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木蘭從軍》說課稿

說課稿2.18W

本文情節生動、形象光顯,是一篇造就學生閱讀、思索及想象本領,舉行品德品格教育的好課本。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木蘭從軍》說課稿,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木蘭從軍》說課稿

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木蘭從軍》。《木蘭從軍》一課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代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歌頌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故國的良好品格。本文情節生動、形象光顯,是一篇造就學生閱讀、思索及想象本領,舉行品德品格教育的好課本。但由於學生對花木蘭相識甚少,要讓學生透過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簡述感悟到花木蘭的良好品格,是講授的重點,也是講授的難點。

說學生

二年級學生可以較熟練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並能把自己的想法簡單地記下來。學生心理趨向穩定,顯示出一定的個性特徵,個人能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多,自信心不斷增強。同時也出現競爭意識和榮譽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雖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覺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分析問題時注意力的穩定性遠遠不夠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個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本階段的閱讀訓練重點及低年段學生段的特點,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認識“蘭、武、藝、戰、份”等16個生字,會寫“蘭、藝、戰、份、徵、代,扮、束“這8個生字。

2理解課文,體會花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精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會講《木蘭從軍》的故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透過認讀,識記,書寫等方法掌握本課生字,

2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體會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精神,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2教育學生孝敬父母。

教學重點:認讀本課16個生字,書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體會花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的精神。

說教法

俗話說:“方法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從本課的三維目標和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以下方法:

1、遊戲學習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遊戲是學生的最愛。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新鮮的做法。在教學生字詞時,透過開火車讀、你指我猜、等遊戲達到事半功倍的識字效果。在寫字,透過用大拇指來稱讚別人或自己,激發寫字興趣,增強寫好字的信心。突破識字寫字的教學重點

2、合作探究學習法

如在讀和演花木蘭的過程中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幫互助、互評互學,實現生生互動,學會傾聽、評價、合作,在讀中感悟、演中體驗。

3.創設情景讀演法

表演是體驗課文內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讀、演花木蘭的教學環節中,創設情境讓學生用各種形式的換位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體驗,分角色表演。以讀演代講,感悟課文內容。突破朗讀的教學難點。

說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得好不如學得好。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因此在師生互動的學習中,主要讓學生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1、學會獨立識字的方法。

2、學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

3、學會積累詞句的方法。

爲了使教和學都取得較好的效果,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本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目標。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識記生字。第二課時研讀課文,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受到愛國,愛家的教育。整個教學過程的預設,力求做到全員的互動。

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首先我來說一下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主要分四個步驟“聽,說,讀,寫”,讓學生透過本課的學習培養語文的基本能力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者是從事某種活動的傾向性,他總是伴隨着良好的情感體驗,積極的興趣給人以巨大的力量,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習系統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同時他也是學習動機產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每節課的開始都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會以最好的狀態進入到學習當中:

上課伊始,我便把錄音帶《劉大哥講話理太偏》的錄音開啟,學生伴着戲聲走進課堂肯定會覺得不一樣,便有的同學很疑惑,然後我以談話的方式展開教學。這段戲聽過嗎?那你們知道這戲裏的人物是誰嗎?當學生回答出是花木蘭,然後緊接着問?那麼關於花木蘭的故事大家聽過嗎?想聽嗎?播放錄音

範讀讓學生聽故事。並用課件出示聽的要求:1認真傾聽故事;2努力聽明白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3邊聽邊記,看你能記住多少故事中的句子和詞語。在聽故事的過程當中教師巡視班級,這時候學生爲了能多記住點都聽的非常認真。聽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說,聽的準才能說的好,只聽不說是盲目的學習,這樣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鍛鍊了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新課標中指出低年級的學生應該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所以,故事聽完後,我留給學生充分的交流的時間,把聽到的故事說給大家聽一聽,努力做到不重複別人說過的情節。在說的過程當中,增強了學生表達的慾望,鍛鍊了語言的表達能力,同時,其他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把故事又重複了一遍,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在學生交流結束後,由他們自己概括出這則故事的主要內容,並隨即板書“木蘭從軍”,

她是個“女英雄”主要講的是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

我告訴學生要想深入地瞭解花木蘭這個人,必須認真讀書就引入我課程的第二環節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隨着新課改的實施,低年級的識字量明顯增多,如何讓學生識記生字成爲教學的難點。在識字教學中,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我先用課件出示“讀書小幫助”,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字,小聲問問別人或自己查字典,藉助拼音多讀幾遍。給學生一個自己學習的機會,鼓勵他們用不同的途徑來解決自己遇到的難題,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接着課件出示帶有生字的詞浯,指導認讀生字,並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可引導學生用加加減減的方法記住“蘭”(加一筆變成“羊);用區分記憶的方法記憶“份”“扮”。激發學生自己的識字的興趣。

最後,出示帶生字的重點詞語和句子,鼓勵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認讀生字。之後,透過指名讀、學生領讀、開火車讀、競賽讀等形式,學生進行鞏固練習。然後進行生字擴展積累詞語練習,增強學生的詞彙量。

以上環節,採用在語言環境中認讀和以各種方式和生字“打招呼”,兩種形式進行生字認讀,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

掃除了生字這一障礙後,就進入了今天閱讀的環節。

三、再讀課文,加深印象。

新課標中對低年級的`閱讀要求是這樣的: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我是這樣設計的。

請同學們正確讀課文,“同學們認識了本課的生字,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把它們在課文中讀正確,如果能就把剛纔的問號擦掉。

這個環節讓學生把初讀課文時遇到的不認識的字擦除,其實在給學生無形又建立了自信,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收穫與快樂。讓學生標記不理解的詞語,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

四、指導書寫

指導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指出:低年級的生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生識字與寫字時,要達到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注意間架結構。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做好學生的識字、寫字這項教學任務。這一環節我採用在投影儀上示範書寫,給學生以最直觀的印象,並要求學生學習空寫,然後再把字書寫在本子上。把字寫整潔,寫美觀。

在第一課時我運用了四個小環節“聽,說,讀,寫”對學生最基本的語文能力進行了鍛鍊,讓學生耳,口,手,眼,心互相配合,輕鬆地完成了學習的過程。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鞏固生字。

教學時透過開火車讀、你指我猜、摘棉花等遊戲鞏固識字。

二、細讀課文,感受體會

在學生已經能夠讀通順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自己的小組組員聽。然後再由同學互相推薦自己小組的成員朗讀。這環節的設定使的很多學生讀的興致非常高,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評價下,讓學生自己學會朗讀並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提出問題: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段?這段你覺得哪裏寫的好,你最喜歡的詞語和句子是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需要老師和同學們幫助嗎?引導學生自己透過朗讀課文理解詞語意思。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透過師生互動在讀中學,讀中悟,把理解詞語這個“球”又踢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

自主探究並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在這裏教師是合作者,是傾聽和點撥者,這個環節中使學生變被動爲主動,是“老師跟着學生走”學生讀到哪一段,老師就對哪一段進行點撥。

如當學生讀到第二段的時候,教師點撥:當時木蘭爲什麼要去從軍?戰爭意味着老百姓過的生活怎麼樣?當時木蘭是怎麼想的?她的家人有勸他不要去嗎?他們會怎麼說呢?木蘭爲什麼要替父從軍呢?你能說說你認爲木蘭是個什麼樣的人嗎?你能表演一下嗎?教師做一次這樣的示範之後,當讀到別的段落的時候我把提問的權利教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本段的內容進行體提問,讓他們體驗當老師的同時也學習如何對課文進行提問進而理解課文。

在問答當中,讓學生體會木蘭愛國愛家的品質,激發他們的情感,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孝敬父母的品質。

透過以上的環節,學生已經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接下來我設定了一個表演的小環節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錦上添花演木蘭姑娘,在演的過程當中體驗木蘭接到文書時的矛盾心理,體會父母的不捨得,體會木蘭的愛國愛家。

三表演昇華

表演是體驗課文內容的方式之一,兒童興奮的時候,他們會透過各種情態表現出來,往往是難以自控的,抓住這個心理,讓學生把情感表演出來,他們會得到最大的滿足。讓學生在分角色表演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故事裏每個人物的表情動作添加進去。

在學生充分閱讀,激情表演後,昇華文章的主題,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愛國注意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我用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說出“你知道的還有哪些農村英雄”“你最佩服她身上的什麼品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怎樣才能體現出愛國,愛家呢?學生有這樣的感情基礎,就會暢所欲言。

最後我針對學生的不同差異留了一個可選擇性作業:

1把花木蘭的故事講給家人或朋友聽。

2喜歡唱歌的同學學一學豫劇《花木蘭》吧!

在本節課中我給學生建立一個輕鬆的氣氛,讓他們的耳朵,眼睛,嘴巴,手都充實的運動起來,他們的講堂運動了起來,我們感覺到孩子們就象是一個個舞動的精靈,他們的朗讀是滿盈情感的他們的答覆是滿盈伶俐的,學生的頭腦在這裏碰撞,學生的情緒在這裏得以昇華,讓我們的語文走出講堂,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內心,走進他們生存的點滴,讓生存的每一個角落都是我們的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