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兩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說課稿

說課稿3.3W

一、說教材

《兩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說課稿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87-88頁例3,並且完成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二1-2題。

2.教材分析:這個例題是含有兩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一步應用題的基礎上,又在四冊和本冊教材中學習了三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之後進行教學的新知識。兩步應用題是本冊重點內容之一,同時它在應用題教學中又佔有重要地位。在兩步應用題中,連續問是基礎,三個已知條件是過渡,兩個已知條件是重點。例3是學生首次接觸的兩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它應當是重點中的重點,爲此給學生造成顯明、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必要的,科學、合理地設計好本節課顯得尤爲重要。

3.教學目的:根據大綱精神和教材意圖確立如下三個教學目的。

(1)透過多(少)幾求和,幾倍求和(差)應用題的解答,使學生初步認識有兩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這類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兩步應用題的理解。

(2)透過條件變換,知識遷移,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推理能力和求同思維、求異思維能力。

(3)透過本節知識學習,向學生滲透事物間是有"聯繫的"、是可"變化的"、"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教學重點應當是;有兩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兩個已知條件,其中一個條件在解題中用兩次學生很少接觸是教學難點。教學關鍵是正確分析數量關係找準中間問題。

二、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節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水平,主要採用如下方法。

1.運用遷移規律、比較的方法進行啓發誘導式教學。

2.運用線段圖、討論、總結等方式和解題思路分析,激發主體參與意識,調動主體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深化學法訓練。

三、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教材編者是按照:複習例題-想一想-做一做-練習題爲一個完整的知識系列或是教學過程安排的。其中每一環節均有其自身的側重點。複習的目的在於遷移引新,例題的目的在於探究解題思路,想一想的目的在於擴展知識,舉一反三,做一做的目的在於內化知識、強化能力、訓練思維。因此教學過程設計五個環節。

(一)複習舊知,抓遷移。

用複習題引入新課。這一複習題是本節知識的生長基礎,要有意識地把複習題向例題匯入。爲此分四個層次完成複習題。

1.出示複習題:"飼養小組養10只黑兔,16只白兔,一共養兔多少隻?"並出示符合題意的兔子彩圖,目的在於引起學生興趣、注意力和理解題意。

2.獨立解答本題(指名板演),同時教師畫出複習題的線段圖。這個線段圖主要爲新授作伏筆,同時也從不同角度理解題意。

3.共同訂正複習題。

4.變條件、抓遷移。如果把"16只白兔"改爲"養白兔比黑兔多6只"應當怎樣算?因爲複習題學生都順利完成,而經此變化學生便會達到"欲罷不能"的程度,會極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此激情入境匯入新課。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個已知條件兩步應用題"。並簡單提出學習要求。(略)

(二)探究新知抓思路。

這一環節是落實教學要求的中心環節,透過啓發誘導、分析比較、推理判斷和線段圖的直觀理解,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及探究例題的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

1.出示例3:"飼養小組養10只黑兔,養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養多少隻兔?"

2.指名讀題,並找出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

3.比較例3與複習題相同點與不同點。意在理解題的`結構和數量關係。

4.討論:

(1)參照黑板複習題的線段圖想一想例3的線段圖與它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地方?

(2)誰能把複習題的線段圖改成例3的線段圖?讓學生參與畫圖活動,培養畫圖能力,並實現圖形的遷移。

5.學生改圖,教師適當幫扶。以上幾步旨在理解題意和理解數量關係,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意識,形成能力。

6.藉助線段圖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抓解題思路。

(1)教師指圖說題意。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題意。教師要指出圖中四條線段,五種數量及其包含的與所求有關的兩層數量關係。

(2)分析數量關係、抓解題思路。①要求一共養兔多少隻,根據題意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爲什麼?②根據已知條件能直接算出共養兔多少隻嗎?爲什麼?③根據什麼條件可算出白兔的只數?以上幾步是按分析法訓練學生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題思路。下面兩步用綜合法進行解題。④想一想應先求什麼?爲什麼?怎樣求?學生口述算式:10+6=16。⑤所求問題是否求出?爲什麼?應怎樣求?學生口述算式:10+16=26。

7.學生看書消化例3,並完成例3中的填空,提出不懂地方。

8.讓學生用分析、綜合法口述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同時師生共同把黑板例3補充完整。

9.小結例3。

(1)共同總結解題方法:①先求中間問題②再求所求問題③根據數量關係求出中間問題是解題關鍵。(2)抓難點。例3"10"用了兩次每次意義一樣嗎?爲什麼?

(3)強化審題。比較複習題與例3都有兩個已知條件爲什麼有的一步計算,有的兩步計算?

(三)聯繫比較抓擴展。

完成"想一想中的兩個問題。主要聯繫例3變換條件,進行比較,使靜態知識變成動態知識,使單一知識點變成知識鏈。從而合理擴展知識,實現舉一反三。透過例3完成了四個方面知識教學,"想一想"擴展兩方面內容,因此分兩層進行教學。

(1)看書中第一題該怎樣想?怎樣做?①學生試着改題。②出示改好的題。③對比例3找出聯繫和區別。④學生說思路和方法。⑤獨立完成並共同訂正。

(2)出示第二個問題,問該怎樣解答?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偏重中下生。指名回答:每步算什麼?爲什麼這樣算?師生共同回顧上兩題,聯繫例3回答:1.變化的地方是什麼?2.沒變化的地方是什麼?

(四)練習鞏固、抓內化。

這一環節是內化知識、訓練思維、培養能力、掌握解題思路、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實踐的環節。

(1)求同思維內化知識。完成"做一做"兩題。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如何確定用一步還是用兩步運算。二題是鞏固幾倍求和。

(2)變式思維拓寬知識。完成練習二十二前兩題。一題是逆向思維拓寬知識。二題是幾倍求差,是本課、擴展的第四方面知識。可比照"想一想"解答。有餘力的學生可嘗試改變本節做過的問題。

(五)全課總結、抓規律。

課堂過程實質上是按照認識--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進行的。全課總結是再認識的過程,是認識的昇華和飛躍,時間雖短卻起到畫龍點晴、概括規律的作用。

本課總結:

1.總結解題思路。2.總結解題方法。3.總結例3所擴展的知識鏈,培養髮散思維意識。這樣把規律性東西條理化,總結出來,使學生有章可循,有據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