節奏練習。此環節是難點,需6分鐘左右。

說活動延伸:

1、在表演區放置一些打擊樂器,供幼兒平時念節奏兒歌用,鼓勵幼兒創編出更多更有趣的兒歌。

2、提供給幼兒一個新節奏,請幼兒自己創編節奏詞。

說課稿 篇8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選是九年義務教育華師大版上學期第2章第6節的內容, 本節內容安排兩個課時,本課時是本節內容的第一課時。

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建立在算術加法運算和有理數意義的基礎上展開的,學好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學習其他有理數運算,以及後繼要學到的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等知識的前提。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建構在生產、生活實例上,展現了數學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認知目標:1.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2.理解並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3.應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準確運算。

能力目標:1.讓學生體會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與分類思想,2.培養學生準確運算能力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透過豐富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本節課的重點:有理數加法法則的理解和應用。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體手段,藉助於動畫演示,化抽象爲具體。2.講清楚探究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方法和過程。由於七年級的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帶有符號的兩個數相加,必須克服小學裏長期形成的算術加法運算的思維定勢,而解決異號兩數相加時有關符號和絕對值的問題有一定難度,因此,本節課的難點是對異號兩數相加加法法則的理解和應用。突破策略:1.精選各種有趣體型,讓學生透過訓練,嘗試成功。2.利用多媒體手段,藉助於動畫演示,化抽象爲形象,化難爲易。

根據弗賴登塔爾的數學教育理論:“數學起源於現實,數學教育的過程是學習‘數學化’的過程,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所以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法”並藉助於計算機課件,透過“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

七年級的學生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並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我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努力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並適當運用多媒體演示,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爲能更多地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個環節發現新知,在這個環節裏我設定了兩個活動。活動一,根據“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我選用學生感興趣的足球比賽引入課題。讓學生透過對得分的觀察,體會到如果加法運算僅侷限在小學當中的算術加法運算是不夠的,從而順理成章的引入今天的課題:有理數的加法。

活動二:探索交流。美國學者奧蘇伯爾稱:必要的經驗和預備知識,爲先行組織者,而學生已經在2.1至2.5中學了有理數的意義,這些都爲學生探索法則架起了橋樑作用的組織者,在此基礎上,我設定了六個探究活動。即以原點爲起點,一隻小狗在數軸上左右走動來表示情況,規定向左爲負,向右爲正。這樣藉助數軸幫助學生理解。既滲透了分類思想又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最後再由學生對整個規律進行總結歸納補充,從而得出了有理數加法法則。

法則得出後,我設定了一個小活動,比比誰聰明,讓學生觀察法則中1、2用簡短的兩句話進行概括,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的回答後給出:同號不變值相加,異號取大值相減。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熟悉法則,教師繼續強調符號與絕對值。

這時只能說學生對法則有了初步的瞭解,爲了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我設定了第二個環節再探新知。整個法則中尤其強調的是符號與絕對值,爲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這一點,我讓他們解決創設情景中的動漫表格的問題,以個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透過表格的填寫,體會到整個和的組成就是由符號與絕對值兩部分,從而體現了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加深了學生對法則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我設定了第三個環節應用新知,首先我設定了一道例題(1)(-6)+(-8) (2)(-3.4)+4.3 (3)(+1/2)+(-2/3),由於課前有讓學生預習,所以例題是由學生自主完成,作完後由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進行板演,對於板演時出現錯誤的題目,可由學生自行更正,最後師生共同評述。例題以這樣的形式完成,可以使得全體學生尤其是學有困難的學生都能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獲得成功的喜悅。

緊接着,我設計了練習。課前我按照學習程度均衡的原則,將本班分成A、B、C、D四個小組。我設定了一道搶答題,由組間進行搶答,對於搶答成功的小組給予福娃獎勵,最後以福娃個數多的小組獲勝,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爲能更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興趣,我還設定了這樣一個活動:男生出題,女生回答;女生出題,男生回答。將整節課推向了高潮。在學生興趣正濃時,我設定了一個小遊戲,玩有理數牌,請同桌間的兩個同學,各自抽取一張牌,進行求和比賽,看誰算得又快又準。教師在學生之間巡迴參與活動。這樣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遊戲,體現了新課改理論,讓學生在“學在玩”在“玩中學”。

設定練習時,除了在形式上做了充分的考慮之外,我還注意到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除了剛纔所設定的基礎訓練之外,我還設定了變式練習。第一題((-5)+( )=-8)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如果題目是 ,那麼大部分學生馬上可以得到-8,所以以這樣的形式出現就對學生的解題造成了困難。透過對這道題目的解答,可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併爲緊接着要學的有理數減法作好鋪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第2題(一隻小狗在一條東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0米,又走了30米,他現在位於原來位置的哪個方面,與原來位置相跑多少?)與之前的探究活動相呼應,須分四種情況進行討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分類思想。

爲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我設定了這樣一道應用題(星期天,小明與爸爸在安溪中國茶都代售茶葉,爸爸獲利120元,而小明卻獲利-20元,問這一天他們共賺了多少錢?)透過此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此節課的教學,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設計方案.大體上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較快地由教師給出法則,用較多的時間組織學生練習,以求熟練地掌握法則;另一類是適當加強法則的形成過程,從而在此過程中着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能力,相應地適當壓縮應用法則的練習,如本教學設計

這種方案減少了應用法則進行計算的練習,所以學生掌握法則的熟練程度可能稍差,這是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問題.但是,在後續的教學中學生將千萬次應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計算,故這種缺陷是可以得到彌補的.第一種方案削弱了得出結論的“過程”,失去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能力的一次機會.權衡利弊,我們主張採用第二種教學方法。

總之,整個教學旨在,透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觀察、分析,進而歸納從具體到一般的規律,得出有理數加法法則,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充分讓學生感受、體會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注重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用於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