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

說課稿3.33W

作爲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

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課位於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本冊教材中的課文,仍然採用文體與內容兼顧的模式來劃分單元。第二單元的主題爲“童年趣事”,文體爲記敘文,這與同屬記敘文的第一單元相得益彰。這樣安排,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瞭解記敘文的有關知識,把握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本單元的五篇課文都反映童年的生活,有的是作家回憶自己的童年,有的是作家描寫眼中看到的他人的童年。五篇課文不但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畫卷,而且還蘊含了作者真摯而又細膩的情感,讀來回味無窮。

本單元在整冊教材中屬重點單元。課程標準對於這一學段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是“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能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品味優美而含蓄的語言外,更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作家筆下各種童年的不同情感,感受作品中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共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這部集子收錄的都是他回憶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青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描寫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狀物、敘事、寫人都真切具體。因此要引導學生不僅能瞭解作者的童年生活空間,更能理解這個豐富的精神空間。本篇課文共設計三課時,本課爲第二課時,探究“百草園”的景物描寫。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找出“百草園”中紛繁多樣的美景;能發現景物描寫中選景、選詞、選事的特點,體會其中飽含的情感,並學習一定的景物描寫賞析技能。

過程與方法:緊扣教材,運用聯繫比較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運用拓展延伸,引導學生鞏固閱讀技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熱愛自然,關注生活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能透過對比閱讀,發現本文景物描寫的方法和特點,並體會其中飽含的情感。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童年趣事”,這與七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金色年華”相映成趣。初一學生對“童年”這類話題有很強的體驗和遷移的能力,透過閱讀課文,容易引起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共鳴。

就本課時的內容來說,學生在七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寫景抒情散文。與它們不同的是,本文在寫景時遣詞造句十分精妙,同時,選取的景物均能投射出作者的生活經歷。我所面對的初一學生,喜歡好玩、感性、形象的文字。但對散文中的景物描寫僅停留在表層的感受上,從能知道景物“寫的美”上升到深入思考景物“爲何美”成爲學生景物描寫閱讀中的瓶頸。

三、教學模式

本課時的教學模式爲語文閱讀課文新授課,主要採用探究式教學。共分以下四個環節:

(一)激趣匯入,明確目標

用一段導語開門見山,觸及重點。同時進行比較聯繫,啓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過的課文中的魯迅形象,對新授內容產生興趣,並對本課時的學習目標有所瞭解。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透過誦讀、品讀,使學生整體感知“百草園”中的景物,培養學生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

(三)研讀課文,質疑問難

這是整堂課的核心部分,以比較閱讀的方法進行。透過教師設問質疑,學生討論探究、思考作答、分享矯正,教師梳理提煉,達成本課時的學習目標。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民主與合作的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總結內容,當堂練習

在完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後,我會用一段富有詩意的語言,結合板書內容,對教學重點做一個總結回顧。然後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將事先挑選的一段閱讀素材呈現到學生面前,採用定性評價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當堂練習,及時鞏固所學技能。

四、教學設計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本節課設計了六個教學環節:

(一)匯入課題(1分鐘)

我會以這樣一段話來匯入:魯迅先生一向以“橫眉冷對”的形象示人。但每個人都有他的童年。童年就像珍藏在我們記憶深處的桃花源,有青山綠水、白雲藍天。魯迅先生的童年又會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童年眷戀的“百草園”,來看一看那裏會有一番怎樣的景色。

設計意圖:從魯迅的固有形象入手,引起學生對魯迅童年生活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步感知(4分鐘)

我會讓學生誦讀描寫“百草園”的段落,並找出作者在“百草園”中寫了哪些景物,概括出這是一個怎樣的“百草園”?

透過誦讀、品讀、思考,學生得以明確:作者寫了百草園中的十多種景物,有優美的植物和奇異的小動物,完全是一個光怪陸離、千姿百態的童話世界。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百草園中的景物之多,培養學生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

(三)含英咀華(15分鐘)

在這一部分中,我會讓學生對比閱讀周作人寫的《魯迅的故家》節選,來看一看同樣是寫“百草園”,選取的景物也是相同的,兩者有何不同,從而感受作者遣詞造句中飽含的深情。

透過思考討論,學生得以明確:周作人描寫園中景物時像一個科學家一樣進行考證和辨析。而魯迅更像一位畫家,不僅使用了具有鮮豔色彩的形容詞,還使用瞭如素描技法一樣的表示情態的詞,以及生動傳神的動詞。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的一切都是鮮活的生命,有着亮麗的色彩和豐富的情態。另外,魯迅在寫景時還使用了很多看似微小,實則意蘊豐富的關聯詞,可見園中還有無限豐富而蓬勃的生命正呼之欲出,它們讓“百草園”成爲了一個生命磁場。

設計意圖:學生在對比閱讀中發現寫景時遣詞造句的特點,體會本文飽含的情感。

(四)有我之景(15分鐘)

在這一部分中,仍然是讓學生透過對比閱讀,感受作者景中記事所飽含的深情。

我會先提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在“百草園”中寫了如此多的景物,這些景物中有哪些在後文中又一次被提到了?

學生透過查找能發現一些景物在第九自然段中又被提到了。

於是,我會讓學生結合這一發現,對比閱讀朱自清的《春》,討論“百草園”的景物描寫在寫作立場上有什麼特點?

透過思考討論,學生得以明確:《春》裏的景物與作者的回憶無關,沒有作者親自的參與,只是被觀察和欣賞的對象,而“百草園”中描寫的所有景物都與作者的經歷緊密相關,並打上了作者的生活印記。與其說作者在描寫園中的景物,不如說在細數自己在園中的往事,每一處風景都是一段經歷,“百草園”是作者的回憶城堡。

設計意圖:學生在對比閱讀中發現寫景時作者立場的不同,體會本文飽含的情感。

(五)課堂小結(2分鐘)

一座在成人眼中早已荒廢的花園,透過魯迅先生的選景、選詞、選事的景物描寫,變成了一個光怪陸離千姿百態的“童話世界”、成爲了張揚無限力量與美好的“生命磁場”,更是浸透作者生命體驗的“精神家園”,在這樣的世界中,心靈、感官、行動都不受任何約束,“百草園”是一個完全自由的王國。魯迅先生是在人生低谷時期寫下了此文,暮色蒼茫中,他懷着一片溫情采擷着帶露的朝花,走進了兒時那片自由的樂土,爲現實中傷痕累累、精疲力盡的身心找尋到慰藉。

設計意圖:總結本課時所學內容,提升主題。

(六)閱讀訓練(8分鐘)

在這一部分中,我會讓學生欣賞一段女作家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中的景物描寫,運用這節課上所學的方法,當堂點評。之所以選擇這部作品,是因爲它和本篇課文一樣,也是一部回憶童年生活的作品,在寫法上也有相似之處。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的景物描寫賞析策略,嘗試應用。並將其作爲課後練習,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五、板書設計

本堂課的板書設計簡潔,清晰地表現出賞析“百草園”景物描寫的三種途徑和分別表現出的思想內涵,以及寫作特點。

六、課堂評價

根據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要使學生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能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本堂課採用定性評價的方式,一是在新授過程中,透過比較閱讀體會並總結百草園景物描寫的方法和特點,二是在當堂和課後練習中,透過品讀課外語段,鞏固所學的景物描寫賞析策略。

七、資源開發

本課時所開發的課程資源有周作人所寫的散文《魯迅的故家》節選,朱自清的散文《春》節選,以及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景物描寫。前兩個資源是在體會“百草園”景物描寫的方法和特點時,作爲比較閱讀材料引入的。第三個資源是作爲課堂評價素材引入的。三個資源的設計意圖和目的在前面教學設計中已經說明,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2

【課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創意說明】

本設計用兩個形式精粹、含蘊豐富的問題,帶動對全文的閱讀品析,以期達到刪繁就簡的藝術效果。

【教學步驟】

1、匯入新課:

本單元課文主題是成長,我們將陸續學習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長的文章。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中國現

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生。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位偉人的成長故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朗讀帶。

結合課前導引瞭解課文展現的是魯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裏也有童趣;

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

根據課題劃分文章段落。

3、拓展延伸:

⑴鋪墊性問題:百草園是樂園,在三味書屋,少年魯迅是不是就沒有樂趣了呢?

(切入課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書屋之樂)

學生讀、圈、議,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從文字間體會作者敘述時的感情。

小結:從這個段落裏,我們看到了一顆天真調皮跳蕩着的童心,更欣賞到了散文“絢麗之極趨於平淡”的最高境界。

⑵主問題:三味書屋的樂趣與作者在百草園事所體會到的樂趣相同嗎?

(引導學生用心閱讀課文第一部分,並自覺把前後兩部分的內容進行比較)

學生讀、圈、議第一部分,教師可側重訓練學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能力。

小結:正是因爲百草園裏的景、物、人、事對兒童具有一種溫馨的親和力,所以少年魯迅纔對它有一種特殊的依戀,纔有了離別時的難捨。

自由朗讀第9自然段,領悟作者深情。

學生比較三味書屋之樂與百草園之樂的異同。討論後各抒幾見。說“異”說“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

4、選擇自己喜愛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資料整合平臺】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室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幼時……,稍長……。1898年到南京求學。1909年回國,1918年《狂人日記》,1927年定居上海,1936年病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爲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寧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侯(12歲到17歲)在這裏讀書。

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選自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的一篇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說我對課堂教學的構思:

一、說教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北京課改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三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是魯迅先生40多歲時,在廈門大學圖書館樓上用一顆童心去回憶童年生活的戀歌。

教材內容:作者透過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和三味書屋裏枯燥無味的生活相比較,告訴我們什麼叫童心?童心就是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含蓄的表達了時代在變,童心不變的哲理。

教材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升入初中首次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內容豐富,部分含蓄難懂,同時從初一學生認知心理出發,決定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熟悉生字、新詞基礎上抓住事物特點,用恰當的順序寫景,理解文章的結構和精彩的語言;

2、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質疑、討論、問題的習慣和方法;3、性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守護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純美童心。

教材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百草園、三味書屋的景物、人物描寫。難點:兩相對照的結構特點及其過度。

二、說教法

1、方法:朗讀:啓發

2、依據:朗讀:學生反覆朗讀課文,逐漸熟悉課文內容:逐漸產生共鳴;逐漸接近教學目標。啓發:透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問題,教師歸納解決問題;能產生時代在變,童心不變,童心共鳴的教學效果。

3、教具:錄音機,配樂朗誦,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1、讀:粗讀全文,精讀重點語段,細讀關鍵詞句,在讀中體味作者情歌;在讀中探究、享受童年成長的樂趣。

2、學會觀察生活,提煉生活。

細細品味“百草園”、“三味書屋”作者是如何觀察事物,抓住事物特點,用恰當的順序,精讀的詞句,挖掘生活情趣,表情達意,以小見大的寫作技巧,爲自己深層寫作做準備。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教時:分三步:

第一步預習:解決字、詞、句。

解題:解決文學常識。

第二步讀:熟悉課文,產生共鳴。

第三步重點:引導學生品味“百草園”。

(板書三個方面內容)

醉人的自然景觀:(新)

從百草園迷人的歷史傳說:(奇)歡樂樂人的雪地捕鳥:(趣)有趣

第二教時:分三步

第一步1、鞏固新知:聽寫詞語。

2、讀課文,拾取感性線索。

第二步重點:引導學生品味“三味書屋”

(板書五個方面內容)

陳設單調

先生博學

到三味書屋讀書枯燥枯燥無味

園中自由

畫畫珍惜

第三步遷移:讓學生討論“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什麼關係?表現了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對比:“百草園”快樂,“三味書屋”枯燥。

關係襯托:“百草園”有趣,“三味書屋”無味。

和諧:“百草園”熱愛,“三味書屋”追求。

“關係”的選擇,“情感”表現,教者不必主觀歸納。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同的生活體驗有不同的選擇,對作者的感情也有不同的理解。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主要分爲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百草園”一部分是“三味書屋”,板書濃縮概括的表現了主題思想,即“百草園”快樂生活與“三味書屋”枯燥生活,含蓄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身心發展的束縛。

板書在授課中同時進行,具有形象美。

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課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篇。本單元的文章,均是記錄成長的話題,我從中可以收穫一些啓迪。學習本單元,重點是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爲第一篇重點講讀課文,也是作者回憶兒時的快樂生活和求學生涯的回憶性散文。具有示範性學習作用,本篇學習課時設定爲2個課時。

1教學目標:

總目標:以情入手,品情學技。

分目標:a。結合個人情感學習課文內容b。把握文章表達技巧。

教學目標的設定力圖體現知識學習、技能培養和情感薰陶三維結合。學生透過本課學習,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點,感受文章語言的表現力,學習其具體的表達方法和寫作技巧,讓孩子們感受文中天真爛漫的童年樂趣,引導孩子們聯想自己的童年趣事來激發其共鳴,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

2。教學重難點:

本篇作爲重點講讀課文,其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意,所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成爲教學的側重點;本課的難點則在於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對童年的嚮往和思索之意,感受作者深情成爲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學情分析:初一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基礎,但年齡小、好動,思想不能長時間集中起來聽課並且自主閱讀和自主研讀的鍛鍊還不夠,無法使語文閱讀的高效積極開展開來,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更多采取以學生自主閱讀研讀爲主,老師引導示範點撥爲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鼓勵學生養成良好閱讀學習習慣。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採用朗讀和問題引導法,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合散文的特點進行學習,由不散的神(主旨)到散的形(內容),從整體到局部,從具體表達手法到無處不在的真情流露。師生共同討論分享,大體上以個人品讀――感悟――集體討論――分享四個環節進行。

三、教學思路:

課前安排學生參閱本文相關背景知識,這也是文章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課堂上以自己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趣事(也可以是不好的回憶)接着引入本篇學習,首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接着合作學習,分爲“作者眼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兩個部分,分別以三個小問題匯入,引導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地進行研讀討論,並且分享學習成果。

四、板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樂景春夏秋

百草園樂聞美女蛇的故事快樂

樂事冬天補雀

童年

讀書故事

三味書屋苦樂相伴

描紅樂事

五、課業佈置:

學習本篇文章後,聯繫自己的童年中記憶深刻的事或人,運用文中學到的表達技巧進行寫作訓練(600字以內)

六、課後題處理:

在文章課堂學習研討的問題設定上,結合課後思考訓練的問題進行設定,並在課文學習後進行點撥總結。

問題:描寫了哪些景物?是怎樣描寫的?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X,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着,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5

【教學設想】

1、這篇經典名作第一次以“成長”的角度選入課本。因此依據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訓練要求,特設計三個主要環節,力求創意:

藉助多種形式誦讀,感知內容,體味情趣;透過多角度品析,感受語言、習得語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多層次評說,體驗“成長”,感悟思想情感。訓練朗讀、探究標題、理清思路、評說人物、把握特色五種閱讀方法指導,注意細節、逐層漸進、手法新穎,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

2、對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對先生的評價、中心思想的認識,都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可以不必強求一致,主要是開發學生的思維,訓練他們多角度理解。

【教學目標】

1、速讀探究標題、朗讀評說樂趣,感知文章。

2、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美妙,體味文章圓熟的表達技巧。

3、結合文字資訊和學生自己體驗,合作探究,感悟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三味書屋是否有樂趣,第2段美點品評,對美女蛇、私塾先生、三味書屋的評價。

【教學方法】朗讀、品評,及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在我國漫長的文化長河中有許多文豪給我們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魯迅就是其中偉大中的一位。有哪些同學能將你所瞭解魯迅的一切和同學交流一下。

魯迅: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姓周,名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魯迅讀書的地方。

本文選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散文。“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憶往事。是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寫成的,爲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即借回憶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除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絲安慰。這組散文,正是浸透兒時故鄉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魯迅把它比做一組晨光裏綻開的花朵。

二、檢查生字詞

確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輕捷(jié)油蛉(líng)班蝥(máo)纏絡(luò)腦髓(suǐ)竹篩(shāi)秕穀(bǐ)人跡罕至(hǎn)攢動(cuán)蟬蛻(tuì)書塾(shú)淵博(yuān)人聲鼎沸(dǐng)宿儒(sù)盔甲(kuī)倜儻(tìtǎng)

三、速讀,理思路,名內容

1、怎樣快速理清本文思路?怎樣由思路把握課文內容?

方法是:

抓文題──明確思路

尋過渡段──理清結構

扣“樂趣”──把握內容

具體分析如下:從標題看出,全文以地點爲中心,按時間順序敘寫了兩部分內容。1~8段寫百草園的生活;9段爲過渡段;10~24段寫三味書屋生活。“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點明童年的快樂和美好;全文表現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2、讀1~8段,說說百草園的樂趣:

⑴學生讀、圈、議,教師側重訓練學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能力:

“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一句,輕讀“似乎確鑿”,淡化“現在”的回憶,重讀“樂園”,強化“那時的感受”。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一段,“不必說”“也不必說”輕讀,這是“抑”的部分,它們所引領的部分在朗讀時要語速稍緩,語調柔和,體現作者回憶時的喜愛讚歎之情,同時給讀者回味遐想的餘地;“單是”“短短”“無限”重讀,這是作者描繪的重點,帶強調意味,它引領的內容要透過甜美的語氣和略帶誇張而多變的語調,表現出兒童或驚喜或羨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可以讓學生逐句揣摩和練習)

美女蛇故事部分,可進行講故事式演讀,讀出故事味。前半部分以敘述語氣,娓娓道來,後半部分讀出故事的玄妙之感。故事前後的文字是往事與回憶的銜接性的語言,要讀出作者寬慰反諷的的敘述語調。

雪地捕鳥部分,可進行想象性誦讀,想象孩子們捕鳥時的緊張等待、充滿希望以及小心謹慎的情景,讀出歡樂的情趣和迷戀之情。

⑵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你感受到的百草園之樂。

可仿照文中句式,如:

不必說色彩斑斕、明豔美麗的植物,也不必說體態可愛、生龍活虎的動物。單是神祕、奇異的美女蛇傳說,就有無限樂趣。

不必說泥牆根一帶的自由玩耍,也不必說夏夜乘涼聽到的美女蛇故事。單是冬天裏雪地捕鳥,就有無限樂趣。

……

3、讀10~24段,思考:百草園是樂園,是不是三味書屋就沒有樂趣了呢?

⑴學生讀、圈、議,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從文字間體會作者敘述時的感情:

分角色朗讀詢問“怪哉”部分(12~15段)。

有表情地誦讀17~23段。

⑵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三味書屋的苦與樂:

學生自由發言,可能的說法有:

雖有讀書、對課不斷增加的事實,卻也有三味書屋後園無聲的“偷樂”;

雖有先生拒答“怪哉”的面有慍色,卻也有不常用“戒尺”“罰跪”的開明寬容;

雖有課堂上先生枯燥乏味的唱讀,卻也有“做戲”“描繡像”的“相宜”之樂。

……

4、對比默讀課文兩個部分,比較百草園是之樂和三味書屋之樂的異同:

提示:

說“同”:都是兒童之樂,都表現兒童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對草木蟲鳥的獨特感受、對有本事的人的單純崇拜、對自由歡樂的追求、對成人世界的無知等等。

說“異”:百草園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樂土,三味書屋是嚴肅凝重的學堂;百草園之樂源於自然的厚賜,三味書屋之樂源於對知識和快樂的追求;百草園生活可謂“快樂無極限”,三味書屋是約束兒童天性的私塾教育的片刻“偷樂”;百草園裏有樸素自然的情趣,三味書屋裏有於平淡中開掘的美好情調等。

5、師小結:

魯迅在三味書屋學習七年,作者透過幾個片段,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私塾教育的若干側面,這裏的學習生活單調、枯燥,而書屋後面的小園、師生朗讀的情景、指甲上做遊戲、畫畫兒都給童年魯迅帶來樂趣。

總之,作者用三味書屋的生活來反襯百草園的多彩有趣,這種寫法叫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