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

說課稿1.04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課位於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本冊教材中的課文,仍然採用文體與內容兼顧的模式來劃分單元。第二單元的主題爲“童年趣事”,文體爲記敘文,這與同屬記敘文的第一單元相得益彰。這樣安排,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瞭解記敘文的有關知識,把握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本單元的五篇課文都反映童年的生活,有的是作家回憶自己的童年,有的是作家描寫眼中看到的他人的童年。五篇課文不但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畫卷,而且還蘊含了作者真摯而又細膩的情感,讀來回味無窮。

本單元在整冊教材中屬重點單元。課程標準對於這一學段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是“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能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品味優美而含蓄的語言外,更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作家筆下各種童年的不同情感,感受作品中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共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這部集子收錄的都是他回憶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青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描寫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狀物、敘事、寫人都真切具體。因此要引導學生不僅能瞭解作者的童年生活空間,更能理解這個豐富的精神空間。本篇課文共設計三課時,本課爲第二課時,探究“百草園”的景物描寫。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找出“百草園”中紛繁多樣的美景;能發現景物描寫中選景、選詞、選事的特點,體會其中飽含的情感,並學習一定的景物描寫賞析技能。

過程與方法:緊扣教材,運用聯繫比較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運用拓展延伸,引導學生鞏固閱讀技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熱愛自然,關注生活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能透過對比閱讀,發現本文景物描寫的方法和特點,並體會其中飽含的情感。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童年趣事”,這與七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金色年華”相映成趣。初一學生對“童年”這類話題有很強的體驗和遷移的能力,透過閱讀課文,容易引起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共鳴。

就本課時的內容來說,學生在七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寫景抒情散文。與它們不同的是,本文在寫景時遣詞造句十分精妙,同時,選取的景物均能投射出作者的生活經歷。我所面對的初一學生,喜歡好玩、感性、形象的文字。但對散文中的景物描寫僅停留在表層的感受上,從能知道景物“寫的美”上升到深入思考景物“爲何美”成爲學生景物描寫閱讀中的瓶頸。

三、教學模式

本課時的教學模式爲語文閱讀課文新授課,主要採用探究式教學。共分以下四個環節:

(一)激趣匯入,明確目標

用一段導語開門見山,觸及重點。同時進行比較聯繫,啓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過的課文中的魯迅形象,對新授內容產生興趣,並對本課時的學習目標有所瞭解。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透過誦讀、品讀,使學生整體感知“百草園”中的景物,培養學生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

(三)研讀課文,質疑問難

這是整堂課的核心部分,以比較閱讀的方法進行。透過教師設問質疑,學生討論探究、思考作答、分享矯正,教師梳理提煉,達成本課時的學習目標。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民主與合作的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總結內容,當堂練習

在完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後,我會用一段富有詩意的語言,結合板書內容,對教學重點做一個總結回顧。然後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將事先挑選的一段閱讀素材呈現到學生面前,採用定性評價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當堂練習,及時鞏固所學技能。

四、教學設計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本節課設計了六個教學環節:

(一)匯入課題(1分鐘)

我會以這樣一段話來匯入:魯迅先生一向以“橫眉冷對”的形象示人。但每個人都有他的童年。童年就像珍藏在我們記憶深處的桃花源,有青山綠水、白雲藍天。魯迅先生的童年又會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童年眷戀的“百草園”,來看一看那裏會有一番怎樣的景色。

設計意圖:從魯迅的固有形象入手,引起學生對魯迅童年生活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步感知(4分鐘)

我會讓學生誦讀描寫“百草園”的段落,並找出作者在“百草園”中寫了哪些景物,概括出這是一個怎樣的“百草園”?

透過誦讀、品讀、思考,學生得以明確:作者寫了百草園中的十多種景物,有優美的植物和奇異的小動物,完全是一個光怪陸離、千姿百態的童話世界。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百草園中的景物之多,培養學生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

(三)含英咀華(15分鐘)

在這一部分中,我會讓學生對比閱讀周作人寫的《魯迅的故家》節選,來看一看同樣是寫“百草園”,選取的景物也是相同的,兩者有何不同,從而感受作者遣詞造句中飽含的深情。

透過思考討論,學生得以明確:周作人描寫園中景物時像一個科學家一樣進行考證和辨析。而魯迅更像一位畫家,不僅使用了具有鮮豔色彩的形容詞,還使用瞭如素描技法一樣的表示情態的詞,以及生動傳神的動詞。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的一切都是鮮活的生命,有着亮麗的色彩和豐富的情態。另外,魯迅在寫景時還使用了很多看似微小,實則意蘊豐富的關聯詞,可見園中還有無限豐富而蓬勃的生命正呼之欲出,它們讓“百草園”成爲了一個生命磁場。

設計意圖:學生在對比閱讀中發現寫景時遣詞造句的特點,體會本文飽含的情感。

(四)有我之景(15分鐘)

在這一部分中,仍然是讓學生透過對比閱讀,感受作者景中記事所飽含的深情。

我會先提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在“百草園”中寫了如此多的景物,這些景物中有哪些在後文中又一次被提到了?

學生透過查找能發現一些景物在第九自然段中又被提到了。

於是,我會讓學生結合這一發現,對比閱讀朱自清的《春》,討論“百草園”的景物描寫在寫作立場上有什麼特點?

透過思考討論,學生得以明確:《春》裏的景物與作者的回憶無關,沒有作者親自的參與,只是被觀察和欣賞的對象,而“百草園”中描寫的所有景物都與作者的經歷緊密相關,並打上了作者的生活印記。與其說作者在描寫園中的景物,不如說在細數自己在園中的往事,每一處風景都是一段經歷,“百草園”是作者的回憶城堡。

設計意圖:學生在對比閱讀中發現寫景時作者立場的不同,體會本文飽含的情感。

(五)課堂小結(2分鐘)

一座在成人眼中早已荒廢的花園,透過魯迅先生的選景、選詞、選事的景物描寫,變成了一個光怪陸離千姿百態的“童話世界”、成爲了張揚無限力量與美好的“生命磁場”,更是浸透作者生命體驗的“精神家園”,在這樣的世界中,心靈、感官、行動都不受任何約束,“百草園”是一個完全自由的王國。魯迅先生是在人生低谷時期寫下了此文,暮色蒼茫中,他懷着一片溫情采擷着帶露的朝花,走進了兒時那片自由的樂土,爲現實中傷痕累累、精疲力盡的身心找尋到慰藉。

設計意圖:總結本課時所學內容,提升主題。

(六)閱讀訓練(8分鐘)

在這一部分中,我會讓學生欣賞一段女作家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中的景物描寫,運用這節課上所學的方法,當堂點評。之所以選擇這部作品,是因爲它和本篇課文一樣,也是一部回憶童年生活的作品,在寫法上也有相似之處。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的景物描寫賞析策略,嘗試應用。並將其作爲課後練習,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五、板書設計

本堂課的板書設計簡潔,清晰地表現出賞析“百草園”景物描寫的三種途徑和分別表現出的思想內涵,以及寫作特點。

六、課堂評價

根據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要使學生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能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本堂課採用定性評價的方式,一是在新授過程中,透過比較閱讀體會並總結百草園景物描寫的方法和特點,二是在當堂和課後練習中,透過品讀課外語段,鞏固所學的景物描寫賞析策略。

七、資源開發

本課時所開發的課程資源有周作人所寫的散文《魯迅的故家》節選,朱自清的散文《春》節選,以及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景物描寫。前兩個資源是在體會“百草園”景物描寫的方法和特點時,作爲比較閱讀材料引入的。第三個資源是作爲課堂評價素材引入的。三個資源的設計意圖和目的在前面教學設計中已經說明,在此不再一一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