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禮儀常識

殯葬禮儀常識

儘管殯葬禮儀如此繁複,通透的人們還是會悟出一些道理的。如果生前對親人盡了孝心,這些禮節,只能是那些不孝裝孝的人們講排場的載體。對這些排場,刪繁就簡也好!以下內容是小編爲您精心整理的殯葬禮儀常識,歡迎參考!

殯葬禮儀常識

  殯葬禮儀常識

國人歷來尊崇“死後爲大”的傳統觀念,對於故去人們的殯葬儀式都比較複雜。豫北的殯葬禮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報喪:亡故親人的事主,一般都會先請來幾位輩分較高的族人和通曉禮儀的“執客”,共同商定下葬日期。下葬分“逢七”和“逢五”,而且還有“忌土”的避諱。“忌土”按照姓氏稍有不同,有的`姓氏忌六月和臘月,有的姓氏忌三月和九月(均是農曆)。如果正好趕上“忌土”的月份,是不能開挖墓穴的,只能在墓地旁邊臨時搭建“丘墳”,到清明節、中元節等“鬼節”時再舉行正式下葬儀式。下葬的日期定下來後,事主會請專門的人分赴親朋好友家報喪,通知下葬日期。

哭路:當收到親人亡故的消息後,亡人已經出嫁的姐妹、女兒、侄女、孫女等要從自己家裏一直哭回到事主家裏。在哭路開始前,還有給家裏的上輩如婆婆磕頭報喪的儀式,上輩會準備黃紙和鞭炮,並派人陪同回孃家。因爲邊哭邊走畢竟不怎麼順當,路程較遠的,也沒有那麼多力氣,很多人都是從自己家裏出來哭出自己居住的村子,就不再哭了,直到快進入孃家的村子時再開始放聲大哭。

入殮:當親朋好友都到齊後,要給亡人穿上壽衣(大部分在去世時已經穿上),擡到棺材裏入殮。棺材裏面會撒入草木灰,一般要找七戶人家的草木灰,並要象徵性地付給這七戶人家幾毛錢。壽衣不能有釦子,如果有釦子,一定要摘下,但不能用剪刀等鐵器剪掉。

送盤纏:亡故的第二天晚上,要給亡人“送盤纏”,也就是在十字路口焚燒黃紙和紙折的元寶等,祈願亡人的靈魂順利昇天,遇到難題可以“花錢”打通關節,不會被惡鬼欺負。對於已經出嫁的女兒、侄女、孫女等,黃紙的重量有—個規定:必須是九斤四兩。“九、四”大概是“救死”的諧音,寓有盼望親人能夠活過來的願望。

三天和封口:亡故的第三天,親朋好友會趕到事主家裏進行祭奠。到晚上,要進行封口儀式:封死棺材的蓋子。在封口前,亡人的大兒媳要端上一碗清水,給他“淨面”:用棉花蘸上清水,擦拭臉部。擦一下,扔掉棉花,再用新棉花蘸水擦拭,反覆若干次。剩下的清水,大兒媳還要喝下去。“淨面”後進行遺容瞻仰,親朋好友按順時針的方向環繞棺材一週。在這個環節,忌諱淚水灑到遺體上,以確保亡人安心上路。

出殯:按照既定日期,亡故的第七天或第五天,親朋好友會再次來到事主家裏,一同參加出殯儀式。事主家裏會搭建靈棚,擺上亡人遺像,遺像前再擺上五份饅頭(每份五個)、五份葷菜、五份素菜,以及酒壺、酒杯,供人祭奠。靈棚前側兩邊用白紙黑字書寫“慎終須盡三年孝,追遠常懷一片心”等樣式對聯,橫批一般是“當大事”或“祭之以禮”。出殯的時間一般都安排在下午三、四點鐘,棺材安放到一架由十六人擡的“儀槓”上,男人們在儀槓前面,女人們跟在儀槓後面。這時候,親朋好友以及街坊鄰居還要按照類別,推選一名主祭帶領大家再次進行集體祭奠。祭奠的形式很複雜,有“二十四拜”“巧十三”等。

下葬:在從事主家裏到墓地的路程上,儀槓是不允許着地的。執客會時不時地大聲吆喝“孝子謝儀槓會{羅”,男人們就回身磕頭感謝擡儀槓的人。棺材安放到墓穴後,亡人的近親還要認真觀察棺材的方向、方位等。都滿意了,纔會封土築墳。不過,由於這時候親人們都比較悲痛,墳丘不會築得很大。下葬後的第二天,近親還會再次上墳封土,稱之爲“復三”。下葬後第三天,亡人的兒女要帶上禮品,到姥姥家受淚,表明自己對亡人的孝心。整個殯葬儀式基本就結束了。

除了以上主要儀式外,還有“過七”(從去世那天開始計算,每七天上墳燒一次紙,七七也稱爲盡七)、“百紙”(去世的第一百天上墳燒紙)、一週年、二週年、三週年等。在那些主要儀式中,還包含很多細節性的活動,如:點長明燈、扎社火、縫孝鞋、做孝衣、撕香帽、扯分手布、摔牢盆、撒引路紙鬥等。

“人過三年,啥也不啥”,儘管殯葬禮儀如此繁複,通透的人們還是會悟出一些道理的。如果生前對親人盡了孝心,這些禮節,只能是那些不孝裝孝的人們講排場的載體。對這些排場,刪繁就簡也好!

標籤:禮儀 殯葬 常識