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說課稿模板彙編9篇

說課稿2.39W

作爲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模板彙編9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下冊第十課《風的魅力》我將從四個方面展開。一說教材、二說教、學法;三說教學程序;四說教學理念。其中,理論根據將貫穿在整個過程中。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下冊第十課課題爲《風的魅力》,屬於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領域。本教學內容以兒童繪畫爲題材,引導學生認識風能,並進行創作。本課在製作風能玩具的樂趣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本人對教材的理解是:學生已經進行了四、五年的美術課堂訓練,體驗了簡單的美術創作的樂趣,這個時候安排學生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對兒童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創作能力奠定基礎 。

(一) 說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認識風能的有關知識。

2、過程方法目標: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利用風能的玩具。

3、情感態度目標:在製作玩具的過程中感受樂趣,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自我探究、想象與創造的能力。

(二)、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能認識風能瞭解風能。

難點是:運用各種收集的材料製作各種有關風力的玩具

(三)、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屬於高年級階段,他們在認知能力上已經具有較強的表現力了,也有了一些對生活的理解和體驗。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比較符合五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

二、說教法、學法

我將運用欣賞教學法、示範觀察教學法、引導啓發教學法。

在學法上採用了欣賞法、觀察法、操作法、體驗法的指導方法,全面的使“眼、手、腦、”等感官都參與到學習當中去,這樣不但能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美術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小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讓學生們充分感受一下成功的樂趣。

三、說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老師的風箏作品。

學具:製作風箏的各種材料。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展示會飛的玩具——風箏,讓同學們觀察這些玩具爲什麼會飛呢?分組討論,請小組彙報得出是風能的作用。 引出本課課題《風的魅力》。

(二)、講授新知,理解知識

風能是空氣中水平流動的氣流,由於空氣有一定的質量,因而流動時必然有一定的能量,這就是風能。

引導學生說說風技能帶給人類好處又能給人類帶來的哪些災難。如風能夠爲我們發電,農民利用風車澆灌莊稼,海上的帆船也是靠風掌握方向等等,風能在給人們帶來許多好處的同時,也還會爲我們帶來許多的災難,如:龍捲風,暴風雨等,希望我們能合理利用風能,爲我們人類造福。

(三)、全面欣賞,嘗試材料環節

1、首先播放山東濰坊風箏節視頻,讓學生置身風箏節,感受風箏節盛況和放飛風箏的樂趣。

教師在學生欣賞放飛風箏時對風箏節進行解說:

濰坊是風箏的發祥地,製作歷史悠久,屬中國三大風箏派系之一。濰坊風箏的主題多種多樣,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4月20——25日在濰坊舉行國際風箏節,每年都有來自許多國家的代表團前來參賽。

參賽的作品在濰坊的風箏博物館陳列展出,其中的風箏題材廣泛,種類繁多,技術精湛,各種造型,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2、技法點擊:(板書步驟)

多媒體演示製作風箏的步驟:

A. 將竹條或木條扎綁成十字形

B. 用兩根竹條或木條做斜杆,用薄紙或薄布蒙在骨架上

C. 用一根線拴在橫杆和豎杆的交叉點上,另一根拴在下端

D. 美化的風箏(可以小組隨意點綴,裝飾)

(四)、創作體驗,知識深化環節。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欣賞體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材料,進行創作活動。時間安排雖然很短,但作用只是讓學生在欣賞後再進行繪畫創作的親身體驗,讓課堂不僅僅結束在40分鐘內,而是延伸到課堂之外,延伸到學生今後的每一次美術學習中去。

五、說教學理念

本節課是基於美術新課程標準而設計的。所貫徹的基本理念是:從講授中明確知識,在欣賞中開啓智慧,於評述中形成素養。即讓學生在老師的講授中學到風能基本理論,在欣賞作品時在創作中親自感受風的魅力。這個教學理念透過讓學生全面參與學習,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制作風箏,創作風箏當中去。從開始畫到創作作品,進而表達了學習方式產生了轉變,在知識的掌握上也自然產生了深化。

以上是我對《風的魅力》一課的理解和把握,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和指正。

說課稿 篇2

學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練習可以深化學生的內心體驗。教學時,我首先撥動溫度計,讓學生知道零上溫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用負數表示。接着,又設計了一個反向練習,讓學生撥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變教材直接呈現三個城市的溫度方法,讓學生撥一撥,可以化靜爲動,透過小小的“撥”,喚起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要在溫度計上表示溫度,首先要確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溫度計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確感悟到:溫度中,0℃是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零上溫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則用負數表示。同時透過動手操作,學生興趣盎然,既將正數、負數、零有機地整合到了一個新的概念框架中,實現了對0的再認識,又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教學難點。緊接着設計一個基本練習,寫出三個地方的溫度,這樣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初步感知正數、負數的大小比較。

迴歸生活,拓展運用——應用負數。

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作爲教師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運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生活。在練習環節,我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資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問題,使練習變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設計了三種練習:

1.電梯中的正負數:比如去五樓開會和到地下二樓,應按哪個鍵?

2.海拔中的正負數。因爲學生對於海拔並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海平面,什麼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讓學生知道高於海平面的用正數表示,低於海平面的用負數表示。

3.存摺中的正負數。讓學生解釋存摺中的一些資訊,並加以拓展練習,提出存摺上還有多少錢這一問題,滲透正負數的運算,讓學生學到實用的數學。 四、課堂總結、知識延伸——拓展負數。 課堂的總結和延伸可以幫助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激發學習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負數,並以《生活中的負數》爲題寫一篇數學日記,豐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各位領導、老師:現代教學論認爲: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出來。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有這樣一句話:聽見了,忘記了;看見了,記住了;體驗了,理解了。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學生在知識性目標方面應該能夠很好地落實,同時學生對已經學過的數初步地形成知識系統,對負數的知識也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情感性目標落實到位。

以上就是我對《認識負數》這一課的設計,不足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倍數和因數一課是蘇教版數學第八冊中的內容。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分階段認識了百以內、千以內、萬以內、億以內以及一些整億的數,較爲系統地掌握了十進制記數法,同時也基本完成了整數四則運算基礎上進行的教學,主要是要使學生初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意義,學會在1-100的自然數中找1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倍數和10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因數的方法。這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公倍數和公因數,以及分數的約分、通分和四則運算的基礎,對以後的學習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和難點。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結合整數乘、除法運算初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含義,探索求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並能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找一個數倍數和因數的方法,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提高數學思考的水平。

3、情感與態度目標: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4、重點: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知道它們呢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

5、難點:探索並掌握求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

三、教學設計

(一)認識倍數和因數

認識倍數和因數時,利用學生對乘法運算以及長方形的長、寬和麪積關係的已有認識,引導學生在操作中得到乘積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並進一步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倍數和因數是指兩個數之間的關係,不能單獨說某數倍數或因數,這一點學生往往搞不清,爲了使學生明白倍數和因數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我舉了生活中的兄弟關係,母女關係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同時也讓學生明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

(二)探索求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從例1中得出:12是3的倍數,又把學生舉的一個3的倍數的例子有目的地寫在黑板上結合起來看,引導學生說出3的倍數還有哪些。學生在舉例子時說出來的數是無序的,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有條理地找出3的倍數,促使學生去關注思想方法,並在學生討論交流中感受有序的思想方法。

在學生掌握方法的基礎上,採用比賽的形式要求學生有序地寫出2、5的倍數,然後在整體觀察2、3、5倍數的基礎上透過學生討論,一個數倍數的特點。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念的能力。

(三)探索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從例中看出4、3、6、2、12、1都是12的因數,那我們可以怎樣找一個數的因數呢?先讓學生獨自找36的因數,再指名幾個學生說說是怎麼找的,透過幾位學生找的方法的比較得出較合理的方法。接着又找了15、16的因數,歸納出一個數因數的特點。

(四)全課小結

(五)鞏固練習

爲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我又補充了兩個練習:

1、判斷題目的是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2、出示幾張數字卡片。從中選擇只有倍數和因數關係,比誰選擇得多。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能幹的雙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一年級藝術課中的第五課,我選擇本活動是由於:一年級學生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逐步產生探索興趣。本單元透過遊戲、畫畫、舞蹈以及手語活動,使學生了解人類的雙手不但能勞動,從事藝術活動,還能傳達情感。使學生有把自己的手變成一雙勤勞、能幹的雙手的意識與願望。理解一個簡單的道理——藝術源於生活。

此活動的進行,可以使孩子認識自己的雙手手,知道雙手的用處,對自己的雙手感興趣並萌發保護雙手的意識;本活動靈活性強。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

1、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雙手,知道手能做許多事情。

2、激發學生有把自己的手變成一雙勤勞、能幹的雙手的意識與願望。

3、使學生了解人類的雙手不但能勞動,從事藝術活動,還能傳達情感。理解一個簡單的道理——藝術源於生活。

爲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動教育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確定爲:歌表演《小孔雀告訴你》中傣族舞蹈的學習和編排。活動的難點爲:培養勞動觀念和愛勞動的意識及對勞動人民的尊重。

活動準備:根據學生喜歡玩遊戲和展示自己的特徵,根據幼兒己有的生活經驗爲學生準備了卡片材料,小手圖片。使學生在遊戲中加深印象。

二、說教法

1.遊戲法:遊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學生帶來許多樂趣。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所以在活動中多處採用比賽遊戲,如:組織學生找朋友、我來做,你來猜等遊戲,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習得對手的認識,知道了手能做許多事情。

2.創設情境法:透過故事情節展開想象,運用故事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從而抓住學生的心理,引起學習興趣。透過介紹傣族人民,巧妙地把音樂與雙手聯繫起來,從而拉近了孩子與音樂的距離。

3.激趣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透過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學生年齡小,經驗少,在引導幼兒認識小手作用時,採用了我來做,你來猜的遊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圍繞手有什麼作用,我的小手本領大,透過遊戲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三、說學法

遊戲法貫穿於活動始終,有趣的我來做你來猜遊戲,引發了幼兒的興趣;討論法、談話法引領學生認識手的作用;經驗感知法的運用使學生在遊戲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許多的事情,透過編排舞蹈動作和手語,使學生了解人類的雙手不但能勞動,從事藝術活動,還能傳達情感。

四、說教學程序

本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了說、做、畫、跳等形式,我採用猜字謎引入----師生互動----探索感知----創設情境 感性引入----談話小結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

(1)、創設情境,引入活動

活動開始,教師以遊戲,謎語引入活動,誘發孩子的活動興趣。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以遊戲引入活動,能有效的吸引孩子,引發孩子的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引發孩子對小手的興趣,就爲下一個環節手的作用做好了鋪墊。教育應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此遊戲活動能夠面向全體,能力差的、膽子小的學生也能體會到成功和快樂。

(2)、配音樂做畫----畫小手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畫出自己的小手,使學生更深一步的體會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幹。遊戲能引發幼兒的興趣,而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畫小手這一環節,使學生在開心和快樂中鞏固了學習的知識點,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意識。

(3)、創設情境 感性引入(學習《小孔雀告訴你》舞蹈)

老師拿出一個禮品盒說:“今天是小孔雀的生日,小孔雀的好朋友幫它舉行了一個音樂會,邀請了許多朋友參加,還請了老師,所以老師特意買了一個禮物要送給它,老師很想帶同學們一起去參加,好嗎?”

設計意圖:【運用故事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從而抓住學生的心理,引起學習興趣】

1、介紹小孔雀的家(開啟課件——景色)

師:看!小孔雀的家就在這裏,這裏是我國雲南省邊陲的西雙版納。這裏山清水秀,四季如春。

設計意圖:【觀看圖片,引發聯想、想象。】

2、感知傣族音樂特色(開啟課件——音樂片段)

師:聽!山寨傳來了動聽的音樂,音樂會開始了。

提問:①聽到音樂你有什麼感覺?②猜猜是哪個民族的音樂?

師:這裏居住着傣族人民。他們熱情、善良、能歌善舞,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會表演的雙手。

設計意圖:【透過介紹傣族人民,巧妙地把音樂與雙手聯繫起來,從而拉近了孩子與音樂的距離。】

3、自悟學法 積極體驗

師:剛纔有一位同學悄悄告訴我說也想在音樂會上表演節目,老師提議我們大家一起學一首小孔雀的舞蹈,集體在音樂會上表演怎麼樣?

①教師示範舞蹈動作

第二遍教師邊舞邊唱,學生擊掌配合。

②學生結組編舞(發藝術之手榮譽稱號)

4、爲學生創設情境,在活動中拓展學生的經驗。並學會用雙手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本環節由老師創設情境,有學生展開活動。這裏爲學生創設了舞蹈情境,使孩子在舞蹈中自己發現手能做許多事情,透過手語表演的情境,使學生情感態度得到昇華,併爲別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五、結束活動

最後在智慧樹上印下自己的小手印,留作永久的紀念,放入自己的成長袋。在輕鬆愉快的舞蹈氛圍中,結束本課教學。

說課稿 篇5

《偉大的悲劇》——茨威格

[分析教材]

《偉大的悲劇》是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探險爲主題,透過不同題材的學習,激起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豪情壯志。《偉大的悲劇》是一篇節選的傳記,是作者根據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書信和遺書,發揮他天才的文學想像而寫成的。記敘了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在南極探險失敗後,和他的隊員在返回的途中悲壯覆沒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飽含深情地用文學的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動,特別是在面對失敗和死亡時斯科特探險隊員表現的那種勇敢、坦然、鎮定的精神面貌,尤爲震撼人心。本單元選這篇正是要讓學生感受這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爲事業而獻身的崇高品質和強烈的團隊意識。

[教學目標]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意情感體驗……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能力:快速閱讀課文,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要點。

2、過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培養團結合作、勇於犧牲的精神,確立正確面對失敗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把對斯科特探險隊崇高精神品質的頌揚和讚美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在飽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體會斯科特隊員的偉大高貴的品質,並在閱讀中逐漸實現情感態度的培養和提升。

[理論依據]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薰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字中蘊藏着的感情,說出自己的感受。同時又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學情分析]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初二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對於文字有了自己獨特的感悟,情感尤爲豐富。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爲主,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會,在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感受能力。

[教法、學法]

教法: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教學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堂課以“情感體驗”爲教學主線,透過欣賞、整體感知、細節品味、聯繫實際說觀點等途徑,運用朗讀、討論、交流等方法,逐漸感受這種精神,受到情感的薰陶。

學法:這篇內容簡單,讓學生透過預習篩選內容,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要點。情節十分感人,易於引起情感豐富的初二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一讀,說一說,達到讀者、作者、文字三者合一的境界。

[過程設計]

(篇幅較長,課前組織學生進行充分地預習。)

一、匯入:透過出示圖片教師作介紹(美國航天飛機“挑戰者”號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時的圖片、20xx年北大科考隊和登山隊攀登希夏邦馬峯時的照片)引入課題《偉大的悲劇》。

(設計意圖:從感性上讓學生明白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樣的悲劇發生得太多太多了,從而創設凝重、沉思的氣氛,爲定下一個“悲壯”的主基調,建立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

二、整體感知:

1、在欣賞《阿蒙森、斯科特南極探險紀錄片》和課前預習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回憶課文內容,用一句話來概括全文,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全班交流(根據敘事要點理清故事情節:1912年英國探險隊斯科特一行5人,爲實現“到達南極點第一人”這一目標,滿懷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卻悲哀地發現挪威人捷足先登,在從南極點返回的途中他們不幸遇難。

(設計意圖:遵循敘述類文體閱讀規律,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同時訓練學生篩選資訊的思維能力。這也是本單元的單元要點: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資訊概括內容要點。)

2、用一句話談談讀完這篇的總體感受?用“這是一個___的故事”句式來說且用一個詞來形容讀完後的感受或心情。

(設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閱讀的體驗,不論對全文的內容還是情感都有個總體的把握。)

三、研讀賞析:

1、 體會“偉大”

(1)自主學習

文中哪些情節深深地打動了你?爲什麼?請默讀課文,圈劃這些語句,旁邊寫上批註。

(設計意圖:在整體把握和感受之後,引導學生從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邊理解邊記錄,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

(2)合作、探究:小組選擇最打動自己的情節,交流感動的語句;記錄難以理解的語句。→全班交流(穿插課後習題二)

這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交流過程中對重點的語段、句子組織學生朗讀,對關鍵詞語組織學生反覆品讀,以此加深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共同解決。這一環節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的總結並板書。

2、 體會“悲”

由偉大引入到悲,讓學生說說“悲”在哪裏?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穿插課後習題二)在此基礎上引用魯迅的話: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而理解“悲”是指“悲壯”,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偉大的悲劇”這一課題的深刻含義。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思維辨證地理解“偉大”和“悲劇”這一對看似矛盾的組合,懂得英雄的真正含義。)

四、感悟昇華:

談談你對英雄的認識,說說你心目中的英雄?

(輕聲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設計意圖:讓學生暢談對“英雄”的認識,樹立真正的英雄觀和成敗觀。)

五、總結:

引用美國總統里根爲悼念“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遇難而發表的電視講話裏的一段話來總結。並最後送給學生三句話結束本課: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每個人註定都要經歷一番失敗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但只要經歷,即使是失敗的,也從不會是無益的。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打倒。

(設計意圖: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懂得人生的真諦。)

[板書、]

1、板書:板書的設計主要圍繞的重點——“偉大”和“悲”展開,逐條列出內容要點,既是對學生交流情況的總結,又突出了的重點。

附板書:

偉 大 的 悲 劇

對探險事業的執着追求 死亡之悲

集體主義精神 失敗之悲

誠實、守信、勇敢 作證之悲

對祖國、親人、朋友無私的愛 世人之悲

2、:是一種很重要的輔助教學資料。在這節課中我主要用了三次:一利用展示二組科學探險遇難的圖片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匯入新課;二是放映影片《阿蒙森、斯科特南極探險紀錄片》,透過視覺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爲學習全文打下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投放相關(圖片和重點語句),顯示學習重點和關鍵資訊,提綱挈領,便於學生掌握主要內容;三是在討論“英雄”時,輕聲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展示里根《真正的英雄》演講稿片段,把情境教學進行到底。

說課稿 篇6

教村分析

《找對稱》是一個科學類的數學活動,主要讓幼兒理解"對稱"的含義。此教學教師並不採用直接講授的教學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幾個環節,引導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列的問題,如,在讓孩子們找三角形、花朵、蝴蝶這三張圖片左右兩邊的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們"三角形的角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不過,這樣說也不是很清晰,爲了突出方向,就畫了方向明顯的圖案,讓幼兒看得更清楚。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透過各位老師的研討及商量,對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決。在設計活動中,採取了由易到難過程,在設計教案中,剛開始從認識簡單圖形,讓幼兒透過"折一折"的方法,來了解對稱的圖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環節,即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讓幼兒在認識簡單圖形對稱的基礎上,來找一找對稱的有趣圖案。大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並及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爲了增加一點趣味性,最後是一個"找一找"的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鞏固"對稱"的理解,從而更多的發現物體的對稱性,由於第一研幼兒操作下來,對於飛機的圖案,幼兒材料書上畫的飛機跟現實生活中的飛機有所差異,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對稱圖案,必須透過實際去聯繫,幼兒很難理解,後來,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就把對稱的飛機形象的畫出來,當做例題講解,但在幼兒操作時仍沒有好的效果,一直認爲是不對稱圖形,因而,對我的教學帶來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還有一些地方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對於數學自己本身瞭解的不夠透徹,教學活動準備前,沒有認真去研究一些細微的地方和複雜的圖案,給教學帶來了困難,同時,有些地方出現一筆帶過的現象,而造成了幼兒的不易理解。

一課二研活動,對於課前的準備如教師對教案的熟悉,教師的迴應能力,還有教具等都需要認真準備,可以說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後,雖然有些地方還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不免會令自己感到開心。

設計意圖:

從幼兒經驗需求的補助與點撥方面來說,處於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對於數學知識的學習已經不僅僅趨於單一的數字或者是簡單的加減法這一模式來套用,他們需求的是多元化數學知識的吸收與灌輸,所以在本次大班數學活動的內容選擇上,我選用了數學中"對稱"這一知識點對大班幼兒在入學前做一簡單的數學知識的點撥,沒有過多的要求大班幼兒可以完全掌握這一知識點,但至少希望透過本次活動可以讓他們對數學中"對稱"這一知識點不再陌生。

活動目標:

一、學習"對稱"這一數學知識點,大志瞭解"對稱"這一含義。

二、操作體驗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裁剪簡單的對稱圖形。

活動難點:俠義理解"對稱"的含義,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其知識點,把學以至用放在幼兒的教學課堂。

活動重點:廣義理解"對稱",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其學習的樂趣。

活動流程:

一、"玩"對稱,體驗特徵

二、"剪"對稱,操作體驗

1.說一說

定義:什麼叫對稱?(指圖形或物體兩對的兩邊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係)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對稱,提高認識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東西也是對稱的。

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六冊第4課《會動的線條》。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教學效果五個方面來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小學美術知識線條系列中的一個內容。線條是點移動所形成的軌跡,由於點移動方向和速度的不同,產生不同形狀和特點的線條,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線條隨着兒童塗鴉的開始,伴隨兒童的成長,逐漸成爲孩子們表達內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透過本課教學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條,理解感受線條的節奏感,激發他們大膽運用各種各樣的線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創作出個性化的美術作品。結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學齡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透過觀察、體驗、感受、瞭解哪類線條能表現出動感,感悟線的表現能力,培養學生線造型能力和創造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教師講解及演示,讓學生認識各種線條;透過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從而學會運用各種線條表現不同的物體。

③情感與價值目標:透過欣賞活動,培養學生對線造型活動的興趣和熱愛美術的情感。

2、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瞭解哪些線條能表現出動感,學習運用線條表現動感。

教學難點:線的動感表現及疏密組織。

二、教學方法

針對小學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中,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啓發引導、合作探究法、評價展示法等。

三、學法指導

理解線條的節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要讓三年級的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的動感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實例和課件的演示,啓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感性地認識繪畫中的線條以及身邊的線條,感受線的動感。在課堂中我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參與有趣的美術遊戲,增加了直觀性,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

具體教學程序由情景匯入——探究方法——創作表現——評價展示——課後拓展五個環節組成。

1、情景匯入(畫線條)

根據教育學原理,直觀性教學能顯示事物的內容結構,有利於學生充分觀和思考事物的變化。因此,我隨意擺動手中的絲帶,讓學生觀察並用學過的線條畫一畫、說一說絲帶在擺動時呈現出什麼線條,以輕鬆的遊戲方式切入主題,創設出問題情境:曲線能表現會動的線條。在此基礎上,複習以前學過的各種各樣的線。緊接着,學生思考,在靜止不動的美術作品中,有會動的線條嗎?板書課題:《會動的線條》。這樣的匯入設計,不僅把新舊知識緊密聯繫到了一起,更激發出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審美願望。

這個環節中,我運用“啓發——引導法”,以實例爲線索,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交替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做到面向全體。

2、探究方法(找線條)

(1)出示圖片:水滴、煙霧、天極、煙花、體操,讓學生找出會動的線條在哪。精彩的圖片一下就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從貼近學生生活入手,圖片的直觀欣賞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了會動的線條的存在。直觀性教學能顯示事物的內容結構、發展過程,有利於學生充分觀察和思考事物的變化。

(2)欣賞藝術家作品,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爲一種文化學習。基於以上思想,我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材的設定和對本課重、難點的理解,在課件中挑選補充了近、現代中外藝術家及建築設計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飛天”|“立交橋”、“旋轉形樓梯”)作品的挑選緊密聯繫課題,通俗易懂,使教材內容得到有機補充,並使這一課的教學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3)尋找身邊景物中的動感線條。學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類具有動感的作品,小組合作探究,共同討論,分析哪些景物中的線條具有動感。並嘗試用哪種線條來表現等。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繫。等到學生總結出會動的線條還有折線、長短線後,我則抓住契機,利用大屏幕展示如何在畫面中組織線條以及利用線條的疏密來體現畫面的美感,這種“研究性學習”方法的使用,能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要我學’變爲“我要學”,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還解決了本課的重、難點的知識。

3、創作表現

爲了讓學生能夠領會作業要求,進入創作狀態,我佈置了兩個層次學生的作業。

(1)可以表現有風的池塘邊的景色,正在燃燒的稻草,跳舞的人羣,放煙花的天空,舞龍,飄動的雲,魚兒在水中嬉戲,游泳,划船等。

(2)可以選擇一幅畫進行修改,讓畫面的景物動起來。這樣做的意圖是注重了全體,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創作,都會創作。

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我以“流動”組員的身份與他們交流,及時對學生在創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指導,如構圖中存在的過空現象、主角與背景的繪畫順序、線條的疏密對比關係等,使學生能在輕鬆、“安全”的氛圍中進行創作。有了以上的創作情境,學生對會動的線條的理解在他們的作品中以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獨特的個性表現了出來。

4、評價展示

在這個環節中,我用大屏幕出示評價要求,作品完成後,請按“我用了……線,畫了……,畫面效果……,心情……”的句式,把你的畫介紹給你的同桌聽,並按老師給的評價標準完成自評互評,然後快速展示到黑板上,一起奪取“小組之星”。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點評,使學生不僅能正確肯定自己和他人,並且能在相互的評價中發現不足,進而有效改進。這樣的設計學生不但能看懂,而且能夠很好的進行自我評價,這一環節還能讓學生學完這一課後,掌握正確評述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以及口語表達能力。(評價標準:每顆“星”代表作業中優秀的一面,如畫面有動感一顆“星”;線條疏密得當,有一定美感一顆“星”;和別人的不一樣一顆“星”。)在課堂上,我努力體現評價標準的多維性和多級性,幫助學生正確瞭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肯定每個學生作品的優點,實現了評價的功能。

5、課後拓展

我提出本課拓展要求,希望學生在今後的創作中大膽使用各種各樣的線條,表現內心豐富的世界。最後留個問題給學生:除了曲線會動,還有哪些線會動?找找生活中存不存在?讓學生從生活當中學會觀察,學會創作。

五、教學效果

本課透過教師對教材的再處理,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和對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和展示美的過程中。在教學中,我遵循學生的審美規律,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積極創設能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等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交流與評價,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還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使本課的教學目標得以圓滿完成。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兩隻小獅子》。《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圖文並茂的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透過一勤一懶兩隻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向學生闡明從小應刻苦學習本領,不依靠父母生活,要靠自己的努力過上美好的生活的道理。課文中有大量的對話,很適合訓練學生的朗讀。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他們的思維方式以直觀、形象爲主。但同時又存在理解能力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面對新鮮、抽象的詞語還需要一定的圖象支撐。所以我透過生動、活潑的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含義。

教學參考書上確立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疑問句和感嘆句。

3、瞭解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我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爲了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教學目標更細化了一些:

1、透過朗讀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運用觀看圖片、聯繫實際等方式理解積累詞語。

2、在主動和積極的狀態中,透過抓重點詞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讀好疑問句和感嘆句。

3、透過學習懂得要應該從小學習生活的本領,不能依賴父母生活的道理。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具體語言環境下認識生字。結合具體語言瞭解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教學難點是:運用恰當的語氣朗讀對話。理解獅子媽媽所說的話的含義。

三、 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採用情境創設和以讀代講的方法激勵學生學習。藉助多媒體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透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中不同角色和情感。

2、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誦讀、發現、感悟、體驗爲主,學生全程參與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

根據以上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確立我確定了以下三個發展區節點:

一、播放錄像、激發興趣

二、品讀欣賞、理解感悟

三、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根據最近發展區的確立,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二、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課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創造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發言。所以我是這樣匯入的:同學們,知道“草原之王”是誰嗎?有的學生能夠答出是獅子。這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獅子捕食獵物的場景,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獅子的生活環境。並說說觀看後的感受。(課件)這一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已置身其中,使學生走進教材,走近主人公的身邊,融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去,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再讓學生學生齊讀課題,質疑。爲下一步教學做鋪墊。

二、帶着問題、初讀課文

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初讀感悟之中去,我透過課前同學們想了解的問題入手,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文字。並分兩個層次進行訓練。第一個層次讀的訓練。請同學們自由閱讀課文,看誰讀的字音準確,句子通順,並標出自然段。第二層次是聽的訓練。指名分自然段讀文,同學們他們讀文時我們應該做什麼呢?強調應該仔細聽,有不對的地方及時給改正過來。鍛鍊學生學會傾聽。透過上面兩個層次的訓練,學生對課文已經有的初步的瞭解。爲下一步的教學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細讀課文、感受體驗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分三個層次完成。

第一個層次抓住重點詞語,理解第二自然段。重點指導透過一勤一懶兩隻獅子的對比體會兩隻獅子的不同的生活態度。在體會勤獅子的表現時,幫助學生抓住滾、撲、撕、咬、非常、整天等詞語進行朗讀訓練,在透過直觀的視頻短片和做動作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與勤獅子對比。在體會懶獅子表現時,我就引導學生抓住 “懶洋洋”“慢吞吞”這類詞體會是獅子的懶散,同時展開想像進行拓展詞語和句子的訓練。

第二個層次是指導朗讀3—6自然段的對話。課文中的3—6自然段是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特別適合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所以,我利用課件圖文並茂地出示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首先同桌之間進行分角色朗讀,體會獅子爲什麼不學習本領?知道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它怕吃苦第二個是想憑着爸爸媽媽的地位生活。所以我引導學生看圖,讓學生做做得意、驕傲的樣子來體會懶獅子的心理。同時抓住問號和感嘆號進行讀文訓練。最後在讓學生戴上頭飾分角色的表演朗讀對話。學生體會到了讀的就自然好了。

第三個層次是體會獅子媽媽的話。教師示範讀獅子媽媽的話,讓學生感受媽媽說話的語氣,並學着讀一讀。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及對課文的理解,一定能更好地理解獅子媽媽說的話。這樣在讀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這種語氣。然後在播放一段兇猛的獅子捕食獵物的視頻。讓學生說說觀看完視頻的感受。真正的獅子是什麼樣的?再討論怎樣才能成爲真正凶猛、強大的獅子呢?如果你是這隻懶獅子聽了大家的話,你會怎麼做?

透過這些問題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爲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給孩子一個將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語言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現自己。

四、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新課標》重視閱讀過程中情感態、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並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所以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不可忽視的,我充分利用這個童話故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並透過園藝工人憑着他的本領爲我們生活增添美麗;交通警察用他指揮的本領爲我們出行保駕護航;建築工人用他們雙手建起雄偉壯觀的建築;救死扶傷的醫生用自己的雙手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透過這些事例教育學生要學會獨立生存的本領,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把教學推向高潮。

說課稿 篇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班綜合活動《球兒真好玩》,這是我園園本課程--主題綜合活動"球"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活動。

一、 說教材。

1、教材來源:本次活動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球是幼兒比較喜歡玩的運動器械之一,在秋天這一季節,人們應該增強戶外體育活動,增強體質,以防秋天帶來的腹瀉、咳嗽等疾病,球在小朋友家裏、幼兒園裏到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有皮球、足球、橄欖球、乒乓球、籃球、羽毛球、鉛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滾球、投籃、拋接球、踢球、拍球等,幼兒雖然知道各種球,但是對球的種類、質地、作用、形狀、特點、玩法等還不瞭解,因此有必要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有關球的知識,透過各種球類競賽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心態,體驗合作樂趣,激發幼兒集體榮譽感,增進家長與幼兒間的情感,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及實際情況,確認了認知、能力、藝術、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達的部分,目標是:

A、透過操作摸弄,激發幼兒對球在水中沉浮現象感興趣。

B、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C、學習運用三種以上的油畫棒進行塗色、滾畫,從中感受多種色彩配合的效果。

D、能用多種方法進行夾球,發展幼兒手的操作能力。

E、能和音樂一起快樂的遊戲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幼兒分組探索,老師重點指導幼兒能分組探索,並用語言表達出來,能力較弱的幼兒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球滾畫。

二、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互動教師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方法有:

1、 演示法:是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實物和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的演示法是運用實物展臺觀看各種球的圖片,引導幼兒充分認識和區分各種類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球,讓幼兒對球的種類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更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的才襖做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次活動有幾組操作活動:A探索水中的球。B、滾球畫。C給球寶寶設計服裝。D、哪些工具可以把球取出來。本次活動主要引導探索球的外形特徵、特性、玩法的多樣性,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摸一摸、記一記、畫一畫、滾一滾、夾一夾中來認識各種類型的球。

3、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法、鼓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探索球的興趣,知道有的球水中會浮上來,有的球放在水中會沉下去,有的工具會把球夾出來......,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的和諧統一:

三、 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究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 表達法: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在活動中,我們提供各種球的圖片,讓幼兒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徵,然後用語言說一說表達出來,教師再出示準備的遊戲材料,激發幼兒探索球的興趣。

2、 嘗試法:《綱要》指出教師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在探索活動中,我們把材料分成四組:A玩水中的球、B進行滾球畫、C嘗試用各種工具夾各種類型的球,D給球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透過分組探索,幼兒知道有的球放在水中會沉下去,有的會浮上來,有的工具能把球夾起來,有的工具不能把球夾出來......。

3、 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

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的提高"。愛玩水是小孩的天性,老師讓幼兒體驗觀察球在水中的變化,增加幼兒探索球的興趣,同時,讓幼兒在遊戲學會自主探索、觀察、合作、分享等方法,體現"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四、 說教學程序: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的組織程序,活動的流程爲:激發興趣、觀看圖片--分組探索--交流探索體驗,展示作品--遊戲《大皮球》。

(一) 激發興趣、觀看圖片:《綱要》提出:教師要爲幼兒

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的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活動開始,教師以球寶寶來班級做客爲線索,透過實物展臺觀看球的圖片,讓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徵,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二) 分組探索:

當老師帶領幼兒參觀準備的材料時,幼兒對投放的材料很感興趣,他們想動手試試看看水中的球是什麼樣子的,想用夾子玩玩球會發生什麼樣?想把珠子放在盒子裏滾一滾會出現什麼圖案......,幼兒就在動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幼兒不知不覺的在邊玩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

(三) 交流探索體驗,展示幼兒作品。

《綱要》指出:教師要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援、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並發表不同意見,幼兒在分組操作完後,同伴間會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後的感受,因此及時設問:"你在玩時發現了什麼,你給球寶寶穿上什麼顏色的衣服,你用了什麼珠子進行滾珠畫......?"幼兒透過實際操作經驗的交流,知道了皮球在水中會浮出來,珠珠球在水中會沉下去,大夾子不能夾起珠珠球,並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讓大家看,從而發展幼兒手的操作能力,老師再透過實驗驗證,讓幼兒真正理解水中的球和夾子與球的關係,代替傳統的教學的方法,又能讓幼兒感受到活動的快樂。

(四) 遊戲"大皮球"

活動結束,我讓幼兒一起跟着《大皮球》的音樂一起玩遊戲,讓幼兒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還可以透過音樂《大皮球》來遊戲,增加幼兒活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