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模板彙編8篇

說課稿9.57K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說課稿模板彙編8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情勢,即以一個活潑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育學生接洽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緒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爲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學習目標:

根據蘇教版“文包詩”這一類文章的特色,以及學生的認知程度,我擬訂如下學習目標:

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我能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學習重難點:

藉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四、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色和學生身心發展特色,遵守“積極領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自動學習、發明學習、前後接洽、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學習此類文章的根本學法。

五、教學思路:

預習反饋:

1、小組內交流課外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的資料。

2、小組討論思考題,感受李白對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

3、指名朗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試着討論詩句的意思。合作探究:

1、瞭解古詩創作的時間、地點等時代背景。

(1)“煙花三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你從哪裏知道的?

【學習建議:抓住“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等詞想象春光明媚、百花爭豔的美麗春景。】

(2)你能把這種美的感覺讀出來嗎?

(3)在美麗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離了,也許以後再也見不着了,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如何?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李白心想:

孟浩然心想:

【學習建議:透過“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等詞感受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4)指導朗讀(可以結合人物的動作)。

(5)理解幾個關於“看”的詞語的意思的差別:仰望 遠眺 凝視我還能再說幾個含有“看”的意思的詞語:

2、理解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意思。

(1)練習朗讀。

(2)圖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習建議:理解詩句的意思時,先在文中畫出詩歌中寫到的情景,用“文”、“詩“對照來理解詩意。】

(3)透過學習,我理解了下列詞語及句子的意思:

故人: 西辭: 碧空盡: 唯見:

煙花三月下揚州:

(4)比較句子,體會李白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A、李白站立在長江邊,眺望着遠方。

B、李白依然佇立在長江邊,凝視着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你喜歡哪一句話?爲什麼?

【學習建議:“佇立”是長時間地站立,“凝視”是專注地看,體現出李白對朋友的萬般深情。省略號則表現出李白的惆悵和不盡的思念。】

(5)練習朗讀,讀出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當堂檢測:

1、默寫古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2、這是一篇“文包詩”,前三段寫李白在黃鶴樓( )的情景,後兩個自然段寫李白在江邊( ),觸景生情,吟詩抒情,抒發了朋友們( )之情。知識積累:

關於送別的古詩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 《別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 《贈汪倫》)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勸君更進一懷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這節課是第三單元“加減法(一)”複習8和9加減法的內容,透過前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9以內的加減法”。本節課是利用“可愛的企鵝”這一學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導學生髮現、提出有關加減法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並進一步鞏固8和9的加減法。

(二)教學目標:

1、結合情境圖,進一步體會部分與整體的關係,豐富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2、鞏固有關8和9的加減法並能正確地計算,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結合畫圖、操作等具體活動。經歷表達自己想法的過程。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以解決實際問題爲重點。

教學難點: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二、說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比較濃厚,大部分學生對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有極大的興趣。經過兩個月的常規培養,學生有較好的聽課習慣,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前邊補充了數的組成的知識,學生每節課都在練習,所以對於8、9加減法的計算基本沒有太大困難,而大部分孩子出現困難都在解決問題上。低段孩子認識物體都是由直觀再到抽象,所以我準備充分運用簡單易懂的兒童化語言幫助孩子初步認識加減法問題。

三、說教學方法

1、設計教學法

設計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實際活動的學習方式。進行這種教學活動之時,一定要先設立一個實際的問題,然後由學生去擬定學習計劃與內容,而後運用有關的具體材料,從實際活動當中去完成解決問題。

設計教學法不僅活潑,而且也會有許多創意的學習活動從中產生。設計教學是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學生在有明確的目的及強烈的意願中學習,必然能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熱誠。再者,當一個設計由學生自己去思想,去擬訂計劃時,更可訓練他們的思考。組織和蒐集資料的能力;一切手,腦並用的活動,對於他們精通知識與培養純熟的思考和技能,都是有益處的;學生們由始至終獲得完整的經驗,更是寶貴。在本節課中,透過創設企鵝的情景圖,讓學生獨立思考,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能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就是利用系統的步驟,指導學生解決問題,藉以增進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必須認真地去設計各種問題,以使學生達到有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去思考和參與討論等的目的。

四、說學法

1、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學條件下能夠主動地進行學習,是和被動學習相對而言的。專家們認爲自主學習應體現在"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等方面。這是一個理想的境界,最終的目標。在義務教育階段,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感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且是一件愉快的事,願意學習,熱愛學習。

2、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爲下組之間之間的競爭,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衆多學生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全面發展的目標.

五、說教學過程

1、兒歌匯入

剛入學的孩子正處於幼兒園和小學銜接,7歲的孩子特別喜歡兒歌、遊戲等活動 。兒歌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開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2、新授過程

我採用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再說算理,自己用喜歡的方法來計算,教師做適當補充和糾正。讓孩子自己參與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親自經歷的經驗。

3、練習

這一過程我安排了:

(1)、說一說,運用本節課的內容解決問題,做到課堂內容複習。

(2)、計算,安排了口算比賽練習。

(3)、遊戲動腦筋,鍛鍊孩子的實際生活經驗應用能力,學習根據具體情況來解決問題。

4、課堂總結

學生自己談收穫,談自己的疑問。

教師總結,由對企鵝的喜愛情感昇華爲從自身做起愛護我們的環境,注意環境保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組合圖形的面積》。

一、說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二、說學情分析

我所教班級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儘管有一定的差異,但整體素質較好,思維比較活躍,對探索數學問題有比較濃厚的興趣。那麼,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透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有困難,並且在教材的第二單元,學生已經系統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尤其是對轉化思想的滲透。學生在此基礎上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應該能透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達到方法的多樣化。但是對於方法的交流、借鑑、反思及優化上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要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歸納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進行解答,並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目標:滲透轉化的教學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透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分割法和添補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組合圖形之間的關係,選擇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五、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爲了突出重點,突出難點,我設計時主要是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轉變老師的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

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 、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學法:新課程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採用自主觀察思考、小組合作交流、進行學習歸納的學習方式。整節課的教學,我容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爲一體,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同時突出學生的操作體驗,這樣既體現了新教材的特點,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六、說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紙片;作業紙;小黑板;彩筆。

七、說教學過程

爲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繫,,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如何來突破這個難點呢?我是這樣安排的。 本課一開始,透過讓學生拆開老師給大家的禮物袋,看看裏面是什麼禮物,就會使學生立刻認識到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從而複習這些圖形的面積公式,爲確保正確的計算組合圖的面積打下基礎。讓學生利用這些圖形,拼一個自己喜歡的圖案,請學生把作品展示給大家看,並請同學說說自己拼的圖案像什麼?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從而明確組合圖形是由幾個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引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板書)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 讓學生在說一說,拼一拼,看一看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明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組合圖形的面積有關。)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的主體部分,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本課的關鍵環節。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我安排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出示主題圖

由老師出示的客廳平面圖,引導學生觀察,給出數據資訊,提出問題,根據這些資訊幫我算一算我該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呢?

(設計理念:在解決這一生活問題環節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透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讓他們在小組活動中都有成功的體驗和經驗的收穫。)

第二層次: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彙報時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

(2)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3)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梯形

(4)將組合圖形填補上一個小正方形,使它成爲一個大長方形,再用大長方形的面積減去小正方形的面積。

(5)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或則其他情況)

( 設計理念:在這個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爲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於、善於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並透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

第三層次:師生總結分割法添補法,並提升方法的優化性。 透過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上面幾種方法的不同之處,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透過“分割”和“添補”轉化成基本圖形求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方法,並且讓學生明確,在分割組合圖形時,分割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越簡單。

第三環節:綜合應用,鞏固提高。

爲了鞏固新知,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信心百倍,勇於向困難發出挑戰。同時我還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四環節:總結收穫,反思提升。

我提出問題: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我想借助這個環節來及時反饋本課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在總結上有所提升,不管是知識方面,還是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方面都有收穫。)

在本節課的設計和實施中,我根據新課程的理念,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相信學生的能力,熱情鼓勵學生的探索活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思維空間。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強學生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

2、注重讓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面得到發展。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或者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放飛着思維,張揚着個性,在互補反思中得到共同的提高,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八、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學習的脈絡。 組合圖形的面積

分割

組合圖形的面積 轉化 基本圖形

添補

以上,我主要從說教材、說學情、說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爲《乙醛》,屬於高二化學有機部分,本節內容計劃安排爲兩個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策略、教學程序五個方面對第一課時的內容作如下闡述:

一、教材分析

醛是有機化合物中一類重要的衍生物,由於醛基很活潑,醛可以發生多種化學反應,在有機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種含氧衍生物相互轉化的中心環節(醇 醛 羧酸),也是後面學習糖類知識的基礎。

乙醛是醛類的代表物。教材在簡單介紹了乙醛的分子結構和物理性質之後,從結構引出乙醛的兩個重要化學反應:乙醛的加成反應和乙醛的氧化反應,把乙醛與乙醇聯繫起來,並結合乙醛的加氫還原,從有機化學的反應特點出發,定義還原反應;透過乙醛的氧化反應,又把乙醛和乙酸聯繫起來,同時結合乙醛的氧化,給出有機化學中的氧化反應定義。讓學生明確有機與無機中關於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區別。

學好乙醛的性質,明確乙醛和乙醇、乙酸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能更好地掌握醛類及其與醇類、羧酸的關係,建立有機知識網絡。因此本節課在這一章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並結合本課的特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乙醛的物理性質和用途,掌握乙醛與氫氣的加成反應和乙醛的氧化反應。

②透過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三者之間的關係,提高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實驗習慣和科學態度,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在實際生產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

②訓練學生重視善於運用化學實驗手段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對具體化學事物的感性知覺到理性思維的科學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關注與社會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②結合本節內容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形成科學的認識論,認識物質由個別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科學規律。

(二)教學重點:乙醛的分子結構,乙醛的加成反應和乙醛的氧化反應。

教學難點:銀鏡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有機化學中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概念與無機化學中氧

化還原反應概念的區別。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一)實驗探究

採用實驗探究法, 以實驗爲主線,以結構理論爲指導,透過假設→實驗→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總結,得出探討物質性質的科學方法。

如:對醛基結構的分析,猜想乙醛有還原性,做銀鏡反應實驗,透過觀察銀鏡,分析形成銀鏡的原因,討論歸納得出乙醛具有還原性。

(二)情景教學

運用啓發式的語言,不斷創設新的問題情景,可將教師講授轉化爲啓發誘導,把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化爲主動探索。

如:在上課初始提問書寫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學方程式。透過分析產物乙醛和反應物乙醇結構的不同及相互關係,在溫習乙醇性質的同時,啓發學生思維匯入新課——乙醛。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

(三)輔助教學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教學中要時時指導學生認識“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教給學生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形成化學學科素養。

三、學法指導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學會以下幾點:

① 研究物質的基本規律: “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

② 解決問題的基本途徑:提出問題→實驗探究→歸納總結。

③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善觀察、勤思考、多動手、巧記憶。

四、教學策略

課堂上分析乙醛分子的結構,探究其化學性質,指導學生自學,啓發學生思考,掌握乙醛的加成反應及氧化反應的原理。強調有機化學中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概念與無機化學中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區別。

五、教學程序

本節課教學設計、意圖如下:

(一)情景引入

創設問題情景回顧前面已學有關乙醇的反應:乙醇催化氧化。

(二)新課

1、乙醛的分子結構:

(1)展示乙醛分子的球棍模型,由學生寫出乙醛分子的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和官能團。

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跟醛基相連而構成的化合物,醛基中含有碳氧雙鍵。

(2)提醒學生注意醛基的寫法:-CHO或

在-CHO中,H和O的位置不能夠顛倒。

2、乙醛的性質

(1)物理性質:透過觀察實物瞭解乙醛物理性質(色、味、態),透過乙醛的水溶性實驗瞭解乙醛能與水互溶。

(2)化學性質:

(a)加成反應

將乙醛的官能團醛基中的碳氧雙鍵與烯烴中的碳碳雙鍵類比,得出乙醛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同時由乙醛分子中加入氫原子,引出有機化學中還原反應的定義,即有機物分子中加入氫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應叫還原反應,說明乙醛具有氧化性。

CH3CHO+H2 CH3CH2OH

(b)氧化反應

2CH3CHO + O2 2CH3COOH

乙醛催化氧化成乙酸,引出有機中氧化反應的定義。乙醛得氧叫氧化反應,具有還原性。

乙醛不僅能被氧氣氧化,還能被弱氧化劑(如銀氨溶液、新制的Cu(OH)2懸濁液)所氧化。

分析銀鏡反應時注意難點突破:

①乙醛發生銀鏡反應的實質是什麼?

乙醛分子得到氧被氧化生成乙酸,同時Ag+被還原成Ag,銀氨絡離子釋放出NH3,鹼性環境中乙醛最終轉化爲乙酸銨,而NH3極易溶於水難放出氣體。

②該反應方程式如何書寫?

乙醛得到1個氧原子被氧化升2價,Ag+→Ag被還原降1價,根據電子轉移守恆故Ag(NH3)2OH計量數配2,4個NH3分子有1個成鹽,剩3個NH3 分子,2個OH—提供一個氧原子給醛成酸,剩2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成1分子水。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利用氧化還原原理分析的過程中科學地掌握一個有機化學中很難的化學方程式,避免了死記硬背。

工業上可採用該原理制水瓶膽,不過是用葡萄糖(含醛基)代替乙醛,這爲以後葡萄糖的學習奠定基礎。

分析乙醛與新制的Cu(OH)2反應應注意以下幾點 :

① 如何配製新制的Cu(OH)2懸濁液?

② 反應發生的條件:鹼性環境、加熱至沸騰。

③ 與銀鏡反應方程式類比分析得出乙醛與Cu(OH)2反應的方程式。

(三)課堂思考

乙醛能被Ag(NH3)2OH溶液氧化,乙醛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溴水氧化?會出現什麼現象?乙烯與乙醛都能使溴水褪色,原理是否相同?

(四)小結

醛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烴的含氧衍生物衍變關係:醇→ 醛→羧酸

(五)課後思考:依據有關反應原理設計實驗證明乙醇氧化的氧化產物爲乙醛。

(六)板書設計

第五節 乙醛 醛類

一、乙醛

(一)乙醛的分子結構

分子式:C2H4O 結構簡式:CH3CHO 或

(二)乙醛的性質

1、物理性質 色、味、態、水溶性

2、化學性質

(1)乙醛的加成反應

CH3CHO+H2 CH3CH2OH

(2)乙醛的氧化反應

2CH3CHO + O2 2CH3COOH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

(三)乙醛的用途

說課小結:教與學有機結合而對立統一。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透過教學實踐來體現,教師必須善於駕馭教法,指導學法,使學生愉快地、順利地、認真地學習課本知識從而提高能力,完成教學目標。

說課稿 篇5

《計數的基本原理》第一課時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們,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計數的基本原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計數的基本原理包括分類計數及分步計數原理,這兩個原理是學習排列組合的基礎,是推導排列數、組合數的重要理論,同時也給出了分析解決排列與組合問題的思維方法。因此,在整章書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學重點:分類計數原理及分步計數原理的區別及應用教學難點:對複雜事件的分類及分步。

二、學情分析和學法指導學情分析:

學生基礎差,學習主動性差,缺乏學習興趣。基於以上情況,我設計瞭如下的學法指導。學法指導: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觀察問題、探究問題,自主歸納總結進而得出結論。

三、教學目標分析根據以上兩點,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計數的基本原理,並能用它們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問題。

2、能力目標:透過計數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透過各種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愛國熱情.

四、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是關鍵。

正所謂:“學問之道,問而得,不如求得之深固也” 學習任何東西最好的途徑是讓自己去發現。本節課採用啓發式的教學方法,啓發學生積極思考,積極探索,創設一個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師生互動、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的教與學的情境。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根據上述情況,我設計瞭如下六個環節的教學過程。

五、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首先,我會給出以下一組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愛國熱情。看到圖片,有的學生馬上脫口而出:“中國女排”。我說:“對,這正是中國女排在去年的雅典奧運會上奪冠的畫面,好,現在假使你是一名統計員,我給出如下比賽規則:分成兩個小組,每個小組6支隊伍進行循環賽,決出4強,再由這四支對進行淘汰賽,那麼請問,奪冠的中國女排總共進行了多少場比賽?這時,學生覺得這個問題很困難。接下來,我又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學習本章的知識:排列組合。而在學習排列組合時,通常會用到兩個非常重要的原理:分類計數原理及分步計數原理。在匯入課題後,我是這樣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得到概念的。

2、觀察歸納——形成概念首先,我會結合圖給出問題1:問題1:從北京到廣州,坐火車有3班,汽車有2班,從北京到廣州共有多少種走法?學生很快說出這道題的答案(答案:3+2=5)由這道題,我們可以得到分類計數原理接下來,我再結合圖給出爲問題2:問題2:從廣州到北京,必須先乘火車到上海,再於次日乘汽車到北京。一天中,火車3班,汽車2班,從廣州到北京共有多少種走法?(答案:3*2=6)。這裏,我啓發學生,這個問題與前面的問題同嗎?學生會回答不同。那麼,不同在什麼地方呢?前一個問題採用乘汽車或火車中的任何一種方式,都可以但後一個問題必須經過先乘火車再乘汽車兩個步驟才行。那麼,這道題的答案又是多少呢?

3、比較歸納——深化概念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 “知其所以然”是數學學習的關鍵。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比較問題,深化概念是這一關鍵所在。因此,對於這兩個原理的學習,我注重引導學生比較這兩個原理的異同,深化這兩個原理的認識,從而更好的掌握原理的使用。

4、即時訓練—鞏固新知爲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例1:某班同學分成甲、乙、丙、丁四個小組,甲組9人,乙組11人,丙10人,丁組9人(1) 現要求該班選派一人去開會,問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2) 若要求從四個小組中各選一人去開會,問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5、總結反思-----提高認識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任務後延,自主探究學生經過以上五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計數的基本原理,爲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此我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設計了有層次的訓練題,留給學生課後自主探究,這樣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學生課後自主探究分爲兩個方面。(1) 鞏固型作業:P197頁 1-3題(2) 思維拓展型作業:P197頁4、P18.1、3

六、設計說明

計數的基本原理



1. 分類計數原理定義: 例題1



2. 分步計數原理定義 例題23.



兩個原理的區別與聯繫 例題3









投影屏幕

板書設計:2. 時間安排:課題引入約5分鐘,概念的形成6分鐘,概念的區別與聯繫約6分鐘25分鐘,小結與作業約3分鐘.(注:一節課40分鐘)結束:以上,我僅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及設計上說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爲什麼這樣教”。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說課稿 篇6

一、指導思想

根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理念,本課以水平五的具體教學目標爲依據。在課的設計過程,以多維的評價形式,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與學的互動中,用主題和背景音樂體現散打運動的特點,使學生在優美的音樂和輕鬆的環境中體驗鍛鍊的樂趣,感受同學間的相互合作,並從中學到散打的知識,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武術散手俗稱散打,是武術的一種,武術散手要求遠踢、近打、貼身摔,是一種鬥志、鬥勇的體育運動項目。能培養學生頑強、果斷、堅毅的意志品質,能達到防身自衛的功效,是高中體育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學情分析

散打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和活躍課堂氣氛,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出拳最後的力度。

難點:整體動作的連貫性和協調性

五、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散打技術衝拳原理及其在散打技術中的運用

2、技能目標:使大部分學生掌握散打衝拳技術,並能較好的結合步伐進行練習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於克服困難和障礙,敢於迎接挑戰的精神。

六、教法學法

1、 教法:

講解示範、完整與分解法、口令提示法

2、學法:

模仿練習法、自我評價法、互相評價法

七、教學流程

1、引情入境階段

①課堂常規(集合整隊、清點人數、處理見習生)

②宣佈課的內容及目標(提問:你們知道跳遠有哪幾種方式嗎?)

2、激發興趣階段

①熱身:繞籃球場慢跑2圈。

②10m單腳跳接力賽(將學生分成2組進行單腳跳接力賽)

③做操(兩人一組,“背靠背”後相互背起體會挺身、展髖動作;原地單腳支撐騰空步動作後收腹舉腿落地,幫助回憶初中學過的蹲踞式跳遠的動作,原地單腳支撐騰空步動作後向後襬腿展髖練習)爲下面的挺身式動作奠定基礎。

3、實踐學習探究階段

(1)複習基本格鬥式

(2)學習左右衝拳

蹬地:

轉髖:

轉肩:

送肘:

旋臂:

握拳:

(3)學習前滑步左右衝拳技術動作

(4)學習後滑步左右衝拳技術動作

(5)學生自我展示階段(教師在旁指導)

(6)素質練習:學生在墊子上做俯臥撐推手練習,俯臥兩頭起練習,蛙跳練習。

4、身心調整階段

播放舒緩的音樂,師生共同進行放鬆活動,從而達到身心放鬆的目的

最後,引導學生談收穫與心理感受,收器材,師生再見。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各位評委。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提醒幸福》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第二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反映當代社會生活的文章。針對生活中人們過多關注風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現象,勇敢地提出勿忘幸福,提醒人們什麼是幸福,告訴人們如何尋找幸福、享受幸福、珍惜幸福,啓示人們進而去創造幸福。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課文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爲:

1、在整體感悟全文的基礎上,提煉文章的主旨

2、品味並積累優美語言。

3、體會幸福生活中的幸福,學會“提醒幸福”,從而珍惜幸福,享受幸福。

二 說教法

爲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我把教法定爲師生民主平等的對話,師生透過相互合作,相互學習,共同去探究,發現問題,達到教學目標。本文的教學時間爲一課時

三 說學法

這篇課文的學習,主要透過學生與教師,與學生,與作品,與生活對話來完成,使學生的語感廣化,深化,美化。

四 教學設計

本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我是這樣安排的,以幸福爲話題,讓學生討論 來引出這篇課文。讓學生不經過教師的傳遞直接去閱讀課文,達到對這篇課文的整體理解和感悟。然後圍繞文章的主題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掌握文章的脈絡,尋找文中幸福的定義,讓學生品位作者的幸福觀,進而形成自己的幸福觀,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的同時學會觀察生活,學會表達生活的技巧。

五 連結生活

找一些生活中典型的話題讓學生討論,豐富學生的社會生活,讓學生在與現實生活的直接交流中結束這篇課文的學習

六 [板書設計]

一. 提醒災禍——忘記幸福

二. 認識幸福——學會感受

三. 享受幸福——珍惜幸福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童話。寫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以及大自然的和諧、融洽。

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誕生的時間,再寫小露珠誕生的地點,最後寫小露珠在誕生時是怎樣變化的。小露珠就這樣悄無聲息、毫不張揚地來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寫小露珠受到小動物們的喜歡。小動物們見到小露珠紛紛和她打招呼,並且讚美她“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像珍珠那麼圓潤”,歸結起來,這些讚美稱頌的是小露珠美麗的容顏和純潔的品質,這也正是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寫小露珠裝點了花草樹木。小露珠不僅本身很美,而且還會用自己的美來裝點別人,讓植物們顯得更精神更美麗。第七自然段寫小露珠消失的過程,植物與她依依惜別。

課文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啓迪於一體,有利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1、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小動物和植物都喜歡小露珠,感受小露珠的美麗、可愛。

2、教學重、難點的確定:透過小動物們對小露珠的讚美和植物在小露珠的裝點下發生的變化,來感受小露珠的美麗、可愛,是本課的重點;而如何透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則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法、學法

1、教法:本文語言精當優美,生動形象,是學生學習語言的範例,要透過學習使學生不僅感受小露珠的可愛,動植物們對她的喜愛,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樣用語言來表現小露珠的可愛的,因此我主要採取朗讀感悟、帶入情境的方法展開教學。

2、學法:愛表現是孩子的天性。課文把很多植物和動物當作人來表現,描寫貼切而生動,非常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我多次引導學生透過角色扮演學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

執教《小露珠》這篇課文,有個美好的願望:在琅琅書聲中,學生不僅感受小露珠的美麗、可愛,而且用心靈去擁抱語言,體驗語言的美,感受和再現文章的情思美感。

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基本由以下環節組成:

(1)匯入激趣

(2)感受小動物對小露珠的喜愛

(3)感受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

(4)感受大家對小露珠的留戀

(5)教師總結。

下面重點談談第二、三、四幾個環節的設計:

1、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小動物對小露珠的喜愛。學習這一部分時,首先圖文結合讓學生思考:你發現了什麼?然後組織學生交流彙報。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閱讀同一篇文章或同一個段落,他們的“發現”肯定是各不相同的。談自己的發現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參與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進行自我探索。組織交流又可相互啓發,提高認知水平。接着輔之於有感情地朗讀,揉理解、感悟於一體。然後進行角色的轉換與扮演,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它組合了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此時,學生把自己當成了文中的小動物,他們對小露珠的讚美之詞已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發自內心。最後進行說話訓練,讓“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像珍珠那麼圓潤”這些優美的句子靈活地儲存於學生大腦中。

2、“以讀代講”學習第六自然段,感受植物們對小露珠的喜愛。因爲小露珠的到來,植物們更顯生機,大自然顯得越發美麗、和諧。這段的教學,引導學生反覆多次朗讀,使學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課文的語言,不僅把文字中的喜怒哀樂,形於色、吐於口,也接納這種語言,使課文語言蘊涵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相通、共鳴。

3、學習第七自然段,感受大家對小露珠的留戀。這段的教學,引導學生再一次進行角色的轉換:假如你就是向日葵、白楊樹,你就是喇叭花,你會怎麼向小露珠說?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盤活語言倉庫並提取、運用語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