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小學音樂《軍民大生產》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1.79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軍民大生產》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音樂《軍民大生產》說課稿範文

小學音樂《軍民大生產》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歌曲《軍民大生產》是校本教材四年級最後一課唱歌內容。歌曲《軍民大生產》又名《邊區十唱》《解放區十唱》。1945年作曲家張寒暉、隴東民用《推炒麪》的曲調填詞改編而成。歌曲表現了當年陝甘寧邊區軍民響應黨中央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號召,踊躍投入到開荒生產的熱烈情景,歌曲演唱形式爲領唱和齊唱。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確立一個正確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學唱好歌曲《軍民大生產》的歌譜;初步認識勞動號子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透過小組內合作,互助等學習方法和過程,讓學生較好的學習歌曲及完成學習任務,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勞動歌曲帶來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的興趣,在音樂活動中陶冶其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學唱好歌曲《軍民大生產》的歌譜;初步認識勞動號子的特點。

難點:透過小組內合作,互助等學習方法和過程,讓學生較好的演唱歌譜。

二、說教法

教師如何教,教的方法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所以爲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瞭解和學習歌曲,幫助學生收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樂的作用。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視覺匯入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個別知道軍民大生產是首民歌,除此之外他們並不瞭解這首歌的背景以及它是勞動號子,而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是大生產運動時期創作的最傑出的曲子之一,爲了讓學生對歌曲產生學習興趣,首先要讓學生聆聽歌曲。而後我向學生介紹了軍民大生產的創作背景以及有關勞動號子的知識,再引入新課。

2.情感教學法:冼星海說:“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所以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從情感喚起到情感深入最後到情感外化。我從欣賞聆聽不同勞動號子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接着引導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理解了勞動號子的特點,之後再次欣賞視頻歌曲從中深化情感體驗,最後在遷移中從歌曲精神的探求延伸到音樂文化淵源的追溯,使審美體驗昇華。

3、摸唱教唱法:在教授歌曲時,我運用了教唱旋律學生自填歌詞摸唱學唱方式,從而使學生更好的視聽旋律,學唱歌詞。

4、才能展示法:透過不同形式欣賞、演唱,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來演繹歌曲,再把學生的才能展示給大家,有助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積極性。

5、多媒體展示法:透過多媒體課件形式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獲得多種體驗。

三、說學法

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增強學習興趣達到的學習效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透過“聆聽”“欣賞”“學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演唱方式以及歌曲類型。透過聽範唱、電腦課件、視頻跟唱、對比學唱的方法,使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接觸歌曲從而完成能力目標,本節課我主要用了以下的學法指導:

1、聽唱法:音樂要從“聽”入手,音樂活動也必須在“聽”的基礎上進行。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放在首位。因此,我讓學生從“聽”入手逐步培養鍛鍊他們的各種音樂能力,我設計了讓學生聽範唱,聽不同演唱形式。從而提高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鑑賞能力。

2、對比摸唱法: 我運用了教唱旋律學生自填歌詞摸唱學唱方式,從而使學生更好的視聽旋律,學唱歌曲。

3、自主創新法:在學會歌曲第一段之後,我讓學生觀賞東北的工人號子並與勞動號子做比較,激發學習剩餘歌詞興趣。在讓小組合作學習2--5段歌詞,而後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音樂知識與接觸到的演唱方式,讓學生自己選擇演唱方式,小組合作並自我演繹.

四、教學過程:

爲了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

1、激趣匯入:用學生唱自己喜歡的歌曲匯入,引出了本節課學習的是陝北民歌的一種勞動號子。接着瞭解了有關勞動號子的知識。而後聆聽了歌曲,在討論用什麼話唱才更有味道,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聆聽習慣又爲後面的學唱歌曲做好鋪墊工作。

2、初步感知: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以我讓學生聽歌曲範唱,引導學生會聽懂得聽,這樣即培養學生的聆聽習慣又對歌曲得內容有所瞭解。

3、視聽結合,學唱歌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心靈深處和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這一環節中擬訂了以下五個步驟:

(1)、聽範唱,感知音樂;在這節課中,我首先用課件出示範唱的方式,讓學生初步接觸歌曲,對歌曲有個初步的感知。

(2)、出示歌曲、音樂符號,重點教唱;課件出示了歌詞,在教唱歌譜的過程中,學生尋找出讀譜知識中沒有見到的知識,再由教師教授,學生很主動的就學會了音樂知識。這樣起到讓學生在唱歌譜時輕鬆掌握音樂符號的作用。

(3)、教師教唱,整體學唱歌曲;教師在上一環節已經教唱了歌譜,再由教師唱歌譜學生填歌詞的形式學唱第一段並告訴學生音樂符號在歌曲中的應用,使學生學唱歌曲,即不枯燥,又縮短了學習歌詞的時間,易於學生接受。再欣賞東北工人號子,讓學生對比歌曲風格。激發了學習後半部分歌詞的信心。

(4)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歌曲。先學習和第一段不同的地方,在小組合作完成剩餘的部分,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唱歌曲不再是你教我唱的乏味學習方式,同時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5)、體會歌曲情緒,完整演唱歌曲。在學生學會歌曲之後這我讓學生欣賞著名歌唱家李雙江唱的《船工號子》,讓學生體會演唱歌唱家情緒,並瞭解號子有好多種類,更加熟知陝北勞動號子的特點和獨特魅力。綜上所述,在教授歌曲的過程中,提供給學生足夠自由想像和隨意發揮的空間,也提供,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此教學環境中展示個性才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和體現歌曲的分格,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關係,從而培養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4、觀看視頻,感受民歌魅力。採取跟唱,練習唱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完整的演唱歌曲(要求端正唱歌姿勢,節奏、歌詞要演唱準確)。

5、演繹歌曲,深化主題。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演繹歌曲, 從中體會學習樂趣。師生走進大生產的場面感受大生產的氣氛,在《軍民大生產》在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五、說板書設計:

由於本節課採用的是電腦平臺與課件相配合的現代化教學方法,所以大部分教學板書內容均在課件中顯示。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我採用了多種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地結合,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動手,動腦,身心愉悅,實現了尊重兒童,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但是,在爲歌曲伴奏這個環節中,做的還不夠,應該讓學生用拍手的方式先感知節奏特點和伴奏效果,然後再用打擊樂器。以上說課滲透了我學習音樂新課程標準理念之後的一些思想,儘管我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到之處敬請各位領導 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小學音樂《軍民大生產》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歌曲《軍民大生產》是根據甘肅東部的打夯號子《推炒麪》的曲調填寫而成,表現了當年陝甘寧邊區軍民響應黨中央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號召,踊躍投入開荒生產的熱烈情景,後被選入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改爲現在的五段詞,表現開荒、紡線、習武等勞動生活場景,歌曲中富有勞動特色的襯詞渲染了歌曲熱烈、歡騰的氣氛,其具有“一領衆和”的勞動號子的特點,節奏堅定有力,表現了邊區軍民的樂觀精神。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接觸過一些歌唱方法的學習,對於中國民歌也有一定的瞭解,還具備一定的演唱水平。學生處於變聲期,尤其是男生,指導學生注意嗓音保護,不要喊叫。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分析,我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出發,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分爲三個:

知識目標:

透過學習能夠體驗勞動號子的風格特點,知道勞動號子基本類別,主要形式,特點和作用。

能力目標:

演唱《軍民大生產》並背唱,演唱時聲音要有彈性,一領衆和要配合默契,能夠表現出歌曲的勞動節奏特點及樂觀情緒。記住歌曲作者張寒暉。

情感目標:

能對我國民歌中的勞動號子產生興趣,並喜歡在演唱、聆聽中加強對勞動的熱愛及對勞動者的尊重。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和體驗勞動號子的風格特點類別形式和特點作用。

難點:用彈性聲音演唱歌曲,並能表現歌曲的勞動節奏和情緒。

三、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如何教,教的方法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所以爲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瞭解和學習歌曲,幫助學生收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樂的作用。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識音識詞,視覺匯入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個別知道軍民大生產是首民歌,除此之外他們並不瞭解這首歌的背景以及它是勞動號子,而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是大生產運動時期創作的最傑出的曲子之一,爲了讓學生對歌曲產生學習興趣,首先透過設定情境搬琴和朗讀一段語言勞動號子引入新課。

2.感樂感美,情感教學法:音樂重要的是以“審美”爲核心,而審美的重要表現形式就是透過一定的情景才能更好的體驗表達出來,所以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從情感喚起到情感深入最後到情感外化。我從欣賞視聽《軍民大生產》不同的表現形式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結合東方紅舞蹈史詩中視頻和當時的影像中勞動場面及舞蹈動作,讓學生在聯繫實際平時是如何在家勞動時候的'場景,把自己勞動的動作和影像中動作進行有效結合並進行即興創造,讓學生在音樂中舞動起來,更加深刻的理解感受,表現勞動號子的特點,之後再次欣賞視頻歌曲從中深化情感體驗,最後在遷移中從歌曲精神的探求延伸到音樂文化淵源的追溯,使審美體驗昇華。

3、記譜記律,學唱法:在教授歌曲時,我運用了教唱、模唱、聆聽、自學、學生教唱歌曲等方式,讓學生自填歌詞模唱學唱方式,從而使學生更好的視聽旋律,學唱歌詞。

4、才能展示法:透過不同形式欣賞、演唱,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來演繹歌曲,再把學生的才能展示給大家,有助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積極性。

5、多媒體展示法:透過多媒體課件形式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獲得多種體驗。

四、說學法

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增強學習興趣達到的學習效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透過“聆聽”“欣賞”“學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演唱方式以及歌曲類型。透過聽範唱、電腦課件、視頻跟唱、對比學唱的方法,使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接觸歌曲從而完成能力目標,本節課我主要用了以下的學法指導:

1、聽唱法:音樂要從“聽”入手,音樂活動也必須在“聽”的基礎上進行。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放在首位。因此,我讓學生從“聽”入手逐步培養鍛鍊他們的各種音樂能力,我設計了讓學生聽範唱,聽不同演唱形式。從而提高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鑑賞能力。

2、對比模唱法: 我運用了教唱旋律學生自填歌詞摸唱學唱方式,從而使學生更好的視聽旋律,學唱歌曲。

3、自主創新法:在學會歌曲第一段之後,讓天賦好的,學的快的學生當老師教唱2--5段歌詞,另外在表現歌曲的時候,讓學生結合實際進行勞動動作再創造,在老師的引導疏導指導輔導下,透過小組合作完成歌曲,達到快樂歌唱、快樂舞蹈、快樂創造的目的。

五、說教學過程: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依據本節教學內容和學生音樂知識的瞭解情況,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發展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獲得一些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爲了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

(一)創設情境

1.設定問題:

(1)老師想要移動鋼琴,請幾位男同學幫忙。(學生嘗試)

(2)我們應該怎樣擡,才能把鋼琴平穩地擡起來?(學生討論)

(3)引導學生喊口令“1,2,3”,喊口令的作用是什麼?(板書:統一發力)

(4)要移動步伐,可以喊“1、2,1、2”。(板書作用:統一步伐)

設定意圖:這樣的匯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感受人麼勞動時要喊着口號並匯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勞動號子

2.引入情境,體會號子的情緒作用。

師:有這樣一個場面,果園裏,大家都忙着採摘蘋果,正當大家都有些筋疲力盡的時候,前面有一隻小老鼠跑過,後面緊跟着一隻貓窮追不捨。老師把它編成了一個“勞動號子”。

前面有隻老鼠 , 嘿喲嘿喲 !

後面有隻貓啊 , 嘿喲嘿喲 !

同志 們啊 , 嘿喲嘿喲 !

加油採蘋果啊 , 嘿喲嘿喲 !

(1) 師示範,生嘗試。

(2) 師:在辛苦的勞動中,加入豐富的語言和簡單的節奏,與單純的喊“1,2,3”這樣的口令相比,這樣的口令下勞動的心情怎麼樣?(板書:調動情緒)

設計意圖:透過這個情景的設定並進行語言的練習初步瞭解語言勞動號子的作用是調動情緒 統一步伐。然後引出再加上旋律就形成了我國的民歌題材的一種--勞動號子

(二)匯入新課:

(1)學唱《軍民大生產》,感受 “勞動號子”

(2)欣賞歌曲,歌中所唱的是哪一種勞動場面?

設讓計意圖:讓學生聽歌曲範唱,引導學生會聽懂得聽,這樣即培養學生的聆聽習慣又對歌曲得內容有所瞭解。

1、欣賞視頻《軍民大生產》,學生交流。

2、簡介歌曲:這首歌曲是依據甘肅著名的打夯號子《推炒麪》改編而來,表現了邊區軍民響應黨中央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號召,踊躍投入生產的熱烈情景,並被選入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這首歌曲原名爲《邊區十唱》,有十段歌詞,現經過改編成爲五段歌詞,改名爲《軍民大生產》。

3、復聽,思考歌詞內容表現了哪些勞動場景?(開梢林,開荒……)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歌曲。

4、襯詞句,“西里裏裏察拉拉拉 嗦囉囉囉 太” 討論作用。

師:哪一句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這些句子加在歌曲裏有什麼作用?

(1) 討論作用:這些具有勞動特色的襯詞渲染了歌曲熱烈、歡騰的氣氛。

(2) 按節奏讀一讀

(3) 加入旋律,唱唱歌譜,

(4) 提示注意升記號,上滑音記號

設計意圖:進一步學習歌曲,讓學生注意難點。

5、師生合作念第一、二段歌詞。

(1) 師領生齊第一段,引導學生理解號子吆喝聲的特點,講解重音記號。

(2) 交換念歌詞,注意第五小節切分音節奏。

(3) 生嘗試第二段歌詞。

6、學唱第一、二段歌詞。師領,生唱襯詞部分。再交換。

7、自學後三段歌詞。

8、完整唱歌曲《軍民大生產》。

9、討論歌曲的演唱形式:一領衆和。引導學生說出演唱形式並真正理解一領衆和的這種演唱形式。

(三)、拓展,創編。

勞動號子的歌詞往往是勞動者在勞動中即興順口編出來的,內容多與勞動直接聯繫。

師:“勞動是生活,生活中的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我們都可以當做音樂的素材來歌唱,請同學思考一下,在你的家庭以及學校生活中有哪些很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歌唱呀?”

1. 學生分組創編

2. 用《軍民大生產》的旋律,唱一唱自己創編的勞動號子歌曲。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學到知識拓展延伸,鞏固學習效果並能鍛鍊學生們創作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四)、小結

透過學習歌曲體會歌曲的特點討論總結:

總之,本節課以“快樂學習、快樂張揚、快樂創造”爲理念,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教師引導、疏導、督導、指導、輔導的作用,盡最大努力發掘學生的主體潛能,全面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讓他們快樂成長。 設計意圖:透過總結讓學生加深這節課學習的內容並能總結出學到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並能知道這節課都有了那些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